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張艾嘉和李宗盛之間的那些事

2021-12-31 叫我麥大人

收錄於話題 #娛樂人物誌 925個

文|敢敢   編輯|小麥

我們都知道,李宗盛在華語樂壇被稱做大哥,成龍在影壇也被稱做大哥.

那麼多大哥,那到底哪個最大?

他們誰也不會承認。

我們知道就好了,那個被李志迷戀了40年,被李宗盛崇拜了一生,被周杰倫心心念念要並肩的男人。

他叫羅大佑。

沒錯,就是那個黑衣服黑鞋子,頭髮黑連墨鏡也不放過的男人。

01


1954年的盛夏,一個名叫羅大佑的小孩,在臺北一個醫生世家的家庭裡出生。

父親雖說是一名醫生,但十分熱愛音樂。

所以特意請來音樂老師教自家孩子彈鋼琴,有這麼有先見之明的父親,羅大佑贏在了起跑線上,註定是個音樂的優等生。

羅大佑才4歲,而在另外一邊,煤氣行老闆的兒子——李宗盛也出生了,他將開始經歷他苦逼的人生。

那個時候的羅大佑才多大,還是個整天還想著玩的小屁孩兒,哪裡經受得住枯燥無味的練琴生活,因此會經常趁著父親不在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

為了這事兒,當醫生的父親想了很多辦法,讓他好好練琴。

羅大佑一不聽話,他就拿出明晃晃的針頭說:跑一次,我就扎你一次。

嚇到小時候的羅大佑小臉發白,老老實實的聽著父親的話。從此,父親叫他往東,他絕對不敢往西。

就這樣,在別人家小孩出去玩的時候,羅大佑只能在房間裡敲著鋼琴的黑白鍵盤。

伴隨著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看著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兒停在上面,一年又一年。

上高中時,羅大佑就已經嘗試去編曲,可雖然琴彈的好,少年的羅大佑因為長得太磕磣,也沒有姑娘喜歡他。

可是優等生就是優等生,雖然還沒有姑娘喜歡自己,但是架不住人家成績好。

而另外一邊的李宗盛可就沒那麼好運了,不僅中考兩次沒考上不說,最後進了一個最好的補習班,經受了老師飯瓢和藤條兩方打擊的他,依舊是傻傻呼呼的。

最後全班只有兩個人沒考上,一個是一個智障,還尚且可以原諒,但是一個是李宗盛。他只能拖著行李哼次哼次地去很遠的地方讀書。

優等生高考成績出來了,分數還行,可是他一點都不高興。羅大佑想學音樂,他支支吾吾地想跟父親商量商量。

可是父親還沒等他開口,就說:「學醫吧,我是醫生,你媽也是醫生,你哥哥姐姐都是學醫的,我們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的才好。」

音樂優等生就這樣被安排了,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以後出來肯定也是個很棒的醫生,工作穩定,受人尊重。

