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的朋友圈被周杰倫的新歌《說好不哭》刷了個七葷八素,仿佛一個大型的雲演唱會現場,大家都在周董勾勒的純愛語境裡哼哼唧唧。
而杰倫的新歌上線才兩個小時,三個平臺就賣了1000多萬,QQ音樂也因為太多人同時聽,崩了!!!讓人真正見識到了,繼上個月的「超話大作戰」,中年人瘋狂起來,也是老夫聊發少年狂。
對於80、90後,在跌跌撞撞的青春裡,換了一批又一批人,卻只有周杰倫好像住在了青春裡。
在知乎上,有人提了個問題:「怎麼把孩子培養成周杰倫?希望周杰倫媽媽來回答下」。
今天我也想和你聊聊葉惠美是如何讓一個考不上大學、甚至被老師診斷為「智障」的孩子,成為被萬千崇拜的巨星的呢?
01
傾盡全力,也要呵護孩子的天分
1979年1月18日,周杰倫出生在臺北市一個普通的家庭。
媽媽葉惠美是小學美術老師,她沒有讓孩子像自己一樣學畫畫。在周杰倫三歲的時候她發現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只要一站到鋼琴面前,就出奇得安靜,只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說杰倫對音樂很有天分。
於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音樂才能,葉惠美拿出家裡的全部積蓄買了一架鋼琴,並請最好的鋼琴老師輔導他。
小學三年級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杰倫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當即就被樂曲中大提琴憂傷悽美的曲調迷住了。他想學大提琴,於是,葉惠美又為杰倫購買了一把大提琴。
對於當時工薪家庭的他們來說,一架鋼琴和一把大提琴需要花費他們所有的積蓄。
周圍的很多人,包括杰倫爸爸對葉惠美的做法都不甚理解,葉惠美卻始終覺得,即使是傾盡全力也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音樂氛圍,保護孩子的天分。
02
規定自己「三不」:
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
憑藉著一手好鋼琴和一手好大提琴,周杰倫考上了淡江中學的音樂班,但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之外,其他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
老師們認為杰倫的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地對葉惠美說杰倫有智力障礙。
葉惠美沒有聽老師的話,她鼓勵他嘗試更多可能性,並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用陪伴的方式分擔他的挫敗和成功,包容他的犯錯、落後、表現差。
在杰倫報考臺北大學音樂系連續失敗兩次後,葉惠美想要圓他站在舞臺上的夢,於是她替兒子報名了臺北星光電視塔的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
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因此請來另一位歌手演唱。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臺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譜得十分複雜、工工整整的歌譜,讓周杰倫邁出了踏向音樂圈的第一步。
而葉惠美擔心杰倫的冷漠、倔強、不善言辭,會得罪老闆、同事,受委屈吃苦。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我是杰倫的媽媽,他不太愛說話,以後請你多多包涵」……
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媽媽叫葉惠美。
03
只要一部劇的時間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憑藉專輯《Jay》周杰倫迅速爆紅,後來還推出了以媽媽名字命名的《葉惠美》。
在那段挫敗的日子裡,是她一直陪伴著他,用母親的身份做他的加油站、能量包,而他也確實沒辜負她。他聽到了那句「你好,我是周杰倫媽媽……請多多包涵」裡的懇求,聽懂了一個母親對孩子最深情的呵護。
很多年以前,你應該也聽過同樣的話吧。當她帶你去老師報名時,她肯定也說過,「你好,我是xxx的媽媽,我孩子不愛說話/有些調皮,請你多多照顧」的話。
而在我們的夏令營和創作實驗室,也常常能聽到這些成長起來的大孩子帶著自己的小不點對我們說著同樣的話。
相比於葉惠美的時代,守護和挖掘孩子的天分不再是單一的樂器,或需要昂貴的費用,只是一部劇的時間。
比如現場拆鋼琴給孩子看的《鋼琴解剖課》。
一場讓你《聲臨奇境》,可以「看到音樂」的音樂會。
孩子跟著德國博士現場「亂畫」,開始拿起畫筆創作。
在孩子心裡種下關於「夢想」的種子,即使不成功,也能脫口而出「成長快樂」。
..
劇場和舞臺,讓大人變成「好奇專注浪漫的小孩」,讓小孩變成「有情有調有品的大人」,也打開了關於想像力的世界。
▼點擊海報立即購票▼點擊海報立即購票
「和孩子的第一部太陽馬戲,
360度零距離感受16場battle!「
「親子劇版『盜夢空間』,臥室變身爆笑夢工廠」「貼著太空軌道看劇?孩子做夢都想撞見這顆『小行星』!」「踩浮萍、追海浪、摸星星,
一場說走就走的澳洲原生態親子之旅。」
「貼著太空軌道看劇?,
孩子做夢都想撞見這顆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