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蘇軾不會押韻嗎?那是我們在用滯後的韻書去看宋詞
文|鄭萬才
經常有詩友問我,如何看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韻腳「壁」字出韻的問題。甚至有人以此為由,說蘇軾的這首詞就出韻。那麼,真的是蘇軾不懂得押韻,連出韻都不知道嗎?
下面,我們來先看看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吧: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蘇軾的千古名作,各種評論太多,在這裡,我就不對作品作評價了,只看韻腳。
要了解一首詩詞是不是押韻,首先我們就得知道它的韻腳到底是什麼。這是判斷是不是押韻首先要走的第一步。離開這一步,是無法進行下去的。蘇軾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韻腳是:
物
壁
雪
傑
發
滅
發
月
知道了韻腳後,我們就應該知道這些韻腳上的字,到底屬於什麼韻部。這是古人的作品,我們只能用古漢語的標準去看待,而不能用現代漢語的發音去看待。
物,入聲五物;
壁,入聲十二錫;
雪,入聲九屑;
傑,入聲九屑;
發,入聲六月;
滅,入聲九屑;
發,入聲六月;
月,入聲六月。
如果單這樣看,顯然是不在一個韻部的。那麼,這些字是不是不能押韻呢?
時下詩詞界判斷是不是出韻,詞一般用的是《詞林正韻》。下面,我們來看看《詞林正韻》中相關的韻部,即第十八部:
入聲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通用。
也就是說,這些韻部的字,在填詞的時候,是可以相互押韻的。那麼,蘇軾詞中的「壁」字,明顯不是這些韻部裡面的字。那麼,是不是可以判斷蘇軾的這首詞出韻呢?大家別急,繼續往下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宋人用東坡韻的部分詞:
念奴嬌(其一) •上洪帥王予道生辰正月十六日,用東坡韻
宋•石孝友
半千寶運,瑞清朝、誕育人間英物。暖律吹灰春到也,遲日光騰東壁。婺女雙溪,沈郎八詠,輝映皆冰雪。儲精毓秀,幾年一個人傑。須信和氣隨人,粉梅欺黛柳,嬌春爭發。翠幕重重稱壽處,蓮炬蕙煙明滅。鼎席猶虛,九重頻念此,袞衣華發。明年今夜,鳳池應醉花月。
念奴嬌(其一)•南康軍和蘇韻
宋•文天祥
廬山依舊,悽涼處、無限江南風物。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雁過孤峰,猿歸危嶂,風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靈尚有人傑。堪嗟漂泊孤舟,河傾鬥落,客夢催明發。南浦閒雲連草樹,回首旌旗明滅。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夜深愁聽,胡笳吹徹寒月。
酹江月(其二)•驛中言別友人
宋•文天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裡,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裡,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念奴嬌(其三)•和友驛中言別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念奴嬌(其三)
宋•葉夢得
雲峰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盡處,秋水黏天無壁。綠鬢人歸,如今雖在,空有千莖雪。追尋如夢,漫餘詩句猶傑。聞道尊酒登臨,孫郎終古恨,長歌時發。萬裡雲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滅。鼓吹風高,畫船遙想,一笑吞窮髮。當時曾照,更誰重問山月。
看了這些用蘇軾韻腳的詞,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這些詞家和蘇軾都不知道「壁」字是出韻的嗎?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有關「壁」字韻腳的詞。
賀新郎(其一)•黃州赤壁
唐末宋初•無名氏
蘇子秋七月。向涼宵、扁舟與客,共遊赤壁。清吹徐來波不動,舉酒誦詩屬客。白露與、水光相接。萬頃茫茫風浩浩,飄飄乎、遺世而獨立。棹蘭槳,溯空闊。正襟危坐而言曰。客知夫、天地之間,久長無物。惟有清風與明月,萬古用之不竭。寓耳目、為聲為色。客笑欣然重酌酒,忽盤餚既盡杯狼籍。□□□,東方白。
這首詞的韻腳是:
月,入聲六月;
壁,入聲十二錫;
客,入聲十一陌;
接,入聲十六葉;
立,入聲十四緝;
闊,入聲七曷;
曰,入聲六月;
物,入聲五物;
竭,入聲六月;
色,入聲十三職;
籍,入聲十一陌;
白,入聲十一陌。
