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粵十年:假想敵與真危機

2020-12-22 識廣君

2012年底,一部講述粵語前世今生的短視頻——《舌尖上的粵語》在網上突然爆紅,短短幾天點擊量破千萬。

粵語會逐漸凋零,甚至消失嗎?令許多廣州人兩年前奔走呼喊於街頭的危機感,仍然強烈。

《舌尖上的粵語》的出品方是創立於2000年的羊城網,這個定位為「網際網路思維傳播粵文化」的廣州獨立媒體,過去多年,創新了許多粵語文化的表達方式,也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在「亞運十年」專題的最後一篇,我們想借羊城網談談粵語,談談在一個不可阻擋地走向現代化和全球化的城市裡,廣州人「本土意識」應該和可能的守衛方式。

一場「敏感」事件

在我們的輿論環境中,十年前的那場粵語主題事件顯得很「敏感」。但拿掉各種濾鏡,它仍然是我們理解長期作為廣州城市核心議題之一的」粵語「議題的最好標本。

當年那個成為事件導火索的政協提案,原文是這樣的:

為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建議把廣州電視臺綜合頻道或新聞頻道改為以普通話為基本播音用語的節目頻道,或在其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的主時段中用普通話播出,以適應來穗參賽和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語言環境的需要。

——廣州市政協《關於進一步加強亞運會軟環境建設的建議案》

談不上有多麼不合理,但在一個市民比較有表達空間的時代,這條本是好意的提案卻被理解為「打壓粵語生存空間」。因為,它所點燃的情緒已經積蓄太久。

一直以來,本土意識極強的老廣把粵語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地」。「粵語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代官話」等各種彰顯粵語「優越性」的提法長期流行。

出於潛意識中對 「被同化」的抗拒,老廣總是習慣性地把「推普」和「feiyue」劃上等號,而部分學校在推普過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做法,更加劇了其對「推普」的牴觸情緒。

在老廣的刻板印象中,因為多年的「推普」,粵語已經面臨「嚴峻」的「生存和傳承危機」,把電視臺改為普通話播音無疑會加劇這種危機。一腔怒火被點燃,不光燒向提案,更燒向「推普」政策。

雖然後來從廣州市到廣東省委的高官都出來澄清「推普絕不等於feiyue」,但在一種根深蒂固、飽含深情的「成見」面前,再怎麼理性和誠懇的引導都無法消除老廣對於粵語的「危機感」。

定位為「網際網路思維傳播粵文化」的羊城網,雖然也堅定地認為粵語理應得到更好的保育,卻從不贊同把粵語和普通話對立起來的立場。同時因不滿一些關於粵語的謬誤性認識的長期流行,在2012年製作並發布了短視頻《舌尖上的粵語》。

《舌尖上的粵語》視頻截圖

在此之前,羊城網已經有了相當規模的忠實用戶。

在2008年天字碼頭拆遷風波中,羊城網曾發起過「天字瞳情」民意徵集活動,是成功阻止天字碼頭異地重建的民間力量策源地之一。2010年亞運前夕,他們也曾發布《南國淚珠》的短視頻,痛悼廣州老建築的拆遷,有不錯的點擊量。

而《舌尖上的粵語》正中了老廣的最大焦慮,引起廣泛共鳴。根據羊城網的統計,該視頻半年內點播量超過2000萬人次。

羊城網的創始人勞震宇在分析這條視頻為什麼爆紅時說:「我支持全國推廣普通話,但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為了人人會講普通話,而不是人人只講普通話。所以,我們需要為此定義一個清晰的界限。同時,也應該理直氣壯地為粵語正名——粵語不是什麼鳥語土話,而是屬於中國眾多源遠流長的語言之一,應該值得被尊重。」

《舌尖上的中國》顯示了羊城網在粵語文化創新表達上的能力,也真正確立了羊城網在廣州人中的影響力。

兩年後,又一件事情讓羊城網名聲大噪。2014年,勞震宇倡議把每年的7月25日定為「粵語日」:「無論粵語、客家話、閩南語、吳語、滬語、藏語等等,都是中華大地上各地各族的語言,是中華文化寶藏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只要是母語,都值得我們珍視。」

就像之前的視頻一樣,這個提議再次引起老廣們的熱烈反響。有網民呼籲:「最好每一天都是粵語日!」從此,7月25日就成了一個粵語的節日——雖然從未獲得官方承認。

一種解題方式

和很多廣州人的直覺相反,客觀地說,亞運之後,隨著政府對於方言保護力度的加強,粵語傳承的政策環境,並沒有變得更差,甚至是相反。

但粵語的使用率是不是在降低?大概率是的。因為隨著廣州城市格局、社會結構的改變,和網際網路時代無差別的消費主義文化商業的流行,廣州各個場合的普通話的使用率毫無疑問在提高。

