1987年出生的我,正當改革開放初期,我的青春貫穿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我深深體會到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巨大變化,給廣大民眾們帶來了物質和精神上的巨大提升。
我生長在江蘇農村,記得我小時候,家裡住的還是瓦蓋平房,當時一家幾口都擠在一個房間裡,空間非常擁擠,能有一張完全屬於自己的床就不錯了,更不用說有自己獨立的房間了。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家裡吃頓肉都比較困難,父親、母親為了我們的成長,定下了一個「家規」,每個星期禮拜六吃一頓肉,於是我和姐姐每天都掰著手指頭數,什麼時候才到星期六,才能吃上肉呢?
除了物質生活艱苦,精神生活也同樣貧瘠。
那個時候農村的電路不是很完善,用電量也不夠,一到晚上,村裡就經常間歇性的停電,一停電,我們就會很自然的拿出「洋油盞」,就著昏暗的煤油燈,吃力地寫作業。
寫完作業,我便拿起課外書還有向同學借的小人書津津有味的看起來,我特別喜歡看書上講的一個個故事,那個年代,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除了這些,再無其他。
當時的文化娛樂很少,家裡唯一一件值錢的電視機也收不了幾個臺,每到星期二,所有電視臺都統一休息,我們就看著電視機上那個五顏六色的「地球」發呆。
一到夏天,村裡便會組織放映一些戶外電影,幾乎整個村的人都會很興奮的跑去看,大人們席地而坐,我們一些孩子甚至爬在一旁的大樹之上,就為了看那黑白的熒幕,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這些便是為數不多的娛樂生活了。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切身體會到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民們相繼出去打工創業,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在有的人已經是大老闆了。
在老家,一棟棟樓房建起來了,都是兩三層的小洋樓,村名們走到哪兒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嘴上不停地說黨領導的好呀,改革開放好呀,現在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日子直奔小康。
肉也不用挑著日子吃了,看電影也可以隨時在電影頻道看到了,學校裡的圖書館也充盈了,不僅學校的圖書館,城市的公共圖書館也能自由借閱書籍了……我如饑似渴的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像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所有的這一切,都為我以後走上了網絡文學之路奠定了基礎。
進了高中後,我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一有時間我便泡在圖書館讀書,高中期間,我用紙和筆書寫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說,至今仍收藏在家。
2005年我開始上大學,那時漸漸興起了電子圖書,我便省吃儉用拿我的生活費買了一臺oppo牌的MP4,每天都要到學校機房下載小說,大二的時候,我買了一臺二手桌上型電腦,懷抱著夢想開始創作網絡小說,開始了我的網絡文學之路,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改革開放給全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
慶幸的是,第一本書就獲得了編輯的認可,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筆稿費,一千五百元,而我那時一年的學費也不過五千塊錢。
依靠網絡寫作,我竟然可以自給自足,滿足我上學期間的所有學費和生活費的需求。
從我創作網絡小說之後的學業中,我便沒用過家中一分錢,我用我自己努力賺來的稿費,讀完剩下的三年大學生活。
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便利,是改革開放的東風,讓網絡文學由最初的萌芽到現在的蓬勃發展!與其說網絡小說改變了我的人生,不如說我沐浴在了改革開放的陽光下,及時吮吸營養。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陳琦嶸主任在光明日報的文章中曾提到:改革開放造就了龐大的網絡作者和網民讀者隊伍。
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使數以億萬計的中國家庭過上小康生活。
「倉稟實而知禮節」,人們開始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文化生活,這就形成了數以千萬計的網絡作者和數以億萬計的網民讀者。
有數據統計,1998年,中國網名僅有一百多萬,而到了2017年8月,中國網民規模就已經達到了7.51億,手機網民則達到了7.24億,這樣的數據,都得益於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為網絡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土壤。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更沒有網絡文學蓬勃發展的今天。
網絡文學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書寫和閱讀方式,改變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他以其獨特的開放性、延展性,成為新興文化產業的支柱之一,創造了很巨大的市場效益。
與此同時,我們網絡作家的肩上也扛起了更加艱巨的責任,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文學的審美和表現形式,我們創作的時候要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何弘主任在全國網絡作家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培訓班時曾提到:網絡文學發展單純靠體量的堆積是不夠的,每一位寫作者要建立起「從量變到質變」的創作意識,書寫更多表現真善美、反應時代生活精品的力作。網絡作家要深入了解社會的變革、百姓的喜怒哀樂,創作更多現實題材作品。
