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女明星們還沒成團出道,「撈五條人」話題就已屢上熱搜;張藝興的帽子戲法剛被網友「求出教程」,樸宰範又以「想成為rap star嗎」創造出了今年說唱界的新梗。
在經歷疫情突發、中高考順延、排播推後等一系列「意外事件」後,今年暑期綜藝市場可謂是「異彩紛呈」。
6月,各大平臺重磅綜藝均未登場,芒果的新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枝獨秀成為了全網爆款。7月,優愛騰綜N代內容全部扎堆,《明日之子樂團季》《這!就是街舞》《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依次上線並將戰火燃至8月。而緊接著《中國新說唱2020》開播,衛視綜藝依然保持著數年不變的節奏,競爭依然激烈。
整體來看,今年暑期綜藝市場上仍是綜N代佔據著熱度和話題榜首,個別如《乘風破浪的姐姐》新綜藝表現亮眼,衛視的綜N代《奔跑吧》《極限挑戰》整體略顯疲軟。
新舊綜藝在臺前同時段混戰,真正打響戰事的其實是幕後製作團隊。不為人知的是,在幾個大熱綜藝背後,其製作方大多是從衛視綜藝時代一路走來、同為「前同事」的業內老將。
誰打造了暑期熱門綜藝?
今年因疫情姍姍來遲的暑期,因為時長的壓縮,讓暑期檔的競爭顯得格外激烈。
自7月份以來,《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就是街舞》、《明日之子》、《樂隊的夏天》、《吐槽大會》等知名綜藝節目在各大視頻網站陸續上新,承包了許多普通人的暑期娛樂生活。而支撐各平臺集中「上新」的,是一個個專業的綜藝製造團隊。
在優酷上,一直被稱「有口碑沒熱度」的《這!就是街舞》今年總算是打破了這一魔咒。據貓眼數據顯示,今年《這!就是街舞》第三季一開播便登上了當日熱度榜第一,目前在微博的話題討論量達3億,在豆瓣也以9.0的高評分領跑國內綜藝。
雖然是優酷的王牌綜藝節目,但《這!就是街舞》實際上與《中國好聲音》同出一源——自2017年開始,優酷與燦星文化聯合製作街舞系列綜藝,燦星文化是成立於2006年的老牌綜藝製作公司,因2012年開播的爆款綜藝《中國好聲音》這一代表作成為行業頭部公司。
2015年,《中國好聲音》熱度開始下滑,而燦星製作的如《中國新歌聲》《蒙面唱將猜猜猜》等多檔衛視綜藝均未能延續熱度。於是,從2017年開始,燦星走向網絡平臺,《這!就是街舞》系列是其正式將重心放在網綜市場的首個重點項目,也是其IPO之路上的最強助力。
與優酷以老IP街舞系列打暑期檔的做法類似,愛奇藝今年的暑期爆款,依然聚焦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和《中國新說唱2020》兩部綜N代作品上。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
《樂隊的夏天》是米未傳媒在《奇葩說》之後跳出語言類節目探索的「新出路」。2012年米未傳媒以《奇葩說》開啟網綜新時代,此後有過諸多嘗試,但已經走到第七季的《奇葩說》口碑和熱度不復以往。
於是,在2017年《中國有嘻哈》大爆,國內偏小眾的音樂和文化開始走進大眾視野後,米未以樂隊為主題在2019年推出了《樂隊的夏天》,該節目順利成為了暑期爆款綜藝,熱度延續至今年。剛剛迎來第二季的《樂隊的夏天》還未開播就備受期待,據微熱點數據統計顯示,從開播前至首期播出的5天裡,該節目引發了多輪關注,25日開播當天熱度明顯上升,26日達到熱度峰值74.36。
愛奇藝的另一高熱度網綜是開播不久的《中國新說唱2020》,該節目由愛奇藝自有的工作室「YOH工作室」主控,總導演為車澈。
愛奇藝目前在綜藝內容板塊已有十餘個工作室,各工作室有自己專注的賽道、也有自己的品牌理念,其中車澈帶領的YOH工作室於2017年推出了大熱綜藝《中國有嘻哈》。今年,該節目已行至第四個年頭但熱度依然不減,據貓眼數據顯示,該節目在上線後也一直處於綜藝熱度榜的第一位。
騰訊視頻在今年暑期大熱的綜藝也依然是綜N代的《明日之子樂團季》和《脫口秀大會》。
其中《明日之子》背後的製作方為哇唧唧哇,該公司與騰訊視頻已是多年的強綁定關係,每一季《創造營》的偶像團隊和《明日之子》的藝人均由其負責運營。