如果說,對於大量外來人口湧入的不適應——就像「唔識粵語,仲想成為廣州人」這個常見的標題所表明的那樣——還勉強能夠用「包容」的話術自我釋懷的話;對於下一代人表現出的對粵語無意識的冷漠和生疏,則成為老廣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

如果下一代唔講廣州話,粵語還能否傳承下去?在各種關於粵語的公眾號文章和評論區留言,反覆表達著一樣的憂慮。

勞震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單靠悲情和憤怒是無法把粵語傳承下去的,如何將之變成一種大家喜聞樂見的流行文化,賦予其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這就是歷史賦予羊城網的歷史命題。」2014年,羊城網開始從一個網絡社區轉型為一家文化傳播機構。在粵語文化傳承上,勞震宇決定搞搞新意思。

羊城網創始人 勞震宇 受訪人供圖

一方面是通過網絡媒體傳播粵語文化相關消息或者普及粵語文化知識。從羊城網2014年開始做微信公眾號直到今天,粵語的相關選題佔到超過1/3。隨手一翻,就能看到:《百年名校開粵語選修課:做新廣州人?做真廣州人!》《為了粵語,廣州人狠起來連自己親生仔女都罵!》《這些粵語謠言,10個廣東人有9個都曾信以為真!》《口甜舌滑廣東人圖鑑》的標題。

另一方面,羊城網又通過創意設計,把粵語文化轉化成文創產品。

2014年,羊城網嘗試把粵語和利是封結合,以吉利的粵語俚語作為主題設計創意利事封,並且透過二維碼與移動網際網路結合——例如掃碼可以聽一段粵語俚語的典故,或者玩一個粵語知識小遊戲。沒想到,這個產品大獲成功,成為了羊城網每年新春前夕必推的網紅產品。

2015年,羊城網挑選了四句廣州人的口頭禪:自己友、頂硬上、平靚正、冇得彈,設計製作了系列粵語T恤——自己友TEE,並邀請了廣州文化、娛樂、媒體、美食的大咖代言,迅速成為一個粵語潮牌,連主持人彭彭、馬志海,文化學者饒原生等等都愛穿著上節目或出席公開場合。

討得成年人歡心後,又如何讓小朋友愛上粵語?

在新世紀出版社邀請下,勞震宇與著名音樂人梁天山、陳輝權合作,挑選唐詩中適合用粵語朗誦的篇目,編成一本《粵韻唐詩》,掃一掃二維碼就能聽到唐詩的粵語朗誦版本。2017年《粵韻唐詩》正式推出之後,一個月內就賣了9000多本。在書的序言中,勞震宇寫道:「普通話和英語,可以讓你走得更遠,而粵語,卻可以讓你不會忘記從哪裡出發。」

羊城網推出的粵文化書籍 受訪人供圖

相比起很多僅僅無休止地撩撥老廣粵語情緒而獲取流量的自媒體,在推動粵語文化的傳承上,羊城網做了一些既實在又有趣的事情,並構建出一套健康的商業模式。或者說,一種新的解題方式。

贏得的也不僅是老廣的認可,還有許多本地商戶的青睞。從本土餐飲品牌南海漁村到洋快餐巨頭百勝集團,再到老牌五星酒店中國大酒店、「廣貨大本營」廣州輕工集團都和羊城網有過深度合作,或聯手打造粵文化IP產品,或共同進行事件營銷。去年,滴滴在廣州市場進行「粵語」營銷,也選擇了與羊城網合作……

改變的和未變的

今年,是那場「敏感」事件的十周年。巧合的是,曾講過「寧賣祖宗田,莫失祖宗言」的陳建華在卸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前提議:

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要保護好廣府文化核心——粵語。建議為弘揚嶺南文化,提高廣府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全市在學前教育階段推行普通話與粵語雙語教學,為粵港澳大灣區粵語傳承發展提供良好語言環境。

不出意料,老廣們紛紛為這個提議熱烈地點讚。

一些風向形成一種奇特的翻轉,但老廣們對於粵語傳承的危機感卻始終未變:

眾多關於粵語的「假常識」仍在流傳;仍然有人執著地認為外來人口必須講粵語,才算是融入廣州,——甚至繼爛大街的「唔識粵語,仲想成為廣州人」的標題之後,還誕生了「把是否通曉粵語,作為積分入戶廣州的計分項目」的「無腦」觀點;仍然有人不時把「我是廣州人,不會說廣州話」拿出來大做文章;仍然有人把「推普」作為粵語的最大敵人……

部分網友對「把是否通曉粵語作為積分入戶廣州的計分項目」的討論

我們承認這種危機感,在對抗另外一些貌似不可對抗的力量時,最大程度地調動了足夠強大的力量,延續了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

但我們也不想美化這種危機感。用一種偏見去對抗另一種偏見,憑一腔非理性的熱血衝向「假想敵」,在十年前也許不可避免,或許也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十年後,卻只會蒙蔽眼睛,讓人們忽視真正的問題所在。

一個人口規模仍在擴張、人口結構仍在改變的城市,一個所有人都消費著一樣的文化商品的時代,粵語以及它所承載的廣府文化真的能保持它的主體地位嗎?

