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文藝青年心中都有一部伍迪·艾倫的電影,或許是《午夜巴黎》,或許是《愛在羅馬》,或許是一些其他。你也許還不了解他,但這個其貌不揚、神經兮兮的悶騷小老頭,卻是電影史上最有意思的編劇兼導演兼演員之一,甚至他也是最著名的段子手,用紐約知識分子式的機智與辛辣,探討存在、死亡與性,舉重若輕。
伍迪·艾倫,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演員、音樂家、作家和戲劇家。電影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四項奧斯卡獎、九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以及兩項金球獎。同時擔任《紐約客》撰稿人,出版文集《扯平》《無羽無毛》《副作用》《亂象叢生》及戲劇集《中央公園西路》等。
喜歡他的人說,「他的風格濃烈又古怪,像杯陳年威士忌,越辣口越上癮」。
關於他,人們最愛拿出來津津樂道的或許是以下三件「大事」:
艾倫的前妻是美國著名的女演員,米婭法羅。兩人收養了十幾個孩子,但親生的只有羅南·法羅一個。
親生兒子羅南·法羅是號稱「NBC電視臺第一帥」的新聞大記者,也是他在前不久爆出了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
羅南·法羅
小法羅和艾倫的關係一直不好,他對「性騷擾」極其厭惡也與此有關。小法羅5歲時,他的母親發現了丈夫伍迪·艾倫收藏著韓裔養女宋宜的裸照,小法羅的家庭瞬間破碎。5年後,伍迪·艾倫和法羅的這位韓裔「姐姐」結婚,父親突然成了姐夫……這關係也是超級亂……
後來,艾倫又被爆出性侵7歲的養女迪倫,小法羅的少年時代變得荒誕不已,他也從此下定決心:要和父親死磕到底。
事實的真相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周末,阿信來為你揭秘一些這件事情背後的故事。
米婭,羅南,伍迪·艾倫和迪蘭
▼
性、謊言和錄像帶
在20 世紀80 年代末,艾倫和前妻法羅的關係走向破裂。
1997 年,米婭·法羅寫了本回憶錄,名叫《逝去的往事》,講述兩人分手前的經歷。前幾章維持了某種平衡,接著她開始指控艾倫猥褻迪蘭·法羅。
伍迪•艾倫和米亞•法羅在《丹尼玫瑰》(1984)中
後半部分她似乎偏離了話題—不再講述艾倫和她的矛盾,而是拼命為指控艾倫性侵兒童收集證據。她記錄了兩人關係中的正常摩擦,列舉了許多細節,甚至還承認艾倫有時會努力親近她和孩子。接著她敘事的重心陡然轉移,聚焦到迪蘭遭受性侵的事件。
她所列舉的事實包括艾倫對迪蘭的表情,再就是來自朋友的提醒。可是早在1985 年,她卻在《麥考爾》雜誌上說:
「孩子們和伍迪關係很親密,這讓我很高興。他們有了一個不錯的代理父親—伍迪的陪伴對他們的成長很重要。他陪伴孩子們度過閒暇時光—帶他們去公園,和他們玩球,帶他們在城裡逛。只要孩子們想見他,他一定有空。」
法羅筆下的艾倫對薩切爾(親兒子羅南·法羅)漠不關心,但其實艾倫非常關心他,甚至說過度寵愛也不過分。艾倫無法從薩切爾就讀的聖公會幼兒園離開半步,這讓其他家長非常為難,因為幼兒園要求家長送完孩子就走。艾倫會在幼兒園門外的人行道上踱步,等到薩切爾放學。
小法羅與父親艾倫
《新聞日報》曾有篇報導,說薩切爾的老師批評艾倫讓其他家長感到為難,他再這樣只能讓薩切爾離校。艾倫告訴學校的老師:「讓薩切爾離校他不會有意見,可我有意見!」艾倫把薩切爾轉到了派克大街基督學校,他還是在校門口等待薩切爾放學。
1992 年8 月,《新聞周刊》的傑克·克羅爾問到艾倫和宋宜的關係,艾倫否認自己在她面前以父親的形象出現,但他堅稱對自己孩子盡到了父親的職責。
「她(宋宜)不是家庭的一員。她的父親是一位名人。」艾倫說,「我不是他們的父親。我是我自己孩子的父親,也就是寫進遺囑的那三個。」
米婭和其孩子們,右二為宋宜
前妻法羅的敘述中還有其他前後矛盾的地方。
她一遍又一遍地強調艾倫迷上了迪蘭。1991 年,她詢問艾倫要不要收養一個6 歲的越南小男孩,艾倫表示很願意。然後他注意到照片裡的小男孩身後站著一個10 來歲的小女孩,那個漂亮的小姑娘叫譚(Tam),艾倫提議不妨也收養她。
艾倫的提議讓法羅感到欣慰,她寫道:「我驚喜得說不出話來,於是緊緊地擁抱了他」。可要是她真的認為艾倫是個戀童癖,收養另一個小姑娘豈不是羊入虎口,她怎會感到高興呢?
