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中,常常有患者胃鏡檢查結果出來後,看見胃鏡結果提示:賁門口開閉良好,無鬆弛。往往這時患者認為,賁門口不鬆弛,為什麼還會出現反流症狀。
賁門口不鬆弛,不會有反流---這是大多數患者的誤區。
胃食管反流病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食管下端括約肌(LES)的一過性鬆弛(TLESR)。在正常情況下進食後吞咽時,LES鬆弛,食物順利經過食管通過賁門口進入胃內,完成進食過程。
TLESR是指,非吞咽情況下LES自發性的鬆弛,其鬆弛時間明顯延長於吞咽時的LES的鬆弛時間。
它既是正常人發生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原因,也是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發病原因。
所以賁門口不鬆弛並不等於不發生反流。相應的,我們臨床常說,賁門口鬆弛,只是反流的機會更多,更易出現反流。
也是為我們評價患者是否需要手術的一個客觀標準。總體來講,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要具體,客觀,需要綜合診斷。
有了反流症狀該怎麼治療?
胃食管反流病服藥的療程,以及治療維持的情況。一般情況下,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使用雙倍標準劑量的PPI,約8周左右,這是標準的治療方式,且早晚餐前半小時吃抑酸的效果最好。
對於胃食管反流病,即內鏡下陰性胃食管反流病,以及A級和B級胃食管反流病,輕度的胃食管反流病,需要按需使用質子泵抑制劑進行治療。
按需治療的意思是如果出現症狀,可以吃1顆藥,如果沒有症狀,暫時不吃藥。對於C級和D級,即重度胃食管反流病,需要長期、規律的服藥來維持治療。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