無論能或者不能,如何真正讓廣州人了解粵語,熱愛粵語?

《粵韻唐詩》之後,羊城網又繼續推出了《粵韻宋詞》《廣府童謠凼凼轉》,都有不錯的市場反應。去年這幾本書還在香港推出了繁字版本。

馬上將迎來成立20周年紀念的羊城網,最近正在籌拍它的微信視頻號「今日講呢啲」第三季的內容,而內容還是它所擅長的粵語常用語普及。

THE END

本文由識廣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假想敵:不止是一隻袖子
    近年來,這種練習對象被冠以各種各樣的頭銜,比如煽動者(因為他能夠刺激犬興奮起來,進行撲咬),捕手(他能在犬咬住撲咬袖時抓住它),助訓員(他協助了訓練,讓犬學會撲咬),或者假想敵(他在訓練中扮演敵對方的角色)。不管被稱呼為哪種,不可否認,他都是防暴訓練過程中最重要的「道具」。大部分的假想敵都是男性,但是也有少數出色的女性假想敵。
  • 「假想敵」陳根的喜與愁(國防視線·來自邊海防一線的報告⑤)
    陳根,這條邊境線上讓戰友們頭疼不已的「史上最強假想敵」。「晚上才換哨,天一亮就回連隊作檢討!」王班長鬱悶至極,但對於「假想敵」演練卻願賭服輸。鑑於此,連長指導員一致決定:連隊今後執行不定期換哨,安排在能見度較好的白天進行,換哨前後兩個小時由哨所長執勤觀察。
  • 舌尖上的假想敵
    舌尖上的假想敵文/沈宏非我發現,凡是寫一手好文章的,字裡行間總是潛伏著一個假想敵,或隱或現的。當然,樹了敵,方能有的放矢。有的沒的,有意無意,城市這個宿敵也讓他為我們帶來了這一冊用情至深的大好文字。舉個例子,《彎腰青》—這是我在他博客上讀到的第一篇,說的是蘿蔔。開篇,照例是從躺槍的假想敵「北京天源醬園的甜辣幹」開始,一路向南飛越八百公裡,然後一屁股降落在故鄉黃泛區的沙土地上。
  • 公開的秘密,誰是與她旗鼓相當的「假想敵」?
    在七隆珠首期成軍的時候,吳奇隆教頭就給每位少女設定了假想敵。經過優化後的衝鋒少女隊,又是七隆珠隊誰的假想敵?隊長擔當。兩人雖都年齡不大,卻在隊中有較高的聲望,有擔當,善於照顧隊員的情緒。門面擔當。雪兒在韓國有過三年練習生經驗,極強的舞臺表現力。
  • 《令人心動的offer2》撒貝寧說何炅是他的假想敵
    近日,在最新一期的《令人心動的offer2》中,撒貝寧坦言「何老師是我這麼多年職業生涯中唯一的假想敵」,這是對何老師好高的評價。 撒貝寧在節目中評價何炅是自己唯一的假想敵,這個評價非常之高,大概就是只有你可以與我並肩,所以也只有你配我的全力以赴。雙北的感情真的是很好,兩個人在主持風格也正好可以互補。
  • 蔡英文全力打韓國瑜,不怕「假想敵」變成「真對手」?
    韓國瑜曾說自己當時就是被打得太狠,直接跳上「參選國民黨主席」的列車,說不準他會再跳上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參選列車,那蔡當局可就把「假想敵」打成「真對手」,最後直接威脅蔡英文的連任之路了。
  • 中國空軍假想敵部隊曝光:兩支針對美軍,一支針對印軍
    媒體鬧出的這個大烏龍,卻不經意的曝光了解放軍空軍一支神秘而強悍的假想敵部隊! 我們就來說說解放軍空軍這支假想敵部隊。報導稱中國成立了三支假想敵中隊,一個中隊配備蘇-30,扮演美國的F-15或印度和越南的蘇-30;另一個中隊配備殲-10A,扮演美國的F-16;還有一個中隊配備殲-7,扮演印度和周邊國家仍在使用的眾多米格-21和F5戰機。目前這些專業藍軍部隊都已經更新了國產最新型的戰機。
  • 梅麗爾·斯特裡普——全好萊塢女人的假想敵
    全好萊塢女人的假想敵這個標籤帶在梅姨頭上絕對當之無愧。在競爭殘酷世代交替如此快速的好萊塢,且不說梅姨在這個年齡仍舊保持高產的作品量。--桑德拉·布洛克:要小心了!我要幹掉你!
  • 臺專家憂臺灣經濟慢慢窒息:臺積電再撐十年也將面臨被取代的危機
    他嘆,臺積電再撐十年就得面臨被取代的危機,未來經濟只會慢慢窒息。鄭博文,1958年生,澎湖人,臺灣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專長領域為大陸不動產、不動產行銷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熟悉兩岸經貿與國際情勢。