可他並不開心,他想搞音樂,心心念念地那種想。


上大學時,因為喜歡余光中,他趁著課餘時間他給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譜了曲。

那時候的他譜的作品可滿意了,上課下課都在哼著。雖然譜曲完成後也沒有發表,但是這首歌在同學中的傳唱度卻很高。

儘管那時的余光中並不認識羅大佑。

但在後來媒體對余光中的採訪中,余光中也毫不猶豫地表達了對該譜曲的贊同。當然,那都是後面的事情了。

1972年,羅大佑和幾個朋友組建了一個樂隊,他是鍵盤手。

雖然自己彈琴已經多年,但是要上臺的話,他還是不自覺的抖腿。再加上長得不是很帥,每場表演下來衣服都會溼透。

有段時間,做鼓手的隊友到電視劇組當副導演,恰巧導演正為電影插曲犯愁。

隊友一尋思:啊這,我那個鍵盤手不是會嘛?於是就將他推薦到了劇組創作主題曲。羅大佑確實很給力,優等生的名頭也不是蓋的。

這部電影便是張艾嘉的代表作之一《閃亮的日子》,而羅大佑在音樂的道路上也算是跨出了一小步。

雖然最後那首歌,由和鄧麗君齊名的劉文正演唱,並沒有人關心寫歌的人是誰,但所幸,張艾嘉留意到了。

也開始和張艾嘉開始有了第一次交集。

當然,要等到他們有愛恨糾葛,時候還遠遠沒到。

而此時的張艾嘉是什麼人呢?人很漂亮,演技又很好,能唱會跳,當時金馬獎都拿了好幾個。

在臺灣是如日中天,按照現在的話說,絕對是國民女神人物,追求她的人數不勝數。

那時候差等生李宗盛,剛剛變成了中等生,雖然專業學分怎麼修都修不夠畢業,但是人家在校園民歌大賽中取得了冠軍,也算是東方不亮西方亮了。

另外重要的是,我們的小李開始開竅了,收穫了一眾情竇初開的學生迷妹,不僅把妹技術越來越好,還在「最懂女人心」的路上撈了一把經驗。

而彼時的羅大佑呢?

還是個醫學生,長得不算帥,當醫生時白袍加身,當歌手時黑衣黑褲加上黑墨鏡,現在看或許酷酷的,但在那個時候,絕對是一等一的嚇人,更別說把妹了。

而且路人又怎麼會和女神張艾嘉有故事呢?

可就是在這堆路人中,羅大佑出奇的向張艾嘉踮起腳尖,而張艾嘉也出奇的將眼光對準羅大佑。


因為,羅大佑表面上每天抽血化驗、搜集X光片,最後還得被主治醫師罵得狗血淋頭的苦逼醫學生。

實則大晚上一直都在外包搞音樂,有時還是是電影插曲的創作者,所以經常去片場。

也因為這樣,一回生兩回熟,羅大佑和張艾嘉便相識了。

或許是對音樂的痴迷,或許是音樂編曲與女主角沒有一起工作的機會,又或許是年少時的羞澀,羅大佑與張艾嘉的關係,也僅僅停留在相識層面,並沒有男女之間那種心動的感覺。

距離他們相愛,得慢慢等著幾年,因為那時候的女神,還在跟別的小夥子談戀愛呢!

02

1981年,羅大佑剛剛大學畢業,順其自然的成為了一名醫生,但是另一個偶然的機會也隨之而來,他收到了滾石公司的邀請,為一個歌手製作專輯。

籌備專輯的人正是張艾嘉,這讓羅大佑有點激動,沒多說什麼就答應了。

也是在這段時間,羅大佑發現自己竟然愛上了張艾嘉,但此時的他已經褪去了臉上的稚氣,他決定去追張艾嘉。

為了女神,羅大佑沒少下功夫。

準備5年的《童年》奉獻出來,做了專輯的同名主打歌。

兩個人在製作專輯的過程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當時的兩人,一個音樂才子,一個國民女神。怎麼想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在當時,他們兩個的交往轟動了整個臺灣。

為何?因為當時的張艾嘉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大自己16歲的美聯社駐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的妻子,並且當時他們還結婚不到兩年。

也可以這樣子理解,張艾嘉和羅大佑的愛情,並不是那麼光彩。羅大佑是小三,而張艾嘉是出軌,

或許愛情迷人的地方便是,雙方都能為彼此義無反顧吧,張艾嘉最終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羅大佑。

當時的羅大佑真的很喜歡張艾嘉,因此他絲毫沒有掩蓋對她的愛意,兩人也經常同框出席各種活動,每次羅大佑在臺上唱歌,張艾嘉都會在臺下深情看著他。

雖說張艾嘉比羅大佑大一歲,可羅大佑在人前總是喜歡親暱的叫她「小妹」。

他還特意為張艾嘉寫了一首歌,名字就叫《小妹》。

那段時間,羅大佑簡直就是靈感爆棚,為張艾嘉也寫了很多歌,甜蜜感簡直融化了每個人的心。

其中有一首《光陰的故事》,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電影、電視劇用來做主題曲。

或許是愛情真的需要保鮮,又或許是愛情本該如此。所有人都覺得,他們郎才女貌會走進婚姻,但卻想不到他們的戀情,還是在一年後結束了。

而後,我們的差等生也會變成優等生,為張艾嘉量身定做《忙與盲》,之後兩人傳出緋聞。

對於分手的原因眾說紛紜,多年後,張艾嘉曾說是因為羅大佑的熱情,轉移到了音樂創作。

而羅大佑是這麼描述,戀情曝光後自己的心情的:

「我掉進了一個麥芽糖的池子,被撈上來之後想梳梳頭,但可以想像,那得需要多大的努力」。

身為大明星的張艾嘉,給喜歡「孤獨創作」的羅大佑,帶來了太多的鎂光燈,讓他很不習慣也影響了他的音樂創作,可能兩人由此產生隔壑?

