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張藝謀的藝術精品

2021-02-08 閩D好料

《影》的本質在於權力和欲望!

《影》電影海報

古今中外,藝術作品中有關「影」的精品不勝枚舉,譬如魯迅的《影的告別》和柏拉圖的《理想國》等。只要有光,影始終粘在身後,不管人們如何賣力甩開步伐前行,影依然寸步不離。集古裝、動作、戰爭等元素的《影》恰如其分,「國師」張藝謀不再沉湎於宏大的商業巨製,而是回歸古典的傳統藝術。他用黑白色調講故事,將一個從小就被秘密囚禁、當作影子替身的小人物境州,通過磨難抒寫其努力尋回自由的思想頓悟。

顧影自憐的故事形態

《影》的題材源自《三國·荊州》,將「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合二為一,使得境州之戰有了架空的人設,如黑澤明《影武者》武田信玄的影,也像是莎士比亞悲劇式的人物。「影」的核心概念奠定了全片的情感基調,人物嘴臉表裡不一,將片中的三位主人公——主公、都督和影子境州的性格烘託出來。三個不同階層的人,不是利益共同圈,沒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也沒有非黑即白的善惡,只有權和利的爭奪,他們互相掣肘相互利用。

沛國內憂外患,內是朝野針對戰爭與否爭執不斷,外是以楊蒼為首的敵軍長期霸佔境州。都督啟用影子替身境州,並將他取名為「境州」,都是意在收復失去的境州之地,順勢篡權。暗流湧動的權利舞臺中,都督已受傷孱弱得接近廢人,而病態羸弱的形象,正是彰顯其暴戾的本性,意圖在幕後「操縱棋盤」。但主公也並非委曲求全的昏君,每與影子境州對峙時,精明的眼神善於權謀和偽裝。

《影》的本質和獨到之處,在於挖掘陰謀背後的根源——權力和欲望,被權欲吞噬的靈魂互相算計,最終走向盛大的死亡。影子境州不停地在朝堂權利的遊戲中掙扎,努力活下去,喚起他長期寄人籬下、個人意識的突然覺醒。他不再是老謀子描繪的為家國犧牲的小人物。經歷都督和主公的兩次欺騙,他的心更像是都督的真身。而都督,卻成了真正被隱藏的影子境州。當影子境州成為真身時,他再也不是從前的自己,學會偽裝,學會將主公的權力和對女人的欲望牢牢攥緊。

全篇的敘事線索,都來自影子境州長期被都督壓制,那種似是而非的感情病態。都督和影子境州之間是合作夥伴,也是對抗體。影子境州慢慢成長轉變,成為彼此存在的唯一證據。人心如影亦正亦邪,錯綜複雜的人物情緒和性格,對立起假象和真實,凸顯虛實的故事性。

真身和替身,一真一假兩顆棋子的博弈,在密不透風的對峙中,在黑與白的虛實間,在剛猛與陰森的血肉裡,反轉著愛恨暴力死亡,那是動物的求生本能,是戰後餘生的覺醒,像水墨丹青中的一粒砂。

燭影斧聲的美學視聽

成語「燭影斧聲」的典故,來源於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發生的千古謎案。《影》同樣寫實了這樣的悲劇,在片末達到戲劇衝突的頂峰。影子境州破解楊蒼三合速殺後返家,卻被都督追殺,又被主公解救作為英雄邀回朝堂。在這個狹小黑暗的朝堂之上,最後只剩四人——主公、都督、影子境州和都督的夫人小艾。

幽閉空間恐懼症下,先前埋下的各種伏筆都逐漸爆發。都督沒被主公派的刺客殺死,卻「反其道而行之」,假扮刺客在朝堂之上刺殺主公。最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影子境州在極端情況下,為了復仇刺殺兩人絲毫沒有動搖,而是驟然發生的。他的靈魂是孤獨的,他被權力玩弄,刺殺屬於全片最大的情感爆發。他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隨時如螻蟻般會被碾死,承載著厚重的悲劇分寸感。除了小艾的溫暖和憐憫,他一無所有。而小艾終究沒能等到那個最好的人,不是都督,也不是原來的影子,而是「忍痛做惡」的境州,這是電影最精彩的高潮。當鏡頭切換到苟延殘喘的都督時,瀕死的他看到兩個影像——左邊是面目猙獰的影子境州,右邊是夫人小艾和影子境州交歡時的場景。這是人性的拷問和戲中戲的反轉,也是都督和影子境州身份的置換,真身和替身浮萍般的命運,惺惺相惜互為表裡,相互之間的「讀心術」,成就對方,也毀滅對方。

