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部分大型超市已採用可降解購物袋

2020-12-27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在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為配合升級版「限塑令」落地,遼寧省將於近日出臺實施方案,少數大型超市和外賣店家也已經選擇了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一次性可降解餐具。


菜市場,每個小小的攤位上,都能找到塑膠袋的身影,伴隨著攤主靈巧一甩的動作,一單單生意成交;超市中,推著滿載的購物車去結帳,收銀員頭也不需抬,熟練地敲擊著鍵盤,會問大袋小袋;炎炎夏日,買一杯冰涼的飲品解暑,商家少不了會給配上一根帶顏色的塑料吸管……

這些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裡,塑料製品幾乎無處不在。

算一筆眼前帳:作為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的重要基礎材料,塑料帶給我們很多便利。再算一筆長遠帳:因為不規範生產、使用塑料製品和不規範回收處置塑料廢棄物等,造成了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很多看起來超薄的塑膠袋,廢棄後卻可能200年無法降解,長期留在土壤中,威脅土質和水體,造成嚴重的白色汙染。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有人稱之為升級版的「限塑令」,也有人直接稱之為「禁塑令」。升級版「限塑令」要求,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思路,分2020、2022、2025三個時間段,對治理塑料汙染進行部署。

升級版「限塑令」與以往有哪些不同?給我們的生活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如何讓升級版「限塑令」更好地發揮作用?請看調查——

從「限」到「禁」 塑料製品管控不斷升級

網絡上有人稱塑料是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

近年來,廢棄塑料白色汙染問題日益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一些國家採取有獎積分鼓勵顧客不用塑料購物袋、各種材質購物袋都收費、徵收塑膠袋稅等方式降低塑膠袋使用頻率。

為了限制和減少對塑膠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汙染,2008年6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首個「限塑令」開始實施。從這一天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同年,國家標準委發布了關於塑膠袋的國家標準,明確規定塑料購物袋的最小厚度應不小於0.025毫米。2009年,國家標準《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首次對可降解塑料餐具提出了指標要求。此後,一些省份結合自身實際嘗試禁塑或者實行全面禁塑。

「限塑令」實行後,自帶購物袋、使用布袋或者環保袋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為了方便,往往不在乎多花上兩三角錢,「限塑」逐漸演變為「賣塑」。由於監管不力、快遞外賣等新興行業的塑料製品消耗嚴重等因素,「限塑令」的效果也在日益弱化。

今年1月,「限塑令」迎來新變革,《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

「這次政策有很大變化。」多位採訪對象對此異口同聲。

變在哪兒?

《意見》對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予以明確:如明確了不可降解塑膠袋的應用場景,並提出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國範圍的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全國範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

「《意見》提出了禁止使用場所、地域,有詳細的禁止目錄和推進時間表,更為系統、明晰,可操作性也更強。」省塑料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德龍認為。

此外,還有一些塑料製品禁止生產和銷售。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如果說以往的政策,我們稱之為『限塑令』,那麼,新政策從某種意義上看,似乎更應稱之為『禁塑令』。」李德龍說。

今年7月,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並明確了相關塑料製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2020年版),而目前,新的塑膠袋的國家標準也在徵求意見中。

日前,記者多方了解到,遼寧省的省級實施方案也將於近日出臺。

減量是目標 替代是基礎 成本是關鍵

源於近年來環保理念的提升,面對升級的「限塑令」,從生產端到市場端,並沒有表現得意外和慌亂。

「一次性塑料製品,在減量的基礎上,走向可降解,這已是大勢所趨。」在深耕環保材料研發製造領域20年、對日本年出口環境友好型塑膠袋達2萬噸的營口東盛集團,記者看到,這裡生產的一次性可降解餐具、塑膠袋等製品已經形成自主品牌,並在國內電商平臺售賣。董事長文起東表示,「禁塑令」就是產業提速的「風口」,目前,公司正在加緊布局,提升產能,以服務未來廣闊的國內市場。

敏銳的市場主體從來不會忽略絲毫風吹草動,政策落地時,他們早已厲兵秣馬。

「公司十多年前註冊成立時,就希望在可降解塑料研發、生產方面有所成就,並從多年前開始布局可降解地膜的生產實踐,如今,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一旦客戶調整訂單,我們第一時間可以進行生產。」營口永勝降解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寶生滿懷期待。

「禁止生產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前提是有價格合理的替代品。」文起東表示,在技術上,可降解材料研製已日趨成熟,如何控制成本是制勝所在。基於巨大的市場需求,隨著原料產量的不斷擴大,以及市場競爭下的技術革新,可降解塑料製品的成本也會進一步降低,從而進一步支撐和促進「禁塑令」的實施。

