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藝術在張藝謀電影中的應用及思考

2021-01-10 琪姐時間

色彩是電影中最重要的藝術語言,巧妙地運用色彩可以使影片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還可以有效地表達情感變化、突出影片的主題。張藝謀是電影色彩藝術的大師,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色彩運用風格,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   一、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語言   (一)色彩的作用   色彩是物體的基本屬性和外部特徵,它與人的情感與想像有著密切的聯繫。歌德曾說過:「色彩是太陽神頭頂的光環,大自然臉上的紅暈,人類心靈的震顫。」不同的色彩通常有不同的含義,如紅色象徵著幸福、吉祥、熱情、奔放,而黃色代表著光明、希望、權力、高貴等。在電影中色彩不僅能夠再現自然界,還可以增加畫面的藝術表現力、烘託渲染氣氛、表達人物的情感變化與內心世界等。   (二)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語言   張藝謀的電影之所以會獲得觀眾的廣泛認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色彩的運用。在他的電影世界中,色彩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可以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吸引觀眾的眼球,還可以傳遞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情感變化等。

  1.利用色彩確定主題、表現主題風格   在電影藝術中,巧妙地運用色彩語言能夠推動劇情的發展,使影片的主題得到升華,創作者往往會根據主題的需要使畫面呈現出一種色彩傾向,並將這一色調貫穿於影片的始終。張藝謀就十分擅長運用色彩烘託主題、表現主題的風格。在《紅高粱》中,他利用一切機會運用紅色,使紅色成為全片的色彩主調,用紅色象徵張揚、奔放的個性與頑強的生命力,通過紅色頌揚生命、讚美自由,從而突出了影片的主題對生命的熱愛與對愛的追求;在片尾,紅太陽、紅高粱、紅色的血液等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使人感受到一種原始生命力與激情。「《紅高粱》的整部影片空間色彩都沐浴在血與太陽的色彩。一切被這紅色調子籠罩的存在事實上已在誘導我們遠離經驗中的現象世界而進入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了。」  2.利用色彩塑造人物形象   在電影中色彩有著多方面的功能,能夠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情感變化。在張藝謀的影片中,他藉助典型化的創作手法使每個角色都有了鮮明的色彩符號。《紅高粱》中用暖黃色的原野和黃土地等鮮豔的色彩反襯九兒不幸的婚姻和悲劇的命運,在《秋菊打官司》中導演用紅辣椒和黃土地來反襯主人公秋菊剛強、倔強的性格,在《十面埋伏》中以花朵的顏色與藍色、綠色搭配來暗示小妹的悲劇命運。雖然色彩是一種視覺語言,但是它能夠成功地描繪人物的情感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3.利用色彩的象徵性烘託氣氛、傳達思想意蘊   在電影藝術中色彩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象徵,通過象徵的表現手法可以使色彩走入觀眾的心裡,傳達出抽象的內涵和深層的意蘊。如《大紅燈籠高高掛》中色彩有著明顯的象徵意義,紅燈籠暗喻著被控制的人性,張藝謀對紅燈籠這一道具的渲染突出了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對人性的壓抑。   利用色彩烘託氣氛、營造氛圍是現代電影的一種創作理念。在影片《菊豆》中,導演用陰暗與明麗兩類色調的對比,渲染出悽婉、悲哀的氛圍,用灰色的屋頂與朦朧的白霧渲染陰冷、壓抑的氣氛;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用灰色的大院與耀眼的紅燈籠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對比,傳達出一種人性被壓抑、尊嚴被踐踏的思想內涵。

