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電影中最重要的藝術語言,巧妙地運用色彩可以使影片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還可以有效地表達情感變化、突出影片的主題。張藝謀是電影色彩藝術的大師,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色彩運用風格,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 一、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語言 (一)色彩的作用 色彩是物體的基本屬性和外部特徵,它與人的情感與想像有著密切的聯繫。歌德曾說過:「色彩是太陽神頭頂的光環,大自然臉上的紅暈,人類心靈的震顫。」不同的色彩通常有不同的含義,如紅色象徵著幸福、吉祥、熱情、奔放,而黃色代表著光明、希望、權力、高貴等。在電影中色彩不僅能夠再現自然界,還可以增加畫面的藝術表現力、烘託渲染氣氛、表達人物的情感變化與內心世界等。 (二)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語言 張藝謀的電影之所以會獲得觀眾的廣泛認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色彩的運用。在他的電影世界中,色彩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可以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吸引觀眾的眼球,還可以傳遞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情感變化等。
1.利用色彩確定主題、表現主題風格 在電影藝術中,巧妙地運用色彩語言能夠推動劇情的發展,使影片的主題得到升華,創作者往往會根據主題的需要使畫面呈現出一種色彩傾向,並將這一色調貫穿於影片的始終。張藝謀就十分擅長運用色彩烘託主題、表現主題的風格。在《紅高粱》中,他利用一切機會運用紅色,使紅色成為全片的色彩主調,用紅色象徵張揚、奔放的個性與頑強的生命力,通過紅色頌揚生命、讚美自由,從而突出了影片的主題對生命的熱愛與對愛的追求;在片尾,紅太陽、紅高粱、紅色的血液等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使人感受到一種原始生命力與激情。「《紅高粱》的整部影片空間色彩都沐浴在血與太陽的色彩。一切被這紅色調子籠罩的存在事實上已在誘導我們遠離經驗中的現象世界而進入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了。」 2.利用色彩塑造人物形象 在電影中色彩有著多方面的功能,能夠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情感變化。在張藝謀的影片中,他藉助典型化的創作手法使每個角色都有了鮮明的色彩符號。《紅高粱》中用暖黃色的原野和黃土地等鮮豔的色彩反襯九兒不幸的婚姻和悲劇的命運,在《秋菊打官司》中導演用紅辣椒和黃土地來反襯主人公秋菊剛強、倔強的性格,在《十面埋伏》中以花朵的顏色與藍色、綠色搭配來暗示小妹的悲劇命運。雖然色彩是一種視覺語言,但是它能夠成功地描繪人物的情感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3.利用色彩的象徵性烘託氣氛、傳達思想意蘊 在電影藝術中色彩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象徵,通過象徵的表現手法可以使色彩走入觀眾的心裡,傳達出抽象的內涵和深層的意蘊。如《大紅燈籠高高掛》中色彩有著明顯的象徵意義,紅燈籠暗喻著被控制的人性,張藝謀對紅燈籠這一道具的渲染突出了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對人性的壓抑。 利用色彩烘託氣氛、營造氛圍是現代電影的一種創作理念。在影片《菊豆》中,導演用陰暗與明麗兩類色調的對比,渲染出悽婉、悲哀的氛圍,用灰色的屋頂與朦朧的白霧渲染陰冷、壓抑的氣氛;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用灰色的大院與耀眼的紅燈籠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對比,傳達出一種人性被壓抑、尊嚴被踐踏的思想內涵。
二、張藝謀電影中色彩的運用特點與地位