將法羅在回憶錄中對自己的描述與艾倫在影片中對法羅的塑造相比,能發現很多問題。就比方說在影片《艾麗絲》裡,法羅扮演的艾麗絲和修女特蕾莎共事。法羅曾寫道,特蕾莎是她的偶像,在20 世紀80 年代初法羅曾帶著她收養的各國兒童去看講述特蕾莎的紀錄片,還見過她本人。
1991 年,法羅去河內接她打算收養的兩個孩子時(其中那個小女孩後來才被她收養),她再次見到了特蕾莎;這一回是偶然相遇,法羅說特蕾莎向她打招呼時,她「幾乎跪拜在她身前」。
伍迪·艾倫,米婭和其孩子們,右一為宋宜
法羅似乎沒看出來艾倫和宋宜之間的相互吸引,至少在她的回憶錄中沒看出來。到了1990 年才露出端倪,有很多人看見艾倫和宋宜手牽著手觀看籃球比賽,就像一對戀人。
一位紐約尼克斯隊的球迷說他看見艾倫撫摸宋宜的頭髮,親吻她的臉頰。專欄作家辛迪·亞當斯就他倆的事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紐約郵報》上,但隱去了兩人的名字。
法羅質問艾倫,艾倫不承認。法羅告訴艾倫,宋宜對他有好感,艾倫的行為會讓她產生誤會。艾倫說:「別犯傻了。」讓法羅別再提這事兒。然而艾倫和法羅的性關係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蟄伏期,並且法羅不可能沒聽到種種傳言,想忽視都不可能。他倆的關係已經走到盡頭,旁觀者看得一清二楚。
法羅的保姆克裡斯蒂·格羅泰克在她的書《伍迪和米婭》中寫道:
「1991 年夏,兩人就像沒什麼關係。他們很少說話。兩人在彼此身邊飄忽不定,仿佛置身於一片冷漠的烏雲之中。有時我覺得他倆像一對結婚40 多年的老夫老妻,對對方早已失去了所有的興趣。」她還寫道:「我從未見兩人親吻對方。從來沒有。一次都沒有。也沒見過兩人甜蜜地牽過手,或者撫摸對方。」
艾倫對兩人關係有相似的看法。1985 年,他們收養了迪蘭,接著1987 年薩切爾出生。「我跟她在一起完全是因為孩子。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原因……我們的激情已經耗盡,只有暗流湧動,但還沒到大發雷霆,劍拔弩張的地步,我們彼此都還保持著互相尊敬。這種狀態持續很久了,至少5年,甚至更久。」
格羅泰克記錄的艾倫是位忠實的父親,和米婭的說法也不一致:
1991 年夏,只要有空,伍迪總會花上好幾個小時陪著孩子。他教摩西下西洋棋,有時我走進屋子,看見他倆安靜地坐在角落裡的棋盤前,思索下一步怎麼走……傍晚時分……伍迪會在房間裡陪著迪蘭和薩切爾,為他們讀書,或者給他們講故事,米婭有時也在……兩個孩子聽得入迷。
1991年12月17日,艾倫和米婭正式收養了迪蘭和摩西。米婭為法院填了一份材料,證明艾倫是個優秀的父親。
迪蘭有些不耐煩地扭來扭去,摩西開心得合不攏嘴;他一直都想讓伍迪當他的爸爸。艾倫承認他起初不喜歡孩子,法羅的看法則不同。
據艾倫回憶,法羅曾告訴他:「你有你的工作,我有我的人生目標,我要收養一大群孩子。」1985 年法羅收養剛出生的迪蘭時,艾倫對孩子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他說:「當時我自認為是個非常非常稱職的父親。撫養迪蘭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紐約時報》報導了一段艾倫對法羅的評價:「沉迷於母性的女人,一段時間內會只寵溺一個孩子,冷落了別人。」當時法羅已經收養了11個孩子。後來宋宜告訴法羅,她和艾倫是從1990 年開始交往的。然而艾倫發誓說直到1991 年宋宜大學畢業,「我跟她聊畢業以後怎麼辦,從那時起我倆才開始交往」。
