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人間真的不值得嗎?

2020-12-28 一堆資源

《大象席地而坐》,一部很喪很喪的文藝片。

筆者看的是長達230分鐘的導演剪輯版。

這片有四大特點:

一是色調,主色調是黑與白,以及黑與白之間的灰,營造出的氛圍是撲面而來的壓抑,絕望、喪;

孤獨時天花板的火柴印記

二是有大量對次要人物和背景的虛焦,給觀眾一種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觀感,一種極致的孤獨感。每個主角都是孤單一個人,只有他們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三是大量的長鏡頭,特別是跟隨主角背影的鏡頭。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而走著,而我們只能在熒幕前看著他們的背影,看著孤單背影的我們,也是孤獨的。

最後是些許的雜音畫外音腳步聲錯亂,這應該是因為導演來不及處理(導演為了堅持原作,了結了自己的生命),這此敬胡遷導演/作者,他也是個孤獨的人。

「滿洲裡,有一隻大象,它他們整天就坐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有可能它就喜歡坐那。」

一個偷情朋友老婆使得朋友跳樓的混混;

一個與狗相依為命被女婿逼著去養老院的老人;

一個為朋友出頭失手害死校園惡霸的中學男生;

一個整天被媽媽辱罵並與副教導主任曖昧的中學女生;

四線四進程,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他們,渴望逃離的他們,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這一團糟的世界註定了的,他們都想去滿洲裡看那頭大象。

其實大象跟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呢?並沒有什麼關係。看與不看,都改變不了什麼,那頭大象在那坐著,這就夠了。

好奇吧,這是這個世界他們唯一的念頭了,或者說唯一的牽掛吧,他們想去看看這隻奇怪的大象。

或許換個地方就能讓生活變好點?人總是要對未知的地方有點期許的。

人生沒有盼頭,自然也就沒有人生了

又或者,是孤獨靈魂的相互吸引?畢竟,與眾不同本身就是要承受孤獨的,那隻大象也不例外。

儘管在這操蛋的世界,「人活著啊,是不會好的,會一直痛苦一直痛苦。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就一直痛苦,以為換了個地方會好,好個屁啊!會在新的地方痛苦」,什麼都不會變,努力改變不了什麼,「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你站在這裡,看著遠方,感覺那裡一定比這裡好,而不要過去」。

