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在回讀者朋友的信中曾談到:
「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熱熱鬧鬧慶喜事,花好月更圓。朋友之最可貴,貴在雪中送炭,不必對方開口急急自動相助。朋友中之極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澀,清香但不撲鼻,緩緩飄來,細水長流。所謂知心也。知心朋友,偶爾清談一次,沒有要求,沒有利害,沒有得失,沒有是非口舌,相聚只為隨緣,如同柳絮春風,偶爾漫天飛舞,偶爾寒日飄零。這個「偶爾」便是永恆的某種境界,又何必再求拔刀相助,也不必兩肋插刀,更不談死生相共,都不必了。這才叫朋友。」
有時,我們會模糊了對『朋友』的定義與界線,對『朋友』產生情感上的依賴和不切實際的要求。
1、三毛說:「一個好朋友,首先必須為對方設想,金錢之事,能不接觸,是最體諒朋友的一種行為。除非生死大事實在走投無路,可開口商借。」
原來這就是一個梗,記得孩他爸,遇到再大的困難,從不向他的朋友訴苦或救支援。他曾說:談錢感情就變味了,以後還怎麼再在一起聊天、喝酒。
也曾見過,曾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一起做生意後,他們的關係就再不復從前。
2、特別喜歡三毛的這句話,她說:「一個影響不好的人,不能叫朋友,只能叫敵人。」
太貼了。以前曾教導兒子說:離那些小小年紀就染上不良風氣的孩子遠一點。當時只覺得,可不能讓孩子被染一身不良習性。
原來,那些會影響我們一生的不良習慣,就如同我們的敵人,不能消滅,但必須遠離。
3、時常聽到有人爭議說:兩性之間有沒有純純的友誼?很多人在未婚前,也曾有異性閨蜜,但往往在婚後,和異性朋友漸漸地不再聯繫。
有時也會特別懷念那一個人,只因成長的路上,曾被ta溫暖過,曾一起歡笑過、戲鬧過。
三毛在這裡說:人間「不得已」的事情不是只有這一樣,如果深愛朋友,必須以對幸福為重,不再來往,才叫快樂。
只要對方幸福就夠了!
最後,三毛說:「如果能和自己做好朋友,這才最是自由。這種朋友,可進可出,若即若離,可愛可怨,可聚而不會散,才是最天長地久的一種好朋友。」
記得趙薇在一次節目中,曾說:「一個人做自己,是一個特別難的一件事情,為周圍的人去妥協,那怕是對的也很容易去放棄,一言以蔽之。而王菲,做自己還能與世界和諧相處。」這點和三毛所說的不謀而合。
有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意志力特薄弱的人,缺乏主見,很容易受別人的話語所影響。更不懂與自己相處。
如果獨處時,會莫名地焦慮,除非能轉移注意力。比如:看書、刷劇。不然,整個狀態都很不好。我想,這就是典型的不會和自己做朋友吧。
看了三毛的【說朋道友】,讓我對『朋友』有了新的認識。朋友是無所求;朋友是如君子之談;朋友如手足;朋友是成全之美;朋友是和自己做好朋友。
她用文字向世人展示的美好也是真切的,她對於中國文壇的貢獻更是是毋庸置疑的,相比於這些,馬中欣書中的三毛是真是假,也就沒那麼重要了吧。
讀三毛,是因為借著三毛完成我們不曾有過的流浪。
梁羽生說:
"有些本來是含義美好的名詞,用得濫了,也就變成庸俗不堪了,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頭銜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有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
我想,正是因此,她的一首《橄欖樹》才唱遍了大江南北吧。
不如讀讀《三毛傳》,你會看見紅塵阡陌,多少人在紛紛擾擾的人世間的來去匆匆;人生如夢,多少人又在這百年的轉息之間流連悵惘。
閒暇時刻,品一杯好茶,讀一讀才女之韻,生活仿佛也慢下了腳步,一切都是歲月靜好的模樣。
除此之外,這套書內還有兩本《張愛玲傳》和《林徽因傳》,每一本都是能讓人終身受益的好書。
這一套三本書,一共只要78元,也就是兩頓飯錢。能在瑰麗的文字中,感受三毛、陸小曼、張愛玲、林徽因的繁華世界,何樂而不為?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