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韻唐詩》、《粵韻宋詞》繁體粵語注音版在港熱賣中

2021-01-09 羊城網

南粵地處嶺外,與中原有五嶺相隔,較少受到北方外族侵略的影響,文化及生活習性相對穩定,因此今天的粵語在很多方面還保留著古漢語的用法。例如,粵語至今保留著現代漢語已經消失了的入聲字、閉口音,還有一些字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了,但在粵語中還相當常見,比如「幾多」「無計」「隔離」等。就連用粵語來朗誦詩詞,也更為押韻鏗鏘,更易體會到古人在詩詞中想表達的意境。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粵劇、粵語相聲、粵語講古在內地復興,而香港流行曲、粵語卡通片、粵語電視劇、粵語電影更是值黃金時代,粵語文化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綻放光彩。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粵語的風味卻在不知不覺中減淡,而傳統文化亦日漸與新生代脫節,

有感於此,一群熱愛傳統文化及粵語文化且造詣頗深的有志之士,籌劃撰寫達三年之久,推出了《粵韻唐詩》和《粵韻宋詞》。兩位編著者,跨界傳媒人、羊城網創辦者勞震宇,著名詞作家、音樂製作人梁天山,精選六十篇適合中小學生的唐詩宋詞,從粵語的音韻、詞彙、語法以及嶺南歷史文化的角度進行解析;作曲家、歌手、音樂製作人陳輝權則為每首詩詞都配了粵語朗讀音頻,還與職業畫者譚永良、吳依桐共同創作了富有詩意的插畫。

這兩本書的簡體版甫經廣東新世紀出版社推出,即獲得叫座又叫好的成績,被廣東省教育廳和廣州市教育局推薦為青少年暑期讀物,掀起了一股用粵語誦讀經典的熱潮。

兩書的繁體版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引進出版。繁體版不僅在設計上加入現代元素,還為每首詩詞都加注了香港語言學會的粵語拼音方案,便於讀者學習、朗誦。這兩本書的繁體版獲得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施仲謀教授誠意推薦。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屬下成員機構,秉承中正、平和、多元、創新的態度,為讀者提供優質出版物。此次推出這兩本書,也是為了傳承粵語文化,推動粵港澳的文化交流,希望以可讀可看可聽可學的方式,讓讀者全方位感受粵語文化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獨特魅力,得到真善美的啟迪和情意的薰陶。