我們不知道。

正如《戀曲1990》有這麼一句:「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羅大佑無法回答,我們也永遠無法回答。

但無可否認的是,經歷過這段感情後的羅大佑,無論是對音樂還是對愛情,他都有了巨大的成長。

03

雖然和愛人分道揚鑣,但他還是醫生,只不過這一次,他不打算只在皮肉上動刀子,還想給社會也劃上一刀。

那一年,我們的李宗盛還沒有成為大哥,進入寶麗金唱片的木吉他合唱團,也因隊友服兵役而宣布解散。

他想把學業讀完,又下定不了勇氣,只能回到家裡,成為了煤氣行的小老闆,晚上成為駐唱歌手,在父親的冷眼中勉強度日。

時間還是溜走,生活很難對吧,可還是得努力活著。

1982年,羅大佑推出了個人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這張專輯猶如一個原子彈,在猶如一潭死水的華語樂壇炸開,掀起了一種全新的音樂海嘯。

他從來沒有帶著情緒去寫歌,但寫出來的歌,卻每一首都是飽滿的、富有情緒的、令人落淚的。

這張專輯有多牛,拿粉絲的話說:「羅大佑和崔健一樣,都是不可逾越的,是他倆讓我們明白了,流行音樂不僅可以談小情小愛,還可以表達譏諷和憤怒,為人類文明的墮落拉響警報。「

「這倆人把華語音樂,提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之後有人怕了,因為青年人開始思考,開始覺醒。

一首《鹿港小鎮》、《未來的主人翁》、《現象七十二變》,把社會現實解剖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數青年人開始在音樂中尋找真理,尋找失去的理想。

那些人開始找上門來,他們要求羅大佑動筆之前,要字斟句酌,要小心翼翼,而不再是那種宣洩了。

可他不想要這種音樂,他也不想成為傀儡。


1984年底,演唱會結束後,羅大佑宣布暫時退出樂壇,遠赴美國,之後又來到香港。

也是在這一時期,羅大佑與李烈相愛。

說起李烈與羅大佑,他們的故事,甚至比張艾嘉還要久遠。

他在香港時,遇到了曾經與他合作過的李烈,就是這次相遇,讓他再次燃起了愛情的火花,而且這火花燃了十年。

關於李烈,我們應該很熟悉,上世紀80年代,她主演了《小城故事》、《一剪梅》等,每一部口碑都很好,且都是經典。

那個時候的她,無論戲裡還是戲外,都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人。

當羅大佑的女友,可沒那麼容易,除了美國香港臺灣三地跑之外,羅的脾氣以及生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接受的。

