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脫位的診斷要點及手法復位

2021-02-12 骨今中外

▲識別二維碼,觀看直播

造成肘關節脫位的外力多因傳達暴力或槓桿作用力造成。 

肘關節後脫位:當患者跌倒時,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後位手掌著地,傳達暴力使肘關節過度後伸,以致鷹嘴尖端急驟撞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產生有力的槓桿作用,將關節囊撕裂,側方的韌帶也被過度牽拉或撕裂,肱骨下端向前移位,橈骨頭和冠狀突同時滑向後上方,且冠狀突居於鷹嘴窩內,故形成典型的後脫位。 

肘關節前脫位:多為直接暴力所致。若患者在屈肘位跌倒,肘尖觸地,暴力由後向前,可將尺骨鷹嘴推至肱骨的前方,而形成肘關節前脫位,多並發尺骨鷹嘴骨折。

肘關節後脫位:

1.症狀:肘部外傷後局部瘀斑、腫脹、疼痛、功能障礙。

2.體徵:肘關節呈彈性固定於120°~140°的半屈曲位,肘窩前飽滿,可摸到肱骨下端,尺骨鷹嘴後突,肘後部空虛,呈靴狀畸形。肘後三角關係破壞,肘關節前後徑增寬,左右徑正常。若伴有側方移位,可出現肘內翻或肘外翻。前臂前面明顯短縮。


肘關節前脫位:

體徵:肘關節過伸、屈曲受限,呈彈性固定,肘前隆起,可觸到脫出的尺橈骨上端,在肘後可觸到肱骨下端及游離的鷹嘴骨折塊,肘後三角關係破壞,前臂前面較健側明顯變長。

一、新鮮肘關節後脫位:

復位前一般不需要麻醉,如有側方移位,首先矯正側方移位,然後再矯正前後脫位。

1.拔伸屈肘法一:患者坐靠於靠背椅上,助手立於患者背後,以雙手握其上臂,術者站在患者前面,一手握傷肢腕部,與助手相對拔伸,另一手的拇指抵住肱骨下端向後推按,其餘四指抵住鷹嘴向前端提,並慢慢將肘關節屈曲,若聽到或感覺到入臼聲,說明已復位。

手法復位

2.拔伸屈肘法二:患者臥位,患肢上臂靠床邊,術者一手按其上段,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順勢拔伸,有入臼聲後,屈曲肘關節。

3.膝頂拔伸法:患者端坐於椅上,術者立於傷側前方,一手握其前臂,一手握其腕部,同時以一足踏於椅面上,以膝頂在患肢肘窩上,沿前臂縱軸方向用力拔伸,有入臼感後,逐漸屈肘。

二、新鮮肘關節前脫位:

前脫位較少見,復位手法簡單。患者取坐位或臥位,一助手固定患肢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肢腕部,順勢牽引前臂,術者用兩手拇指由肘前頂住脫出的尺橈骨上端向下後推入,餘手指由肘後抵住肱骨下端向上向前端提,有入臼聲,說明已復位。

三、陳舊性肘關節脫位:

由於肘關節脫位後超過2周~3周,局部血腫機化,筋腱、關節囊的粘連和攣縮,造成復位困難。若無合併骨折及血管、神經損傷、骨化性肌炎等。單純性脫位,可試行手法復位。復位前首先可行尺骨鷹嘴骨牽引1周左右,配合推拿按摩及舒筋活血藥燻洗局部,使關節周圍攣縮松解。然後在臂叢神經麻醉下,作肘關節屈伸旋轉及左右搖晃活動,力量由輕而重,範圍由小漸大,然後行手法復位。

復位手法:可採用拔伸屈肘或膝頂拔伸法,若不成功,不能強求,以免造成損傷,可改用手術治療。

本文僅作學術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學習

骨今中外現向廣大骨科醫生徵集稿件,學術會議演講課件、國外專業文獻譯文經典病例、骨科臨床經驗、學術成果等均可,誠摯歡迎您的投稿!此外,持久投稿的優秀作者,可為其開設專欄!

