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開在春風裡。
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啊,在夢裡。
夢裡,夢裡見過你
甜蜜笑得多甜蜜
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每當聽到這首甜蜜的歌曲,就讓人想到這位香草美人。不幸的是,1995年5月8日下午5時許,在泰國清邁湄賓酒店,在法籍男友保羅·史蒂芬外出購買水果時,鄧麗君因哮喘發作引起心臟病,病逝於送往醫院的途中,年僅42歲。
多年來,筆者一直相信,鄧麗君是死於哮喘。而且,為了證實「同一氣道,同一疾病」的理論,筆者還廣泛閱讀過有關鄧麗君的傳記,想查證一下,鄧麗君生前是不是還有變應性鼻炎,但是,沒有一本書中說,鄧麗君生前有頻頻打噴嚏、鼻塞、流清涕的病史。
最近,在《健康時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鄧麗君死因有新說,很可能是死於胃食管反流」。對於這篇文章,筆者很感興趣,摘錄如下:
前不久,第二炮兵中醫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負責人吳繼敏副主任醫師在一次學術沙龍上說:鄧麗君很可能非死於哮喘,而是被胃食管反流病奪去生命。
吳繼敏分析說,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哮喘主要表現為喉氣管痙攣(聲門緊閉),可以在短時間引起患者窒息死忙,而普通哮喘多為支氣管痙攣,因為並沒有堵塞所有氣道,需要長時間的持續狀態才有可能致死,特別是平時有正規治療症狀得到控制者,更不容易發生猝死。
鄧麗君死時還很年輕,而且,死亡前並沒有處在哮喘的急性發作期。當時,鄧麗君正在泰國度假,其症狀應該不是很重,否則醫生不會建議她外出旅遊,以鄧麗君的地位和身價,應該有非常好的醫療條件控制她的病情,所以其哮喘猝死的發生幾乎等於零。
根據以上分析,吳繼敏副主任醫師認為,鄧麗君很可能不是死於哮喘,而是被胃食管反流病奪去了生命。
那麼,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呢?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sdisease,GERD)是指主要由於賁門鬆弛,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疾病,典型症狀為反酸、反食、燒心、暖氣、腹脹等消化道症狀。由於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開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內容物可進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氣管,甚至到達鼻腔、中耳等部位,從而出現咳嗽、咳痰、喉部發緊、喘息、吸人性肺炎、反流性咽喉炎、鼻炎、中耳炎等食管外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吳繼敏副主任醫師還舉了一個臨床案例:
2003年,著名血管外科專家汪忠鎬院士因胃食管反流病,多次被誤診為「支氣管哮喘」。他先後4次因喉部異常發緊、幾乎無法呼吸而送至醫院搶救,每次都做好了氣管切開的思想準備。最嚴重的一次已導致窒息、不省人事,搶救過來時,醫生給他開了「病危通知書」。2005年5月底,汪忠鎬院士被確診為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喉氣管痙攣。診斷明確後,汪院士去美國做了腔鏡下胃底摺疊術,術後症狀得到立竿見影的好轉。
而且,根據國外的研究,哮喘患者中大約有50%-80%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
作為鄧麗君曾經的粉絲,筆者對這則消息還是很上心的,不僅如此,任何有關鄧麗君的消息,筆者都有興趣。不管鄧麗君是不是死於胃食管反流病,作為一種說法,也是可以成立的。
如今不是流行炒作嗎?筆者也想借著這個話題,一方面回憶一下鄧麗君,再是談一談有關胃食管反流和喉咽反流的問題。
在臨床上,胃食管反流與咽喉反流不同。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損傷以及一系列相應的症狀,如燒心、反酸、咳嗽、胸骨後疼痛等。喉咽反流也稱為食管外反流,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到咽喉部,可以出現的症狀有聲音嘶啞、咽異物感、慢性咳嗽、陣發性喉痙攣等食管外表現。
