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馬獎最佳影片角逐,同樣萬分激烈。首先是口碑票房雙贏的《我不是藥神》,張藝謀張國師的大作《影》緊隨其後,早在金馬問鼎過新導演的畢贛帶來了《地球最後的夜晚》,另外一部是《誰先愛上他的》,而胡波處女作品《大象席地而坐》勇奪桂冠。
《大象席地而坐》好在哪裡?居然打敗《我不是藥神》、《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難道是為了緬懷一位自縊的青年電影天才麼?雖我不苟同這種對電影本身不公的說法。當我看到胡波的母親胡媽媽含淚上臺領獎,並只說出一句謝謝的時候,我相信,這部電影一定是實至名歸的,這是對電影的尊重,也是對死去的胡波的尊重!
有些人是意料之外的,或許他們不了解《大象席地而坐》,總認為張藝謀也好,徐崢也好,畢贛也好,這些已經功成名就的人才應該獲得最高榮耀。但是,藝術作品不能被完全地比較,只能說在什麼時間,什麼社會,什麼現實狀況下,哪部電影最值得被表彰和致敬。那麼金馬獎告訴我們,此時此刻,《大象席地而坐》當此殊榮。
這部電影還沒有在內地上映,胡波堅持4個小時的版本,被很多人不解。不知道製片方、放映方會做出怎樣的商議和妥協。我希望在影院看到四小時的電影版本,如果是2小時版本,我寧願不要再上映,給導演最後一點安然吧。
影片描述的是一些社會邊緣性的小人物,他們的生活充滿無聊,艱苦,頹廢,甚至絕望。看這部電影或許會有些壓抑,但是這種壓力非常真實。描繪邊緣性人物的電影並不少,但能做到真實卻很難,《大象席地而坐》做到,他的故事沒有那麼清晰,劇情是零散的,就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零零散散,可是形散神不散,看完之後,鬱郁心中,回味無窮。我們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其實細看五部入圍影片,說不出哪部一定比哪部好,這就是藝術作品,有時候沒法比較。它們都很好,拿獎是榮耀,不拿也是榮耀。我在社交媒介上,看見不少電影精英,導演,電影學者,電影觀眾再緬懷胡波。我們現在失去的是一個青年,可是對於未來,我們失去的是胡波可能帶給我們的那些好作品。希望中國電影,希望電影節,能對好的電影多一些關注,讓可以避免的遺憾少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