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做了一款「爛遊戲」

2021-02-24 遊戲時光VGtime

2013 年,《生化奇兵:無限》正式發布。算上保密開發的時間,製作這款遊戲總計耗時 5 年,約有 200 人參與了項目,其中就包括首席編劇德魯·霍姆斯(Drew Holmes)。發售日當天,他屏住呼吸打開 Metacritic 看了看媒體和玩家的評價,接著長籲了口氣:「天啊,我們沒有搞砸!」

  

6 年後的今天,一款遊戲的評價似乎變得更加重要。我們見過擁簇者將某部作品捧上神壇,也知曉那些一經發售就遭遇滑鐵盧的倒黴蛋 —— 比如剛剛面市 8 個月的《聖歌》,淘寶的最低價已經跌到了 50 元。

  

「沒有搞砸」的德魯,也不是每次都那麼幸運,在加入《生化奇兵:無限》團隊前,他還參與了《紅色派系:末日審判》的製作。IGN 認為該作的故事平淡無奇,節奏也有問題,而 Gamespy 甚至給出了「真是浪費時間」的尖銳評價。當所有人都認為一款遊戲很爛時,背後的開發者又需要承擔什麼?




  

事實上,《紅色派系:末日審判》的評價,倒沒有差到不能看的地步,媒體們普遍認為它還算良好,也就是 7 分左右的水平。本作在 Steam 至少獲得了「多半好評」,玩家的態度大多比較溫和。

《紅色派系:末日審判》的 Metacritic 成績

德魯對此早有準備,因為「末日審判」和前作「遊擊隊」的差別太大,開發過程中有很多處理不當的問題,把這個項目做完本身就非常不容易了。但那些徹頭徹尾的惡毒差評,還是會讓他覺得心裡不是滋味:

「我經常見到的是,那些評論者也許忘記了一點,這些遊戲的創造者可能本身也認同差評,但當他們被扣上「愚蠢」和「懶惰」的罵名時……好了,現在有一百萬個理由,可以解釋一個功能為何會變成這樣了。也許一個不完美的地方,是迭代了 7 次後的結果,開發者更願意和家人團聚,而不是在辦公室待到 3 點(還被罵),這些批評會讓人覺得是個人攻擊,而且真的會讓你陷入混亂。」

  

日積月累的磨礪,讓德魯練就了一副厚臉皮,查看評價逐漸成了種日常狀態。在他看來,差評並非毫無價值,有人會真心實意的指出你做錯了什麼,有人會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對於普通的遊戲從業者而言,有時必須通過失敗來習得成功的方法,如果足夠幸運,他們在開發的過程中便能糾正錯誤。

  

從差評中學習,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德裡克(Derek Littlewood)猶記得自己擔任《Haze》創意總監時的經歷。這是款由育碧發行,獨佔 PS3 的科幻射擊遊戲,由於前期做了很多的炒作,2008 年前後一度被人們視為《光環》的對標項目,甚至因此得名「光環殺手」。

  

但直到遊戲發售後,人們才發現它只是一部玩法和畫面都很普通的作品,不僅充斥著技術問題,誇張的對白和配音也為人詬病。Eurogamer 直接將其列入「年度最失望的遊戲」,它在 Metacritic 上也只獲得了 55 分的糟糕成績。

Haze

漫天的差評,使得該作的銷量持續走低,開發商 Free Radical Design 沒過多久就被 Crytek 收購,最終在 2014 年關門大吉。作為《Haze》的創意總監,德裡克宣發階段就經常在各大媒體拋頭露面,伴隨著輿論升溫和工作室的衰落,他也失去了繼續修繕遊戲的機會:

「我認為,我看過的絕大多數針對《Haze》的評價都很公正。給我最大的打擊不是批評,而是巨大的失望感。當人們對你的公司評價很高而感到失望時……當人們對美好事物抱有希望而又落空時,這可能比其它任何事情都要傷人。但我不認為他們感到失望是錯誤的,遊戲本來就不應該是這樣。」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差評那麼「友善」,有些特立獨行的開發者,本身的性格就是一觸就爆。此前我們和《超級情聖》的製作人理察(Richard La Ruina)有過一些交流,他表示自己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和玩家社區,從 Steam 的情況來看,中國玩家起碼貢獻了三分之一的銷量,而且大多給出了積極的評價。