  二、張藝謀電影中色彩的運用特點與地位

  (一)張藝謀影片中色彩的運用特點   1.紅色是張藝謀影片的主色調   紅色是中國的傳統色,它象徵著喜悅、吉祥和喜慶,給人以熱情、激動、蓬勃向上的視覺感受。張藝謀將紅色充分地運用到自己的電影創作中,從他早期的影片《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等到近期的影片《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紅色始終在影片中佔據顯著的位置,紅色字幕、紅色的服飾道具等這些都是張藝謀經常用到的。影片《紅高粱》中的紅轎子、紅高粱以及《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紅燈籠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張藝謀影片中紅色絕不是現實世界的簡單再現,它往往有著深刻的寓意。   2.色彩濃鬱而誇張   張藝謀在創作中致力追求亮麗的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為了達到這種藝術效果他喜歡使用濃鬱的色彩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在影片《紅高粱》中漫山遍野都是高粱的紅色、血的紅色,烘託了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和原始的生命力;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濃重的色彩營造了一種凝重冷寂,滲透著罪惡的悲劇氣氛;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作者將色彩的運用推到了極致,富麗堂皇的宮殿、閃閃發光的盔甲、大片大片的菊花等使整個畫面流光溢彩、令人目炫。「色彩的表現力不在於顏色的絢爛,而在於恰當的選擇和調配、和諧地介入劇情內容、實現更充分和更有力的表達。」張藝謀總是利用濃鬱的色彩營造文化氛圍、宣洩思想感情,使電影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和深刻的主觀意念。   3.冷暖色調對比強烈   冷暖色調對比是電影藝術中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它能起到烘託氣氛、營造氛圍等多種作用,可以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而張藝謀就十分善於利用冷暖色調的對比來進行藝術創造。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紅燈籠與灰色的高牆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燈籠發出微弱的紅光被高大的灰牆完全包裹住,這種冷暖色調的對比渲染出一種寒冷、低沉、陰暗的氣氛,令觀眾產生一種強烈的壓抑感;張藝謀正是通過冷暖色調的對比創作了精美的電影畫面、極度誇張的藝術效果和強烈的對比衝突,同時也通過冷暖色調的對比增加了色彩的表意功能,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二)張藝謀電影中色彩的地位   1.色彩是張藝謀影片中最生動的視覺語言

  色彩是張藝謀最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電影創作中他常運用色彩渲染視覺氣氛、表現人物性格、突出影片主題、表達感情變化。他一直追求少敘述情節,多用色彩講故事,讓色彩、音樂、圖形等藝術符號一起參與表演,從整體上增強電影的藝術感染力。在影片《我的父親母親》裡,白樺林中橘黃色的畫面傳遞出招娣情竇初開時的那種情懷,片尾純白的大雪象徵著她對愛情的執著與堅貞不渝。正是這些顏色的巧妙運用,才使影片充分調動了觀眾的情緒,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靈;正是色彩這種無聲的語言給觀眾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給觀眾留下了無法磨滅的視覺印象。   2.色彩是張藝謀影片的華麗外衣   電影是一門以造型藝術為基礎的綜合藝術,它特別注重形式美,常通過精美的藝術造型吸引觀眾的眼球。而色彩無疑是最具感染力的視覺語言,巧妙地運用色彩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產生巨大的視覺衝擊力。張藝謀就一貫用色彩裝扮影片,給影片穿上一套華麗的外衣。《紅高粱》中鋪天蓋地的紅色、《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大肆渲染、流光溢彩的色彩等都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果,那些絢爛的色彩和壯觀的場面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3.色彩是張藝謀影片的生命力之所在   色彩是視覺的生命和情感的象徵。在電影世界裡,色彩不僅是一種藝術造型手法,還有著深刻的文化屬性,能夠表達出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表達出的內涵。張藝謀強調通過象徵、寓意等色彩藝術手法讓觀眾領悟畫面表達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變化。例如影片《紅高粱》中,用貧瘠荒涼的黃土坡象徵生存環境的惡劣與生命力的強悍,用熾熱的紅色象徵人們對自由、愛情的渴望與追求;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用雍容華貴與富麗堂皇來反襯華麗的表象背後隱藏的巨大危機和人性的邪惡。「色彩就是生命,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是死寂的。火生光,光生色。」可以說色彩是電影中最重要的藝術語言,色彩的使用成就了張藝謀的電影藝術。

