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說過,贏得戰鬥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戰場上軍人不僅是以武力對抗的形式展開較量,精神對抗也至關重要。回望雙方硬實力十分懸殊的抗美援朝戰爭,當衝鋒號響起時,志願軍指揮員以「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戰鬥意志,帶領官兵無畏衝鋒,裝備上雖處於劣勢,精神心理上卻具備優勢,硬是將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線附近。今天,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對軍人特別是指揮員的意志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打贏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在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同時,更加需要各級指揮員著力培養堅定頑強的戰鬥意志。
淬鍊敢打必勝的意志力。抗美援朝戰爭中,年輕的人民空軍無論在作戰飛機的數量還是飛行員的飛行時長上,都無法與美空軍相提並論。但志願軍飛行員以「空中拼刺刀」的勇猛無畏,與強敵展開殊死搏鬥。王海指揮的一大隊憑藉靈活的戰術,在清川江上空與美軍短兵相接,以6架飛機擊退60多架敵機。在松骨峰阻擊戰中,範天恩指揮的112師335團在沒有堅固工事的陣地上,與瘋狂突圍的美軍正面拼刺刀,以一團之力成功阻斷美軍第二師潰逃之路。敢打必勝的意志力,源於對敵人的潛心研究,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有的放矢採取正確戰術;更源於自身過硬的本領素質,驍勇善戰,為勝戰厚積巨大底氣。
淬鍊百折不撓的意志力。瞬息萬變的戰場不僅檢驗指揮員克敵制勝能力,更考驗指揮員遭遇挫折打擊後不屈不撓的意志。在第一次戰役中,梁興初指揮的38軍出師不利,被彭德懷痛批。但梁興初並未灰心,「下一仗不打出38軍威風來,我就不是梁興初!」在第二次戰役中,他指揮部隊穿插搶佔三所裡、龍源裡,激戰松骨峰,打出了「萬歲軍」威名。指揮員涵養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勇於開頂風船,才能憑藉自身努力搶抓先機、開創勝局。越是艱苦的環境、嚴峻的挑戰,越能夠錘鍊出「真金」。戰場上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需要指揮員百折不撓、不畏艱難,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敢於在真刀真槍環境中、在艱難困苦環境中磨礪意志、錘鍊本領。
淬鍊不懼犧牲的意志力。在抗美援朝歷次戰役中,「一人一槍也要戰鬥到底」的戰鬥意志一再出現、不勝枚舉。在多個敵我膠著、僵持不下的關鍵時刻,各級指揮員大無畏的犧牲奉獻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往往成為摧垮敵人意志的最後一擊。在上甘嶺戰役中,秦基偉立誓要「抬著棺材上上甘嶺」,他指揮第15軍從表面陣地阻擊堅持到坑道作戰,抵擋了美軍43天的立體進攻。位於最前沿的45師,15個步兵連打到最多的只剩30來人,少的編不成一個班。師長崔建功召集作戰會議時下定決心:「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當班長。」指揮員是戰士們信賴的主心骨,更應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大無畏精神,視國家和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勇於捨棄自己的一切。
【來源:解放軍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