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阿根廷電影《約束的罪行》,它吸引小編的地方在於片名,罪行如何被約束?又或者約束下怎會犯罪?
影片講述了兩位母親的故事,女主和她家的女傭。女主是一位中產太太,住在市中心的公寓裡,丈夫是一位退休的工程師,生活優渥,偶爾和朋友們相約上瑜伽課或是吃飯。而家裡的女傭格拉迪,有著一個三歲的兒子,女主給了女傭工作,也給了她的孩子良好的教育和生活。
而影片的故事,則是圍繞著與她們相關的兩件案子展開。女主的兒子丹尼爾被前妻控告非法入侵、強姦等罪名,而另一件案子則是關於女傭格拉迪被控告謀殺至親。影片中不斷地交替地呈現著法庭和生活兩部分的鏡頭,平淡的敘述著幾位主角的故事,沒有強烈的情感,也沒有富有衝擊力的畫面,只是向觀眾娓娓道來他們的故事。
女傭格拉迪,被控告謀殺剛出生的嬰兒,但案子的關鍵在於女傭不願意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甚至拒絕說話。最終,女傭被判罪名成立,而她的兒子,則是委託給了女主。在大家都對女主議論紛紛時,她在法庭上說的最後一句話卻是感謝女主,給了她一個家。
女傭第一次懷孕時,女主發現了,並且帶著她去檢查,幫助女傭盡心地撫養著孩子,可在女傭第二次懷孕時,一向細心地女主卻好像沒有發現這件事,從懷孕到大肚子,和女傭可以說朝夕相處地她卻沒有發現,可能嗎?也許她意識到了,幫著女傭養育第一個孩子,是因為女主對於兒子、孫子的愛無處釋放,轉移到了女傭的兒子身上,但當女傭第二次懷孕時,女主可能疲憊了,帶一個孩子,對她來說是愛的寄託,帶第二個孩子,對她和這個家來說是負擔,她已經不再需要第二個「寄託品」。
女主跟女傭說過這個家不再有空間去容納另一個孩子,其實不單單是這個房子,她的心裡也沒有空間去放下另一個孩子,也許她是想讓女傭自己打掉孩子,也許只是表達自己的態度,但對女傭來說,她沒有受過教育,有過苦難的童年,連肚子疼都不知道可以吃藥,怎麼可能會想到原來懷孕還可以去做人流?也許是這個小小的細節,導致了那個小嬰兒最後的死亡,你無法評判誰對誰錯,因為你不是她們任何一人,你更做不了提前預知後果而在開始避免事情的發生,大家都是平凡的掙扎著的普通人而已……
更諷刺地是,女主最後得知那個死掉的孩子是她的孫子,是她兒子強暴別人後的孩子,間接導致孩子死亡的她(從她在法庭上否認自己沒說過房子容不下另外的孩子時,她就知道了,自己和那孩子的死脫不了干係),終於醒了……
鏡頭先是向觀眾展示了被告丹尼爾的陳述,可當丹尼爾在法庭上可以說是聲淚俱下的控訴前妻的罪行時,小編沒有被迷惑住。因為這個男人始終逃避著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他的前妻真的是那樣十惡不赦的人,那麼在前妻高達23次的上訴後,法院為什麼反而限制了他的活動?
果然,丹尼爾前妻的陳述,顛覆了丹尼爾的陳述。丹尼爾控訴中妻子的惡行,其實都是他犯下的罪,他控訴中虐待、施暴的人其實是他,癮君子其實是他,消極度日的其實是他……
他情感充沛的闡述,不過是妄想症下,虛假的故事。
而為了兒子丹尼爾能夠免於牢獄之災,女主拼盡了全力。她為了兒子,把無辜的受害者兒媳推向了深淵,甚至散盡家財就為了花更昂貴的價格請更好的律師,把關鍵證物——精液DNA樣本拿到了手,使得兒媳敗訴。她為了兒子,一次又一次的花錢,不惜變賣家產,節省生活開支,去滿足兒子的需求,開公司、開摩託車行、買毒品…
她對兒子的愛太多了,以至於蒙蔽了她的雙眼,她難道不知道兒子的真面目嗎?不,她知道,知道的清清楚楚,只是就像電影裡心理學專家說的那樣,在面對不想面對的事時,逃避是人的本能,這種本能甚至可以讓一個女人欺騙自己沒有懷孕,肚子也沒有大起來,更何況是拒絕承認兒子的真面目呢?
最後的結局是好的,只是諷刺的是,女主最後得知那個死掉的孩子是她的孫子,是她兒子強暴別人後的孩子時,間接導致孩子死亡的她(從她在法庭上否認自己沒說過房子容不下另外的孩子時,她就知道了,自己和那孩子的死脫不了干係),終於醒了……於是她做出了唯一一次正確的選擇。
母愛是那麼的偉大,能夠讓一個善良的女人在知道兒子暴行的情況下,昧著良心拿走了唯一的證物;能夠讓一個過慣好日子、生活精緻的女人,不在乎丈夫的離開,不在乎過節省降檔的生活,做出賣房子請律師的選擇。
可同樣的,母愛又是多麼的自私,能夠讓一個女人為了自己的孩子,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哪怕心知肚明、良心不安,只是為了讓孩子過得好一點。幸運的是,女主最後沒有再錯下去,同為母親的女傭的行為,讓她意識到一味的給孩子好的,並不是最佳的選擇。如果身為母親,無法教育好孩子,那麼就要做好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行為後果的準備,只有現實才能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