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蘇軾不會押韻嗎?那是我們在用滯後的韻書去看宋詞

2021-02-23 詩詞千家

真是蘇軾不會押韻嗎?那是我們在用滯後的韻書去看宋詞

文|鄭萬才

經常有詩友問我,如何看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韻腳「壁」字出韻的問題。甚至有人以此為由,說蘇軾的這首詞就出韻。那麼,真的是蘇軾不懂得押韻,連出韻都不知道嗎?

下面,我們來先看看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吧: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蘇軾的千古名作,各種評論太多,在這裡,我就不對作品作評價了,只看韻腳。

要了解一首詩詞是不是押韻,首先我們就得知道它的韻腳到底是什麼。這是判斷是不是押韻首先要走的第一步。離開這一步,是無法進行下去的。蘇軾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韻腳是:

知道了韻腳後,我們就應該知道這些韻腳上的字,到底屬於什麼韻部。這是古人的作品,我們只能用古漢語的標準去看待,而不能用現代漢語的發音去看待。

物,入聲五物;

壁,入聲十二錫;

雪,入聲九屑;

傑,入聲九屑;

發,入聲六月;

滅,入聲九屑;

發,入聲六月;

月,入聲六月。

如果單這樣看,顯然是不在一個韻部的。那麼,這些字是不是不能押韻呢?

時下詩詞界判斷是不是出韻,詞一般用的是《詞林正韻》。下面,我們來看看《詞林正韻》中相關的韻部,即第十八部:

入聲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通用。

也就是說,這些韻部的字,在填詞的時候,是可以相互押韻的。那麼,蘇軾詞中的「壁」字,明顯不是這些韻部裡面的字。那麼,是不是可以判斷蘇軾的這首詞出韻呢?大家別急,繼續往下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宋人用東坡韻的部分詞:

念奴嬌(其一) •上洪帥王予道生辰正月十六日,用東坡韻

宋•石孝友

半千寶運,瑞清朝、誕育人間英物。暖律吹灰春到也,遲日光騰東壁。婺女雙溪,沈郎八詠,輝映皆冰雪。儲精毓秀,幾年一個人傑。須信和氣隨人,粉梅欺黛柳,嬌春爭發。翠幕重重稱壽處,蓮炬蕙煙明滅。鼎席猶虛,九重頻念此,袞衣華發。明年今夜,鳳池應醉花月。

念奴嬌(其一)•南康軍和蘇韻

宋•文天祥

廬山依舊,悽涼處、無限江南風物。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雁過孤峰,猿歸危嶂,風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靈尚有人傑。堪嗟漂泊孤舟,河傾鬥落,客夢催明發。南浦閒雲連草樹,回首旌旗明滅。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夜深愁聽,胡笳吹徹寒月。

酹江月(其二)•驛中言別友人

宋•文天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裡,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裡,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念奴嬌(其三)•和友驛中言別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念奴嬌(其三)

宋•葉夢得

雲峰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盡處,秋水黏天無壁。綠鬢人歸,如今雖在,空有千莖雪。追尋如夢,漫餘詩句猶傑。聞道尊酒登臨,孫郎終古恨,長歌時發。萬裡雲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滅。鼓吹風高,畫船遙想,一笑吞窮髮。當時曾照,更誰重問山月。

看了這些用蘇軾韻腳的詞,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這些詞家和蘇軾都不知道「壁」字是出韻的嗎?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有關「壁」字韻腳的詞。

賀新郎(其一)•黃州赤壁

唐末宋初•無名氏

蘇子秋七月。向涼宵、扁舟與客,共遊赤壁。清吹徐來波不動,舉酒誦詩屬客。白露與、水光相接。萬頃茫茫風浩浩,飄飄乎、遺世而獨立。棹蘭槳,溯空闊。正襟危坐而言曰。客知夫、天地之間,久長無物。惟有清風與明月,萬古用之不竭。寓耳目、為聲為色。客笑欣然重酌酒,忽盤餚既盡杯狼籍。□□□,東方白。

這首詞的韻腳是:

月,入聲六月;

壁,入聲十二錫;

客,入聲十一陌;

接,入聲十六葉;

立,入聲十四緝;

闊,入聲七曷;

曰,入聲六月;

物,入聲五物;

竭,入聲六月;

色,入聲十三職;

籍,入聲十一陌;

