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下頜骨脫臼怎麼辦?3招教你自我復位

2021-01-12 伊秀女性網

下巴脫臼是我們對它的俗稱,在醫學上這種情況被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下頜骨髁突及顱骨在大多數時候關節窩都可以配合地很好、可以正常工作。在一些特殊某情況下,受到外力撞擊等,嘴巴不能閉合,口水往下掉,說話含糊不清,這就是我們說的下巴脫臼。復發性脫位患者會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表現,病人不敢把嘴巴張大。復位比較容易,病人可以自行進行手法復位。復發性的脫位會出現在老年人、重病患者身上。關節造影堅持會發現節囊鬆弛和關節盤附著撕脫。下頜骨脫臼也就是下巴脫臼,我們俗稱「掉下巴」。很多人在哈哈大笑過後,或者是打呵欠的時候嘴張得太大等都會出現突然合不上嘴的情況,這就是下頜骨脫臼了。那麼下頜骨脫臼之後我們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下復位下頜骨的3大步驟。

下頜骨脫臼怎麼辦

1、準備工作。下頜骨脫臼自己復是比較困難的,需要別人來幫忙才能夠完成。首先復位人可以把平常用的方凳放倒,然後讓下頜骨脫臼的患者靠牆而坐,頭要緊貼著牆壁,這樣下巴就會在復位人的肘關節之下,比較好用力。

2、復位姿勢。復位人把兩隻手的拇指用手絹裹上,伸進下頜骨脫臼的患者的嘴裡,分別放在他兩邊後牙的咬合面上,其他的四根手指則放在嘴外邊的下頜骨的下端邊緣。

3、開始復位。在準備復位的時候要先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然後用力向下壓下頜,並且把頦部向上端,這樣下頜骨的髁狀突就可以呈弧線狀轉動到結節的下面,輕輕往後一推,髁狀突很容易就可以進入到原來的關節腔裡。復位完成之後,復位人要趕緊抽出手指來,以免被患者咬傷。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下頜骨脫臼的復位方法也了解了。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下頜骨復位之後,要用繃帶把下巴拖住,而且在幾天之內不要張大嘴,吃飯的時候儘量吃一些流質食物,以免形成習慣性的脫位。

