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關節脫位?復位方法一篇搞定!

2021-02-12 骨今中外

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其他方法可點擊《專題教程:肩關節前脫位手法復位大集合!(附:復位新技巧)》查看。

絕大多數的肩關節脫位(97%)是前脫位。典型的損傷機制是上肢強力外展和外旋。另外,肱骨近端受到從後向前的暴力也會造成肩關節前脫位。肩關節前脫位可以進一步分為喙突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而喙突下脫位是最為常見的脫位。《外科學》教材中重點推薦的辦法,由Hippocrate最早描述,也是中國醫學生使用最多的辦法。患者仰臥位,醫生將足部抵在患側腋窩,對患肢進行縱向牽引的同時交替內外旋轉肱骨頭。如果患者肌肉未能鬆弛,復位較為困難,需使用較大的力量進行復位,有血管神經損傷及導致骨折可能的風險。患者可以選擇仰臥位、坐位或俯臥位,醫生站在患側。醫生將手放在患肩上方,用拇指維持肱骨頭穩定,同時將患肢外展。當患肢完全外展之後,輕柔的縱向牽引,然後用拇指將肱骨頭向關節盂推擠。成功率在 70% 至 100% 之間。該手法特點是患者耐受好,一名術者可獨立完成,無需鎮痛。Hippocrates法的一個改良。醫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處,一手對患肢上臂持續縱向牽引並外旋。醫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處,一手對患肢上臂持續縱向牽引並外旋。患者仰臥位,醫生站在患肢同側,握持患肢將肩關節前屈 90°。先進行輕柔的縱向牽引,然後輕度外旋。患側的肩胛骨內緣必須與床板接觸以穩定關節盂。通常情況下,牽拉幾分鐘之後肩關節就可以自行復位,或者需要通過手法將肱骨頭推向關節盂。成功率在 68% 至 88% 之間。

肩關節後脫位在肩關節脫位中的發生率低於 3% 。肩關節後脫位常常會被漏診和誤診,因此,需要進行細緻的檢查。

和處理肩關節前脫位一樣,對患肢縱向牽引有助於復位肩關節下脫位。在患者軀幹上部纏繞布單,由助手牽拉對抗牽引。向上直接牽引患肢,可以使得肩關節逐漸獲得復位。

兩步復位法是先將肩關節下脫位轉換成為肩關節前脫位。一旦轉換成功,可以使用任何治療肩關節前脫位的方法進行復位。術者站在患肢頭部位置,用一隻手將外展的患肢向外推,同時用另外一隻手將肱骨髁向內推。

該方法可以將肱骨頭從關節盂下的位置解脫,並旋轉到關節盂唇前方。如果轉換成功,患肢可能位於胸壁的外展位,接著,就可以使用外旋復位法、牽引-對抗法以及任何一種治療肩關節前脫位的方法進行復位。