他說他喜歡養魚,喜歡養水草,三分鐘熱度之後一片狼藉。

他睡覺前要把歌劇開到最大聲,把李烈吵得精神虛弱。

他從來都不會遷就,但是李烈忍了。

因為想和他結婚,總該有一個人忍受著這一切,最終她冒險,和羅大佑結了婚。

這不結還好,這一結,硬生生把愛情結沒了,李烈忍受不了了。

一年之後,12年的愛情長跑,還是分道揚鑣,他們倆從此形同陌路。一個女人的12年青春,在這裡消失殆盡。

多年後李烈曾這樣形容她們的感情:太多事情難以溝通吧,有時我覺得委屈,他也有很多不滿,沒有誰對誰錯。婚前我們沒有一般男女的交往,婚後也不像一般夫妻的關係。

羅大佑也說,其實都是生活裡的小事,還有自己不肯妥協的任性,才造成這樣的結果的。

為這事兒羅大佑還特地寫了一首《停不住的愛人》,專門向李烈表示歉意。

離婚後的他說過不會結婚,有了和李烈的第一段婚姻,他說:婚姻會束縛影響了他的創作。

但人的心境會終究會隨著著年齡改變,他幾乎經歷了人生所有,但從未擁有過孩子,於是在他想有個孩子時,現任妻子走進了他生活。

羅大佑說:「第二次結婚是被動的……因為有了女兒。」


平凡的現任妻子Elaine,比羅大佑小了13歲,之前只是他普普通通的一個歌迷,沒有李烈明星的光環,也沒有她義無反顧追隨的相濡以沫,但她卻給羅大佑生了個女兒。

攜手走進婚姻的兩個人,只合適的時機遇到適合的人。


他說:「女兒的出生,他的笑容比過去58年的都多。」

或許,這就像羅大佑唱的那首《光陰的故事》,時間的流逝,世事的變換,但是有些人卻永遠在那裡閃閃發亮。

同樣在羅大佑的歌裡,你除了愛情,還能聽到家國、時代、光陰、未來,他的每一首歌都是有深度的。

時間總是匆匆忙忙的,羅大佑,似乎該離開了。


比他小四歲的李宗盛,早已變成了「最懂女人心」的男人,開始自己做起了「李吉他」,女神張艾嘉,也早已被新的歌手替代高光。

華語樂壇,可能得交到下一個年輕人的手裡了。

周杰倫、王力宏、陶喆..還是誰呢?那時候,華晨宇還在哪兒,毛不易10歲,還在讀小學,李宇春剛剛站在人生的路口上。

04

在華語樂壇,優秀的歌手數不勝數,但是能被稱之為教父的人,鳳毛麟角。

在流行音樂靈感競相迸發的時代中。


李宗盛成為了情歌教父,崔健成為了搖滾教父,陶喆成為了R&B教父。

但羅大佑的沒有任何前綴,他就是華語樂壇教父。

相關焦點

  • 張艾嘉:李宗盛和羅大佑都把第一次給了她,67歲心裡住著20歲少女
    說到《愛的代價》,很多人都以為是李宗盛的歌,但其實這首歌的原唱是張艾嘉。而且這首歌本來就是李宗盛寫給張艾嘉的,在張艾嘉問李宗盛有沒有愛過她的時候,李宗盛就是用這首歌回答她的。
  • 張艾嘉這輩子夠本了 李宗盛羅大佑都把第一次給了她
    而這首《愛的代價》正是當年李宗盛寫給張艾嘉的歌曲。張艾嘉無緣影后,羅大佑也未能憑藉《華麗上班族》配樂加冕。但張艾嘉、李宗盛、羅大佑三人同時出現在金馬獎的舞臺,仿佛回到50屆金馬林青霞和秦祥林多年後同臺,秦漢缺席。關於年少時的感情,到年老後都《愛已成往事》。
  • 李宗盛的女神,羅大佑的情人,張艾嘉到底憑什麼?
    彼時張艾嘉是眾多文藝女青年中一名,而羅大佑不過剛剛出名的創作人,李宗盛白天幫父親送瓦斯,晚上去唱歌。她每天都有參加不完的派對,因為還沒有狗仔隊,所有她談起戀愛來也肆無忌憚。當時張艾嘉租住在一家咖啡店,叫香頌室。她和朋友們就在裡面打遊戲,吃東西。走廊盡頭有個小房間,是張艾嘉的專屬辦公室。陽光好的時候她就自己鎖在房間裡,做電視劇,拍《十一個女人》。後來張艾嘉回憶,那時候的事如果拍出來,大約可以寫80個故事吧。她懷念過去,因為那時候的人,有些笨拙,有些困窘,卻把生命越活越大。
  • 隨心而行的張艾嘉:路過羅大佑,錯過李宗盛,結果選擇未婚先孕
    《童年》這首歌的原唱一直以來都被大眾錯誤認為是羅大佑,但是這首耗時五年的創作是其實是他送給張艾嘉的。張艾嘉比羅大佑大一歲,年輕時的張艾嘉很容易為有才華的人所折服,羅大佑身上的音樂才華深深的吸引了張艾嘉的目光。
  • 張艾嘉再曬與愛子照片,她為何能讓羅大佑李宗盛心生愛慕