投稿方式:

郵箱:gujinzw@163.com

電話:15911162085(微信同)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七大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方法大全(附視頻)
    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其他方法可點擊《專題教程:肩關節前脫位手法復位大集合!(附:復位新技巧)》查看。絕大多數的肩關節脫位(97%)是前脫位。典型的損傷機制是上肢強力外展和外旋。另外,肱骨近端受到從後向前的暴力也會造成肩關節前脫位。肩關節前脫位可以進一步分為喙突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而喙突下脫位是最為常見的脫位。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很多人誤以為脫臼後手法復位就完事了。其實,肩關節脫位(脫臼)比你想像中的複雜,雖然手法復位也能恢復肩關節功能,脫臼很可能伴有關節囊、軟骨損傷、輕微骨折等等。反覆脫位,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最後甚至發展為嚴重的骨關節炎,落下殘疾。
  • 7大關節脫位?復位方法一篇搞定!
    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其他方法可點擊《專題教程:肩關節前脫位手法復位大集合!(附:復位新技巧)》查看。絕大多數的肩關節脫位(97%)是前脫位。典型的損傷機制是上肢強力外展和外旋。另外,肱骨近端受到從後向前的暴力也會造成肩關節前脫位。肩關節前脫位可以進一步分為喙突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而喙突下脫位是最為常見的脫位。
  • 『8分鐘創傷』髖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技巧詳解,值得收藏!
    髖關節屈曲、內旋的角度越大,越容易發生單純性的後脫位;而部分屈曲、內旋時,容易合併髖臼後壁骨折,或者股骨頭的剪切骨折。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髖關節脫位的閉合復位治療。骨折分型髖關節後脫位8%~19%合併坐骨神經損傷,而且閉合復位過程中亦有可能損傷坐骨神經,所以在復位前後需仔細評估坐骨神經損傷情況。影像學評估正側位像:觀察關節間隙,注意雙側對比,觀察關節內是否有骨折塊。① 前後位片上,患側股骨頭與健側對比:較健側增大者提示前脫位,而較健側縮小者提示後脫位。
  • 脫臼的症狀 4個步驟復位下巴脫臼
    脫臼的症狀1、一般症狀關節脫位的患者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感,尤其是當患者使用脫臼的部位進行活動時,這種疼痛感會加劇。一些脫臼的部位會有腫脹,這些都是由於關節損傷引起的出血或是水腫引起的。此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脫臼的關節部分行動能力的缺失。2、特殊表現關節脫位之後患者會發現自己的關節部位有明顯的畸形現象。
  • 復位脫位的肩關節,我讓患者自己搞定
    李連杰復位自己脫臼肩膀的這一幕,給無數影迷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但是,也只有醫生才知道:想復位脫位的肩關節,那是相當麻煩,根本不像電影演的那樣輕鬆簡單。現實生活中,肩關節脫位非常常見,約佔所有關節脫位的 50%。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其實肩關節脫位並不難治,治療的關鍵在於「及時」和「恰當」。「及時」是指患者在肩關節脫位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診治,避免拖延導致復發性脫位。「恰當」是指患者在肩關節脫位後,需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以便更好更快地恢復健康。
  • 3招教你自我復位
    下巴脫臼是我們對它的俗稱,在醫學上這種情況被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下頜骨髁突及顱骨在大多數時候關節窩都可以配合地很好、可以正常工作。在一些特殊某情況下,受到外力撞擊等,嘴巴不能閉合,口水往下掉,說話含糊不清,這就是我們說的下巴脫臼。復發性脫位患者會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表現,病人不敢把嘴巴張大。
  • 真的會「笑掉下巴」 顳下頜關節脫位儘快手法復位