將盂下脫位整復成為前脫位的兩步復位法的照片。第一步是將肱骨向外扳,同時將肘關節向內推。通過將肱骨頭向前推擠,使肩關節盂下脫位變成肩關節前脫位。

相關焦點

  • 復位脫位的肩關節,我讓患者自己搞定
    血戰中,陳真的右肩關節被藤田剛打脫位了,導致整個右臂無法移動,更不能出拳格擋。於是,整個電影中經典的一幕出現了:《精武英雄》視頻李連杰飾演的陳真在打鬥中拉開距離,將自己脫位的胳膊按在地上,強忍著劇痛突然扭動軀體,自己復位了脫位的肩關節。而後右上肢功能的瞬間恢復,陳真衝上去最終打倒了大反派。
  • 七大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方法大全(附視頻)
    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其他方法可點擊《專題教程:肩關節前脫位手法復位大集合!(附:復位新技巧)》查看。絕大多數的肩關節脫位(97%)是前脫位。典型的損傷機制是上肢強力外展和外旋。另外,肱骨近端受到從後向前的暴力也會造成肩關節前脫位。肩關節前脫位可以進一步分為喙突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而喙突下脫位是最為常見的脫位。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肩關節解剖示意肩關節容易脫位與兩點有關:1.肩關節的解剖: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就像放在球託上的高爾夫球一樣,活動範圍大,但也很不穩定。2.肩關節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籃球等接觸性運動項目,摔跤跌倒手臂撐地導致肩膀脫位。
  • 緊急處置 |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處理
    顳下頜關節脫位是指下頜髁狀突滑出了關節窩外,超越了關節運動的正常限度,以致不能自行復回原位者。顳下頜關節脫位有前脫位、後脫位、上脫位等等,臨床上以急性前脫位、復發性和陳舊性脫位多見。最常見為急性前脫位。顳下頜關節的名氣雖然不及肩關節、膝關節,但是它在生活中有兩個重要功能:吃、說。它不僅能轉動,還能滑動;不僅能開頜閉頜,前伸後退,還能左右運動。
  • 肩關節脫位再也不用叫主任了,我讓患者自己搞定!
    血戰中,陳真的右肩關節被藤田剛打脫位了,導致整個右臂無法移動,更不能出拳格擋。於是,整個電影中經典的一幕出現了:《精武英雄》視頻李連杰飾演的陳真在打鬥中拉開距離,將自己脫位的胳膊按在地上,強忍著劇痛突然扭動軀體,自己復位了脫位的肩關節。而後右上肢功能的瞬間恢復,陳真衝上去最終打倒了大反派。
  • 肘關節脫位的診斷要點及手法復位
    肘關節前脫位:多為直接暴力所致。若患者在屈肘位跌倒,肘尖觸地,暴力由後向前,可將尺骨鷹嘴推至肱骨的前方,而形成肘關節前脫位,多並發尺骨鷹嘴骨折。肘關節後脫位:1.症狀:肘部外傷後局部瘀斑、腫脹、疼痛、功能障礙。
  • 真的會「笑掉下巴」 顳下頜關節脫位儘快手法復位
    大家趕緊陪他上醫院就診,醫生說張先生的顳下頜關節脫位了。 長沙市口腔醫院頜面外科主任龍衛平介紹,顳下頜關節脫位就是大家常說的下巴脫臼或掉下巴,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一種。顳下頜關節是由下頜骨髁狀突、顳骨關節面、關節盤、關節囊、關節韌帶組成,人張口過大時,關節囊在外力作用下變得鬆弛,下頜關節頭就開始下移並且滑過前下方的關節結節,導致脫位。
  • 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下巴脫臼別自己亂託
    下巴脫臼或者民間俗稱的「掉下巴」在醫學上稱之為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由髁突和關節窩組成,是人體最精密的關節之一,我們說話、吃飯,凡是張嘴的動作都要用到這個關節。「當我們大笑、劇烈咳嗽或長時間張嘴之後,髁突滑出了關節窩,不能自行復位,就會發生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1、急性前脫位:好發於女性。
  • 『8分鐘創傷』髖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技巧詳解,值得收藏!
    髖關節屈曲、內旋的角度越大,越容易發生單純性的後脫位;而部分屈曲、內旋時,容易合併髖臼後壁骨折,或者股骨頭的剪切骨折。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髖關節脫位的閉合復位治療。骨折分型髖關節後脫位8%~19%合併坐骨神經損傷,而且閉合復位過程中亦有可能損傷坐骨神經,所以在復位前後需仔細評估坐骨神經損傷情況。影像學評估正側位像:觀察關節間隙,注意雙側對比,觀察關節內是否有骨折塊。① 前後位片上,患側股骨頭與健側對比:較健側增大者提示前脫位,而較健側縮小者提示後脫位。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一、肩關節脫位的原因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定是正常的肩關節遭受外力損傷後變得不穩定,約佔95%。非創傷性盂肱關節不穩定非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定約佔4%,患者常表現為雙肩不穩定或肩關節多方向的不穩,有的患者甚至可以隨意控制肩關節的脫位和復位。
