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作《三國志》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並列合為一傳,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五人逐漸被塑造成五虎將。以後在每個大動亂時代,幾乎都有相應的五虎將出現。這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當屬梁山五虎將關勝、林衝、秦明、呼延灼、董平和瓦崗山五虎將單雄信、王伯當、王君可、謝映登、羅成等。近幾年來,在各種民間演繹中,也出現了解放軍五虎將和國軍五虎將。在這裡暫且略去解放軍五虎將待下次詳說,先來看看國軍五虎將。
國軍五虎將現在還沒有一個非常權威的說法,各種版本不盡相同。其中最為廣泛接受的當屬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這五人。
1.劉峙 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經扶,江西吉安人 ,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劉峙幼時生活坎坷,父親早死,後隨繼父移居湖南。因是外鄉人,劉峙備受同學的嘲弄和欺凌。這種經歷促使劉峙形成了極能忍耐的性格,在他看來古往今來,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種渾容氣度。為了自勉,劉峙取其宅號為「渾容軒」。
劉峙素有北伐中的「福將」、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抗戰中的「長腿將軍」和解放戰爭中的「敗將」之稱。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參與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為得到蔣中正賞識。1935年4月國軍首次授銜,他被授予二級上將軍銜,與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同列,排名第七位。黃埔系將領裡則居於第二,僅次於一級上將何應欽。
抗戰時曾任第1戰區第2集團軍司令,第5戰區司令。1948年被任為徐州剿共總司令,被解放軍全線擊敗。1950年到印度尼西亞,1954年到臺灣,至1971年病逝。
2. 顧祝同 1893年1月9日-1987年1月17日,字墨三,江蘇省漣水縣人 ,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顧祝同早年家境小康,有田百餘畝,但自祖父病逝後,家境漸趨清貧。顧祝同為家中長孫,昆仲三人手足情篤,敬長執禮甚恭,待幼謙慎無爭,頗得族人稱道。在私塾受教時優於書法繪畫,善工詞賦。1909年冬,縣城高等小學學習期間因成績好,由縣署擇優保送其入南京陸軍小學,1917年1月升入北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深造。
1921年冬,顧祝同到桂林投奔孫中山,任粵軍許崇智部軍事教導隊區隊長。1925年參加東徵後,歷任國民革命軍師長。1927年後,歷任第9軍軍長、第1軍軍長、第16路軍總指揮、國民政府警衛軍軍長、國民黨四大中央執委、江蘇省政府主席、五省「剿匪」北路軍總司令、重慶行營主任、貴州綏靖主任、省府主席、西安行營主任等職。
抗戰時任第3戰區副司令長官,1941年發動皖南事變。抗戰勝利後任陸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去臺灣後任代國防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1987年1月17日在臺北逝世,享年94歲。
3. 蔣鼎文 1895年1月15日-1974年1月2日,字銘三,浙江諸暨人,
(1895年1月15日-1974年1月2日),字銘三,浙江諸暨人。畢業於浙江講武堂,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蔣鼎文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1912年入浙江陸軍講武堂學習,1917年,護法戰爭開始,蔣鼎文前往廣州,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隊伍行列。在國民黨軍隊內部,他不僅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之一,而且還是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之一。
1924年5月,黃埔軍校成立,蔣鼎文以上校參謀銜連降四級,出任黃埔軍校第1期第2學生隊區隊長、上尉軍事教官。因有早起習慣,給蔣介石留下良好印象。一日,軍校野外演習,蘇聯顧問加倫將軍加倫即席發問,蔣鼎文對答如流。加倫對蔣介石說:「此人可重用。」由此,益受蔣介石器重。
1930年中原大戰中,蔣鼎文指揮部下在隴海線和津浦線之間四處出擊,飄忽不定,嬴得了「飛將軍」美譽。一生曾參加討伐陳炯明、北伐戰爭、蔣桂戰爭、蔣馮閻戰爭,第三、第五次 「圍剿」 ,並參與過鎮壓「福建事變」。抗日戰爭期間,歷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西安行營主任和第10、第1戰區司令長官。1944年,因帶領的部隊在豫中會戰中輕易被日軍擊敗,引咎辭職。
1949年3月去臺灣,任東南區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1974年1月2日,病卒於臺北。追晉陸軍一級上將。
4. 陳誠 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辭修,浙江省青田縣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陳誠在軍事謀略上,並沒有表現出別過人之處,但卻調教出了第11師及後來的第18軍這些國軍王牌部隊,是國民黨內的實權派,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在國民黨內部,陳誠素有「小委員長」之稱。
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他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臺灣地區「行政院長」等職。陳誠主政臺灣省期間,在民生、軍事、經濟各方面皆有政績,對穩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臺統治作用甚大,臺灣民眾稱呼其為「陳誠伯」。
1963年12月,陳誠因病辭去一切職務,1964年3月,再度當選「副總統」。於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去世臺北,終年67歲。陳誠去世後,蔣介石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並親自到靈前獻花圈,極盡哀榮。
5. 衛立煌 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安徽省合肥縣人。國軍陸軍二級上將。
1914年,年僅17歲的衛立煌入湖南都督湯薌銘部學兵營,。1915年,到廣州投粵軍,青年時期曾在孫中山先生廣州國民政府擔任警衛,1925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第9團團長。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14師師長,第9軍副軍長,徐州戒嚴司令,首都衛戍副司令,第14軍軍長,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兼第2戰區前敵總指揮,第1戰區司令長官,河南省主席,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同盟國中國戰區中國陸軍副總司令等職。
衛立煌在中原大戰中擊敗石友三解除了南京之圍,在鄂豫皖「圍剿」、鎮壓「閩變」分路暨主功、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含強渡怒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忻口會戰亦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劃。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建國後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井岡山豪傑王佐最喜歡毛主席和他談話,說:毛委員是最有學問的人
志願軍為保護糧食調來高炮連,沒想到救了洪學智的命
湯恩伯攻,陳賡防,王樹聲重傷,這一仗參戰的師長太有名
林彪指揮7萬人對陣國軍雜牌6千,激戰數日慘敗而退
劉伯承元帥調兵14萬圍攻國軍1.6萬,誰知卻鎩羽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