今年《明日之子樂團季》改變了以往多季的單人偶像選秀模式,選擇以樂隊為主題,創新性的改變讓該節目受到關注,目前節目在騰訊視頻播放量已達14.82億,節目相關話題在微博話題討論量也超過了2億。
來源:貓眼專業版
而《脫口秀大會》則一如既往是笑果文化的主場。
目前笑果文化在國內脫口秀行業可謂「一家獨大」,國內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超級故事會》等節目均出自其手。其中《脫口秀大會》從2017年開始在騰訊視頻播出,到今年已是第三季。截至目前,該節目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已達8億。
《脫口秀大會》
除了以綜N代內容穩紮穩打的優愛騰三家,芒果TV是今年第一個推出了全網爆款綜藝的平臺。
由於新穎的概念和賽程設置,芒果TV的新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自6月中旬上線後便引發全網關注,不僅節目上線9小時播放量破億,同時還帶動芒果超媒股價連漲,總市值突破千億。
《乘風破浪的姐姐》
節目熱度背後,體現出了湖南衛視製作團隊時至今日仍無可替代的地位。
此次成功為姐姐們造浪的是「吳夢知工作室」,吳夢知是在湖南廣電體系裡工作二十多年、經歷了無數選秀節目的製作人,曾參與製作《超級女聲》《花兒與少年》第三季,擔任《我是歌手》的文案和《朋友請聽好》的總編劇。今年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也是吳夢知自超女快男後,時隔多年再一次回歸選秀領域的作品。
與此同時,芒果TV 另一熱門暑期綜藝是《密室大逃脫》第二季。該節目由曾推出爆款綜藝《明星大偵探》的盒子工作室打造,雖然節目在口碑上與「明偵」系列仍有落差,但因楊冪、鄧倫等自帶話題的明星參演,熱度始終較高,目前在芒果TV的播放量已達12.99億。
除優愛騰芒果四大平臺之外,在綜藝領域初步探索的B站也以首檔S+級綜藝《說唱新世代》加入了今年暑期檔戰事。截止目前,該節目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已超3億,在豆瓣也拿到了8.6的高評分。
這檔綜藝背後的製作方,其實也是綜藝界「老熟人」——嚴敏。2015年,嚴敏導演因東方衛視大熱綜藝《極限挑戰》而獲得了較高知名度,在這之前其曾是《聲動亞洲》副總導演和《天籟之戰》的總導演。2018年,在《極限挑戰》第四季後,嚴敏離開東方衛視,先是擔任抖音和張藝興工作室聯合出品的微真人秀《歸零》的導演,後又製作了B站的《說唱新世代》和騰訊視頻獨播的《德雲鬥笑社》。
與熱門話題輪番登場的網綜相比,衛視方面的表現顯得有些遜色,今年暑期,衛視推出的較為熱門的暑期綜藝只有綜N代《奔跑吧》《極限挑戰》和《青春環遊記》。
如今衛視綜藝仍是以從海外購買版權或是複製海外綜藝內容的模式為主,幾檔綜藝在初期都有韓國製作團隊參與製作,後期則由衛視自有團隊全權負責,主創團隊普遍都經歷過幾次更迭。
目前,《奔跑吧》導演姚譯添、《青春環遊記》導演吳彤以及《極限挑戰》導演施嘉寧都是新一代的80後導演,他們也都是在衛視的這幾檔熱門綜藝中成長起來。但由於衛視綜藝多年來都是走韓綜模式,現階段衛視綜藝在內容上仍難以擺脫複製韓綜的方式,整體創新度和熱度疲軟。
《青春環遊記》第二季
與此同時,各大衛視也依然未放棄合作多年的夥伴和延續多年的IP,例如今年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又一次捲土重來,江蘇衛視則是將《蒙面唱將猜猜猜》的玩法又一次複製到了新節目《蒙面舞王》中,而這兩檔節目背後的製作方依然是燦星文化。
不難看出,無論網綜還是衛視綜藝,出現在大眾眼前的綜藝節目的背後操盤手,來自一個並不大的圈子。
綜藝江湖的幾大派系
現階段包括暑期檔綜藝在內,四大網絡視頻平臺和衛視每年要產出近百檔綜藝,獨立製作公司因此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合作方。據綜藝製作公司煜盛文化的招股書顯示,目前有超過18000家獨立製作公司存在於綜藝市場上。
這其中,第一梯隊玩家既有從電視綜藝拓展至網絡綜藝的老牌製作公司,也有眾多純網生公司。這些獨立製作公司和團隊看似成立年代、業內背景和資歷各異,但事實上背後主要操盤者和數十年前製作爆款綜藝的仍是同一批人,他們大多來自於東方衛視和湖南衛視這兩大派系,且彼此之間「頗有淵源」。
