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二維碼,觀看直播
造成肘關節脫位的外力多因傳達暴力或槓桿作用力造成。
肘關節後脫位:當患者跌倒時,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後位手掌著地,傳達暴力使肘關節過度後伸,以致鷹嘴尖端急驟撞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產生有力的槓桿作用,將關節囊撕裂,側方的韌帶也被過度牽拉或撕裂,肱骨下端向前移位,橈骨頭和冠狀突同時滑向後上方,且冠狀突居於鷹嘴窩內,故形成典型的後脫位。
肘關節前脫位:多為直接暴力所致。若患者在屈肘位跌倒,肘尖觸地,暴力由後向前,可將尺骨鷹嘴推至肱骨的前方,而形成肘關節前脫位,多並發尺骨鷹嘴骨折。
肘關節後脫位:
1.症狀:肘部外傷後局部瘀斑、腫脹、疼痛、功能障礙。
2.體徵:肘關節呈彈性固定於120°~140°的半屈曲位,肘窩前飽滿,可摸到肱骨下端,尺骨鷹嘴後突,肘後部空虛,呈靴狀畸形。肘後三角關係破壞,肘關節前後徑增寬,左右徑正常。若伴有側方移位,可出現肘內翻或肘外翻。前臂前面明顯短縮。
肘關節前脫位:
體徵:肘關節過伸、屈曲受限,呈彈性固定,肘前隆起,可觸到脫出的尺橈骨上端,在肘後可觸到肱骨下端及游離的鷹嘴骨折塊,肘後三角關係破壞,前臂前面較健側明顯變長。
一、新鮮肘關節後脫位:
復位前一般不需要麻醉,如有側方移位,首先矯正側方移位,然後再矯正前後脫位。
1.拔伸屈肘法一:患者坐靠於靠背椅上,助手立於患者背後,以雙手握其上臂,術者站在患者前面,一手握傷肢腕部,與助手相對拔伸,另一手的拇指抵住肱骨下端向後推按,其餘四指抵住鷹嘴向前端提,並慢慢將肘關節屈曲,若聽到或感覺到入臼聲,說明已復位。
手法復位
2.拔伸屈肘法二:患者臥位,患肢上臂靠床邊,術者一手按其上段,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順勢拔伸,有入臼聲後,屈曲肘關節。
3.膝頂拔伸法:患者端坐於椅上,術者立於傷側前方,一手握其前臂,一手握其腕部,同時以一足踏於椅面上,以膝頂在患肢肘窩上,沿前臂縱軸方向用力拔伸,有入臼感後,逐漸屈肘。
二、新鮮肘關節前脫位:
前脫位較少見,復位手法簡單。患者取坐位或臥位,一助手固定患肢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肢腕部,順勢牽引前臂,術者用兩手拇指由肘前頂住脫出的尺橈骨上端向下後推入,餘手指由肘後抵住肱骨下端向上向前端提,有入臼聲,說明已復位。
三、陳舊性肘關節脫位:
由於肘關節脫位後超過2周~3周,局部血腫機化,筋腱、關節囊的粘連和攣縮,造成復位困難。若無合併骨折及血管、神經損傷、骨化性肌炎等。單純性脫位,可試行手法復位。復位前首先可行尺骨鷹嘴骨牽引1周左右,配合推拿按摩及舒筋活血藥燻洗局部,使關節周圍攣縮松解。然後在臂叢神經麻醉下,作肘關節屈伸旋轉及左右搖晃活動,力量由輕而重,範圍由小漸大,然後行手法復位。
復位手法:可採用拔伸屈肘或膝頂拔伸法,若不成功,不能強求,以免造成損傷,可改用手術治療。
本文僅作學術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學習
骨今中外現向廣大骨科醫生徵集稿件,學術會議演講課件、國外專業文獻譯文、經典病例、骨科臨床經驗、學術成果等均可,誠摯歡迎您的投稿!此外,持久投稿的優秀作者,可為其開設專欄!
投稿方式:
郵箱:gujinzw@163.com
電話:15911162085(微信同)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