相關焦點

  • 脫臼的症狀 4個步驟復位下巴脫臼
    人們在運動的時候過度的力道或是不正確的姿勢很容易引起人體關節的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脫臼現象。身體關節出現脫臼極為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所以一旦發現這一現象就要及時進行治療。那麼脫臼的症狀有哪些呢?下巴脫臼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怎麼辦?
  • 下巴脫臼怎麼辦? 下巴脫臼時的急救方法了解一下
    下巴脫臼怎麼辦? 下巴脫臼時的急救方法了解一下時間:2019-05-05 14:45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下巴脫臼怎麼辦? 下巴脫臼時的急救方法了解一下 打哈欠或大笑時有可能會發生下頜脫臼,就是俗稱的下巴掉了。那下巴脫臼怎麼辦呢? 1.當下巴脫位後,不要著急。
  • 打哈欠、大笑把下巴弄脫臼了,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如何復位
    脫臼之後如何復位?不妨一起來了解下。下巴脫臼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就是指下頜骨脫位。我們的面部有一個關節,叫顳下頜關節,這是臉部的唯一關節,臉部所要進行的咀嚼、吞咽、說話和弄出表情等動作,都需要該關節的參與。
  • 打哈欠、大笑和吃蘋果時,不小心把下巴弄脫臼了,自己能復位嗎
    出現顳下頜關節脫位之後,由於脫位的程度不同,患者的處理方法往往也不同,有些人了解這是下巴脫臼,自己就在家復位了;有人疼痛的不厲害,就放任不管,試圖讓其自己恢復;等等。那麼,下巴脫臼之後,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呢?下巴脫臼之後的正確處理方法下巴脫臼之後,應該先去口腔科或者急診科。
  • 習慣性脫臼如何治療?醫生:復位方法主要有兩種,不可小看
    脫臼是指關節連接處的骨端發生錯位,離開了原來的正確位置。多數脫臼的發生是由於外力造成的,尤其是肩關節脫臼、下顎脫臼等最為常見。當發生關節脫臼時,要及時採取復位治療,以免脫臼時間過長對關節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傷。關節復位需要選擇恰當的復位方法,使關節較好的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並不會對身體產生其他損傷,常用的復位方法主要有兩種:1、通過手術進行復位。
  • 普京說他再也不想肩膀脫臼了
    老年人和小孩都很容易摔倒,但青壯年(尤其是普京那樣的猛男)摔到時手掌撐地更容易發生肩膀脫臼。 肩膀脫臼又稱肩關節脫位。滑冰,跳芭蕾,柔道等摔倒時,手掌撐地。打網球,扔東西,舉重等肩膀用力太大。打籃球,橄欖球等暴力對抗時肩膀撞擊。
  • 王源下頜骨脫位引網友心痛,專家為你解析「掉下巴」的原因
    那麼下頜骨脫位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脫位是指一個關節中,各骨的關節面失去了正常的對應關係,下頜骨就是一個骨頭,與它一起組成關節的只有顳骨,所以下頜骨脫位又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俗稱「下巴掉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顳下頜關節脫位呢?
  • 旅遊時親歷孩子手臂脫臼,醫生竟沒看出毛病,爸爸研究了半天自己給孩子復位了……
    我們剛開始懷疑是脫臼,看了兩個醫生(診所和公立醫院)都說沒事,可是小窩頭依然喊疼、不讓碰手臂,到最後窩頭爹自己從網上各種查資料、自己動手幫孩子一秒復位,之後小窩頭就活動自如了。整個過程到今天想起來依然覺得很drama。我們把窩頭爹的記錄分享在這裡。
  • 孩子肩膀脫臼,別不當回事!
    孩子肩膀脫臼,別不當回事! 年幼的寶寶身體比較脆弱,由於骨頭還沒發育好容易出現脫臼的情況,特別是家長拖拽孩子時,很可能發生肩膀脫臼。這個時候,大家應該怎麼辦呢?下面給大家具體說說。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在馬路上」孫大哥今天35歲,是一名事業有成的白領,今天通勤路上,被電瓶車撞倒在地,感覺肩膀脫臼了,猶豫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同事在一旁說——「孫兄,以前我也摔倒脫臼過,這個簡單,我幫你!」其實,肩關節脫位(脫臼)比你想像中的複雜,雖然手法復位也能恢復肩關節功能,脫臼很可能伴有關節囊、軟骨損傷、輕微骨折等等。反覆脫位,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最後甚至發展為嚴重的骨關節炎,落下殘疾。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 霍尊打哈欠致下巴脫臼,深夜掛急診治療,痛苦到表情扭曲