例如大眾比較熟悉的哇唧唧哇,屬於湖南衛視這一派別。
哇唧唧哇的創始人素有「選秀教母」和「天娛掌門人」之稱的龍丹妮自湖南經濟電視臺創臺時入職,先後製作出中國首個大型真人秀《完美假期》以及被《超級女聲》拿來借鑑的《明星學院》《絕對男人》,後期擔任天娛傳媒總經理。《乘風破浪的姐姐》總導演也曾是龍丹妮團隊中的一員。
龍丹妮(右)
哇唧唧哇副總馬昊,則是從1997年開始參與《快樂大本營》編導工作,後期曾擔任湖南衛視春晚、金鷹晚會、《超級女聲》等節目的總導演,後曾擔任天娛傳媒副總裁。
2017年,龍丹妮正式成立哇唧唧哇,一年後公司獲得來自騰訊的投資,自此哇唧唧哇便與騰訊視頻達成戰略合作,不僅參與製作綜藝節目,同時負責運營從選秀節目走出的偶像藝人。
老牌製作公司燦星文化,則屬於東方衛視這一派別。
2011年,曾在SMG(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由上海廣播電視臺出資成立)工作近二十年的田明與其他幾位參與製作過《加油好男兒》《舞林大會》等綜藝的同事離開體制,加入燦星製作。《中國有嘻哈》總導演車澈也曾是燦星團隊中的一員。
燦星部分核心團隊成員,田明(中)
彼時,燦星還是星空華文傳媒(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與美國新聞集團共同投資成立)旗下的子公司,負責為多個衛視製作綜藝節目。田明和金磊、章驪等幾個SMG的同事加入燦星後推出了首檔綜藝《中國好聲音》,由於該節目屬於尚未被國內市場驗證的海外綜藝,加之彼時燦星無代表作在手,該節目被多位衛視拒之門外,最終只有浙江衛視接收。
燦星與浙江衛視籤訂了對賭協議,承擔所有製作成本和風險。所幸在一眾綜藝老手的操盤下,《中國好聲音》取得了巨大成功,隨後燦星也陸續推出了《中國好歌曲》《中國新歌聲》《中國之星》等多個音樂類綜藝。
與純粹來自於湖南衛視、東方衛視的哇唧唧哇、燦星不同,笑果文化則是融合了這兩大派別。
葉烽
笑果文化有葉烽、賀曉曦、李誕、張英傑四位聯合創始人,其中葉烽和賀曉曦最初供職於湖南衛視,葉烽曾是龍丹妮的得力助手,賀曉曦同樣曾參與過《快樂男聲》等綜藝的主創工作。2006年,葉烽跳槽加入東方衛視,先後製作《加油好男兒》《今晚80後脫口秀》等節目,賀曉曦則是在離開湖南衛視後進入了光線傳媒。
2014年笑果文化成立,兩年後獲得來自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天使輪融資,隨後便與騰訊視頻達成合作,先後推出了《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一系列脫口秀節目,同時籤約了國內一眾脫口秀演員、編劇。
相比之下,米未傳媒比較特殊,其創始人馬東和牟頔皆為央視出身。
馬東、牟頔
2012年,主持人馬東從央視離開,成為了愛奇藝首席內容官。2014年,曾先後擔任《開學第一課》《夢想合唱團》《喜樂街》導演的牟頔離開央視,成為了愛奇藝《奇葩說》總製片人,並擔任馬東工作室總監。
一年後,馬東、牟頔以及在愛奇藝任職的劉煦一起創業建立米未傳媒,先後製作《奇葩說》《奇葩大會》《飯局的誘惑》以及《樂隊的夏天》等網綜節目。
總結來看,從數十年前萬人空巷的衛視綜藝到如今被稱為「爆款」的網綜,這些內容背後其實是同一批掌握著「怎麼做好綜藝節目」的人。他們積累了數十年的經驗、資源和人脈,對於內容背後的情緒、爆點了如指掌。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僅依靠「路徑依賴」就能夠複製爆款。曾經各大衛視只依靠《Running Man》《無限挑戰》等幾個韓綜就能複製出一大批競技類真人秀節目,但現在的網綜從第二季開始就得在布景、賽制、主題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
激烈的競爭、用戶的成長、社會議題的變化都在要求綜藝與時俱進、常看常新。精密的操盤手們雖然是從電視時代走來的「老將」,但在如今這一競技場上比拼,依靠著的是其始終掌握的綜藝內容底層邏輯和保持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