今年,值此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美好日子,我有幸參加了中國作協組織的「全國青年網絡作家井岡山培訓」、「全國網絡作家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等一系列活動,讓我對改革開放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和感悟,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祖國強盛起來的不容易,洗滌了我的心靈。
網絡文學發展至今正好二十年,恰好走過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後半段歷程,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發展。
可以說,我們網絡作者是跟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網絡文學就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產業。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了起來,讓我們的民族在世界挺起了脊梁,我們很幸運、很自豪的處在一個國力昌盛,民族復興,文化自信的大時代。
習總書記說過,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隨著改革開放和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我深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身為一名網絡作家,我將力爭在未來創作出更多立足現實、仰望星空的作品。
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簡歷:暗魔師,本名張利華,江蘇南通人,神起中文網作家,江蘇省作協會員,江蘇省網絡作協理事,南通市網絡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院第十四期網絡班學員,自06年起創作《武神主宰》、《絕世妖帝》等八部作品共計兩千多萬字,出版繁體三百餘本。
視頻節目
網文行業人物訪談節目《文韜匯》
第二十期繆娟:寫更多的好書 對我來講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十九期風少羽:生命不息 戰鬥不止
第十八期曉云:希望看到我書的讀者能夠更加熱愛生活
第十七期阿彩:作家會更考驗一個人的自律性
第十六期謀逆無罪:只有努力的人才能夠有收穫
第十五期徐公子勝治:講故事的人 一定是有故事的人
第十四期錦夏末:希望網文行業越來越好 堅持就是勝利
第十三期風凌天下:希望我的讀者們都能相處的像家人一樣
第十二期蓮青漪:我們網絡作家要有歷史擔當並為之傳承
第十一期管平潮:名不顯時心不朽 再挑燈火看文章
第十期蔣離子:從事了網絡作家這個職業就應該堅持下去
第九期少封:要努力在資本化的文學市場下更好的生存下去
第八期月關:要讓自己的作品承擔更多的社會意義
第七期沈榮:人生要體驗 體驗生活體驗價值
第六期夏烈:優秀到更優秀就是網絡文學對歷史最大的貢獻
第五期長纓:心中要有一桿秤 寫正能量的作品
第四期善水:在正能量的前提下保持網文的特色有趣
第三期雲天空:要留下一部不朽的傳世經典
第二期青子:作家要有民族責任感
第一期焚心:誰掌握了優質內容誰就掌握了核心話語權
視頻節目
《爆侃網文》特約節目
白馬薈第二期活動盛大舉行!|中國網絡作家村特約節目
白馬薈第三期活動盛大舉行!|中國網絡作家村特約節目
白馬薈第四期活動盛大舉行!|中國網絡作家村特約節目
白馬薈第五期活動盛大舉行!|中國網絡作家村特約節目
讀書匯暨「巨人之夜」盛大舉行!|中國網絡作家村特約節目
夢入神機新書發布會盛大舉行!|縱橫文學特約視頻節目
驚喜!這一期有很多大神採訪|墨客工場特約視頻節目
萬物並祝歡 大神共襄愉!|歡愉文化特約視頻節目
中國網絡文學周啟幕!|中國網絡作家村特約視頻節目
《爆侃網文》音頻節目
《網文快訊》音頻節目
在網易雲音樂中搜索
「爆侃網文」
在主播電臺下即可找到我們
樹洞
網文行業紛紛擾擾,請將現實中沒有發出的聲音,留在這裡。你可以傾訴所有,放下心底的包袱,繼續遠行。
高二輟學寫網絡小說被親朋嘲笑 今稿費月入五萬改變人生
老公寫網絡小說上癮該怎麼辦?
在辦公室寫網絡小說 稿件被同事盜走轉賣 我該怎麼辦?
男朋友不做總編 辭職在家開網文工作室 我應該分手麼?
老公寫小說 主角和很多女人發生關係 他是不是精神出軌了?
接親不開門 她要求我把小說版權轉給她 才嫁給我
我羞於承認自己是個網絡作家
謝謝「筆趣閣」|一個網絡作家對盜版小說站的感謝信
我「太監「了 終於放棄了那每月1千塊左右的稿酬
未持「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微信訂閱號連載小說 被罰32萬
著名黃書《金鱗豈是池中物》改編遊戲 上架遊戲平臺Steam
耽美小說圈大逃殺正式開始!多位耽美作家清空微博 躲避舉報
耽美小說作者「天一」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
利用偽基站與iMessage群發簡訊為網絡小說引流
告別官場小說|各小說網站停止設「官場小說」類別欄目
爆侃網文落戶中國網絡作家村
嚴打|400家網絡小說站被關停
「天貓讀書」誕生 阿里文學聯合天貓圖書
用短視頻給小說引流 快手與中文在線達成合作
首批網絡文學專業中級技術職稱名單發布
閱文集團助力雄安新區文化建設
掌閱發布2018年一季報 營收4.67億
微信號:baokan66
爆侃網文-網文行業服務領導者
合作及投稿信箱:2911648845@QQ.com
▶版權聲明:爆侃網文微信公眾號中所有原創文章版權為爆侃網文所有。相關內文文章及圖書內容均為註明作者來源或得到授權,如希望轉載,請事前聯繫我們。謝謝小夥伴的支持。
「爆侃網文」已進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微博、網易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等,可搜索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網文界大事小事一手掌握,做網文行業百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