喪就完事了,好好活著,然後喪著,然後繼續活著。與原著大象坐著只是因為腿斷了不同的是,片中最後他們只聽到了象鳴,導演在這喪爆了的片裡最後還是給了一絲念想。

活著都不容易,但還是要好好活著。

人間不值得,不值得我們為之難過。

相關焦點

  • 《大象席地而坐》
    圖片來自網絡席地而坐四個小時,看完了沒有一頭大象的《大象席地而坐》。該怎麼說呢?我給朋友說,我看完了一部巨喪的四個小時的電影,感覺人生...滿洲裡只不過有隻大象,它就他媽的在那坐著。其實,有很多場景讓我想哭。韋布對著那片荒蕪的空地嘶吼的時候,老頭參觀養老院看著一個個老人在陰暗的養老房裡等待著生命結束的時候,黃玲拿著棒球棍怒打主任夫婦的時候,李凱對著那駛去的列車開槍自殺前說 「這世界挺沒勁」的時候。可我終究是一個眼淚沒有落下。
  • 《大象席地而坐》會上映嗎?
    這首歌叫《壞孩子的天空》,是《大象席地而坐》的原聲OST,來自花倫樂隊,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就是不久前提名了金馬的那張原聲碟。 因為受了電影版權方(胡波父母),版權代理方(FIRST青年電影展)以及花倫樂隊的委託,三號廳將在明天幫忙進行電影原聲OST黑膠唱片的獨家發行。
  • 《大象席地而坐》:遲到的尊重和不快樂的才華
    郝煢丨文金馬獎把最佳影片頒給胡波導演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許多人形容為「爆冷」。
  • 胡波,你看到了嗎,《大象席地而坐》贏了
    大象席地而坐》斬獲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影片大獎。《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是胡波。一部電影,對於一個導演來說,意味著什麼?別人我不知道,但是對於胡波來說,電影是他這樣被世界沒收了工具的人,開墾荒地的方式。當無法保留這片荒地時,胡波選擇放棄這個世界。2017年,製片人不認同4個小時版本的《大象席地而坐》,要求刪減120分鐘,但胡波拒絕了。為了保持電影的完整性,胡波希望有人能夠接手影片。
  • 電影推薦 | 《大象席地而坐》
    這真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大家一定要看…很可惜,這部電影是他的第一部也是最後電影」                                                                 —坂本龍一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導演:胡波2018丨劇情片丨彩色丨234min(導演剪輯版
  • 大象不會永遠席地而坐
    寫在前面 這是我第二遍看《大象席地而坐》了,從西寧FIRST到今天的金馬影展。 那在臺北的這一晚,我看到那頭席地而坐的大象,開始站起來了。 我沒和媽媽有太多的接觸,但我也清晰的感受到她已經和西寧的時候不一樣了。 也許是因為怕再陷入那些情緒,她沒有看那四個小時的放映,而是和劇組的人一起去逛了西門町,我也看到了媽媽給自己拍的照片,笑的很放鬆。 你說她徹底的不難過了嗎。
  • 《大象席地而坐》影評:如果生命失去了濾鏡
    「我一個老人赤身裸體,坐在人間的車子上,而駕著非人間的馬,四處奔波,飽受嚴寒的折磨。」—— 弗蘭茲·卡夫卡《鄉村醫生》在此,悼念《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胡波先生。那些意外事件,也像《鄉村醫生》中不斷使醫生陷入兩難抉擇的人生困境,促成了4個人的相遇 —— 去滿洲裡看那頭席地而坐的大象。故事並不複雜。開頭20分鐘引人注目的意外,完整清晰地交代了4個人各自正面臨的困境。
  • 你的《大象席地而坐》獲獎了,胡波在天上你看到了嗎?
    你的《大象席地而坐》獲獎了,胡波在天上你看到了嗎?胡波,88年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網上給他的評價是中國內地作家、導演、編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而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卻選擇在2017年10月13日,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年,他不過29歲,沒有成家,沒有孩子,有的只是失去兒子悲痛欲絕的父母和他的處女座《大象席地而坐》。在胡波去世後的第401天,曾經一度受盡冷眼的《大象席地而坐》在金馬獎大放異彩,獲得了獲金馬獎最佳影片。在16日晚舉行的金馬酒會上,胡波母親代領獎項,影片主演之一彭昱暢代表劇組出席。
  • 大象為何席地而坐
    雖然今年華語片缺席主競賽單元,但有一部作品在最佳處女作獎的頒發環節,得到了特別提及——已故青年導演胡波的長片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國際電影節不成文規定,處女作大獎只頒給在世導演了解或回顧可戳:《斬獲柏林大獎的青年導演,為何上吊自殺?》
  • 《大象席地而坐》在線觀看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8.0《大象席地而坐
  • 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眼中只剩世界的惡?
    胡波編劇/導演/剪輯的《大象席地而坐》,片長四小時,前兩個小時看得我有些不耐煩,節奏慢、對白太文藝腔、影片超級低氣壓,每個人都罹患溝通失能症, 見面講話不是嘲諷挖苦,就是大小聲吵嘴,你威脅我,我惡狠狠回應;而且什麼悲慘事都讓這群人給碰上,跳樓死的、摔樓梯的、獨居老死的、被咬死的、校園霸凌的
  • 《大象席地而坐》:「離隊少年」胡波的真實寫照
    可沒想到的是,《大象席地而坐》卻給了我流暢的觀影體驗,並無近年來流行的那些「藝術電影」的生澀、枯燥、拖沓和乏味。它當得起柏林電影節(費比西獎)、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獎)以及豆瓣電影網友(2018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的肯定。
  • 《大象席地而坐》:一個人的死與千萬人的獎.
    這就是《大象席地而坐》眾所周知的基本劇情,但《大象席地而坐》只講了四個故事?不,胡波講了六個故事。 但在胡波原小說《大裂》裡,並沒有結束,那裡有著《大象席地而坐》的第五個故事,這第五個故事的主角就是大象:  「我(韋布)跑向那頭坐著的大象。身後有人喊著什麼根本聽不清楚。因為我得看看它為什麼要一直坐在那,這件事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問題了。
  • 電影推薦《大象席地而坐》
    我們不是生活在被毀滅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錯亂的世界我們就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森林裡「有一部你們可能不認識的電影,電影名字是《An Elephant Sitting》,是由一個二十多歲的中國導演拍攝,可是製作完電影後就自殺了,是近期的事。
  • 讀書筆記|《大象席地而坐》
    我終於找到了和我一樣擰巴而虛偽地活著的人。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不能叫活著了,因為四年前二十九歲的他自殺身亡,我是真的覺得可惜,為他的才華和他的情緒,但是又很能理解他。胡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拍攝電影時以「胡波」為名),這部電影獲得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和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但是很遺憾在大陸禁播。
  • 《大象席地而坐》:滿洲裡坐著的大象
    一部擱置很久,幾度想看卻沒看的電影,在某天突然自己彈了出來,你看完了,看難受了,看的有種窒息的感覺,卻難躲它致命的誘惑,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緣分。《大象席地而坐》於我便是如此,5000多字的短篇,曾幾何時看的人直呼過癮,我想像不到胡遷是怎麼把它拍攝成了一部三小時五十分的電影,但我知道一定精彩。
  • 《視與聽》超高評價《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並不是唯一一部探討中國社會絕望之處的影片,但它將情感上的敏銳與精神層面的洞見注入了這一命題。相對來說,它對校園霸凌、勉強的親緣關係、具有侵略性的鄰裡關係以及不道德行為的觀察,就比較平凡無奇。讓《大象席地而坐》與眾不同的原因,是胡波對個體疑惑與焦慮的深刻體認,以及他在自己那些複雜但可信的角色身上,使這些內心體認化作可見影像的能力。
  • 廣州放映 | 《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毫無疑問是近年最重要的華語片,它在當代生活、藝術與理想之間構築了一道橋梁,因此,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青年電影之一。
  • 中國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這部尚未在國內公開放映過的影片評分是8.1,在觀眾的短評中,一個常用標籤叫做「真的真的真的很想看」。但這都不是《大象席地而坐》的全部。它可能是這樣一部電影——在它的影像抵達你的心臟之時,此前所有的形容都不值一提。
  • 致敬胡波《大象席地而坐》:那頭不存在的大象,除了諷刺還有其他
    其實在看《大象席地而坐》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為什麼播映時長要四小時這麼長?導演胡波想帶出什麼訊息?觀影前,我在想這部電影是否真的需要四小時!直到看完後,我終於明白導演為什麼以性命來堅持這四小時,電影所描寫的不是四個人物的故事,而是他們各自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