    大家趕緊陪他上醫院就診,醫生說張先生的顳下頜關節脫位了。 長沙市口腔醫院頜面外科主任龍衛平介紹,顳下頜關節脫位就是大家常說的下巴脫臼或掉下巴,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一種。顳下頜關節是由下頜骨髁狀突、顳骨關節面、關節盤、關節囊、關節韌帶組成,人張口過大時,關節囊在外力作用下變得鬆弛,下頜關節頭就開始下移並且滑過前下方的關節結節,導致脫位。
  • Injury:肘關節恐怖三聯徵真的恐怖嗎?
    原文作者:Giuseppe Giannicola, Piergiorgio Calella, Andrea Piccioli, Marco Scacchi, Stefano Gumina原文出處:Injury. 2015 Dec;46 Suppl 8:S68-761996年Hotchkiss將肘關節後脫位同時伴有橈骨頭和尺骨冠狀突骨折,稱為"肘關節恐怖三聯徵
  • 緊急處置 |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處理
    ▲圖源:百度     個別患者脫位時間較久,一般手法復位無效時,需配合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後,鬆弛周圍肌肉組織復位關節。復位後,為了使被牽拉過度的韌帶、關節盤附著關節囊得到修復,需復位後使用顱頜繃帶固定,限制開口度。如果急性前脫位後未予適當治療、長期翼外肌功能亢進或者老年人張力失常韌帶鬆弛等均可造成復發性脫位。
  • 醫生:不少家長經常做的1個動作,易造成小孩骨頭脫位,要避免
    不少家長經常做的1個動作,易造成小孩骨頭脫位,醫生告誡,這樣的情況要避免。孩子的胳膊在1-4歲時是最容易骨折的時期,這個時期小孩的韌帶發育還不完善,當家長牽起或者舉起小孩的手臂時,肘關節會伸直,這個時候用力拉拽就容易導致小孩骨頭脫位甚至骨折。由於孩子的年齡太小,不能說清楚身體的情況,大人經常會忽視小孩的反應。小孩骨頭脫位會有什麼反應?
  • 【影像基礎】肘關節骨折的影像學診斷及分型
    上圖為橈骨頸骨折,呈「歪戴帽」改變三、尺骨近端骨折1、尺骨鷹嘴骨折:鷹嘴骨折多因跌倒時屈曲的肘關節著地引起,常產生粉碎性骨折及明顯移位;如跌倒時伸出的上肢著地間接導致根據骨折類型分類:①無移位的骨折:骨折無移位,可包括粉碎、橫斷或斜行骨折,X線顯示骨折分離2mm以下,肘關節有對抗重力活動,伸肘功能完整。②有移位的骨折:骨折端分離3mm以上,無對抗重力的伸肘活動,又分為撕脫骨折、橫行或斜行骨折、粉碎骨折、合併肘關節脫位的骨折。
  • BPPV復位後耳石半規管轉換的診斷和治療
    所有患者在復位完成後15~30min複查Dix-hallpike試驗和滾轉試驗,根據複查變位試驗時眼震性質的改變來確診耳石半規管轉換。如出現耳石從原來的半規管進入另一個半規管,則按照新發生的半規管BPPV採取相應的手法復位方法進行治療。 所有BPPV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均由同一位高年資醫師完成。
  • 濱州市中心醫院推治療胸鎖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新方法
    近期以來,濱州市中心醫院骨脊柱外科收治了胸鎖關節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的病人各一例,入院後經X線及CT檢查,明確診斷,因胸鎖關節特殊的解剖結構及功能,在關節脫位及鎖骨近端骨折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且普通鋼板固定易出現再次脫位等情況,全科醫護人員進行病例討論後決定應用胸鎖鉤接骨板進行治療。
  • 肩關節脫位再也不用叫主任了,我讓患者自己搞定!
    李連杰復位自己脫臼肩膀的這一幕,給無數影迷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但是,也只有醫生才知道:想復位脫位的肩關節,那是相當麻煩,根本不像電影演的那樣輕鬆簡單。現實生活中,肩關節脫位非常常見,約佔所有關節脫位的 50%。
  • 抬手伸個懶腰 肩關節竟然脫位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通訊員/肖盛世株洲日報訊 抬手伸個懶腰,也會造成肩關節脫位。這樣的煩心事,市民沈師傅已經歷了十多次。近日,在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醫生為他進行了手術,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頑疾。之後,他去了多家醫院就診,做過復位,也敷過中藥,可依然不見好。平日活動時,他只要稍微用力,肩關節就會脫位。「經檢查,患者被診斷為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主任朱寶玉介紹,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但同時也是人體最不穩定的關節。在人體所有的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的比例高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