超市、快遞、餐飲、外賣,作為這次政策調整的利益相關者,大勢之下,一些嗅覺敏感的企業已經提前布局。

記者走訪瀋陽多家超市發現,目前,一些超市使用的仍是不可降解的塑膠袋。一家連鎖大型超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超市也注意到了關於限塑的最新規定,等到遼寧省明確具體實施時間表,將嚴格按照要求,使用可降解產品進行替換。而少數大型超市早已開始使用可降解塑膠袋,在塑膠袋上除了承重、規格、生產廠家等,還標註著:本產品能降解成粉末,還原土地不會造成白色汙染,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水,不排放汙水和有毒有害物質;太陽光直射三個月可能會導致發生降解等環保提示。當然,相對於普通塑料購物袋0.2元至0.5元的售價,可降解塑料購物袋的售價明顯較高。記者在麥德龍超市走訪時了解到,這裡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按大小每個分別售價為0.5元和0.9元。

作為塑膠袋新興的使用大戶,外賣快遞領域如何限塑,對政策效果影響不容忽視。

「我們從2017年開始逐步推行綠色包裝,公司有專門研發包裝的部門,通過對包裝膠袋厚度優化及縮小LOGO印刷,減少原料用量。」順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積極聯合包裝供應商研發推廣可循環包裝,有效減少塑料包裝物使用。公司已經做了相關技術儲備,「我們會根據國家監管部門要求推行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也會利用社區宣傳等形式讓消費者了解綠色包裝的重要性,從而養成使用循環包裝的習慣。」

記者聯繫到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對方介紹,美團外賣早在2017年8月就啟動了外賣行業內首個關注環境保護的行動計劃——青山計劃。他們在商家端服務市場設立環保專區,引入多樣化環保包裝供應商,以此來解決商戶環保選購需求。今年4月,他們又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設立青山計劃專項基金,建立供外賣平臺餐飲商戶選擇的包裝產品供應商名錄,資助外賣包裝(重點為外賣餐盒)創新產品孵化項目,以實現環保包裝在外賣商家的推廣使用。

消費者是否願意為可降解塑膠袋多付費?

記者在某知名購物平臺搜索可降解塑膠袋,發現已經有相當多的商家在售賣。比如一款標明用「PLA+PBAT+玉米澱粉」等原料做成的「全生物降解塑膠袋」,30隻售價15.8元,雖然比普通塑膠袋貴上許多,但這款環保塑膠袋目前月銷5000多個。

「咱買的不是塑膠袋,是環保。」「全降解塑膠袋+廚餘垃圾,絕配。」有買家在評論中這樣說。還有買家在評論裡十分專業地科普起了「全降解」和「可降解」,提醒大家購買時擦亮眼睛,不要購買部分添加了聚乙烯成分的塑膠袋。當然也有人反映環保袋「有點薄」「容易劃破」「不耐高溫」等問題。

記者看到另一款秸稈漿製作的一次性餐盒,50套售價39.9元,平臺月銷也在5000多個。這說明,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垃圾分類的推廣,對於可降解塑膠袋,消費者有需求,也願意多花一點錢支持環保。

疏堵結合 強力監管

塑料廢棄造成白色汙染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採訪中,記者發現,對於升級版的「限塑令」能取得怎樣的效果,不少人仍持審慎、觀望的態度。

走訪中,文起東、王寶生等企業家同時提到了政府在推動「禁塑令」中應發揮的作用,比如,維護好市場秩序,避免劣幣驅除良幣等,「希望國家能及時出臺相關標準,加強監管,並對研製可降解材料和生產可降解塑料製品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扶持。」

塑料製品是商品,要從源頭上遏制塑膠袋的泛濫,註定不能依靠商家自覺來實現。不讓違規產品流入市場,需要政府「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

「要確保『禁塑令』效果,監管和懲罰措施非常重要。」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思寧認為,2008年實施的「限塑令」雖然取得了不少進展,但遠遠沒有達到期望的效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乏力。

誰來監管,如何監管?張思寧認為,「首先要明確職能部門,具體操作上由誰來監管,避免『九龍治水』;其次,要加大違令的懲罰力度,必要時法定入罪。」

張思寧認為,「禁塑令」涉及生產者、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而通過加大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增加違規成本,倒逼環保習慣的養成,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全社會的宣傳教育也非常重要。比如,公益廣告的投放,在商場、超市、飯店醒目位置的宣傳,都有助於進一步形成共識。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對以外賣為主的餐飲小店來說,必然會增加成本。」遼寧省飯店餐飲協會會長張寶學同樣認為,要執行好「禁塑令」,離不開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嚴禁餐飲店特別是小食店、路邊攤等購買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他建議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幫助企業消化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而上升的一部分成本。