白,入聲十一陌。

按照《詞林正韻》第十七部:「入聲四質、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通用」;《詞林正韻》第十八部:「入聲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通用」。的規定,顯然,這首詞的韻腳是相當「混亂」。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首:

金盞子

宋•史達祖

獎綠催紅,仰一番膏雨,始張春色。未踏畫橋煙,江南岸、應是草穠花密。尚憶濺裙蘋溪,覺詩愁相覓。光風外,除是倩鶯煩燕,謾通消息。梨花夜來白。相思夢、空闌一林月。深深柳枝巷陌,難重遇、弓彎兩袖雲碧。見說倦理秦箏,怯春蔥無力。空遣恨,當時留秀句,蒼苔蠹壁。

韻腳為:

色,入聲十三職;

密,入聲四質;

覓,入聲十二錫;

息,入聲十三職;

白,入聲十一陌;

月,入聲六月;

碧,入聲十一陌;

力,入聲十三職;

壁,入聲十二錫。

和上面一首一樣,按照《詞林正韻》第十七部和第十八部通押的規定,這一首也是韻腳混亂的。

其他的詞,如:

念奴嬌(其四) •壽方德潤

宋•劉克莊

卯君來處,與眉州仙子,依稀同日。一自前朝龔蔡後,頗覺壺山岑寂。誰料端平,繼居遺補,復有斯人出。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長憶。須信諂語尤甘,忠言最苦,橄欖何如蜜。諸老蕭疏星欲曉,留取南都鐵壁。洛社自佳,鏡湖雖好,莫問君王乞。年年歲歲,大家同做真率。

韻腳:

日,入聲四質;

寂,入聲十二錫;

出,入聲四質;

憶,入聲十三職;

蜜,入聲四質;

壁,入聲十二錫;

乞,入聲五物;

率,入聲四質。

這首詞也如上面例子一樣。如果按照《詞林正韻》通押的規定,韻腳也是混亂的。

那麼,難道是這些作品真的不押韻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看起來「不押韻」的詞呢?

其實,我們是在用滯後的《詞林正韻》的標準來看宋詞。並非這些詞不押韻,而是沒有按照《詞林正韻》的標準在押韻。這一點很好理解,宋詞在先,《詞林正韻》在後,宋人當然不可能按照《詞林正韻》的標準去押韻,除非可以穿越。

可能有人會說,《詞林正韻》不是按照宋詞的押韻去總結的嗎?這裡我要說的是,撰寫《詞林正韻》的作者可能參考了宋詞,但並非完全按照宋詞的押韻標準去分韻。以上的例子正是如此。才有了很多詩友說蘇軾的詞中「壁」字出律。

如果我們在讀宋詞的時候有所注意。不僅僅以上的詞如此。其中還有很多詞也是如此。比如,前鼻韻和後鼻韻通押,無論在《平水韻》《詞林正韻》《詩韻新編》還是《中華新韻》中,都是不允許的,但在宋人的詞中,卻大量存在這樣的作品。下面摘幾首給大家看看。

採桑子(宋•朱藻)

障泥油壁人歸後,滿院花陰。樓影沈沈。中有傷春一片心。閒穿綠樹尋梅子,斜日籠明。團扇風輕。一徑楊花不避人。

採桑子其三(宋•宋先生)

夜來子後披衣坐,心定神清。見個真人。臉似胭脂體似銀。爐中火焰炎炎起,紫氣騰騰。一粒丹成。管取飛升上帝京。

添字採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採桑子• 寓意(宋•趙長卿)

疏簾乍卷孜孜看,冰玉精神。體白停勻。端的於人不薄情。更無背約和焦燥,各表真誠。才得相親。切莫分張向別人。

採桑子其一•三月晦必東館大雨(宋•趙師俠)

連朝雨驟驅春去,瓦注盆傾。不記初春。潤柳催花忒有情。春光解有重來日,寧耐休爭。待得秋深。聽你無聊點滴聲。

從這些詞中,大家不難發現,前鼻韻和後鼻韻相互押韻的情況。由此可見,宋人填詞的時候,押韻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詞林正韻》是有區別的。而我們已經用慣了《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每每判斷是不是押韻,都在用這兩部韻書。但事實上,無論《平水韻》對唐詩,還是《詞林正韻》對宋詞,這兩部韻書都是滯後的。由於《詞林正韻》並沒有完全按照宋詞的押韻去劃分,導致了宋人的一些作品,按照《詞林正韻》的押韻標準去看待,一些韻腳是不能通押的,導致了所謂的出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壁」字,正是如此。