  • 濱州市中心醫院推治療胸鎖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新方法
    近期以來,濱州市中心醫院骨脊柱外科收治了胸鎖關節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的病人各一例,入院後經X線及CT檢查,明確診斷,因胸鎖關節特殊的解剖結構及功能,在關節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且普通鋼板固定易出現再次脫位等情況,全科醫護人員進行病例討論後決定應用胸鎖鉤接骨板進行治療。
  • 脫臼的症狀 4個步驟復位下巴脫臼
    脫臼的症狀1、一般症狀關節脫位的患者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感,尤其是當患者使用脫臼的部位進行活動時,這種疼痛感會加劇。一些脫臼的部位會有腫脹,這些都是由於關節損傷引起的出血或是水腫引起的。此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脫臼的關節部分行動能力的缺失。2、特殊表現關節脫位之後患者會發現自己的關節部位有明顯的畸形現象。
  • 打哈欠、大笑把下巴弄脫臼了,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如何復位
    脫臼之後如何復位?不妨一起來了解下。下巴脫臼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就是指下頜骨脫位。我們的面部有一個關節,叫顳下頜關節,這是臉部的唯一關節,臉部所要進行的咀嚼、吞咽、說話和弄出表情等動作,都需要該關節的參與。
  • 王源下頜骨脫位引網友心痛,專家為你解析「掉下巴」的原因
    那麼下頜骨脫位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脫位是指一個關節中,各骨的關節面失去了正常的對應關係,下頜骨就是一個骨頭,與它一起組成關節的只有顳骨,所以下頜骨脫位又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俗稱「下巴掉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顳下頜關節脫位呢?
  • 肩關節脫位莫大意反覆發作危害骨結構
    很多人有肩關節脫位的經歷,復位後絕大部分人都沒事了,但有極少數人以後又反覆出現脫位,輕者運動時發生,重者晚上睡覺抬手時也會脫出來,這種情況稱為習慣性脫位,骨科醫生稱之為肩關節不穩定。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關節外科楊梁主任提示,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反覆發作會帶來一系列骨損傷。
  • 王源下頜骨脫位引網友心痛,專家為你解析哪些人更易「掉下巴」
    「掉下巴」是一種常見的頜面部疾病,醫學上稱之為顳下頜關節脫位。該病發生時會出現不能閉口,語言不清,唾液外流,咀嚼、吞咽困難,下巴前伸、偏斜等症狀。   解剖因素包括髁突前方的關節結節過高、關節結節前斜面過陡、關節囊和關節韌帶鬆弛等;   外界刺激因素包括關節區或下巴在張口狀態下異常受力,大笑、打哈欠等過度大開口動作,口腔治療時張口過大、時間過長,全麻經口腔插管使用喉鏡用力過猛等;
  • 3招教你自我復位
    下巴脫臼是我們對它的俗稱,在醫學上這種情況被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下頜骨髁突及顱骨在大多數時候關節窩都可以配合地很好、可以正常工作。在一些特殊某情況下,受到外力撞擊等,嘴巴不能閉合,口水往下掉,說話含糊不清,這就是我們說的下巴脫臼。復發性脫位患者會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表現,病人不敢把嘴巴張大。
  • 關於肱骨骨折,看這一篇就夠了.
    2.解剖頸骨折易發生肱骨頭缺血壞死,保守治療效果多不佳,可考慮切開復位及內固定,對老年人或難以復位固定的骨折可考慮一期行關節置換。3.外科頸骨折首選閉合復位治療。對無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懸吊。外展型骨折不必復位,三角巾懸吊或石膏固定。內收型骨折,手法復位後外展位固定。粉碎骨折如移位不大也可保守治療。對骨折移位明顯,手法復位困難或有軟組織嵌入時,可選擇手術切開復位及內固定。
  • 關於肱骨骨折,看這一篇就夠了!
    2.解剖頸骨折易發生肱骨頭缺血壞死,保守治療效果多不佳,可考慮切開復位及內固定,對老年人或難以復位固定的骨折可考慮一期行關節置換。3.外科頸骨折首選閉合復位治療。對無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懸吊。外展型骨折不必復位,三角巾懸吊或石膏固定。內收型骨折,手法復位後外展位固定。粉碎骨折如移位不大也可保守治療。對骨折移位明顯,手法復位困難或有軟組織嵌入時,可選擇手術切開復位及內固定。
  • 打哈欠、大笑和吃蘋果時,不小心把下巴弄脫臼了,自己能復位嗎
    下巴脫臼,就是指顳下頜關節脫位。把一個手指放在耳朵前面,然後做張開和閉口這個動作,會感覺有個關節在上下活動,這就是顳下頜關節。本來這個關節被腰肌包圍著,比較穩定,但有時如果做了過多的咀嚼運動、受了外傷等原因,顳下頜關節就會變得不穩定,出現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