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紅高梁》改編自莫言的兩部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該影片是張藝謀在1987年導演的第一部影視作品,講述了女主人公九兒的父母要她嫁給50歲的麻風病人。在出嫁時,砸到土匪攔截。其中一位抬轎男子餘佔鰲打跑了土匪,兩人相愛。後來九兒回家,餘佔鰲重新搶走了九兒的故事。
該作品通過濃豔血紅的色彩、精心設計的構圖、帶有地方性特色的音樂和語言,以及第一人稱「我」的敘述視角,並藉助血紅色的高粱酒傳達出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對人性本真的謳歌,對鄉土文化的宣揚,對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最高讚歌。
這部電影的解說已經有很多版本,今天我將從電影色彩和構圖所代表的意義以及我的感悟,來談談這部電影的魅力之處。
01.如火焰般的色彩,在電影中起到了三重作用
色彩——如火似血的紅。張藝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過,他認為色彩是電影視覺中最能夠引起人們在情緒上波動的一種情感元素。在電影中,導演們常常用黑白代表嚴肅、剛健、粗莽,用黃色代表光明、不安、野心,用藍色代表永恆、沉靜、理智等,每一種顏色都有著它獨特的情感表達。在影片《紅高粱》中,張藝謀導演將紅色可謂運用到了極致。
①傳達人物的性格特徵
在影片開頭,伴隨著一陣鑼鼓喧天的嘈雜聲,出現了九兒的臉,鮮紅的嘴唇,紅色的衣服、頭花、蓋頭和紅鞋,還有紅色的花轎,甚至是扎頭髮和刮臉毛的細線,也都是紅色的。
這裡導演用紅色渲染了一片看似喜慶,實則充滿壓抑與感傷的環境氣氛。這裡一切紅色的東西,對於九兒來說,如同苦難大山壓在她身上,但她沒有選擇屈服,而是拿出了剪刀做反抗,表達出了九兒不屈不撓、勇敢堅毅的性格特點。同時,表現出了九兒的父親,不顧女兒幸福,將女兒與騾子等價交換的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徵。
在電影中火紅的高粱酒,給觀眾帶來的是強有力的衝擊和張力。同時,把人物性格中的豪邁表現出來,基於現實的反抗。對於九兒來說,紅色所代表的的性格特點是狂野和欲望。在生活中,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從這些色彩中,也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②宣揚鄉土文化
燒鍋下的大火如同人的生命一樣在熊熊燃燒,燒鍋屋裡的溫度將工人的皮膚也烘出了一片微紅,在九兒的期待與一群工人的忙碌之下,釀好的血紅色高粱酒沿著燒鍋嘴緩緩流出,「十八裡紅」酒出名後,帶著此的文化與精神內涵的高粱酒,便成為了此地文化的一種象徵。象徵著此地人的野性十足、淳樸豪放與不拘小節的性格和充滿熱血的精神文化特點。
每個地方,也有各自代表的顏色。比如說到內蒙古的大草原,浮現的是一望無際的綠色。而在北方,下雪的時候,白色佔據了視野。從鮮豔的色彩中,看出每個地方所代表的文化。
③謳歌人性的本真
影片中剝人皮一段是最突出體現人性的。剝下的牛皮,血紅的一面鋪展在車頭,預示著剝皮活動剛剛開始。兩個剝皮者一個選擇揮刀大罵向敵人,一個選擇貪生揮刀向同胞。
在血腥的場面裡,通過對比,清楚明了地顯示出了人性的本真,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面對死亡和道義時,有人可以拋棄生死,而有的人會拋棄道義,一心保命。影片在血淋淋的紅色中,讓觀影者體會到了人性的本真。
展現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影片中剝皮者抱著羅漢的肉皮瘋了的片段,整個畫面是泛著藍色的冷色調,傳達出一種死亡的嚴峻之感。但從九兒他們為羅漢報仇開始,整個畫面的色彩跳入了紅色的暖色調中,在眾人一起跪拜決定報仇的片段中,紅色的畫面,紅色的皮膚,加之身後熊熊的烈火燃燒,表現出了他們報仇的決心,仇恨如同烈火般在心中燃燒。
最讓觀影者視覺受衝擊的當屬影片的尾聲,九兒躺在血泊之中,「我爺爺」從燃燒著的車子裡走出來,通過身後陽光的照射,畫面如一幅高燃的油畫,頃刻之間,一切皆灰飛煙滅。最終影片畫面全部變成血紅色,「我爺爺」與「我爹」一起屹立在血紅之中的畫面,表現出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
02.精美的構圖,在電影中起到了絕妙的作用
攝影出身的導演張藝謀,不僅對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富有創造力,而且在構圖方面也有其獨特的見解和追求。在影片《紅高粱》中,有很多極具藝術特色與美感的畫面構圖:
①迎娶新娘時採用全景與中近景結合
畫面採用了全景與中近景結合的方式,在黃土瀰漫的環境中,伴隨著畫外音與鑼鼓喧天的聲音,花轎由遠及近慢慢進入觀眾視野。前方兩位轎夫,中間是花轎,後邊還有一群吹嗩吶的人,在空間上形成了一種層次感。