據了解,《粵韻唐詩》(彩圖粵語注音版)、《粵韻宋詞》(彩圖粵語注音版)目前已在廣州聯合書店、深圳本來書店以及中華商務進口圖書天貓店上架銷售。

相關焦點

  • 陳小春髮長文: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粵語是古漢語嗎?
    「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  「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  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用繁體字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陳小春撐粵語,唐詩宋詞粵語寫的?網友:你知道你靠誰吃飯嗎?
    港人保衛粵語文化再起!藝人陳小春日前在微博發文唿籲保衛粵語文化,卻遭強國網友質問:你知道你是靠誰吃飯嗎,意外掀起論戰。    陳小春日前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己在飯局中與一位湖北的女生對談,沒想到對方竟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引起陳小春不滿,反駁廣東話比普通話有更深厚文化,且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大多數也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
  • 粵語沒文化?陳小春深夜叫屈: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我:那你認為琴棋書畫、四書五經、唐詩宋詞…這些能代表中國的優秀文化麼?她:可以。我:你剛說你熱愛中國文化,那你了解唐詩宋詞麼?她:一點點。我:那你能隨便念幾首唐詩宋詞出來聽聽麼?她:其實我也不太了解,但我是有聽說過唐詩宋詞,我大概知道是什麼回事。
  • 世界讀書日:不想粵語失傳?你需要這個書單!
    港、澳幾十位語言專家學者前後逾十載的共同努,從粵音的審訂到字典的編撰,在前人基礎之上,後出轉精,集其大成之作。粵語中深藏智慧的當屬俗語、諺語、歇後語,它們背後藏著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看完《童說嶺南 聽彭嘉志講古仔之言之有物》,便了解到老竇、呈沉切、呃鬼食豆腐、波羅雞等說法的傳說。
  • 誰說粵語無文化?唐詩宋詞竟大多是用廣東話寫的……
    陳小春說,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就是用粵語寫的,所以用粵語才讀的通順。而普通話,是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出來的,比粵語單薄粗疏多了。我:那你認為琴棋書畫、四書五經、唐詩宋詞…這些能代表中國的優秀文化麼?她:可以。我:你剛說你熱愛中國文化,那你了解唐詩宋詞麼?她:一點點。我:那你能隨便念幾首唐詩宋詞出來聽聽麼?她:其實我也不太了解,但我是有聽說過唐詩宋詞,我大概知道是什麼回事。
  • 《粵韻風華》搭檔,伍燕至今地位穩,廣東臺一哥任永全火過劉德華
    《粵韻風華》是一個具有南國藝術樣式,集綜娛、珠江臺粵韻風華粵劇遊藝於一體的文藝版塊欄目。是獨具嶺南文化特色和粵韻風味的品牌欄目。作為廣東目前最長壽的綜藝節目,《粵韻風華》從創辦期到成熟期的20年裡,不斷吸收嶺南各種文藝形式,如粵曲小調、粵語流行歌曲、客家山歌劇等。
  • 撐粵十年:假想敵與真危機
    一場「敏感」事件在我們的輿論環境中,十年前的那場粵語主題事件顯得很「敏感」。但拿掉各種濾鏡,它仍然是我們理解長期作為廣州城市核心議題之一的」粵語「議題的最好標本。一直以來,本土意識極強的老廣把粵語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地」。「粵語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代官話」等各種彰顯粵語「優越性」的提法長期流行。出於潛意識中對 「被同化」的抗拒,老廣總是習慣性地把「推普」和「feiyue」劃上等號,而部分學校在推普過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做法,更加劇了其對「推普」的牴觸情緒。
  • 唐詩宋詞裡的喜怒哀樂
    最近聽了《唐之韻》和《宋之韻》,又熟悉了一些詩人。唐詩宋詞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一再學習。說實話,我很喜歡詩詞,只恨自己不會做。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看來我是太懶了,若肯下功夫苦讀怕不會吟?
