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易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封建迷信,其實這是千百年來的一大誤解。
《易經》作為上古時期的一部著作,其中的內容包羅萬象,除了字面上描述的內容,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內涵。
在古代,《易經》被稱為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主要是因為書中闡述了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奧秘,是古代賢人們公認的中華民族智慧結晶。
很多人之所以對《易經》存在誤解,主要是由於刻板偏見。愛因斯坦說過:要改變一個人的固定思維,比分開一顆原子還難。一個人的定勢思維,是很難被改變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邊總會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在飯桌上非常喜歡表現自己。
俗話說,酒品見人品。《易經》中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4種表現的人,一般沒啥真本事,沒必要深交。
酒後多言的人
《易經》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說話總是口無遮攔。
《醒世恆言·卷九》中說:「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這句話是說,看別人下棋不不亂指點的人,可以算得上君子,而酒後多言的人,大多數沒有什麼修養。
俗話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多言」本就是不好的一種習慣,就像曾國藩在家書中說的那樣:「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
日常生活中,「多言」尚且不好,何況是在酒桌上?所以說,酒後多言的人,沒有必要深交,最好可以避而遠之。
挑肥揀瘦的人
《易經》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非常挑剔。
飯桌上,我們經常能見到一些喜歡挑肥揀瘦的人,這樣做不僅不衛生,而且還給人一種自私自利的感覺。
曾國藩平步青雲後,一天,一個老鄉前來投靠。在吃飯的時候,這個老鄉就喜歡挑肥揀瘦,只吃好吃的飯菜,這之後,曾國藩就把他送走了,因為他認為:這個人很挑剔,貪圖享受,一定不能吃苦,放在自己身邊,後患無窮。
所以說,酒桌上挑肥揀瘦的人,同樣不值得深交。
嗜酒如命的人
《易經》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喜歡一醉方休。
《朱子家訓》云:「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不要貪圖不屬於你的財富,也不要過多的喝酒。如果一個人在酒桌上只顧喝酒,那麼說明他做事情不喜歡考慮後果,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因為一旦喝醉了,不僅傷身體,而且還要麻煩其他人照顧。這樣的人,我們一定要避而遠之。
逃避買單的人
《易經》中告訴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有這樣一種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當主人。
在吃飯的時候,有的人非常喜歡把自己當成主人,但是一到了買單的時候,他就會趁機找藉口,逃避買單。
這樣的人,往往都非常虛偽,因此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人,以後就不要來往了。
《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其中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易經》雖然只有20幾頁的篇幅,但是其中包含的64卦,卻對應著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當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告訴你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與人交往時,《周易》表揚為主的方法,啟示你高情商說話的藝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教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但是很多對《易經》感興趣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書中的內容都是文言文,讀起來晦澀難懂,一般人很難參透其中的智慧,我曾經也有這樣的苦惱。
但是後來,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我讀到了這本《圖解易經》,這本書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添加了白話文註解和譯文,讀起來通俗易懂,徹底解決了我的閱讀困難。
在此基礎上,書中還加入了一系列精美的插圖,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更加直觀的向我們展現《易經》中的玄妙。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書中一樣不落。
不僅如此,書中還加入了很多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幫助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本書,《易經》的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人受益無窮。
如此貼心的一本書,現在只需要55元,也就是一頓飯錢,你就能學到古人的大智慧,並且能夠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何樂而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