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們在戶外和孩子們一起散步,請保安爺爺幫我們在種植園翻土,我們要播種幾種蔬菜的種子,大家就圍在邊上看保安爺爺翻土,有個眼尖的孩子看到保安爺爺用鋤頭翻出的泥土中有一條蚯蚓,他就大聲喊起來:「你們看,那裡有蚯蚓.」大家尋聲望去,看到剛翻出的一塊泥土裡有一條長長的蚯蚓,再翻出幾塊泥土裡面都有,大家便圍在一起觀察起來,有些膽子大的孩子還伸手去抓,孩子們之間就有了「抓蚯蚓」的互動。
為了近距離的觀察蚯蚓大家就地取材,找來了枯樹枝、小棒、塑料盒大家齊動手從泥土裡「抓」出蚯蚓,在抓蚯蚓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也讓孩子們積累了抓蚯蚓的一些小技巧。
在成功抓到蚯蚓並幫蚯蚓安好家後,孩子們互相討論著抓蚯蚓的方法:
我們把抓到的蚯蚓放在透明的塑料瓶中帶回了活動室讓幼兒近距離進行觀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去探索蚯蚓的秘密。
在觀察中孩子們發現:蚯蚓的身體細細長長,中間比兩頭粗;蚯蚓爬行的時候身體一縮一縮的,有時候變長有時候變短;摸上去軟軟的,當你用小手去觸碰它的時候縮一下。孩子們說:用人攻擊它,蚯蚓害怕了,身體發抖了.
在討論中孩子們還想知道更多關於蚯蚓的事情: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查找有關蚯蚓的更多秘密吧!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了蚯蚓的很多秘密和本領,現在就讓我們來為它設計一個蚯蚓王國吧!
孩子們通過繪畫活動把自己所了解到蚯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蚯蚓的生活環境。
蚯蚓沒有腳,它是怎麼爬行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練一練,爬一爬,快樂的運動起來吧!
在模仿蚯蚓爬行的過程中孩子們嘗試了多種爬行的方法:手腳並用向前爬;雙手放在身體兩側,膝蓋伸縮向前滑行;用身體左右轉動前進蠕動,等等。在嘗試過程中發現手腳並用更快更穩但是孩子們紛紛表示蚯蚓沒有手腳要學習蚯蚓爬行就要模仿蚯蚓向前蠕動的動作,所以最後大家都在嘗試用身體左右轉動或身體伸縮的方式蠕動著前行。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模仿蚯蚓行動的過程中在自己原有能力的基礎上有效的鍛鍊了身體動作。
讓我們一起來講一講蚯蚓的故事吧!
《蚯蚓的日記》繪本內容科學味兒十足,是對孩子們進行自然科學常識普及的很好方式,故事在幽默詼諧的講述之中,很好地解答了孩子頭腦中那些關於蚯蚓的諸多問題,也是對之前一系列活動的知識梳理和總結。
在日常生活、遊戲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及時抓住孩子們感興趣的觀察點,抓住教育契機。孩子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通過發現、觀察,主動探究,直接感知,親身體驗獲得了有關蚯蚓的的新的經驗。我們的蚯蚓探索之旅還在繼續,期待更多的發現!
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身體呈圓筒狀,兩側對稱;蚯蚓具有分節現象,沒有骨骼,屬於無脊椎動物,體表裸露,無角質層。
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種,蚯蚓是世界進化史中最重要的動物類群。蚯蚓屬夜行性動物,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溼、疏鬆而富於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蚯蚓的辛勤工作可以讓土壤變松,有利於作物的生長,它的糞便還是一種高效的有機肥料。
蚯蚓沒有眼睛,它吃著含有機物的腐殖土和其它雜物,它的觸覺器發達,對地面震動、噪音、光亮和黑暗,都有敏感地反應。它的再生能力很強,在受傷或被切斷,能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