  

但在北美媒體和輿論的政治正確中,《超級情聖》卻成了千夫所指的對象。向來「刻薄」的 Kotaku,就將這部作品比喻為互動電影始祖「《龍血歷險記》的屁眼」。而一家女權網站創始人,說它培養了「下一代哈維·溫斯坦」(電影監製,2017 年時被指控性侵,受害者超過 40 人),言下之意是培養強姦犯,索尼因此一度下架了這款遊戲。

超級情聖

這些言論多少有些誇大事實,《超級情聖》的玩法雖然確如其名,可以說是一款「撩妹模擬器」,由真人演出。但它的主題一直圍繞著「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與女孩發展好感」,並沒有任何侮辱的意味。那家女權網站的無端指責最終受到了懲處,他們向理察賠償了 1.2 萬英鎊,以庭外和解的形式結束了對立。

  

受此影響,理察認為很多負面評論都「非常個人化」,也讓他心生厭惡。在他眼中,《超級情聖》之所以被歐美輿論抨擊的那麼猛烈,是因為媒體們想要博人眼球。因為罵人的標題總是最吸引人的,用他的比喻來說,這些人可以為了流量「隨時把任何人丟下公車」,也可以隨時歪曲事實:

  

「任何人都可以說「我不喜歡理察,他令人感到毛骨悚然」。這算不上誹謗,但如果你說這款遊戲是教男人如何去強姦女人,那就有主觀錯誤了,我們可以上法庭來證明。」




  

有趣的是,負面評價有時不一定會促成負面影響。就拿《超級情聖》來說,它本身雖然不是一款很好玩的「遊戲」,成本不高,製作周期短至半年,但由於一些負面事件打響了知名度,再加上不少玩家表示內容中包含禮儀、交際方面的有用知識,因此銷路還算不錯。

  

此前因製作「光環殺手」而飽受惡評的德裡克,也提了個對應的案例:

「我認為這取決於是什麼遊戲,比如有系列或品牌積累的作品受評價影響較小,而對於小型獨立遊戲來說,一波好評可能是個巨大的推動力,反之亦然。但話雖如此,情況顯然要複雜得多,我們都知道有些遊戲的評價一般,但卻賣得特別好,我還記得我們有一款深受好評的遊戲,最後只賣出了 10 份。」

  

實際上,「差評多銷」的例子並不稀奇,《狙擊手:幽靈戰士》系列就很神秘,玩家們總是罵得歡,買得也歡。儘管每一作都被戲稱為「有幾百萬個 BUG」,Metacritic 的分數總是在 60 左右徘徊,但卻一直賣得不錯。糾其原因,個人認為是市面上狙擊題材的內容太少,而且該系列的定價又往往十分便宜。

《狙擊手:幽靈戰士3》在 Steam 上是「褒貶不一」」

但開發者一般認為「差評多銷」有兩個較為集中的緣由,其一是符合時宜的負面評價確實能帶來不少流量。比如有一款叫做《Apex Construct》的 VR 遊戲,因為名字雷同被指責碰瓷《Apex英雄》,一段時間內的訪問量激增了 40 倍。成人遊戲的製作者詹娜(Jenna Fearon)則表示,他的作品以往很少受到關注,直到 Rock Paper Shotgun 網站對其大肆批評,這反而促進了銷量。

  

還有人察覺到,在 Early Access 階段與給出差評的玩家積極互動,同樣能起到正面作用。玩家們會認為製作者正在努力解決問題,隨著 BUG 的修復,以及內容逐漸成型,人們會更願意嘗試遊戲。曾在 EA 任職軟體工程師的丹尼爾(Daniel Loment),對這種根據評價「邊做邊改」的策略深有體會:

「我所處的位置,並不要求我必須完成一個主要補丁或是添加什麼功能。但這些補丁(的需求),是有可能因為負面評論而被分配(給其它人)的……」

  

正是由於上述這些難以捉摸的情況,某種程度上,那些最終以銷售和用戶成績說話的公司,有時並不在意媒體和玩家的評價。Big Red Button 工作室的傑夫(Jeff Lander)對此補充道:

「我有個好朋友最近正給一款 3A 遊戲開發續作,前作非常成功,反響也很好。續作的呼聲同樣熱烈,好評如潮,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賣出去(多少),於是發行商放棄了這個系列。所以評價顯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當評價量化成具體數值時,它很容易被納入到市場體系中。用天花亂墜的宣傳來誘導消費者恐怕已經沒那麼管用了,當你想要搞清一部作品是否優秀時,會本能的跑去 Metacritic 或是 Steam 看看分數。

  

這逐漸改變了許多發行商的策略,《輻射:新維加斯》的名字就因一起著名糾紛被人記住。按照黑曜石工作室與 Bethesda 的合同,如果該作在 Metacritic 的評分超過 85 分,那麼 Bethesda 就要支付給黑曜石額外的獎金,但諷刺的是,《輻射:新維加斯》最終拿到了 84 分,因 1 分之差無法履行條款。

《輻射:新維加斯》的 Metacritic 評分永遠停在了 84

圍繞 Metacritic 的合同協商,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假設發行商針對遊戲的投資預算是 10 萬美元,並要求開發商節省預算砍掉一部分內容,但後者為了保證作品的完整性,申請 20 萬美元的費用 —— 這多出來的 10 萬,就有可能在 Metacritic 分數達到一定標準時才會支付,這是一種轉嫁風險的常見方法。

  

黑曜石的負責人菲格斯(Feargus Urquhart)曾站出來解釋內在的問題,他指出將 Metacritic 評分作為合同的一部分,是因為發行商看準了開發者無從控制分數。儘管他們也想做出更好的內容,儘管 75 分以上的遊戲就可以被定義為「優秀」,但發行商往往希望得到 85 分或更高的分數:

「我曾與發行商進行過這樣的對話,我向他們解釋說「好的,在過去 5 年裡有 6 款遊戲的平均成績是 95 分, 而所有這些遊戲的預算,都是你所提供給我預算的 3 倍。」」

  

設計師金·斯威夫特(Kim Swift)應該會認同菲格斯的觀點,他也參與過很多備受好評的項目,比如《傳送門》和《半條命2》。但她同樣因為差評丟過工作,在獨立團隊 Airtight Games 任職時,工作室打造的兩部作品在 Metacritic 上只有 59 分和 77 分,難以為繼,《輻射:新維加斯》的遭遇其實很普遍:

「通常情況下,當你參加推銷會議或諸如此類的活動時,發行商會想去了解你在 Metacritic 上的成績。作為一家公司,你的平均綜合評分是多少?單看一個個體,你的 Metacritic 數值又是多少……事實上,如今這在行業中很常見,當你與發行商談合同時,可以基於 Metacritic 分數為團隊添加獎金。如果你得到 90 分以上,你就可以得到 X 的獎金。如果低於這個水平,你就什麼都得不到,或者拿到的錢很少。」

更慘的是,金·斯威夫特後來又參與了《星球大戰:前線2》的開發

影響是劇烈的,為了討好玩家和媒體,遊戲設計者的初衷改變了,他們開始添加大眾市場認可的「多餘功能」,哪怕這與作品本身並不相襯。例如,儘量讓遊戲能多玩幾個小時,會不會讓人們覺得內容的價值更高?這可能是很多開發者糾結過的問題。85 分、90 分和 95 分之間有什麼區別?你也很難說得清楚。

  

在 2008 年一篇名為《你不能給質量造假,但這阻止不了人們去嘗試》的文章中,遊戲設計師馬特(Matt Burns)直指痛點:

「較高的評價分數,意味著更高的收益,遊戲製作人受此影響被鼓勵去辨識評論者最關注和最喜歡的元素 —— 細緻的圖像、腳本設定的戰鬥、「穩健」的多人模式,「玩家選擇」等等。就像是一家食品公司做了次味道測試,發現人們基本上都喜歡最鹹、最油膩的東西,並據此調整了產品陣容一樣,大型發行商也在努力將這些關鍵元素,塞入他們資助的每款遊戲中。」

  

換而言之,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那麼聰明,如果開發者害怕風險(差評)而遵循了這套原則,絕對會限制他們的創造性。《生化奇兵:無限》的編劇德魯就認為,雖然差評是極有必要的,但由差評催生出的分數體系,必須在大環境中扮演次要角色:

「它讓你快樂嗎?它是否打動了你?你會推薦它嗎?它在通關後是否還有意義?我沒法告訴你我玩過的「頂級」遊戲有幾款,一個月後我可能記不清(某款遊戲的)任何片段。我很少能體驗到一部特別吸引人的,以至於幾年後我還會再去玩一次的作品,因為 90% 的遊戲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克音爆:復活的雷利克》在 2014 年登場時的評價只能說慘不忍睹。Metacritic 上的分數只有 32 分,GamesMaster 將其稱為「索尼克系列創紀錄的最糟糕汙點」。內部人員曾隱晦的表示,因為擔心自己履歷上的低分「不太好看」,有人在遊戲發售後離開了團隊。

  

在製作《超級情聖2》時,理察也不得不考慮輿論風向,嘗試著增加女性視角的關卡。這導致他受到了另一方的批評,有人指責續作是「社會正義戰士」版本的《超級情聖》。《劍勇傳奇:忍者龍劍傳Z》的首席設計師科裡(Cory Davis)乾脆充耳不聞、悶不做聲,即便人們說他砸了「忍龍」這塊金字招牌。

  

有人將差評視為上升的契機,以及玩家的真情實感,也有人將其當成數據的一環,或是一套規訓的手段。無論是否「罪有應得」,很多開發者都在差評的攻勢下感到痛苦,而圍繞著它的角力,時至如今仍未分出勝負。