    導讀:張艾嘉再曬與愛子照片,她為何能讓羅大佑李宗盛心生愛慕。香港和臺灣每年會崛起很多優秀的才子和才女,但是說心裡話,大部分讓人所欽佩的都會如過江之鯽,來了又去了,很少會讓人記憶猶新。說實話屈指可數,而在其中代表之一當屬張艾嘉。今年已經60多歲的張艾嘉,最近也在社交媒體上再度曬出了自己和兒子的照片,從中能感覺得出,60多歲的她或許已經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的兒子現在已經成為了藝術品收藏家鑑賞師,兩個人在一起所給人的感覺確實有一些不一樣,但其實張艾嘉更重要的還是憑藉著自己的氣質收穫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在其中就不得不說他有兩位才子的故事。
  • 發掘羅大佑和李宗盛傳緋聞,兒子又遭綁架,張艾嘉一生有多精彩?
    她和羅大佑談戀愛,和李宗盛傳緋聞,坐飛機偶遇老公,未婚生子後兒子又被綁架,她就是張艾嘉。張艾嘉的家庭條件相當優渥,1966年,母親把她送去美國讀書想讓她學業有成,但13歲的她卻解放了天性,和各色外國人談起了戀愛,在公園唱歌,光腳壓馬路。張艾嘉的青春時期張揚而又美麗,那時候她的口號是:不談戀愛寧可撞牆去死。
  • 66歲張艾嘉穿性感深V?這個羅大佑和李宗盛都愛過的女人情史比穿著更彪悍!
    可還是好景不長給,羅大佑的心就飄到了別處。他又寫下歌詞「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暗示張艾嘉不要打擾自己的孤獨。幾十年之後,張艾嘉再談羅大佑,含糊其辭不肯多說:「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音樂家……我沒嫁過他,他也沒有娶過我,就這樣,呵呵。其實我們沒有什麼故事,就和普通的男女朋友一樣,都過去那麼久了。」
  • 路過羅大佑,錯過李宗盛,結果選擇未婚先孕,張艾嘉為何任性?
    張艾嘉始終活躍在電影圈裡,經歷了香港和臺灣電影的新浪潮時期,也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在電影發展的每個時代裡,張艾嘉總是可以得到機會,和那個時期裡頂尖的人物合作。這些人裡,有侯孝賢、李翰祥、李安……他們在創作上給了她莫大的幫助。1981年,張艾嘉成為影后,這之後她就開始自己做導演,《舊夢不須記》是她作為導演的處女作。這一刻,她清楚地知曉電影對於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 張艾嘉的豪橫人生:曾讓羅大佑,李宗盛著迷,卻未婚先育嫁入豪門
    因此,此時的羅大佑主要是給張艾嘉做音樂製作人。《童年》就是羅大佑為張艾嘉量身打造的,張艾嘉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唱著童年的種種生活。她不加修飾的嗓音和自然流露的縷縷溫馨,將每一個人的兒時記憶都唱得暖融融的。
  • 世上只有一個張艾嘉:叛逆女孩到羅大佑的小妹,李宗盛的最愛,並在64歲書寫「輕描淡寫」.
    (張艾嘉與羅大佑)1977年,張艾嘉和羅大佑在電影《閃亮的日子》相識,他為她寫歌,她迷戀他的才華。離婚後,張艾嘉與音樂才子羅大佑拍拖。這個時期,羅大佑剛剛走紅,寫了很多歌都和她有關。那個年代就能寫那些歌,真是驚為天人!」 「我們有溫暖的過去,我們有迷惑的現在,與未知的將來。」 少為人知的是,羅大佑寫的《童年》,第一個唱的是張艾嘉。才華於她,一直都是致命的誘惑。
  • 張艾嘉母子高調同框,兒子相貌神似彭于晏、張孝全?67歲張艾嘉風韻依舊,沒有選擇羅大佑、李宗盛是正確?
    在愛情上面張艾嘉也有偏執的一面,不顧家人反對與當時大自己16歲的劉幼林結婚,而這段戀情也僅僅維持六年,張艾嘉也是眾多才子傾心的對象從羅大佑到李宗盛,被羅大佑稱為「小妹」,被李宗盛稱為最重要的人,羅大佑與張艾嘉曾被傳出過戀情兩人從
  • 張艾嘉:李宗盛與羅大佑的第一次都給了她,如今67歲心裡住著20歲少女