相關焦點

  • 豆瓣8.4《紅高粱》的色彩渲染 | 淺談張藝謀電影對色彩運用的研究
    03張藝謀電影中色彩運用的思考張藝謀導演,作為中國電影的符號人物之一,憑藉其在電影作品中對色彩的運用和處理,贏得了國內外眾多電影人和觀眾的認可。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中,色彩運用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其中,色彩運用、光線應用以及構圖作為畫面技巧,在電影創作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張藝謀深知,對於一個導演來說,色彩的運用不只是視覺手段,更是語言手段。
  • 《影》:張藝謀的不破不立,電影藝術探求極簡主義美學
    他電影裡的色彩運用,不但視覺質感絕佳,還能助力敘事合理先以華侈、刺眼的視覺衝擊勾起觀眾的淺層欲望,再用奔放、豪邁色彩之間的調和或衝突,來浮現人物的性情、情節的跌宕,完成觀影的深層欲望。不論這樣的格調是否始創於張藝謀,都不可否認張藝謀在這種風格中的巔峰地位。
  • 影視色彩藝術分析——張藝謀《英雄》
  • 影片作品分析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分析
    在電影作品的創作中, 色彩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元素, 不僅積極地參與到造型、氛圍的營造中, 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時代氣息的還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有效提升了電影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審美性, 特別是有力推動了電影情節的發展, 增強了主題內涵的表達以及寄予觀眾展開深層的思考。
  • 張藝謀在30年前拍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其藝術美學至今仍屬典範
    在當時張藝謀雖然已三四十歲,然而步入壯年的他卻對電影藝術有了遠遠領先同時代電影人的思考和探索,這也有了《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等一系列藝術精品問世。以張藝謀為代表的第五代自進入影壇時便有意革除影戲的觀念,強調電影的獨特性,而在電影色彩、構圖、聲音等多方面的革新與大膽探索也讓這代電影人走出了一條不同於以往的電影人的路。
  • 電影《黑天鵝》中的色彩藝術,值得一看漲知識
    當前,影視作品已經成為人們視覺審美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種視覺藝術,圖像是其造型語言,而色彩是其造型語言中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影視作品的畫面質量直接影響著觀眾的視覺享受,而人的視覺感受在人的感官中最為強烈。
  • 從彩色到《影》的水墨 張藝謀電影是一本色彩大全
    老謀子是攝影師出身,攝影要素有用光、色彩、構圖、運動, 他對色彩最是敏感。史匹柏說:「我不懂中文,但通過色彩,我看懂了張藝謀的《英雄》。」《黃土地》的黃是張藝謀參與電影的初始原色。色彩有戲 ,土味美學?張藝謀的色彩美學是用高飽和度的單一色塊或混合色塊去突出景觀和人物的造型奇觀,去渲染環境氛圍,去調動心理情緒。視覺原理上,人的眼睛有紅-綠、黃-藍和黑-白這三種色彩感受細胞。張藝謀擅長用這幾對互補色去製造對比。
  • 從張藝謀電影中淺談中國電影的商業文化性
    這一過程中,電影作為文化藝術現象也有深刻而獨特的體現。以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電影導演開始追逐文化的時代步伐。我們可以看一下張藝謀的大眾文化轉向,他幾乎是憑藉自己的出眾的直覺走向後新時期,是第五代導演中最為與時俱進的一位。他同樣走的是商業化/主旋律,大眾化/高雅藝術混合的道路,但張藝謀卻做的很巧,幾乎可以說是四方討好八面玲瓏。
  • 被資本裹挾16年,攜《影》歸來,張藝謀還是那個色彩運用大師
    而整部電影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點一點呈現出水墨畫風。但是最後在觀眾的眼中,就是難說,像是看了一場黑白武俠片,還不知道這不是真的武俠片,看不懂電影想說什麼,但又想繼續看下去。作為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在自己導演的電影中,對於色彩一直都有自己獨特的運用。
  • 影評|《英雄》——張藝謀式的色彩美學
    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用「無盡的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讚譽它。
  • 重溫經典——張藝謀的《英雄》色彩美學賞析