限塑,還要突破理念和習慣的慣性。

張寶學認為,「餐飲企業和消費者都要承擔社會責任,逐步改變使用習慣,棄用一次性塑料製品。」他表示,遼寧省飯店餐飲協會正在依據新出臺的《遼寧省綠色餐飲企業評價規範》,開展「綠色餐飲企業」創建活動。

記者看到,這一規範的評價細則中,有「使用可降解塑膠袋、可降解一次性餐盒餐具」以及「訂餐過程中主動向消費者提示儘量少選用一次性餐盒、筷子等餐具」等指標項,張寶學表示,這正是引導餐飲企業和消費者樹立綠色消費理念。

「建議疏與堵並舉。疏,推廣可替代塑料材料和循環使用的新產品;堵,從生產源頭及全產業鏈各環節,杜絕白色汙染產生因素的存在,加強立法並嚴格執法力度。」李德龍說。

而對於塑料製品的使用者來說,替代品的成本和效果都是難以迴避的問題。

「如果真用可降解地膜,成本會不會高出很多?」香瓜種植戶關俊強告訴記者,他今年承包了兩畝地種植香瓜,需要用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清理地膜,自己願意嘗試使用可降解地膜,但需要算一下經濟帳。

花生種植大戶王強介紹,他用過可降解地膜,但降解效果並沒有預期的好。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全降解地膜製造企業——大連華諾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生物降解材料具有特殊屬性,不同地域的氣溫、土壤墒情和農作物種植方式的不同,降解地膜的實際降解效果確實存在差異。先進行降解地膜覆蓋示範試驗,取得科學實踐數據後再普及推廣應用,至關重要。

「技術上因地制宜,效果才能更好,希望政府能出臺相關補貼政策,提升大家用可降解地膜的積極性。」王強說。( 關豔玲 趙靜)