可見,不是蘇軾他老人家的詞不押韻,而是我們用滯後的《詞林正韻》去看待宋人的作品產生的錯誤判斷。

作者簡介

鄭萬才,77年生,雲南彝良人,網名狂野孤狼,號三迤狂客。中華詩詞論壇雲南分論壇創始人。狼社創社人。歷任中國詩詞、詩選刊、中華詩詞等十餘家論壇首席版主、總版主,中華詩詞論壇高級管理員學術部副部長,中國詩詞協會副會長等職。現為中詩協研究會副會長,狼社社長,《千家詩詞》主編及多家詩詞組織顧問。

更多推薦

有人說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不押韻,不是不押韻,是你不知道

這些楹聯禁忌,是你必須知道的,免得鬧笑話不說,還惹人生氣

相關焦點

  • 是蘇軾不會押韻,還是我們在用滯後的《詞林正韻》去看宋詞
    真是蘇軾不會押韻嗎?那是我們在用滯後的韻書去看宋詞文|鄭萬才經常有詩友問我,如何看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韻腳「壁」字出韻的問題。甚至有人以此為由,說蘇軾的這首詞就出韻。那麼,真的是蘇軾不懂得押韻,連出韻都不知道嗎?
  • 古漢語跟普通話不是有很大的差別嗎?為何讀唐詩宋詞還押韻呢?
    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想到過:用普通話讀古詩,為什麼會押韻?古代漢語跟現在的普通話不是有很大的差別嗎? 前言 古人的文字,我們學習過以後,至今能看懂;古人的文章,大部分我們幾乎也能讀下來。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關於「和韻」的作品,其實最先出現於詩體中,後來經過詞人們的移花接木,才進入到詞的創作當中的。詞的「和韻」創作,最早始於北宋詞人張先,就是那個在詞作中以寫影而出名,並被人們送上雅號「張三影」的張先,熟悉宋詞的人,都是知道他的。
  • 韻和押韻
    何為押韻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所謂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我們中國人大多從小學習過詩詞,有這樣一首詩和《靜夜思》、《詠鵝》一樣家喻戶曉,但是這首詩為什麼讀起來好像有點彆扭呢?仔細分析,原來是因為前幾句讀起來不押韻,那麼這首詩為什麼前面讀起來不押韻呢?不押韻的還叫作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初識韻和押韻
    何為韻韻稱為音韻或聲韻。是指漢字發音的聲、韻、調,具有抑揚頓挫感的和諧聲音。何為押韻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 蘇東坡《守歲》歌麻通押,這首詩押錯了韻嗎?
    (六麻)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六麻)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五歌)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六麻)我們可以看到,這首詩有八個韻腳,但是有兩個韻部,第3與第7韻腳,用了【歌】韻,其他6個韻腳用了【麻】韻。這首詩並不符合換韻的規則,但是歌、麻一般不認為是鄰韻,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先來理解一下什麼是換韻?
  • 蘇軾用散文句法寫成的一首送別宋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要說起來蘇軾對於宋詞的發展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也正是因為在他的筆下,宋詞的豪放詞派才真正確立下來;也正是在他的筆下提出了以詩為詞的創作方法,讓宋詞無論是境界還是寫法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蘇軾或許不是一位文學理論家,但是他卻是一個宋詞的實踐家。
  • 抑揚頓挫:詩歌押韻的規則是什麼?
    押韻的規則 在讀古詩的時候,發現有的是全都押韻,有的又不全是為什麼?押韻是只要最後一個字押韻就可以嗎? 前面的斷句相當於話沒說完,停頓一下,如果句句押韻,人家就會產生每一句都可以做結尾的感覺,對整體篇幅產生混淆。就好像我們去聽交響樂吧,明明過了高潮,大家都鼓掌了,可人家其實還有個尾子沒演奏完,尷不尷尬?所以在沒說完的地方就不要用韻,以示區分。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隨著音樂的豐富,詩詞篇幅增加而出現的。
  • 陳小春髮長文: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粵語是古漢語嗎?
    「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  「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  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用繁體字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寫唐詩宋詞到底該用古韻還是用現代韻