  • 《藍軍出擊》硬核亮劍,假想敵部隊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是《藍軍出擊》拋給觀眾的第一個問題,也是這部劇,乃至「藍軍旅」誕生的初衷與使命——作為解放軍內部的一支假想敵部隊,他的功能作用是什麼?世界上第一支正規的假想敵部隊,是1966年以色列組建的「外國空軍模擬大隊」;美國陸軍的專職假想敵部隊「第32近衛摩步團」創立於1981年;日本與韓國也重視假想敵部隊的建設,日本的假想敵部隊又稱「離島特戰部隊」,成立於2002年3月,主要負責島嶼特種作戰;根據報導,中國新成立的假想敵部隊在2013年1月初次露面之後,在6月第一次參加了演習
  • 曾經假想夫婦十年後還有糖?一張圖將這對cp推上熱搜!
    MBC的假想戀愛綜藝《我們結婚了》可以說是時代的眼淚吧!當年又期盼看各對夫婦,又害怕自擔上這檔節目!
  • 梁靜茹用十年呵護婚姻,為何敵不過一個帶著孩子的女人?
    梁靜茹用十年呵護婚姻,為何敵不過一個帶著孩子的女人?梁靜茹那段十年的感情,慢熱的她如今還在沸騰著消化過去,而她的前夫如今卻已經牽手佳人,組成了新的&34;。面對媒體的提問,梁靜茹只是簡單地回應了一句&34;,但她心裡是否已經回想起了他們的曾經。
  • 《三國志14》假想劇情「曹家分裂」,雖然很假但可玩性高
    在2月13日《三國志14》的更新完成後,這一情況在未來的假想劇本「曹家分裂」中有了新的改變。在遊戲修復修復了一些錯誤、調整了部分內容之後,遊戲中追加了全新的假想劇本「曹家分裂」,遊戲製作人越後谷也發布了這個假想劇本的相關介紹。接下來的時間裡,舞文就和諸位一起去簡單的了解一下「曹家分裂」這個假想劇本的一些情況吧。
  • 路試 最佳假想敵 2016款 BMW 328i xDrive M運動型
    3系是入門級豪華轎車裡的佼佼者,也是各個品牌所指認的假想敵。
  • 假想戀愛節目十年之後成真
    要說今天一早什麼最震驚到小編,那當然還要數鄭容和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曬出紅薯的照片,帥哥這麼一曬可是將十年前的CP粉都炸了出來,畢竟當年追過《我們結婚了》的大家都懂,鄭容和和徐賢這對CP當年就被大家稱為「紅薯夫婦」。徐賢可是出了名的紅薯狂愛者,在節目中不止一次表示過對紅薯的喜愛。
  • 十年了,真沒在一起過?
    這對CP並非來自於影視劇,而是出自明星假想情侶節目《我們結婚了》,他們從2010年2月份開始以假想情侶的身份錄節目,次年4月份下車,一共錄了14個月不到的節目。      然而這14個月,被大家念叨惦記了11年,目測今後還會持續,堪稱CP界中的奇蹟。紅薯夫婦,韓國《我們結婚了》節目中喜愛紅薯的一對夫婦,由鄭容和、徐賢扮演。
  • 關於「假想能力」的那些事
    既然很多普通孩子都可以自然而然地發展出假想能力,那顯然這項能力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講,也同樣是需要的。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普通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中,他們的假想能力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呢?18個月前:自我假想。孩子會有簡單具體的假想,比如假裝吃飯、唱歌、打電話等。18-24個月:開始假裝遊戲。
  • 撒貝寧說何炅是他唯一的假想敵,網友卻說他「收禮」,有必要嗎?
    所以,撒貝寧稱何炅是他唯一的假想敵,並不為過。這樣優秀的兩個人,太適合做朋友了。
  • 如何訓練孩子的假想能力?
    假想能力是指孩子通過模仿、想像、思考進而通過玩具或者其他的物品進行一系列的動作或遊戲的能力。這種能力在自閉症小朋友的社交能力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我們應該怎樣培養自閉症兒童的假想能力呢?跟著小月月一起來看看吧。(圖片來源於網絡)假想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假想能力比命名、指物,都要複雜得多,困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