隨之一系列的特寫鏡頭,九兒含淚的面部表情清楚地展現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在抬花轎時,花轎是微微傾斜的,加上鏡頭的晃動,預示著未來女主人公「九兒」生活與命運的坎坷。
影片中剪刀的特寫鏡頭,又表現出了九兒的無助、不屈與倔強的性格特點。在高粱地遇劫匪的片段中,導演採用了三分和對稱的構圖方式,人物處於兩片綠油油的高粱地的夾縫之間,表現出了此時抬轎人內心的緊張不安與煎熬。
當一行人到達十八裡坡時,導演又採用了框架式的構圖,隊伍稀稀拉拉地由畫面的左下角慢慢走向右上角的十八裡坡的地界大門,預示著女主人公九兒往後的日子終將生活於此並且死於此。總的來說,導演用多次大全景畫面構圖展示著一望無邊的黃土高原,漫天飛舞的黃沙,以及崎嶇的道路,人物在這種貧瘠惡劣的環境中顯得微不足道。狂野的山歌和奔放的「舞蹈」,在這荒蕪的環境裡,構成了一幅極具反差的畫面,處處透著對生命的讚美和對力量美的謳歌。
②九兒與餘佔鰲的構圖,採用隱喻的方式
在影片中,九兒與餘佔鰲的交歡場面構圖象徵意味濃厚。交歡的場地被四周搖晃的高粱掩映著,中間圓形的野合地與圓房這一傳統相得益彰,人物主體處於畫面的中間,與陪體高粱形成了一種緊密的聯繫。當男主人公跪倒在九兒腳下後,畫面切換至隨風狂舞的高粱特寫鏡頭。
紅高粱的隨風飄舞取代了直接的男歡女愛的場面,將不能直接表達的事情,採用象徵隱喻的方式含蓄地表達出來,這種方式留給觀影者足夠的想像空間的同時,帶給人以巨大的刺激。此處九兒的紅色衣服代表著偷情時難以隱忍的情慾,搖晃著的高粱代表著原始欲望的衝動與爆發,人性的解放與愛的覺醒。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老百姓踩踏高粱地的片段中,人群步步踏入類似當年男女人公野合的場地,這一鏡頭預示了他們平靜的生活終將被打破。瘋掉的剝人皮者渾身沾滿鮮血坐在一片倒地的高粱地裡,手握著血刀,腿上搭著血淋淋的人肉皮,發出了詭異的痴笑聲。
此處導演採用了俯拍的拍攝手法,表現出了剝皮者的懦弱與膽小的同時,更加深層次地表達出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強烈譴責。伴隨著縣誌載的畫外音,運動的空鏡頭從剝皮者頭頂慢慢向後方移動,隨之而來的是轟轟烈烈的報仇情節。此處的空鏡頭連接了受辱與報仇,因此起到了推動故事的發展的作用。
03.電影中運用色彩和結構的意義
對於一部電影而言,色彩和構圖是必不可少的。
1.色彩能喚醒觀眾的情緒上的波動和共鳴。
色彩是一種很難感染人的無聲語言,不同的人對不同的顏色,會產生不一樣的反應。比如紅色代表的是喜慶、有力的顏色,在視覺中給人活力。
黃色的話,給人是歡快和輕快的感覺,用來代表溫暖和幸福,由於明亮度高,在畫面背景中可以顯現出來,可以吸引觀眾的眼球。
在不同的地方,顏色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比如白色在西方是愛情純潔的象徵,而在我國往往把白色當成孝服。整部電影帶給觀眾的色彩感受,給觀眾展示獨特的時代背景。
2.構圖增強了人物性格
在電影名作中,構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電影的構圖,就可以看出一部電影的好壞。電影中的構圖,主要是拍攝靜態或者動態對象的要素。
電影中的構圖分為3個部分:主題、環境和陪體。電影中的主題一般是指人,而陪體是和主體有一定的關係。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環境則是伴隨著主體和客體出現的,分為前景和後景。電影中的這幾個元素,共同組成特定的畫面。電影的構圖,有利於觀眾對於電影情節的把握。
在電影 《紅高粱》中,張藝謀對色彩和構圖方面的精準把握,使得整部影片在視覺上極具美感,色彩運用的如此狂放、肆意而又剛好能使觀眾接受,且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影片《紅高粱》的成功,不止在於色彩的大膽創新運用與構圖的精心設計這一視覺層面,在其他的方面,如演員的挑選、插曲的製作,甚至是高粱的長勢不好問題都是張藝謀親自張羅操辦。
04.結語:
《紅高粱》作為一部經典電影作品。張藝謀在色彩和構圖上,下足了功夫。為觀眾呈現出一場視覺盛宴,每個定格的畫面,都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狂歡,極大地增強了電影的藝術魅力。
這篇文章從電影的色彩和構圖出發,深入剖析了電影中色彩和構圖起到的作用。畫面和構圖,雖然是一部電影的基礎,但如何恰如其分的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則考驗導演的技巧。能讓觀眾多層次的體會到電影的內涵和帶來的視覺衝擊。
總歸功夫不負有心人,電影《紅高粱》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在國際上也獲得了極高的認可,斬獲了多項大獎(第三十八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獎等14項獎項與四項提名),使得整個中國大地都飄蕩著濃烈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