    押韻,是唐詩宋詞的基本特點,是格律詩詞的基本要求。所謂押韻,就是把韻母相同的字放在詩詞句子的最後一個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流暢和諧的音樂美感,其目的與功能主要是增強詩詞的音樂感,便於記憶。這「東」與「冬」在我們現在讀來都很順口,同一個韻母毫無疑問要算是押韻,但古人卻把ong韻的字分成了二組,你得去記住這同一韻母的兩組字,不能弄混弄錯,否則,寫詩便算是「出韻」了。這在我們看來,這完全沒有必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要去消化掉這些韻字,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
  • 蘇軾紀念新婚愛情詩,短短字句集句了8首詩,成為千古好詩
    那是蘇軾年輕時侯,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看著自己妻子同樣是美麗動人,仿佛全世界在他眼裡只有王弗一個人了,在蘇軾新婚之夜同樣寫一首"洞房詩",成千古絕唱,讓人血脈噴張。這首詞寫於蘇軾年輕時候,當時他為了紀念跟妻子的新婚之夜,而創作了這首詞。此刻的蘇軾意氣風發,兩個人真是般配,天作之合。他的這首詞用詞用句是很厲害,使用了很多的集句,應用前人的很多名句。
  • 《粵韻唐詩》、《粵韻宋詞》繁體粵語注音版在港熱賣中
    就連用粵語來朗誦詩詞,也更為押韻鏗鏘,更易體會到古人在詩詞中想表達的意境。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粵劇、粵語相聲、粵語講古在內地復興,而香港流行曲、粵語卡通片、粵語電視劇、粵語電影更是值黃金時代,粵語文化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綻放光彩。
  • 宋詞|蘇軾《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一紙鄉書來萬裡。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翻譯】雨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只有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髮髻。萬裡外的家鄉來了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
  • 唐詩宋詞裡的喜怒哀樂
    最近聽了《唐之韻》和《宋之韻》,又熟悉了一些詩人。唐詩宋詞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一再學習。說實話,我很喜歡詩詞,只恨自己不會做。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看來我是太懶了,若肯下功夫苦讀怕不會吟?
  • 什麼是出韻、兼韻、孤雁出群、孤雁入群、葫蘆韻、轆轤韻?
    出韻也叫落韻,出韻並不是簡單的不押韻,作詩不押韻完全是外行,不值得一談。這裡說作詩出韻,特指格律詩的出韻,格律詩出韻的現象就是錯用了鄰韻。隋朝文人制定《切韻》以後,唐宋朝的韻書都依據《切韻》為基礎改編,這些得到官方認可的韻書,成為科舉考試中試貼詩的押韻依據。創作格律詩時,以官方的韻書為準,押錯了鄰韻,即為出韻 。
  •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押韻有問題嗎?後,是上聲還是去聲?
    浮生之旅令人迷茫看不清方向,相比而言,寧願做一個溪山之間垂釣的老翁。 《春泛若耶溪》是一首押仄韻的古體詩。唐朝古體詩與宋詞在押韻上有個共同之處,就是可以用詩韻的鄰韻通押,另外也有一個不同之處。 這個不同,就是古體詩押仄韻時,上、去聲很少通押,而宋詞中上、去聲通押是常態。
  • 唐詩宋詞竟大多是用廣東話寫的……
    我:那你認為琴棋書畫、四書五經、唐詩宋詞…這些能代表中國的優秀文化麼?她:可以。我:你剛說你熱愛中國文化,那你了解唐詩宋詞麼?她:一點點。我:那你能隨便念幾首唐詩宋詞出來聽聽麼?她:其實我也不太了解,但我是有聽說過唐詩宋詞,我大概知道是什麼回事。
  • 蘇軾用一首詞,道盡人生得失與成敗,看懂之人寥寥無幾
    既然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用為何要窮盡一生去追逐、尋求呢?半生之中都在經歷與官場險惡的蘇軾,對於這個話題,可以說是感觸良多吧!他認為世間萬物,都存在著因果關係。並不是憑我們的一己之力,就可以改變這一切的。我們也不能憑藉單單的一件事情,就去定義這個人的成功或者失敗。所有的一切,在命中都是註定好的,實在不必庸人自擾。
  • 陳小春深夜叫屈: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陳小春說,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就是用粵語寫的,所以用粵語才讀的通順。而普通話,是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出來的,比粵語單薄粗疏多了。陳小春列舉了蘇軾、李白、杜甫等人的詩句,例證粵語是傳承中華古代文明的載體,說粵語沒文化實在是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