壓抑冷色調的黑白符號,水墨煙雲舒捲的渲染,水墨的服飾、太極、書法和屏風等意象,帶來視覺的縱深感和意識流,渲染情緒如片中連綿不斷的雨水。「山色空濛雨亦奇」,貼合張藝謀獨特的個人色彩,他將「實」的故事,搬到「虛」的舞臺布景呈現,正如《影》的90分鐘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突出實驗性,將黑白之間的美學展現得淋漓盡致。大黑大白的效果,帶來「彩色黑白片」的感官,恰似經典的驚悚電影《黑色大麗花》,用彩色片的攝影拍攝沛殿之外的重巒疊嶂氤氳山水,那種虛擬的水墨歷史時空,高飽和度的單一色塊,渲染人物環境和情緒,這種美學形式感與《影》的氣質不謀而合。

刀光劍影的意識表演

張藝謀喜歡諾蘭,將《敦刻爾克》的極簡主義貫穿始終,《影》表演的話劇形式像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和《王的盛宴》,用形式感和極簡主義取代架空的歷史。

電影的「麥格芬手法」在於,擊敗楊蒼為首的敵軍扭轉局勢,境州的收復,成為了《影》的終極命題。鏡頭凌厲冷冽地呈現中國傳統武術的動作戲,死士的沛傘大軍攻城,冷兵交錯悽風苦雨。與此同時,影子境州和楊蒼在峽谷間的太極船板對打,陰陽制衡的動作放置在特殊舞臺上,延續了張藝謀動作大戲的看點。兩人背水一戰,以連綿的雨凸顯恐懼和楊刀的速度。以古箏的音韻,配合沛傘與楊刀的剛柔相剋,比武時的站位和走位,甚至打鬥時的姿態和身段,那種陰柔的輕功和帥勁如儀式感。不論是一對一決鬥,還是群體巷戰,動作戲快準狠。沛傘高速旋轉飛出的暗器與弓箭的對決充滿想像力,楊蒼和楊蒼之子皆被割喉刀刀見血,帶著鮮明寓意的影像風格,形成了除黑白色之外的第三種顏色——鮮紅的血色。

鄧超完成了《奔跑吧兄弟》中流量明星的華麗蛻變,在《影》的男權鬥爭碰撞中更超越自我,他一人分飾兩角——真身沛國都督,和都督的替身影子境州。因受傷兩個角色身形存在差距,鄧超像是「彈簧人」諾蘭,先拍都督的戲份,短期增肌20斤,打造肌肉健碩的影子境州。又在兩個月時間內,迅速減肥40斤,塑造出身體消瘦的病態都督。在《影》的90分鐘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用心還原片場的拍攝,大部分時間兩人沒有交集,而在雙人鏡頭同框打鬥的身體接觸中,跨越時空的對手戲,卻在後期畫面合成難度很大,必須由替身進行大量排練,且容不得動作和情感上的偏差。《影》成片時,宛若兩人表演,卻又有著微妙的神態關聯。

張藝謀精心而富於創意地製作的電影精品,許多都成為時代經典,他對光、色彩、構圖和運動的考究,成為中國戲劇美學典型特徵——《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紅燈籠,《黃土地》如同他老家陝西的土質黃,《英雄》的金黃樹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金色皇袍,《十面埋伏》的藍綠色服裝,《金陵十三釵》的灰藍色衣裳,《十面埋伏》牡丹坊的「敦煌色」,都被他用到極致,而在該片他將色彩轉為黑白。另外,還刻畫了許多中國傳統元素:太極、陰陽、山水、琴瑟、對弈等,「東方特質」文化輸出意味的大製作,使得其武俠藝術品更顯純熟老練,正如經典的《英雄》,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的民族智慧和文化自信。(影評原創,未經作者允許,私自將文章用於商業用途,一經發現一切法律後果自負。)