微信內搜索VGTIME2015,關注我們

長按圖片下載App,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一款讓人笑出 「鵝叫」的遊戲,一隻在 9 月意外走紅的大鵝
    你完全不必擔心你「為非作歹」的行為會帶來什麼可怕的後果,因為,你只是一隻鵝。「《無題大鵝模擬》就是我心中的 2019 最佳遊戲。」在《無題大鵝模擬》上線的前幾天裡,這款遊戲可以說已經口碑爆棚,不少玩家都對這款遊戲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 爛李子的法式甜品店「LAN'S PATISSERIE」"爛"到極致
    爛李子別天真啦,怎麼會有人姓"爛"?名字由來大家已經知道了,小學的時候玩遊戲,同學們都叫"爛香蕉","爛蘋果"(等等,是媽媽們買的水果沒有一個好的嗎?嘻嘻),而我們呂鵬同學(咦?真名出現了!)小時侯最愛吃李子,所以也隨大流起名"爛李子"並沿用至今。因為"爛李子"這個人平時比較冷漠,給不熟悉的人留下第一印象就是不好接觸,難相處。封他"成都甜點界第一臭臉"是不為過的。他自己也嘲笑說不笑的時候很面癱。所以造成外界首先印象就不好,那麼是不是面癱就影響了他的甜品呢?拜託,你做甜品用臉?用手好不好!
  • 8款適合「單身狗」在情人節玩的遊戲
    「這些適合情人節玩的遊戲,讓你的甜蜜更加升溫。」在快要迎來情人節的這個節骨眼上,網上衝浪的你一定或多或少都瞄見過一些夾雜著「情人節」等字眼的文章推薦,遊戲圈子裡也並不意外,每年的情人節,總會掀起一波「有什麼遊戲適合情侶情人節玩?」
  • 2019 年度 Metacritic 網站 15 款最「渣」遊戲盤點
    2019 年間湧現了不少好遊戲,從年初精彩的《生化危機 2:重製版》,到之後驚豔的《極樂迪斯科》和《天外世界》。但每一個好遊戲的出現,意味著背後有成堆的爛作鋪墊。沒錯,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 2019 年媒體評分最差的遊戲。以下是根據 Metacritic 評分排序的 15 款低分遊戲。
  • 三款免費「遊戲串流」APP,在手機/電視上玩PC遊戲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有「串流」功能,只要電視機和電腦在同一區域網,可以通過無線的方式把電腦上的遊戲投射到電視機、手機上玩。今天雷鋒哥準備給大家推薦三款免費的遊戲串流應用,分別是「Moonlight」「Steam Link」和「Remotr」而這三款都有不同的優缺點,可以根據你的情況來選擇。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這是一個從有限遊戲到無限遊戲的故事。這是一個從劇本到傳奇的故事。01「任天堂公司」的出廠設置假如,你是一名遊戲設計師。有一天,你被一個「神秘客戶」委託要製作一款名為「任天堂公司」的遊戲。以母親的好惡為基礎進行設計,做一款讓所有家庭成員都無法討厭的遊戲機,讓家庭的每位成員都能參與其中。任天堂將自己的「視界」從遊戲玩家群體的喜好轉移到了一個更大的群體。當視界發生轉移後發生了什麼變化呢?Wii 的帶來的新遊戲形態不僅將傳統玩家從沙發上解放了出來,許多從來不玩遊戲的人也被 Wii 上各種新奇有趣的項目所深深吸引。
  • 『萬代』是如何做爛「高達VS」這個經典系列遊戲的?
    他們是每個男人夢想駕馭的東西,每個男人都希望胯下之物變為各種型號的高達,「高達」成為了我們所有人的夢想,我們不再拘泥於動漫的框架,希望切實的駕馭著自己的高達馳騁宇宙!『萬代』是一家集合模型,遊戲製作,IP營銷的DLC售賣大廠,滿足了我們所有男人的「高達」夢!從此我們的胯下之物變為了各種各樣的高達!
  • 這 5 款寓教於樂的「功能遊戲」,讓你上觀星空下知...
    「關掉,關掉,一定要關掉,再不關掉這些網路遊戲,小孩哪有美好的未來……」不久前一位小學女生因在短視頻中發表了爭議性言論,而被網友戲稱為「關掉姐」。離遊戲機禁令頒布的 2000 年已經過去了 20 年,但至今還是有人會談遊戲色變,視之為洪水猛獸。玩遊戲與「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真的如此水火不容嗎?
  • 《女神異聞錄 5S》前瞻兼製作人訪談:不僅僅是一款「無雙」遊戲
    剛剛推出了人氣 RPG 大作的加強版本《女神異聞錄 5R》的 Atlus,又將和製作過許多給人「一騎當千」般爽快感的動作遊戲的光榮特庫摩強強聯手推出《女神異聞錄》系列的新作!《女神異聞錄 5 Scramble: The Phantom Strikers》(下文簡稱為《P5S》)作為系列首部動作 RPG 遊戲,會講述《女神異聞錄 5》結局約半年以後的故事。
  • 蘋果發布會上,搶了風頭的「Super Mario Run」到底是款怎樣的遊戲?
