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將近兩年的等待,張藝謀新片《一秒鐘》終於要和觀眾見面了。這是他繼2018年《影》後的最新公映作品,也是他的第23部電影導演長片。昨天(11月26日)下午,該片在京舉行首映禮,張藝謀攜主演張譯和新晉「謀女郎」劉浩存亮相。「《一秒鐘》能跟大家見面,真是不容易!」首映禮上剛露面,張藝謀便如此感慨。他說作為導演,對他來說一部電影最好的時刻,就是放下一切,以平常心坐在觀眾中間一起看。今日上映的《一秒鐘》,也迎來了它最好的時刻。
把自己青春期的記憶拍出來
《一秒鐘》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看電影是當時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張譯飾演的張九聲想看一場宣傳性質的新聞片,因為他堅信那部片裡有他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他發瘋似的尋找這盤膠片,偶遇劉浩存飾演的流浪兒劉閨女。一個想看某部特定的影片,一個想要12.5米廢膠片,一個是失去女兒的父親,一個是渴望父愛的女兒,冤家路窄的兩人原來同是天涯淪落人。該片故事有著張藝謀一貫對文化展開追憶和尋根的風格。
張藝謀說,拍攝《一秒鐘》最想傳遞給大家的就是對電影的愛。「我自己在命運安排下讀了電影、學了電影、幹了電影,電影伴隨我幾十年,可能會伴隨我的終生,就是這麼神奇。無論技術怎麼變,時代怎麼變,甚至因為疫情我們一度不能在一起看電影,我還是希望大家繼續熱愛電影。」
張藝謀感嘆,現在膠片時代已經結束了,很多年輕導演也許連膠片都沒見過。但他作為膠片時代過來的人,很想拍出自己年輕時的記憶和一些細節。他坦言,自己對這個故事一直心心念念,很想拍出來。終於,到了2018年,張藝謀給當時還身在美國的鄒靜之寫信,說趁著自己還能在沙漠裡摸爬滾打,趕緊把這部片子拍了。於是兩人花了幾個月寫出劇本。「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樸實,有一些冷幽默,更多是把膠片的情懷帶進去。」
《一秒鐘》再次回歸懷舊鄉土題材,張藝謀解釋,這不代表他鍾情於某個時代,而是單純想講述自己青春期的故事。「任何故事都是這樣,觀眾對它的歷史背景未必全都熟知,但會為故事感動。《一秒鐘》中也有很多幽默好玩的點,儘量讓它不沉悶。」影片沒有用方言,也是希望能讓更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接受。「我們傳遞的是共通的情感,不是地區性的。」
加入年輕時衝洗膠片的細節
當被問及此次拍攝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時,張藝謀坦言,《一秒鐘》他想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簡單而深情的故事」,「在商業大潮下,這樣的電影,存在度已經很低了。像我這樣的導演還能拍幾部,一般的導演可能就沒有投資了。所以能夠拍這樣一部電影寄託對膠片時代、對電影割捨不下的情感,也算是了卻我自己的一個心願。」
片中很多跟膠片有關的細節都來自張藝謀的真實經歷和記憶。「比如說把膠片弄髒了,怎麼洗它,怎麼涮它?洗完怎麼晾,怎麼擦?什麼時候擦,擦幾遍?怎麼弄乾,怎麼預防刮蹭碰?所有這些都是我個人的記憶。」他說,自己當年學攝影時都是自己衝洗膠片。
電影裡有大量演員在沙漠中跋涉的畫面。張藝謀說,這是他構思故事時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畫面。「一個人在沙漠裡走,這是我們一開始定下的影片開頭。他經過長途跋涉去看電影,那肯定不能是江南水鄉了,所以我們就在西北找到了這個地貌。還找到了一個當年留下的影劇院,放下桌椅,搭了一個放映室,正好合適。」