    李宗盛和羅大佑在音樂圈當中也都算是老前輩了,但是在她們的生命當中,有一個共同的引路人,就是張艾嘉。有一次李宗盛的演唱會上,張艾嘉也在臺上,她問對方:你有沒有愛過我?
  • 66歲張艾嘉情路坎坷,與李宗盛、羅大佑無緣,最後嫁富商幸福至今
    在電影方面,張艾嘉是幸運的,而讓張艾嘉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卻還是她和兩大音樂才子的感情故事。一個是李宗盛,一個是羅大佑。 張艾嘉與羅大佑相識時,羅大佑還未從醫學院畢業,而張艾嘉則已經嫁做人婦,羅大佑只能把對她的喜歡都寫進了歌裡,羅大佑的那首《小妹》,就是專門寫給張艾嘉的,她總是喚張艾嘉為「小妹」
  • 為什麼說羅大佑和李宗盛是樂壇裡的一對真患難兄弟呢?
    為什麼說羅大佑和李宗盛是樂壇裡的一對真患難兄弟呢?我們都知道羅大佑和李宗盛兩人是八零年代樂壇的 頂峰人物,同時也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他們兩人寫的歌也是非常的多而且都是廣為傳唱,很多人都會唱他們的歌。每次我們說到李宗盛時都會想到羅大佑羅大佑呢,也會想到李宗盛。
  • 讓羅大佑,李宗盛著迷,未婚先育嫁豪門!豪橫張艾嘉為何名利雙收?
    那些為愛付出代價的日子,讓這個女人變得豐富而入世。如今67歲的張艾嘉是見過自己,見過天地,見過眾生的人了。 是啊,看張艾嘉的人生軌跡,她確實一直在奔跑。
  • 64歲的張艾嘉與劉若英合唱李宗盛《愛的代價》,聽完已是淚流滿面……
    直到現在,電影裡張艾嘉倔強的眼神也讓人念念不忘。後來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當年的張艾嘉沒有遵循自己的內心,而是按部就班的走了家長鋪好的路,或許這世間就不會出現像《少女小漁》,《念念》這樣優秀的作品。更不會有那兩段才子佳人的動人故事。這其中被人們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她和羅大佑的一段情。
  • 時隔25年,張艾嘉與李宗盛再唱《愛的代價》,聽完已是淚流滿面……
    羅大佑和張艾嘉那首曾傳遍大街小巷的《童年》,是羅大佑創作將近5年的歌曲,張艾嘉是第一個拿去唱的,並且一唱而紅「羅大佑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我一看他寫的歌,譁!那個年代能寫那些歌,真是驚為天人。」這是張艾嘉多年以後對羅大佑的評價,而羅大佑則把對她的喜歡都唱到了歌裡,他的那首《小妹》就是送給張艾嘉的,她是他心中永遠的小妹。
  • 張艾嘉:劈腿羅大佑,未婚產子被綁架,從叛逆大小姐到文藝教母
    這些歌曲,都來自一人之手,那就是羅大佑。和張艾嘉有關的音樂,不少都有羅大佑的身影,那首充滿美好和回憶的《童年》,也是羅大佑打磨了5年後,交給張艾嘉首唱的,兩人的關係可見一斑。而除了羅大佑,張艾嘉和另一位音樂教父李宗盛的感情也頗為複雜。
  • 羅大佑:與已婚張艾嘉戀愛,和張艾嘉好友結婚,58歲娶圈外女友
    2009年,羅大佑和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一支樂隊"縱貫線",那一年他們走遍世界各地,開了48場演唱會,那幾年"縱貫線"這個樂隊風靡全球。兩人結婚沒過多久,張艾嘉和羅大佑相識了,因為羅大佑不凡的才華,她迅速的愛上了他。當然羅大佑也給出了回應,將自己準備了五年的歌曲《童年》送給了張艾嘉。
  • 她是名門之後,被誇演技比林青霞好,還讓羅大佑李宗盛為他流淚
    張艾嘉的父親是空軍長官,母親也是頂級家族出身,祖父是抗日英雄,也是天津的副市長,她的外公曾是民國的新聞局局長,小姨是《中國日報》的董事長,叔叔則是作家張北海。這些還只是主要名頭,這些身份背後牽扯的,還有許多沒被提及的名譽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