    2月19日凌晨,霍尊在社交帳號上曬照並發文自曝下巴脫臼,原因奇葩。他稱:「值得紀念一下。誰曾想特殊時期半夜掛急診,還是因為打哈欠下巴脫臼。」雖然疼痛難忍,但是他還不忘致敬醫護工作者,說:「這個點兒辛苦了,醫護工作者都是真英雄!向您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 霍尊半夜下巴脫臼,復位場面讓人很心疼,分享經歷引網友共鳴
    2月19號霍尊半夜下巴脫臼掛急診並分享特殊經歷:值得紀念一下。誰曾想 特殊時期半夜掛急診,還是因為打哈欠下巴脫臼。這個點兒辛苦了,醫護工作者都是真英雄!向您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視頻中的霍尊戴著黑色帽子,穿著灰色羽絨服嘴巴張得很大。
  • 親歷:寶寶手肘脫臼怎麼辦!
    我心裡虛虛的,幸好小D沒有大鬧,我也就比較鎮定,在他安靜的時候逐一輕輕活動他左臂的肩膀、手肘和手腕手指等關節看反應。試了兩輪,基本上就是活動手肘的時候他會哭。我心裡一驚,就想到了脫臼。往好裡想,也可能是一般的扭傷。你問D媽為什麼這麼快就想到脫臼?因為小D外公的一邊肩膀是習慣性脫臼的,厲害的時候,年年都要突然折騰一回,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 復位脫位的肩關節,我讓患者自己搞定
    於是,整個電影中經典的一幕出現了:《精武英雄》視頻李連杰飾演的陳真在打鬥中拉開距離,將自己脫位的胳膊按在地上,強忍著劇痛突然扭動軀體,自己復位了脫位的肩關節。而後右上肢功能的瞬間恢復,陳真衝上去最終打倒了大反派。李連杰復位自己脫臼肩膀的這一幕,給無數影迷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 女士因開玩笑笑得太過致下巴脫臼
    本報12月3日訊(記者 薛琳 通訊員 白江麗 任瑞)開玩笑時,我們經常會說「小心笑掉下巴」,沒想到還真有這事兒。昨晚,家住太原市橋東街的孟女士就因開玩笑笑得太過,導致下巴脫臼,經口腔醫生手法復位才得以恢復正常。
  • 酒喝多了難受怎麼辦?教你3招,簡單實用,讓你快速醒酒,收藏了
    酒喝多了難受怎麼辦?教你3招,簡單實用,讓你快速醒酒,收藏了!現在快到年底了,各種酒局飯局特別多,難免經常會喝酒,有時候要多喝幾杯。甚至被喝得酩酊大醉,整個人都非常難受。其實大家都知道,喝多了很難受,但有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 王源下頜骨脫位引網友心痛,專家為你解析哪些人更易「掉下巴」
    在近日,《中國音樂公告牌》曝光了TFboys組合成員王源在拍攝節目的一組幕後花絮,王源拿著一個熱水袋一直在不停的敷臉,工作人員問怎麼回事,王源說他牙齒有個錯位,一張嘴就咯咯響,一直都這樣,今天比較嚴重,叫下頜骨脫位
  • 下頜骨寬被稱為「男人臉」,究竟怎麼辦才能不自卑?
    這種臉型,一定程度上會拉低顏值,嚴重的還會使人有自卑心理,那麼下頜骨太寬怎麼辦呢?先來看一下下頜骨的寬度,看你是不是「真性」方臉長得比較完美的下頜骨,整體收窄,正面不外擴,側面下頜角的位置較高,臉型看起來就是瓜子臉。而太寬的下頜骨,就是要看下頜角,折角越小且越趨近於垂直90°,臉看起來越方。
  • 真的會「笑掉下巴」 顳下頜關節脫位儘快手法復位
    長沙市口腔醫院頜面外科主任龍衛平介紹,顳下頜關節脫位就是大家常說的下巴脫臼或掉下巴,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一種。顳下頜關節是由下頜骨髁狀突、顳骨關節面、關節盤、關節囊、關節韌帶組成,人張口過大時,關節囊在外力作用下變得鬆弛,下頜關節頭就開始下移並且滑過前下方的關節結節,導致脫位。
  • 楊冪鐵粉追星成功竟然笑到下巴脫臼!你別笑,這事很常見
    截圖自「費啟鳴」微博隨後他的工作室曬出就診圖口腔醫生說,人張口過大時(正常人平均張口度為3.7釐米,約為成人三指寬,張口超過3.7釐米為張口過大),關節囊在外力作用下變得鬆弛,下頜關節頭就開始下移並且滑過前下方的關節結節,導致脫位。從病理角度劃分,顳下頜關節脫位有急性、復發性和陳舊性的區別。「急性脫位」多發生在張口大笑、醉酒嘔吐等情況下關節的首次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