按照《詞林正韻》第十七部:「入聲四質、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通用」;《詞林正韻》第十八部:「入聲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通用」。的規定,顯然,這首詞的韻腳是相當「混亂」。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首:
金盞子
宋•史達祖
獎綠催紅,仰一番膏雨,始張春色。未踏畫橋煙,江南岸、應是草穠花密。尚憶濺裙蘋溪,覺詩愁相覓。光風外,除是倩鶯煩燕,謾通消息。梨花夜來白。相思夢、空闌一林月。深深柳枝巷陌,難重遇、弓彎兩袖雲碧。見說倦理秦箏,怯春蔥無力。空遣恨,當時留秀句,蒼苔蠹壁。
韻腳為:
色,入聲十三職;
密,入聲四質;
覓,入聲十二錫;
息,入聲十三職;
白,入聲十一陌;
月,入聲六月;
碧,入聲十一陌;
力,入聲十三職;
壁,入聲十二錫。
和上面一首一樣,按照《詞林正韻》第十七部和第十八部通押的規定,這一首也是韻腳混亂的。
其他的詞,如:
念奴嬌(其四) •壽方德潤
宋•劉克莊
卯君來處,與眉州仙子,依稀同日。一自前朝龔蔡後,頗覺壺山岑寂。誰料端平,繼居遺補,復有斯人出。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長憶。須信諂語尤甘,忠言最苦,橄欖何如蜜。諸老蕭疏星欲曉,留取南都鐵壁。洛社自佳,鏡湖雖好,莫問君王乞。年年歲歲,大家同做真率。
韻腳:
日,入聲四質;
寂,入聲十二錫;
出,入聲四質;
憶,入聲十三職;
蜜,入聲四質;
壁,入聲十二錫;
乞,入聲五物;
率,入聲四質。
這首詞也如上面例子一樣。如果按照《詞林正韻》通押的規定,韻腳也是混亂的。
那麼,難道是這些作品真的不押韻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看起來「不押韻」的詞呢?
其實,我們是在用滯後的《詞林正韻》的標準來看宋詞。並非這些詞不押韻,而是沒有按照《詞林正韻》的標準在押韻。這一點很好理解,宋詞在先,《詞林正韻》在後,宋人當然不可能按照《詞林正韻》的標準去押韻,除非可以穿越。
可能有人會說,《詞林正韻》不是按照宋詞的押韻去總結的嗎?這裡我要說的是,撰寫《詞林正韻》的作者可能參考了宋詞,但並非完全按照宋詞的押韻標準去分韻。以上的例子正是如此。才有了很多詩友說蘇軾的詞中「壁」字出律。
如果我們在讀宋詞的時候有所注意。不僅僅以上的詞如此。其中還有很多詞也是如此。比如,前鼻韻和後鼻韻通押,無論在《平水韻》《詞林正韻》《詩韻新編》還是《中華新韻》中,都是不允許的,但在宋人的詞中,卻大量存在這樣的作品。下面摘幾首給大家看看。
採桑子(宋•朱藻)
障泥油壁人歸後,滿院花陰。樓影沈沈。中有傷春一片心。閒穿綠樹尋梅子,斜日籠明。團扇風輕。一徑楊花不避人。
採桑子其三(宋•宋先生)
夜來子後披衣坐,心定神清。見個真人。臉似胭脂體似銀。爐中火焰炎炎起,紫氣騰騰。一粒丹成。管取飛升上帝京。
添字採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採桑子• 寓意(宋•趙長卿)
疏簾乍卷孜孜看,冰玉精神。體白停勻。端的於人不薄情。更無背約和焦燥,各表真誠。才得相親。切莫分張向別人。
採桑子其一•三月晦必東館大雨(宋•趙師俠)
連朝雨驟驅春去,瓦注盆傾。不記初春。潤柳催花忒有情。春光解有重來日,寧耐休爭。待得秋深。聽你無聊點滴聲。
從這些詞中,大家不難發現,前鼻韻和後鼻韻相互押韻的情況。由此可見,宋人填詞的時候,押韻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詞林正韻》是有區別的。而我們已經用慣了《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每每判斷是不是押韻,都在用這兩部韻書。但事實上,無論《平水韻》對唐詩,還是《詞林正韻》對宋詞,這兩部韻書都是滯後的。由於《詞林正韻》並沒有完全按照宋詞的押韻去劃分,導致了宋人的一些作品,按照《詞林正韻》的押韻標準去看待,一些韻腳是不能通押的,導致了所謂的出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壁」字,正是如此。
可見,不是蘇軾他老人家的詞不押韻,而是我們用滯後的《詞林正韻》去看待宋人的作品產生的錯誤判斷。
作者簡介
鄭萬才,77年生,雲南彝良人,網名狂野孤狼,號三迤狂客。中華詩詞論壇雲南分論壇創始人。狼社創社人。歷任中國詩詞、詩選刊、中華詩詞等十餘家論壇首席版主、總版主,中華詩詞論壇高級管理員學術部副部長,中國詩詞協會副會長等職。現為中詩協研究會副會長,狼社社長,《千家詩詞》主編及多家詩詞組織顧問。
更多推薦有人說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不押韻,不是不押韻,是你不知道
這些楹聯禁忌,是你必須知道的,免得鬧笑話不說,還惹人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