按照吳繼敏的說法,鄧麗君可能死於胃食管反流病,但是,更嚴謹的說法,鄧麗君可能死於喉咽反流病(laryngoesophageal reflus disease,LPRD)。
目前認為,喉咽反流與下列疾病有關:
1.後部喉炎;
2.喉接觸性肉芽腫;
3.咽異感症:
4.慢性咳嗽;
5.陣發性喉痙攣;
6.任克間隙水腫;
7.兒童分泌性中耳炎;
8.哮喘;
9.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10.喉癌,等。
為了診斷喉咽反流性疾病,詳細的病史和喉鏡(電視喉鏡、電子喉鏡或頻閃喉鏡等)撿查非常重要。雙探針24小時pH監測也被用於本病的檢查,研究發現,正常人存在一定的食管反流現象,一般認為每天反流少於50次為正常範圍,但不一定反流到咽喉部。24小時雙探針pH監測發現喉咽部pH低於4超過3次即可診斷本病。
胃食管反流的治療可採用改變生活方式的方法,如夜間睡覺時抬高頭部,每天少食多餐,少進高脂食物等以減少反流。嚴重時加用抗酸劑、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PPI)治療。咽喉反流(LPRD)因多在白天反流,故僅改變生活方式往往無效,治療需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常用藥為洛塞克(亦名奧美拉唑)20mg,每日兩次,持續用藥6個月以上才能達到療效,嚴重者甚至需行內鏡下胃底摺疊術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無論是哮喘,還是胃食管反咽反流),這只是鄧麗君死因說法。其實,關於鄧麗君的死因,一直在猜測。曾經有人說,鄧麗君死時左臉頰上還遺有一個巴掌紅印。再加上鄧麗君的法國籍男友保羅對女友之死毫不關心,他判斷鄧麗君是被男友氣死的。
鄧麗君去世後遺體運回臺灣,在臺灣省臺北縣金山鄉金寶山進鄧麗君的墓園,可烈看到鮮花簇擁著的鄧麗君的全身塑像,塑像呈青銅色,長長的披肩發被風吹起,面容微笑,充滿青春活力。沿著甬道往前走,就到了鄧麗君的墓前。鄧麗君墓既簡潔肅穆又使人感到溫馨,棺蓋用的是南非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鑲嵌著一張鄧麗君的照片,照片旁邊刻著「鄧麗筠,1953-1995」的字樣,這是鄧麗君來到和離開人世的時間。
鄧麗君墓地裡還立有一塊大石頭,上面是宋楚瑜的題字「筠園」。鄧麗君原名鄧麗筠,藝名叫鄧麗君,「筠園」因此而來。下圖為筠園。
除臺灣之外,上海福壽園有鄧麗君衣冠冢。下圖為福壽園
鄧麗君祖籍河北省大名縣,1953年1月29日出生於臺灣雲林縣,自幼就展示了歌唱天賦,14歲進入歌壇,從此優美的歌聲遍及港臺和祖國大陸、東南亞、日本和美國等地,被譽為「國際天王巨星」;她精通英、日、法和粵語,才華橫溢;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共錄製了一千多首中文、英語、日語等語種歌曲。她給我們留下了諸如《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月亮代表我的心》、《恰似你的溫柔》、《四季歌》、《我一見你就笑》、《但願人長久》、《又見炊煙》、《何日君再來》、《夜來香》、《小城故事》、《在水一方》、《我只在乎你》、《酒醉的探戈》等歌曲,這些歌曲膾炙人口,經久傳唱。在很多人心目中,鄧麗君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女歌手,深受全球華人愛戴。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摘自解放軍總醫院王榮光教授的《古今名人與耳鼻咽喉疾病》一書(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三晉出版社出版),本文獲得作者授權發布,未經王榮光教授授權禁止其他媒體轉載)
================================
歡迎關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微信
本刊主頁:http://www.cmaent.org.cn
微信號:ent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