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是我遇見的第一個肩關節脫位患者(當然,那時我還在讀小學)。
94 年上映的《精武英雄》裡,由李連杰飾演「陳真」。影片的最後高潮,是陳真決戰日本軍官藤田剛。血戰中,陳真的右肩關節被藤田剛打脫位了,導致整個右臂無法移動,更不能出拳格擋。於是,整個電影中經典的一幕出現了:
《精武英雄》視頻
李連杰飾演的陳真在打鬥中拉開距離,將自己脫位的胳膊按在地上,強忍著劇痛突然扭動軀體,自己復位了脫位的肩關節。而後右上肢功能的瞬間恢復,陳真衝上去最終打倒了大反派。
李連杰復位自己脫臼肩膀的這一幕,給無數影迷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但是,也只有醫生才知道:
想復位脫位的肩關節,那是相當麻煩,根本不像電影演的那樣輕鬆簡單。
現實生活中,肩關節脫位非常常見,約佔所有關節脫位的 50%。而肩關節脫位中,最常見的就是前脫位(約佔 95%-97%,後脫位佔 2%-4%,下脫位佔 0.5%)。
可以說,掌握肩關節前脫位的復位方法,是一名合格骨科醫生甚至急診科醫生的基礎。
我上學那會兒,復位肩關節前脫位,老師教的都是腳蹬法(即 Hippocratic 法,如下圖),需要醫生脫了鞋子把自己的腳放在患者的腋窩裡,一邊拽著病人的手旋轉,一邊用腳往裡蹬。
Hippocratic 法
這種方法不僅醫生操作複雜費勁,外帶臭腳丫子味太明顯、患者體驗較差,更重要的是腳蹬復位過程中,繼發骨折、神經和血管損傷的機率較大,所以後來逐漸的就被其他復位方法替代了。
如今,雖然可供我們選擇的復位方法有很多,但它們各自都有比較明顯的缺點。
比如:「牽引-對抗牽引法」,不僅費力,還必須有許多助手同時輔助。這對於力量較小且一個人值班沒有幫手的醫生來說,很難實現。
牽引-對抗牽引法
再比如:「俯臥牽引法」,也叫「Stimson 法」。這個必須得有高度合適可調的床,還得找到合適的重物,這也東西並不是總能找到。
俯臥牽引法(Stimson 法)
還比如:Spaso 法、Milch 法等。這些手法既需要醫生有一定力量,更需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和手法技巧,需要一定的學習和練習時間。
Spaso 法
Milch 法
那麼,有沒有一種既不需要力量,也不需要什麼特殊裝備,又簡單好學易操作,復位成功率高,患者體驗又好,安全性還高的肩膀脫臼復位方法呢?
當然有!而且,還是像「陳真」一樣讓患者自己復位自己的。
那就是:Davos 法。
這一方法是在 1993 年被 Boss、Holzach 和 Matter 三位德國教授首次提出的,因此也被稱為 Boss-Holzach-Matter 法。三位教授認為,這是一種無創、不需要麻醉、可以由患者自己進行的好方法。
今天,就以 2016 年瑞士 Dimitrios Stafylakis 醫生等的研究為基礎,詳細介紹下這種新的復位方法。
16 年文獻截圖
1、怎麼做:
(1)患者坐在床上,兩腿自然伸直。先讓患者用健側的手託起脫位側的手,而後儘可能的彎曲脫位那一側的膝關節,再讓患者雙手放下,保持握持狀態放在小腿前方。
(2)用繃帶或繩子將患者兩個「手腕」與小腿纏緊在一起。
此外,這裡有 2 點需要格外注意:
1. 不能讓患者手指交叉緊握,而且繃帶或繩子必須纏在腕關節處,而不是手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後面讓患者更有效的上肢放鬆緊繃的肌肉。
2. 兩個肘關節應該靠近身體,因為這樣肩部肌肉才更容易放鬆。
(3)醫生或幫手壓住患者的腳,而後讓患者的頭和身體儘可能的向後仰、上肢儘可能的肌肉放鬆並自然伸直。隨著患者頭頸部逐漸的後伸,會自己給脫位的肩關節施加持續穩定的牽引,直至脫位的關節自己復位。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其他輔助。
(4)復位成功後,用吊帶懸吊固定,並拍攝 X 光片複查。
2、效果如何:
(1)成功率:
1993 年,三位教授首次介紹這一方法時,報導的復位成功率為 60%。1997 年,Ceroni 教授團隊在 JOT 雜誌上報導使用這一復位方法的成功率也是 60%。
2016 年的這篇研究的成功率為 86%。有意思的是,作者發現那 14 個沒有一次復位成功的人裡,有 8 個是因為患有精神性疾病或痴呆而沒辦法教會他們怎麼做。
而 2018 年的最新研究報導,這一方法復位的成功率是 77%。
而與之相應的是:Spaso 法的復位成功率為 67%,俯臥牽引法(Stimson 法)的成功率約為 28%。
不難看出,這一方法的復位成功率還是令人相當滿意的。
(2)操作難易程度:
2016 年的這篇研究中,只有一半的病人是醫生來復位的,而另一半完全是由急診科普通護士經過簡單培訓後就直接指導患者做的。由此不難看出,Davos 法真的很簡單。
(3)操作時間:
2018 年的研究顯示:使用 Davos 法復位肩關節脫位,整個過程平均花費時間為 90 秒(最快 5 秒,最慢 10 分鐘)。而使用 Spaso 法復位成功平均花費時間為 105 秒。
所以,使用 Davos 法復位脫位,速度也很快。
18 年文獻原文
(4)患者疼痛感:
在 2018 年的這項對照試驗 [10] 中,作者就發現:使用 Davos 法自行復位,患者的總體疼痛評分(3.57 ± 2.1)和最大疼痛程度,均明顯的低於使用 Spaso 法組。
(5)有沒有並發損傷:
報導使用 Davos 法復位的相關文獻中均發現:使用這種方法復位肩關節前脫位,不會出現任何繼發骨折、臂叢神經損傷或血管損傷等併發症。那是相當安全啊。
3、綜上
不難看出,對於常見的肩關節前脫位,Davos,這一能讓患者像電影裡「陳真」一樣自己復位脫位的方法,有著非常多的優點,尤其適合非骨科醫師掌握。
比如:無創、不需要麻醉,對力量無要求,簡單易學適合推廣,患者自己操作並控制全過程,疼痛可接受,復位成功率高,安全無並發損傷等。
當然,這一方法也存在兩個的不足之處:
一方面 Davos 法依舊不能 100% 一次復位成功;另一方面,Davos 法也要求醫務人員必須能與患者有良好的溝通,且患者也能較好的理解和執行。當有精神類疾病等特殊情況時,Davos 法顯然就不合適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
如果有一天重拍《精武英雄》,希望導演組能考慮讓陳真使用 Davos 法來復位被藤田剛打脫臼的胳膊。文獻報導最快 5 秒就能復位,陳真的功夫好, 2 秒內搞定,應該沒問題。
《精武英雄》劇照
參考文獻:
1.Simon RR, Sherman SC, Koenigsknecht SJ.[J].Emergency Orthopedics: The Extremities, 5th ed, McGraw-Hill, New York 2006.
2.Schaider J, Simon RR..Shoulder injur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Emergency Medicine, Wolfson AB, Hendey GW, Hendry PL.[J].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hiladelphia 2005. p.1033.
3. Sineff SS, Reichman EF. Shoulder joint dislocation reduction. In: Emergency Medicine Procedures, Reichman EF, Simon RR[J].McGraw-Hill, New York 2004. p.593.
4.SIMONET, WT,MELTON, LJ,COFIELD, RH.INCIDENCE OF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IN OLMSTED COUNTY, MINNESOTA[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1984(186):186---191.
5.Zacchilli MA, Owens BD.Epidemiology of shoulder dislocations presenting to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Bone Joint Surg Am 2010; 92:542.
6.Brady, W J,Knuth, C J,Pirrallo, R G.Bilateral inferior glenohumeral dislocation: luxatio erecta, an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a rare disorder.[J].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1995,13(1)
7. Boss A, Holzach P,Matter P. [A new self-repositioning technique for fresh, anteriorlowershoulder dislocation]. Helv Chir Acta. 1993 Sep;60(1-2):263-5. German.
8.Stafylakis D;Abrassart S;Hoffmeyer P;.Reducing a Shoulder Dislocation Without Sweating. The Davos Technique and its Results. Evaluation of a Nontraumatic, Safe, and Simple Technique for Reducing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s.[J].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J Emerg Med],2016,50(4):656-9.
9.Ceroni, D,Sadri, H,Leuenberger, A.Anteroinf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an auto-reduction method without analgesia.[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1997,11(6).
10. Marcanofernández F A, BalaguercastroM, FillatgomàF, et al. Teaching Patients How to Reduce a Shoulder Dislocation:A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he Boss-Holzach-Matter Self-AssistedTechnique and theSpaso Method. [J].Jbjs, 2018, 100.
11.Amar, Eyal,Maman, Eran,Khashan, Morsi.Milch versus Stimson technique for nonsedated reduction of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success.[J].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 /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 [et al.],201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