(一)張藝謀影片中色彩的運用特點 1.紅色是張藝謀影片的主色調 紅色是中國的傳統色,它象徵著喜悅、吉祥和喜慶,給人以熱情、激動、蓬勃向上的視覺感受。張藝謀將紅色充分地運用到自己的電影創作中,從他早期的影片《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等到近期的影片《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紅色始終在影片中佔據顯著的位置,紅色字幕、紅色的服飾道具等這些都是張藝謀經常用到的。影片《紅高粱》中的紅轎子、紅高粱以及《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紅燈籠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張藝謀影片中紅色絕不是現實世界的簡單再現,它往往有著深刻的寓意。 2.色彩濃鬱而誇張 張藝謀在創作中致力追求亮麗的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為了達到這種藝術效果他喜歡使用濃鬱的色彩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在影片《紅高粱》中漫山遍野都是高粱的紅色、血的紅色,烘託了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和原始的生命力;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濃重的色彩營造了一種凝重冷寂,滲透著罪惡的悲劇氣氛;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作者將色彩的運用推到了極致,富麗堂皇的宮殿、閃閃發光的盔甲、大片大片的菊花等使整個畫面流光溢彩、令人目炫。「色彩的表現力不在於顏色的絢爛,而在於恰當的選擇和調配、和諧地介入劇情內容、實現更充分和更有力的表達。」張藝謀總是利用濃鬱的色彩營造文化氛圍、宣洩思想感情,使電影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和深刻的主觀意念。 3.冷暖色調對比強烈 冷暖色調對比是電影藝術中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它能起到烘託氣氛、營造氛圍等多種作用,可以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而張藝謀就十分善於利用冷暖色調的對比來進行藝術創造。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紅燈籠與灰色的高牆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燈籠發出微弱的紅光被高大的灰牆完全包裹住,這種冷暖色調的對比渲染出一種寒冷、低沉、陰暗的氣氛,令觀眾產生一種強烈的壓抑感;張藝謀正是通過冷暖色調的對比創作了精美的電影畫面、極度誇張的藝術效果和強烈的對比衝突,同時也通過冷暖色調的對比增加了色彩的表意功能,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二)張藝謀電影中色彩的地位 1.色彩是張藝謀影片中最生動的視覺語言
色彩是張藝謀最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電影創作中他常運用色彩渲染視覺氣氛、表現人物性格、突出影片主題、表達感情變化。他一直追求少敘述情節,多用色彩講故事,讓色彩、音樂、圖形等藝術符號一起參與表演,從整體上增強電影的藝術感染力。在影片《我的父親母親》裡,白樺林中橘黃色的畫面傳遞出招娣情竇初開時的那種情懷,片尾純白的大雪象徵著她對愛情的執著與堅貞不渝。正是這些顏色的巧妙運用,才使影片充分調動了觀眾的情緒,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靈;正是色彩這種無聲的語言給觀眾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給觀眾留下了無法磨滅的視覺印象。 2.色彩是張藝謀影片的華麗外衣 電影是一門以造型藝術為基礎的綜合藝術,它特別注重形式美,常通過精美的藝術造型吸引觀眾的眼球。而色彩無疑是最具感染力的視覺語言,巧妙地運用色彩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產生巨大的視覺衝擊力。張藝謀就一貫用色彩裝扮影片,給影片穿上一套華麗的外衣。《紅高粱》中鋪天蓋地的紅色、《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大肆渲染、流光溢彩的色彩等都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果,那些絢爛的色彩和壯觀的場面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3.色彩是張藝謀影片的生命力之所在 色彩是視覺的生命和情感的象徵。在電影世界裡,色彩不僅是一種藝術造型手法,還有著深刻的文化屬性,能夠表達出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表達出的內涵。張藝謀強調通過象徵、寓意等色彩藝術手法讓觀眾領悟畫面表達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變化。例如影片《紅高粱》中,用貧瘠荒涼的黃土坡象徵生存環境的惡劣與生命力的強悍,用熾熱的紅色象徵人們對自由、愛情的渴望與追求;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用雍容華貴與富麗堂皇來反襯華麗的表象背後隱藏的巨大危機和人性的邪惡。「色彩就是生命,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是死寂的。火生光,光生色。」可以說色彩是電影中最重要的藝術語言,色彩的使用成就了張藝謀的電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