    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並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讚譽它。
  • 張藝謀電影紅色不再停留在色彩的物質層面,而上升到色彩精神層面
    野合、窺視、偷情等,在張藝謀電影中往往通過紅色展現的。在《紅高粱》中的「野合」段落,紅豔豔的衣褲鞋包裹的九兒是原始張揚的生命力的象徵代表,是生命張揚的情慾和野性的生物體濃縮。在「紅高粱情境」下,餘佔鰲用自己的身體擁抱了紅色的奔放的生命體,使這對原初的生命力得以升華。
  • 張藝謀對電影色彩運用,絕對是教科書級別人物,堪稱國內第一人
    張藝謀偏愛紅色,從《紅高粱》到《大紅燈籠高高》掛到後期的《英雄》!或許是由於攝影師出身的原因,張藝謀在色彩運用和構圖方面,顯示出了極佳的功力。或許他本身是做一個大膽的嘗試故事為輔,紅白藍綠黃等顏色為主題,電影通篇都是幾大塊色彩的運用,極盡考究也刻意安排!電影看後你不會記得內容!但是你會絕對驚嘆於畫面色彩的斑斕絢麗!英雄的口碑雖然在國內市場毀譽參半,但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 電影《活著》中聲音藝術的運用
    ,但對於電影創作中的聲音藝術運用的研究尚處於一個起步階段,多數人並未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因此本文就以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活著》為例來對電影創作中的聲音藝術進行研究,以此來能夠為我國聲音藝術在電影中的運用添磚加瓦,從而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些許的理論幫助。
  • 影:張藝謀的藝術精品
    《影》電影海報古今中外,藝術作品中有關「影」的精品不勝枚舉,譬如魯迅的《影的告別》和柏拉圖的《理想國》等。只要有光,影始終粘在身後,不管人們如何賣力甩開步伐前行,影依然寸步不離。集古裝、動作、戰爭等元素的《影》恰如其分,「國師」張藝謀不再沉湎於宏大的商業巨製,而是回歸古典的傳統藝術。他用黑白色調講故事,將一個從小就被秘密囚禁、當作影子替身的小人物境州,通過磨難抒寫其努力尋回自由的思想頓悟。
  • 張藝謀在電影界的有哪些藝術成就?他為什麼成功?
    導演決定著電影的藝術風格,負責制定各職能部門的藝術準則,並對演員的表演提出總體設計。欣賞電影歸根到底是在欣賞導演藝術。導演在集體創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權威性,意味著他必須具備高度全面的思想藝術修養,必須付出比別人艱巨得多的勞動。
  • 反思與追隨:黑澤明、張藝謀、陳凱歌電影中的俠義、生死和欲望
    兩位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張藝謀、陳凱歌就是最生動的例子。陳凱歌說:「黑澤明不僅象徵了日本電影的一個時代,同時對中國的一代導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要在電影世界中承接下黑澤明的精神世界。」02 反思、遵從與超脫,不同的生死觀折射東西方生存哲學的碰撞任何一種試圖對人生作總體思考的藝術都不能迴避生死二字,從不同導演的生死觀我們也可以一窺他們的核心創作理念。
  • 二刷《紅高粱》:從視覺層面分析,電影畫面中的色彩與構圖
    這部電影的解說已經有很多版本,今天我將從電影色彩和構圖所代表的意義以及我的感悟,來談談這部電影的魅力之處。01.如火焰般的色彩,在電影中起到了三重作用色彩——如火似血的紅。張藝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過,他認為色彩是電影視覺中最能夠引起人們在情緒上波動的一種情感元素。在電影中,導演們常常用黑白代表嚴肅、剛健、粗莽,用黃色代表光明、不安、野心,用藍色代表永恆、沉靜、理智等,每一種顏色都有著它獨特的情感表達。在影片《紅高粱》中,張藝謀導演將紅色可謂運用到了極致。
  • 張藝謀——在藝術的峽谷擊缶而歌
    而在這奇蹟的背後,是一個中國電影史上符號般的名字——張藝謀。八集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聚焦了張藝謀團隊為期541天的開幕式籌備工作,四年的設計與規劃,巨大壓力下的創新和掙扎……它將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張藝謀徹底還原,帶我們走進作品背後的故事,見證傑作之下一次次殫精竭慮的思索。
  •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鏡頭所呈現的色彩表現出的影視意蘊
    一個優秀電影的視聽語言所展現的色調特性,可以在側邊體現出這部影片所要表述的深層次蘊意金黃遍地菊花,黝黑死亡暗喻而張藝謀常用的色調烘託故事情節邁向的方法,在《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影片當中也享有深層次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