那一年宋宜在瑪麗蒙特學院讀大四,這是一所女子預科學校,就在大都會美術館的對面。午休時她偷偷和伍迪見面,從學校到伍迪的住處走5分鐘就到了。到了周末,她會精心打扮一番去見伍迪,她告訴米婭有一位比她年紀大的男性朋友陪她逛街。1991 年秋,宋宜離開紐約,去新澤西州麥迪遜的德魯大學念書。
那段時期,艾倫正和米婭一起拍《夫妻們》。若說《漢娜姐妹》反映了艾倫和法羅之間的緊張關係,集中反映了法羅的被動攻擊情緒、奉獻型人格和她排斥丈夫的方式,而《艾麗絲》讓我們了解了米婭對至善至德的追求,那麼《夫妻們》通過朱迪這個人物展現給我們的則是一位軟弱的、愛無理取鬧的漢娜,類似米婭自己。
影片中兩位男主角的婚姻生活沉悶無聊,於是背著妻子與年輕的姑娘偷情。他們陷入沉淪,無法自拔。他們本性難改。他們回歸自己的本來面目,不再回頭。
正如《漢娜姐妹》中的人物一樣,《夫妻們》中的男男女女最後接受了他們的婚姻現狀,用他們的話說像「死亡的鯊魚」。傑克(薛尼·波勒飾)回到性冷淡的妻子薩莉(朱迪·戴維斯飾)的身邊;麥可(連姆·尼森飾)遭到薩莉的拒絕,最終屈從於朱迪的情感綁架,和她結婚。
蓋布(伍迪·艾倫飾)抵制了年輕姑娘雷恩(朱麗葉·劉易斯飾)的引誘,最後落得無依無靠,孤身隻影。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伍迪的境遇和片中截然相反:他沒拒絕年輕姑娘的誘惑,也沒屈從於他和法羅持續了多年的緊張關係。他反而和小姑娘約會,仿佛掙脫了束縛,感覺精神煥發。(不過也許艾倫和宋宜交往完全是出於近水樓臺:因為她就在一邊)
法羅和養女宋宜在一起。這年宋宜18或20歲,已亭亭玉立,母女關係仍相當親密。
次年,法羅發現男友伍迪·艾倫劈腿養女宋宜。
拍《夫妻們》時,艾倫的人生正變得支離破碎,不管是私生活上,還是職業生涯,這一點也體現在他選用的拍攝手法上。他會陡然改變視角。
之前影片中沉穩、嚴格的拍攝風格大打折扣,而且在《夫妻們》之前他從未如此頻繁地使用手持攝像機。艾倫還首次使用了跳切剪輯。跳切不是流暢的鏡頭組接,而是跳躍式的,省略了時間和空間的過程。這種手法變化激烈,不夠正式,不夠穩重,正如他的人生,危機重重,似乎瀕臨崩潰。
和他前幾部電影相比,《夫妻們》的形態處在自由和混亂之間。艾倫改變了他的視覺審美傾向,表現了受制於習慣的、困境中的人。影片中有一段戲是心理醫生問蓋布為何要選擇雷恩作為穩定的交往對象,這位不太靠譜的情人身上到底有什麼吸引了他。
他聳了聳肩,說:「我的心可不懂邏輯。」
—整部影片的主題都濃縮在這句頻頻出現的臺詞中,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艾倫的人生以及他和宋宜的戀情的寫照。《時代》周刊的撰稿人沃爾特·艾薩克森採訪伍迪·艾倫時,他曾說這段感情只因「順從心意」。
影片的結尾朱迪(米婭·法羅飾)和蓋布(伍迪飾)宣告兩人的婚姻終結,說兩人手中捧著一條「死亡的鯊魚」,這場戲正好拍攝於米婭和伍迪分手之後。其真實感自不必說。
艾倫又一次達到自己目的,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
法羅在回憶錄中寫道,1992 年1月13 日,「我陪著一個孩子在伍迪的公寓接受了心理治療。我用伍迪放在傘架下面的鑰匙開了門,我坐在拐角處的房間裡……伍迪從工作的地方給我打來電話,他知道我會來。我們像往常一樣簡單地聊了幾句,掛了電話,我走向房間中央,看見壁爐臺上有一疊寶麗來的照片,裡邊有個雙腿張開的女子。過了一會兒我才認出來照片中的女子竟是宋宜」。