對於要在沙漠裡奔跑,張譯坦言一開始他還有點不適應,沒力量跑起來,後來發現他都走不過張藝謀,導演是全組在沙漠中跑得最快的人。張譯感慨,自己已經和張藝謀合作過《一秒鐘》和《懸崖之上》,跟張藝謀合作能讓人產生一種「爭取把自己變得完美」的感受。
「謀女郎」哭戲演得很飽滿
這是新任「謀女郎」劉浩存第一次在媒體面前公開亮相。她外形清純,有幾分像當年剛出道的章子怡,談吐顯得青澀天真,在現場受到張藝謀、張譯等主創「眾星捧月」的愛護。
拍攝《一秒鐘》時,劉浩存還是一名大二學生。對於這次怎麼選的「謀女郎」,張藝謀表示,「第一她身上有股勁兒,眼睛大,會說話,就像兩個燈一樣。當然還有聰明、領悟力強。還有,她是一張白紙,沒拍過任何影視作品,沒拍過廣告,沒拍過網劇……」
劉浩存參演該片的過程堪稱曲折。張藝謀透露,劉浩存早在上高中時就已被他發掘,當時他交代,讓她「啥也別亂演」「遲早會找你」。結果這之後張藝謀去忙其他電影項目,過了兩年多才顧得上《一秒鐘》,忽然想起那個小女孩。
談起對張藝謀的印象,劉浩存說:「一開始覺得導演肯定很嚴厲吧,有點害怕。後來接觸了以後覺得他勤奮努力,工作專注。我們的片場氛圍很好,導演很耐心給我講戲,我很感動。」至於合作的演員張譯,她表示張譯是很成熟的演員,會帶著她演戲,「他還很幽默,還會懟我。」
片中,劉浩存在沙漠有兩場哭戲,其中第一場是她人生第一次演哭戲。那天,工作人員悄悄跟張藝謀說,導演,還有15分鐘天空(的景)就沒有了。結果張藝謀批評了那位工作人員,說今天拍不了還有明天,總會拍好的。劉浩存聽到後,心態便大為輕鬆,哭得特別好。第二場哭戲是劉閨女和張九聲告別,戲裡他被別人押走,戲外則是張譯的殺青戲,無論戲裡戲外,劉浩存都特別不捨得,因此把難過的情緒演得很飽滿。「那場戲為了讓演員有情緒,她前面什麼人也不能站,沙漠是空的,插一個小紅旗。我跟她說,小紅旗就是張譯,你就想張譯慢慢被帶遠了。還挺不容易的,結果她拍了一次就成功了。」張藝謀補充。
經歷了將近兩年的等待,張藝謀新片《一秒鐘》終於要和觀眾見面了。這是他繼2018年《影》後的最新公映作品,也是他的第23部電影導演長片。昨天(11月26日)下午,該片在京舉行首映禮,張藝謀攜主演張譯和新晉「謀女郎」劉浩存亮相。「《一秒鐘》能跟大家見面,真是不容易!」首映禮上剛露面,張藝謀便如此感慨。他說作為導演,對他來說一部電影最好的時刻,就是放下一切,以平常心坐在觀眾中間一起看。今日上映的《一秒鐘》,也迎來了它最好的時刻。
把自己青春期的記憶拍出來
《一秒鐘》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看電影是當時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張譯飾演的張九聲想看一場宣傳性質的新聞片,因為他堅信那部片裡有他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他發瘋似的尋找這盤膠片,偶遇劉浩存飾演的流浪兒劉閨女。一個想看某部特定的影片,一個想要12.5米廢膠片,一個是失去女兒的父親,一個是渴望父愛的女兒,冤家路窄的兩人原來同是天涯淪落人。該片故事有著張藝謀一貫對文化展開追憶和尋根的風格。
張藝謀說,拍攝《一秒鐘》最想傳遞給大家的就是對電影的愛。「我自己在命運安排下讀了電影、學了電影、幹了電影,電影伴隨我幾十年,可能會伴隨我的終生,就是這麼神奇。無論技術怎麼變,時代怎麼變,甚至因為疫情我們一度不能在一起看電影,我還是希望大家繼續熱愛電影。」
張藝謀感嘆,現在膠片時代已經結束了,很多年輕導演也許連膠片都沒見過。但他作為膠片時代過來的人,很想拍出自己年輕時的記憶和一些細節。他坦言,自己對這個故事一直心心念念,很想拍出來。終於,到了2018年,張藝謀給當時還身在美國的鄒靜之寫信,說趁著自己還能在沙漠裡摸爬滾打,趕緊把這部片子拍了。於是兩人花了幾個月寫出劇本。「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樸實,有一些冷幽默,更多是把膠片的情懷帶進去。」
