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的香港下著濛濛細雨,這一天同時也是西方的愚人節,很多人都會在這一天給親戚或者朋友開一個玩笑,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這一天傍晚香港巨星張國榮給世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那一天傍晚18點40分左右,張國榮從從香港市區中環廣場的文華東方酒店24樓縱身跳下,結束了自己年僅46歲的生命,在新聞報導張國榮跳樓自殺的時候,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都認為張國榮只不過在開「愚人節玩笑」,直到看到張國榮的遺體靜靜的躺在酒店下面的馬路,才不得不相信,不過一切都晚了,他的去世不僅震驚了香港,還震驚了整個華人娛樂圈,一代巨星就此隕落。
張國榮是一個很熟悉的名字。他在全世界擁有眾多的粉絲和粉絲,但張國榮的離去也讓他的很多粉絲難以接受。今天,讓我們回憶一下張國榮
關於張國榮的死有很多傳聞。一是張國榮的感情有問題。張國榮的初戀發生在他20歲的時候。當時,張國榮拍戲時只認識17歲的毛舜筠。張國榮一見鍾情毛舜筠。兩人開始交流。張國榮非常珍惜這種感覺,張國榮怕失去她,不久後便向毛舜筠求婚,張國榮這一舉動嚇壞了毛舜筠,毛舜筠之後便有意無意的躲避張國榮,於是他們分手了。
張國榮的第二感覺是同性戀。他的另一半是唐唐。有人說他們經常聽到兩個人吵架。他們都認為張國榮因為感情問題無法敞開心扉。此外,還有傳言稱張國榮對異度空間這部戲太投入了。
2012年11月,張國榮姐姐張綠萍在接受電臺採訪時,她第一次談到了她心愛的弟弟的病情。張國榮的心理學家曾寫了一封四頁紙的信給她,像她解釋,抑鬱症在醫學上分兩類,一類是大家都能解釋的,由現實生活中負面事件而引起的,產後抑鬱症即屬此類。而另一種,則是純粹的生理原因,是由於腦內化學物質不平衡而引起的。簡單來說,就是大腦中分泌「抑制抑鬱」的物質不足,因此「抑鬱」無法得到自身抑制,屬大腦的物理病變,是患者本事無法控制、必須要靠藥物來治療的。
不幸的是,張國榮抑鬱是第二類。
僅僅對抑鬱症有一個簡單的認識,就可以知道,我們不能從道德的角度去責怪生理變化引起的心理問題。沒有理由指責抑鬱症患者不堅強,就像指責聾啞人不說話一樣。」不怕死也不怕活?」那是因為說這話的人不明白什麼叫「生不如死」。事實上,有自殺傾向的人重度抑鬱症最常見的症狀。
從未經歷過抑鬱症的人很難理解他們的痛苦。醫生可以開藥,但開藥很難。甚至許多專業精神病學家也認為,在這一點上,很難與患者產生共鳴。他們往往是費時、固執和不講理的情緒低落和意志減退,是大腦物理病變,不是靠一兩句安慰就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