  • 所以,粵語到底是不是唐朝的官方語言?
    我:那你認為琴棋書畫、四書五經、唐詩宋詞…這些能代表中國的優秀文化麼?她:可以。我:你剛說你熱愛中國文化,那你了解唐詩宋詞麼?她:一點點。我:那你能隨便念幾首唐詩宋詞出來聽聽麼?她:其實我也不太了解,但我是有聽說過唐詩宋詞,我大概知道是什麼回事。
  • 韋姓唐詩宋詞仙氣清冷男子名字三個字
    韋姓唐詩宋詞仙氣清冷男子名字三個字(上) (韋健豪) 「健豪」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中「健豪驚彩鳳,高步出冥鴻。」
  • 12月25日粵韻廣州塔名家大舞臺演出節目單一覽
    12月25日粵韻廣州塔惠民演出節目單  開場式《龍騰虎躍》——全體演員  《洞天福地》——陳健超 陳韻玲  《打焦贊》韓芳芳 畢海榮  觀眾互動  《斬經堂》——陳韻紅 陳覺  《粵韻紅梅》——陳韻紅  《梨園春風》——全體演員  主持人:葛銳娟
  • 邱姓女寶寶唯美詩意唐詩宋詞名字詩經楚辭起名
    邱姓女寶寶唯美詩意唐詩宋詞名字詩經楚辭起名(上) (邱月荷) 「月荷」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賀新郎》中「六月荷風薌州路,北螺山、別是般滋味。」
  • 粵韻情濃 群星璀燦——廣州振興粵劇基金會紀念晚會
    多年來,基金會主辦或參與主辦了許多重大的粵劇藝術活動,如第二、第三、第四屆羊城國際粵劇節,汪明荃暨香港福升粵劇團兩次赴粵巡迴展演,羅家寶蝦腔演唱會,林錦屏粵劇藝術專場,郭鳳女粵劇藝術專場,梁淑卿粵劇藝術專場,陳自強粵曲作品欣賞會,卜燦榮作品音樂會,省、港以及美、加等地粵劇古曲義演,粵韻春華——省港澳群眾粵曲大賽,羊城群眾粵劇大聯展,羊城少年兒童粵劇粵曲大賽,
  • 梁姓唐詩宋詞中寓意好的女孩名字
    梁姓唐詩宋詞中寓意好的女孩名字(上) (梁憐晴) 「憐晴」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賦得花發上林》中「散白憐晴日,舒紅愛晚霞。」
  • 貴州孔博會落幕,港版國學經典成亮點
    此次孔博會,聯合集團展出了一系列繁體版體現漢字之美的好書。《粵韻宋詞》和《粵韻唐詩》則以粵音解析詩詞,更能體現古漢語音韻特色。商務印書館的《中國古文英華》,甄選近百篇文辭優美、感發人心的文章典範,加以注釋和賞析,既適合日常翻閱,也可培養傳統文化素養。
  • 粵語被聯合國正式定義為一種語言, 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六種語言 之一.
    我:那你認為琴棋書畫、四書五經、唐詩宋詞…這些能代表中國的優秀文化麼?      她:可以。       我:你剛說你熱愛中國文化,那你瞭解唐詩宋詞麼?       她:一點點。       我:那你能隨便諗幾首唐詩宋詞出來聽聽麼?
  • 粵韻風採,家國情懷
    日前,由歐凱明、曾小敏、李淑勤、瓊霞、蔣文端、黎駿聲、黃偉坤、彭慶華等粵劇名家共同演唱的新編粵曲《共鎮華夏關》正式推出,粵韻十足、激昂健朗的曲風和藝術家們的精彩演繹,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另一首由曾小敏演唱的《生命花開》婉轉深情,同樣廣受好評。如何用傳統戲曲形式傳遞「抗疫」呼聲?廣東粵劇院專業戲劇評論家梁彥蘭就此分享了上述作品的創作經驗。
  • 格格大事件 ‖ 受邀演唱2017韶關春晚原創粵語主題曲,驚豔四座
    1月19日,韶關市2017春節聯歡晚會在鑫金匯隆重舉行,南國中音歌后姚瓔格受邀參加並現場演唱晚會原創粵語主題歌《千秋粵韻》。
  • 「粵·流行」之夜:24位「粵劇新青年」跨界上線演唱流行歌曲
    5月15日20:00,由廣東粵劇院主辦的「粵韻ONLINE系列直播『粵·流行』」主題演唱會在多個網絡平臺同步直播。24位年輕的粵劇人演唱了19首曲目,引得網友「聽出耳油」,驚喜連連。曾小敏演唱《萬水千山總是情》粵劇和粵語流行金曲有著很深的淵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粵語影視作品主題曲裡都能找到粵劇的影子,尤其是武俠片裡耳熟能詳的曲目,大多與粵劇有著淵源和千絲萬縷的關係
  • 《廣府童謠凼凼轉》粵語注音繁體版近日在香港發行
    《廣府童謠凼凼轉》(彩圖粵語注音版)於2020年7月在香港推出繁體版,共收錄五十餘首童謠,內容風格包括傳統歌謠、民俗風情、遊戲兒歌、生活飲食及新創作童謠等,除新創作童謠外,其餘多是坊間傳唱已久的作品。本書以大量精美繪圖,配搭香港語言學學會的拼音方案,每首童謠均有粵語注音,並隨書附上音頻,讀者可以一邊聽童謠,一邊看注音,繼續傳唱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