《一秒鐘》再次回歸懷舊鄉土題材,張藝謀解釋,這不代表他鍾情於某個時代,而是單純想講述自己青春期的故事。「任何故事都是這樣,觀眾對它的歷史背景未必全都熟知,但會為故事感動。《一秒鐘》中也有很多幽默好玩的點,儘量讓它不沉悶。」影片沒有用方言,也是希望能讓更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接受。「我們傳遞的是共通的情感,不是地區性的。」
加入年輕時衝洗膠片的細節
當被問及此次拍攝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時,張藝謀坦言,《一秒鐘》他想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簡單而深情的故事」,「在商業大潮下,這樣的電影,存在度已經很低了。像我這樣的導演還能拍幾部,一般的導演可能就沒有投資了。所以能夠拍這樣一部電影寄託對膠片時代、對電影割捨不下的情感,也算是了卻我自己的一個心願。」
片中很多跟膠片有關的細節都來自張藝謀的真實經歷和記憶。「比如說把膠片弄髒了,怎麼洗它,怎麼涮它?洗完怎麼晾,怎麼擦?什麼時候擦,擦幾遍?怎麼弄乾,怎麼預防刮蹭碰?所有這些都是我個人的記憶。」他說,自己當年學攝影時都是自己衝洗膠片。
電影裡有大量演員在沙漠中跋涉的畫面。張藝謀說,這是他構思故事時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畫面。「一個人在沙漠裡走,這是我們一開始定下的影片開頭。他經過長途跋涉去看電影,那肯定不能是江南水鄉了,所以我們就在西北找到了這個地貌。還找到了一個當年留下的影劇院,放下桌椅,搭了一個放映室,正好合適。」
對於要在沙漠裡奔跑,張譯坦言一開始他還有點不適應,沒力量跑起來,後來發現他都走不過張藝謀,導演是全組在沙漠中跑得最快的人。張譯感慨,自己已經和張藝謀合作過《一秒鐘》和《懸崖之上》,跟張藝謀合作能讓人產生一種「爭取把自己變得完美」的感受。
「謀女郎」哭戲演得很飽滿
這是新任「謀女郎」劉浩存第一次在媒體面前公開亮相。她外形清純,有幾分像當年剛出道的章子怡,談吐顯得青澀天真,在現場受到張藝謀、張譯等主創「眾星捧月」的愛護。
拍攝《一秒鐘》時,劉浩存還是一名大二學生。對於這次怎麼選的「謀女郎」,張藝謀表示,「第一她身上有股勁兒,眼睛大,會說話,就像兩個燈一樣。當然還有聰明、領悟力強。還有,她是一張白紙,沒拍過任何影視作品,沒拍過廣告,沒拍過網劇……」
劉浩存參演該片的過程堪稱曲折。張藝謀透露,劉浩存早在上高中時就已被他發掘,當時他交代,讓她「啥也別亂演」「遲早會找你」。結果這之後張藝謀去忙其他電影項目,過了兩年多才顧得上《一秒鐘》,忽然想起那個小女孩。
談起對張藝謀的印象,劉浩存說:「一開始覺得導演肯定很嚴厲吧,有點害怕。後來接觸了以後覺得他勤奮努力,工作專注。我們的片場氛圍很好,導演很耐心給我講戲,我很感動。」至於合作的演員張譯,她表示張譯是很成熟的演員,會帶著她演戲,「他還很幽默,還會懟我。」
片中,劉浩存在沙漠有兩場哭戲,其中第一場是她人生第一次演哭戲。那天,工作人員悄悄跟張藝謀說,導演,還有15分鐘天空(的景)就沒有了。結果張藝謀批評了那位工作人員,說今天拍不了還有明天,總會拍好的。劉浩存聽到後,心態便大為輕鬆,哭得特別好。第二場哭戲是劉閨女和張九聲告別,戲裡他被別人押走,戲外則是張譯的殺青戲,無論戲裡戲外,劉浩存都特別不捨得,因此把難過的情緒演得很飽滿。「那場戲為了讓演員有情緒,她前面什麼人也不能站,沙漠是空的,插一個小紅旗。我跟她說,小紅旗就是張譯,你就想張譯慢慢被帶遠了。還挺不容易的,結果她拍了一次就成功了。」張藝謀補充。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