伍迪·艾倫和宋宜
1 月18 日,惱羞成怒的米婭給她的孩子們寫了封信,這封信也收錄在她的回憶錄中:
我的孩子們:
一件醜陋的暴行發生在我們的家人身上,這件事蔑倫悖理。我和大家一樣感到痛苦、困惑、憤怒。但我覺得有些事我有必要跟大家說說,和大家一起思考。我們之中的每一個,都不允許醜行傷害到我們—我們必須吸取教訓,還必須更加堅強,才能渡過難關。
這種「冷靜」、開明的口吻和精心編織的妙語沒有持續多久。發現照片的當天法羅就打了宋宜一頓,後來又將牆上的合影中宋宜的臉剪了下來,替換成她新收養的譚的照片。
情人節那天,艾倫送給米婭一個裝著巧克力和針墊的心形盒子。米婭也送給艾倫一盒巧克力,紅緞面的盒子,裡邊鋪著心形墊子。
到1992 年11月,艾倫在電視節目《60分鐘》裡說,後來他打開盒子,感覺那是一個「非常、非常冷清的情人節,難得我們互送了禮物,形式上過節,內心卻沒過節的感覺」。
米婭有一張和孩子們的合影,裝在心形的白色相框裡,周圍還點綴著粉紅色的花蕾。米婭拿烤火雞的扦子扎進了照片中孩子們的心上,又將一把牛排刀刺進了自己的心上。刀柄上包裹著她複印的宋宜的裸照。
米婭寫了首短詩:「我把一顆完整的心,交給你保管。你利用了我的孩子,傷透了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讓我痛心刻骨。」對於法羅的反應,艾倫說效果「十分嚇人」。
伍迪·艾倫和宋宜
他當真覺得受到了威脅。
1992 年,艾倫在與沃爾特·艾薩克森的訪談中披露了法羅對宋宜的態度。那次訪談揭露了很多事情,艾倫非常坦率。宋宜告訴了艾倫一些事:「家人對我很反感,這讓我有些驚訝。他們很不高興,跟我想像中不太一樣。」她和幾個收養來的孩子跟他們的母親法羅有矛盾。
宋宜和法羅關係並不好,我跟她聊過。她說母親對她一直很殘忍。從身體上、心理上對她施以暴力。米婭對宋宜很不耐煩,她曾用一把刷子打過宋宜,還把宋宜記不住的英文單詞寫在她手上,讓她帶著滿手的字跡去學校,這對宋宜來說是段屈辱的經歷。
宋宜學習語言遇到了障礙,法羅很沒耐心,還威脅說要把她送進康復機構。還有許多別的事……法羅對宋宜不好,是因為宋宜敢於頂撞她。而且她對自己的孩子和對收養的孩子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艾倫說法羅在1月13日發現裸照之後,「把宋宜鎖進了臥室—這件事能從很多人那得到證實—對她拳打腳踢,還用椅子砸。
宋宜的同學看到她身上的淤青,問她出什麼事兒了。後來在一位醫生的幹涉下,宋宜離開了家,住進了德魯大學的學生宿舍。2014 年摩西·法羅公開地和母親斷絕關係,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更何況米婭自己也承認打過宋宜。
伍迪·艾倫和宋宜
艾薩克森問艾倫如何看待自己和宋宜這段感情中的「道德困境」。
艾倫回答:「我根本不覺得有什麼道德困境。」艾倫說他不是跟米婭所有的孩子都親近,這點在米婭的回憶錄裡能得到驗證。艾薩克森問:「對於米婭和安德烈·普列文收養的孩子,您不覺得自己是他們的代理父親嗎?」艾倫回答:「我跟別的孩子沒有關係。他們有他們的父親。我跟他們相處的時間不多,尤其是女孩兒,我一分鐘都沒陪過她們。不管怎麼說,這都不是家庭成員的關係。」
本文節選自《你不知道的伍迪·艾倫》
相關書籍推薦
《你不知道的伍迪·艾倫》
戴維·伊萬尼爾 著丨2017.10
購買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