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sì)姓,中國漢族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
據史料考證,姒姓是一個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傳頌的中國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是華夏民族傑出的聖祖。陝西城固、浙江紹興禹陵鄉、蕭山、溫州、杭州、四川峨眉山市、峨邊、雲南魯甸、上海、北京、天津、河南杞縣、江蘇蘇州、黑龍江哈爾濱等地區均有此姓。 出自姒姓的國家主要有夏朝、繒國、杞國、越國等。姒姓衍化出去了有夏氏、曾氏、相氏、鮑氏、歐陽氏等。
由於絕大多數姒姓都隨氏姓,所以現在姒姓極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紹興禹陵村,他們的職責歷代以來主要是守護禹王陵。
姒姓的圖騰是薏苡(yì yǐ)。
圖騰,為古代原始部落信仰某種自然或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等,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徵。原始部落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
薏苡也稱薏米、藥玉米,可供食用,也可入藥或釀酒。《本草綱目》記載薏苡:「其味甘淡,有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養顏駐容、輕身延年之功效。」是我國傳統的食物資源之一。
據記載,薏苡是姓氏演化中的重要代表物。《史記·夏本紀》提及:「禹母吞薏苡而生禹」。大禹的母親女志,夢見流星墜地化為神珠薏苡,吞食後孕育珠胎,生下了大禹。苡去「艹」為「以」,「以」左邊加「女」為姒,姓姒氏,為姒姓的來由。姒氏族把薏苡當作神明膜拜,故又稱「薏苡神珠」。
還有人認為,薏苡還關係到「大夏王朝」的來歷,「夏」的本意實則是對薏苡圖騰崇拜的一種表現方式,是對薏苡在夏季生長最為旺盛的形態描述。
古人最先以薏苡為栽培作物,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水稻、穀物。這就是說,悠久綿長、光輝燦爛的薏苡文化,是中國特有粟文化的基礎。
薏苡,不僅是姒姓圖騰,還是中華農業文明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