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金馬獎到2020金像獎,無一例外給予《大象席地而坐》殊榮,而導演卻再也看不到這一幕了。
三十未滿就踏入了死亡的幽谷,其實滿讓人疑惑的。但看了《大象席地而坐》之後,又仿佛覺得一切都是其來有自。
四個小時看下來,感覺裡面的每個人物都不快樂,每個人都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為朋友打抱不平的韋布、得不到愛的於城、與主任通姦的黃玲、老無所依的王金……他們的精神是恍惚的,表情是冷漠的,一次次出鏡都給人懷憂喪志的印象。唯一能讓他們興奮的,是去一個叫滿洲裡的地方,看裡頭坐著的一頭大象。
滿洲裡當然是隱喻,類似於烏託邦的地方吧,輕盈、自由,人與人和諧相處。而坐著的大象則代表了不肯與世俗妥協的倔強。總之,那是一個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現實世界裡的學校弱肉強食,愛情不堪一擊,家人之間像敵人般殘忍,而婚姻更是充滿了背叛。導演將種種荒謬的現實搬上銀幕,用鏡頭控訴,咆哮,他借出軌的副主任之口說出了他的憤怒:這個國家的人為什麼這麼邪惡呢?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就這麼邪惡呢?總是你走在大街上就有個人要出來搞死你。
人年輕的時候,心思異常的敏感,年輕的胡波看到了國家的病態,看到了國人的痛苦,而看得太深的時候,痛苦就自動結成了天羅地網,無時無刻籠罩在他頭上,使他燃不起一點兒活下去的希望,不如一了白了。
所以滿洲裡是什麼,是一個除了遙遠一無所有的地方,一個長滿了孤獨與虛無的地方,一個照樣痛苦的地方。就像過來人王金說的,人活著就會一直痛苦,以為換了地方就會好,好個屁啊;會在新的地方痛苦,沒人明白,它是怎麼存在的。
從老人到年輕人,每個人都是無可救藥的悲觀。
結尾處,一直在找尋生命出口的四人,好不容易終於抵達了滿洲裡, 天將亮未亮,象鳴劃破了空氣,憂傷的音樂陣陣襲來,四人遂下了大巴,但沒有人看到了大象,大象和滿洲裡一樣,都是讓人更加痛苦的存在。
這真是一部讓人絕望、悲傷的電影,如果非要從中找尋悲傷的平衡點,則是大巴照射的微光,似在告訴觀影者: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