相關焦點

  • 無錫可降解等材質「替代品」已到位
    市場情況超市、便利店購物袋部分門店換成可降解材質在家樂福(永樂店)、禮閣仕(蘇寧店)等超市,記者了解到,這些超市為顧客提供的購物袋均是公司總部統一採購,厚度在0.025毫米至0.027毫米不等,根據規格大小,價格為每隻0.2元至0.3元不等。
  • 調查|可降解塑膠袋貴,逛超市自備購物袋的人多了
    去年12月底開始,北京最嚴限塑令「京十條」落地,商場、超市等零售業門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鼓勵使用可重複利用的購物袋。近日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走訪發現,京城多家大型連鎖商超已經全面更換可降解塑膠袋,售價多在每個0.6元至1.2元,比此前的普通塑膠袋翻倍。
  • 最嚴禁塑令實施啟動倒計時 武漢部分商家提前邁入「可降解時代」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了江城部分商超、醫院發現,雖然PE材質的不可降解塑膠袋(簡稱PE購物袋)等產品還在使用,但不少商家已經為年底生效的禁塑令做好準備,部分商家更是停止供應PE購物袋,提前進入「可降解時代」。不少商家已為禁塑做準備近日,市民劉先生到中百超市武昌黃鸝路店購物時,要購買一個塑膠袋裝東西。
  • 不可降解塑膠袋禁用在即,多數商家仍在觀望 可降解塑膠袋為什麼難...
    現狀小部分開始替換 大多數仍在觀望記者近日在多地走訪發現,有的大型商超、餐飲企業和醫院開始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紙製品來代替傳統塑料製品,或者通過創新包裝設計減少傳統塑料的使用。在三亞大東海廣場周邊的一家大型超市裡,記者看到原來的不可降解塑膠袋已下架。「商超、市場裡生鮮類的包裝材料、連卷袋、購物袋月底前全部更換。」一名運營經理介紹,超市已上架部分可降解塑膠袋。在合肥多個商場,記者注意到,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等連鎖餐飲企業已將打包袋部分或全部替換為紙袋。
  • 「限塑」倒計時開啟,目前成都大型超市準備如何?
    《方案》規定,到2020年底,成都市全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隨著日期臨近,目前成都的大型超市對於「限塑」準備如何?為此,紅星新聞記者採訪到了成都伊藤洋華堂、Olé精品超市、沃爾瑪、家樂福多個大型連鎖超市。
  • 傳統塑料製品禁用在即,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
    少部分開始替換,大多數在觀望記者近日在安徽、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走訪發現,有的大型商超、餐飲企業和醫院開始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紙製品來代替傳統塑料製品,或者通過創新包裝設計減少傳統塑料的使用。在三亞大東海廣場周邊的一家大型超市裡,記者看到原來的不可降解塑膠袋已經下架。「商超、市場裡生鮮類的包裝材料、連卷袋、購物袋月底前全部更換。」一名運營經理介紹,超市已上架部分可降解塑膠袋。「用紙袋拎咖啡、裝漢堡和薯條環保又方便,我們已經逐漸接受了。」合肥市民鮑先生說。
  • 今後去超市購物最好自備環保購物袋
    洛陽人請注意,今後,去超市購物,咱們最好自備環保購物袋。根據日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的《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鄭州、洛陽、濮陽、許昌四個試點城市,將在年底前,率先在城市建成區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 不可降解塑膠袋正在退出市場 武漢商超進入過渡期
    按照湖北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發布的通告,今年底武漢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明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宜昌市、襄陽市建成區;2022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全部地級市和直管市建成區。  記者探訪了武漢幾家大型超市,發現購物袋「斷檔」僅是偶發情況。
  • 可降解塑膠袋、紙質吸管、紙質餐具在港城上線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大中型商超、品牌餐飲已不再售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塑料吸管了,轉而為市民提供有償的無紡布和可降解垃圾袋、無償使用的紙質購物袋和紙質餐具,而多數市民則自備購物袋「上陣」。不過如何讓規模小但數量眾多的餐飲企業配合「限塑令」加碼,可能是推行的「痛點」所在。調查一:市民帶了自備袋「我們已經開始使用可降解塑膠袋。」
  • 太原「限塑令」下:部分超市提高購物袋價格,最高達1.9元!
    部分超市推廣使用可降解購物袋「按要求,我們正在逐步取消塑膠袋供應,提倡消費者自帶菜籃子或環保袋,並提供可降解購物袋。」12月7日9時許,在太原市北京華聯超市太航店收銀處,百貨部經理韓海全向一位正在結帳的市民作「宣傳」,可降解購物袋被放置在了醒目位置,而收銀臺上方的廣告牌也在號召大家「加速減『塑』」。
  • 這些塑料購物袋禁限了,老百姓可以選擇什麼購物袋?
    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此外,本市還將鼓勵探索逐步實施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並在商品價外單獨收取塑料連卷袋價款,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連卷袋使用量。這些塑料購物袋禁限了,老百姓可以選擇什麼購物袋?「從明年開始,京客隆就會向老百姓提供可降解的塑膠袋。」
  • 可降解塑料板塊再迎風口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 1 月 1 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
  • 年底商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此外,本市還將鼓勵探索逐步實施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並在商品價外單獨收取塑料連卷袋價款,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連卷袋使用量。這些塑料購物袋禁限了,老百姓可以選擇什麼購物袋?「從明年開始,京客隆就會向老百姓提供可降解的塑膠袋。」
  • 「部分可降解」塑膠袋現身麵包新語門店,限塑也要防「李鬼」
    新京報記者1月5日在麵包新語北京國瑞店發現,該店所售手提袋雖標稱「降解塑料購物袋」,經生產廠家證實為「部分可降解塑膠袋」,並不符合限塑令規定。對此,1月7日,麵包新語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已勒令北京門店「今日必須調整完畢」。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文提示,目前市面上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材質通常為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AT)或是PLA+PBAT+澱粉(St)。
  • 全生物可降解塑膠袋亮相武漢各大商超
    全生物可降解塑膠袋亮相武漢商超.mp33:15下午5點,在中百倉儲水果湖店的收銀臺前,「我是減塑行動派」的標語十分顯眼,上面提示超市已向廣大消費者有償提供可降解購物袋。收銀員王蘭說,他們也會向排隊結帳的顧客挨個詢問:收銀員:主要問一下顧客的需求,如果有的顧客需要(塑膠袋)的話,我們就基本上儘量以可降解為主。
  • 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被禁了,然而環保袋很多人也沒用對
    你還沒有一隻可以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嗎?搞一個吧,明年超市可能很難買到塑膠袋了。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 1 月 1 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為什麼被禁的總有塑膠袋呢?
  • 環保意識漸入人心 自帶購物袋蔚然成風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環保意識漸入人心 自帶購物袋蔚然成風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1
  • 實施「禁塑令」後,如何識別可降解環保購物袋?看袋上有沒有「jj...
    可降解塑膠袋圖。目前,我市部分商超已開始投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市民如何識別可降解環保購物袋?24日,專業人士介紹,「jj」是環保購物袋的標識。一次性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有目共睹。2008年6月1日起,我國規定在所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並且不得使用厚度低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袋。經過十餘年的實踐,「限塑令」升級成「禁塑令」。
  • 伊藤上新「生物降解」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今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北京「限塑10條」正式實施 年底商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此外,本市還將鼓勵探索逐步實施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並在商品價外單獨收取塑料連卷袋價款,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連卷袋使用量。這些塑料購物袋禁限了,老百姓可以選擇什麼購物袋?「從明年開始,京客隆就會向老百姓提供可降解的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