    在蘋果 2016 秋季發布會上任天堂卻第一個發布了自己旗下首款國寶級別 IP 的 iOS 遊戲,據悉,在宣布任天堂的經典遊戲「超級馬裡奧」將進入 App Store 應用商店後,任天堂美國存託股漲幅超過了 28%。今天凌晨的發布會,或許任天堂成了最大「贏家」。
  • 「催淚四天王」裡只有三款是催淚遊戲,還有一款居然是搞笑風的精靈寶可夢...
    「無盡晚霞不見君」「最後她對我說」「那傢伙是四天王裡最有錢的」(今日上線安卓版,快衝啊!)不對啊...這最後一個名字一看就很無釐頭,怎麼可能是催淚遊戲呢?(真正的催淚四天王的最後一款是「7年後」,你們都懂的)帶著懷疑,姬打開了這個遊戲..
  • 不能外出的情人節,一起「打遊戲」如何?
    A Dodgeball Adventure DELUXE》(躲避球大冒險)就是一款交互性較強的線上躲避球遊戲。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們通過爭奪球權、向對手發起進攻或躲避對手的球類攻擊即可完成遊戲;遊戲中僅需要掌握「飛撲」以及「投球」兩個操作,整體難度係數不高,對於新手玩家亦是簡單易上手的存在。
  • 「指南」如何挑選一款真正適合自己的手機?
    下次如果有人讓你幫忙挑手機,甩這篇文章給他就好了~如果預算很高,那小幫基本會向他推薦 iPhone XS/S10/P30 Pro。一分錢一分貨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三款旗艦機能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的前提下,在某一處還特別拔尖,這是其他「中端旗艦」做不到的。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掏出五千塊甚至更多錢來買手機,所以在挑手機之前,一定要確定預算。
  • 一款模仿你「屁股」的機器人,福特汽車又想幹什麼?
    最近,福特汽車使用了一款模擬「臀部」的機器人,讓它來幫你試試汽車座椅究竟是不是「舒服」和「耐用」,這個點子還真是讓人「意想不到」。這是一款能夠模仿人類臀部動作的機器人裝置,同時還能夠模擬駕駛者和乘客進出車輛時的運動狀態,以及就座汽車座椅時的各種姿勢。
  • 「合成大西瓜」爆紅:讓遊戲玩家沉迷在瓜田裡的魔性遊戲
    最近刷屏的種種大「瓜」讓人目不暇接。但其中一個讓人初見之後不明所以,接觸過後欲罷不能的大「瓜」就是——合成大西瓜什麼是「合成大西瓜」?這是一款最近異常火爆的超休閒小遊戲,並伴隨著魔力極強的「病毒」屬性。截至1月27日上午10時,微博話題#合成大西瓜#的話題閱讀已達10.6億,曝光量不遜於明星頂流。
  • 《王者榮耀》之後,為什麼是「大逃殺」遊戲站在了風口?
    這一次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有人開始在 Twitch 上直播「大逃殺」mod,並逐漸口耳相傳,這時,索尼在線娛樂(Sony Online Entertainment:SOE)也注意到這款與眾不同的遊戲,他們聯繫上 Greene,並邀請他作為顧問加入到一款名為《H1Z1:殺戮之王》(H1Z1:King of the Kill)的遊戲製作中,而這款遊戲,正是對「大逃殺」mod 的改編。
  • 「VG晚報」一大波東京遊戲展消息
    「VG晚報」是一個整合當天遊戲圈瑣事、大事的欄目,每個工作日更新,致力於為玩家帶來最有料的消息。※2019日本遊戲大賞出爐《任天堂明星大亂鬥SP》狂攬5項大獎。年度大獎《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製作人櫻井政博在現場發表了如下感言:「在 Switch 上製作一款《任天堂明星大亂鬥》,是已故的巖田聰社長交給我最後的任務。『如果泉下有知,您會感到欣慰嗎?』
  • 「華碩之夜」秀肌肉,除了遊戲手機還有這臺「大塊頭」顯示器
    趕在臺北電腦展之前,「敗家之眼」華碩在本土臺北發布了諸多新硬體,發布會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電子硬體一哥「家大業大」的魄力。我們姑且稱這場氣勢隆重的發布會為「華碩之夜」。剛剛亮相的 ROG Phone 遊戲無疑是今晚最受關注的主角,愛範兒也在現場進行了第一時間的報導。
  • 有些「爛片神作」,瞎到你無法想像
    別灰心,一部「白衣校花與大長腿2之霸虐的會長」就讓你回到從前。劇情弱智當年「鯊捲風」出了4部,爛到讓影評人無f看完「鯊捲風」你就會明白,一部片子要有多爛,才會被人吐槽20億次。「飢餓遊戲」之後,來了部「挨餓遊戲」。
  • 「Walkr」- 你的一小步,是 Walkr 的一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