終極預告視頻

相關焦點

  • 張藝謀的光影藝術《影》,文藝的武俠片
    看完張藝謀的電影《影》,我居然還愣在座位上,電影院的人都走光了,才起身離開影院。故事在高潮中結束,意猶未盡。影隨人走,這是一個關於影子的盪氣迴腸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替身的出神入化的故事。替身,古往今來一直都存在,但是通過電影講述替身的故事,張藝謀的《影》,是第一次。
  • 《影》:張藝謀的不破不立,電影藝術探求極簡主義美學
    不論這樣的格調是否始創於張藝謀,都不可否認張藝謀在這種風格中的巔峰地位。對於這類格外考究藝術水平的獨特風格,張藝謀從影三十多年,從未停止過更新形式的探索與嘗試,直至《長城》在這種風格下鎩羽而歸,仍要想玩出不一樣的花樣,至少得有兩三年的冷卻期。
  • 活著的《影》,是張藝謀的歸來
    《影》上映不到一天,今年的金馬獎就公布了入圍名單。張藝謀執導的這部新片,獲得了多達12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重量級獎項提名。在《影》中,張藝謀重新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血液與情感,既有對於東方美學的貫穿,又有對於實現平民英雄夢想的堅持。
  • 有影無身,華而不實——評張藝謀電影《影》
    張藝謀最新電影《影》講述的是一個從八歲就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不甘心被當成傀儡替身,歷經磨難,努力尋回自己與自由的人性故事。 整部電影畫面很唯美,與之前張藝謀電影對比,少了一些華麗的東西,多了一些樸素與文化。但仍然擺脫不了張藝謀的短板:有畫面,沒有內涵!
  • 《影》:張藝謀最後的進擊?
    他長達三十多年的電影創作可以說涵蓋了中國電影小半部文化史,也正因為他的重要,「張藝謀已死」這樣的言論才會在電影《長城》上映的時候引發風波。 如今幾年過去了,張藝謀帶著他的新片《影》回歸,卻意外地被不少評論認為這一次是張藝謀風格的回歸。無獨有偶的是,今年也是張藝謀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三十周年。
  • 《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張藝謀!
    《影》是由樂視影業、上海騰訊影業和完美威秀娛樂(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武俠動作片,影片由張藝謀執導,鄧超、孫儷、鄭愷、等主演。影片的導演張藝謀,他是「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影片的靈魂人物。他曾經創作了很多精彩的文藝片。
  • 關於《影》,張藝謀對外媒說了啥?
    這部名為《影》的作品,是又一部古裝武俠電影,基於中國歷史中三國朝代的故事。張藝謀雖然已經拿過英國電影學院獎(1991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不過還沒拿過奧斯卡金像獎或是金球獎。他仍舊在年復一年地拍攝電影,主要的工作地點仍然在中國。不過,他也用一部好萊塢大片練過手(《長城》)。今年,《影》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也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
  • 張藝謀影結局解析分析 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張藝謀繼《長城》之後再推新作《影》,這部作品在豆瓣以及購票網站上評分很高,不少人都感慨國師回到了以前的水準上,本片的結尾十分有意思,孫儷扮演的小艾一臉慌張,不知道看到了什麼。[張藝謀《影》劇情]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作為境州的扮演者,被問及影片的結尾,鄧超稱:  「這個結尾我們在現場討論了很多次,包括小艾衝向大門,也是導演有一天突然說應該讓小艾過去。境州到底會是什麼選擇,大家去《影2》或者《影3》中去找吧。」
  • 平心而論,張藝謀和他的《影》
    不論是從影初期改編文學著作,還是到後來的商業大片,能不能講好一個故事始終是人們對張藝謀最大的質疑。對此他並非置若罔聞,而是一直記刻在心裡,這一次的《影》,單劇作就先後磨了三年。關於替身」影「的最初概念,張藝謀曾坦言最開始是從看了對自己影響頗深的黑澤明的《影子武士》中獲得的啟發。中國古代資料中很少有關於替身的記載,有的寥寥幾句也很模糊。這一特點吸引了張藝謀。
  • 《影》:張藝謀的回歸之作?
    因此,對於張藝謀電影討論,電影外因素時常佔了上風。他是一個符號,一個意識形態交鋒的平臺,一個中國社會階段性大眾情感釋放的窗口。所以,在中國,去看張藝謀電影,評價張藝謀電影,似乎是個事件,一種群體性運動,一個自我立場和姿態展示媒介。可也恰恰在這個人聲譽頂峰,作為創作主體的張藝謀,卻總是沉默的。而《影》幾近於誕生在這種沉默之中。
  • 世界影史首創水墨大片《影》張藝謀最驚豔作品9月30上映
    發布會現場,張藝謀導演談起了《影》的來源。五年前,他萌生了一個拍攝「替身」故事的想法,想藉此表現出人心如「影」的欲望糾纏,在拍攝過程中,他採用了水墨寫意留白的形式,在影片中大量使用中國元素,讓《影》獨具魅力。為此,他與團隊成員也幾經艱辛。「現在的特效,彩色調黑白十分容易,但如果要拍成黑白色調,服、化、道、置景等都要完全協調好,非常困難。」張藝謀如是說。
  • 《影》張藝謀的替身故事,有點意思!
    今年國慶檔競爭異常激烈,《無雙》和張藝謀的《影》,估計要分別霸佔整個國慶檔,隨著《李茶的姑媽》的口碑逐步崩盤,張藝謀的《影》將會獨步天下! 如今張藝謀新電影《影》上映,頓時引起了很多的關注,這個電影給觀眾印象最深刻是故事情節緊密。
  • 張藝謀在30年前拍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其藝術美學至今仍屬典範
    在當時張藝謀雖然已三四十歲,然而步入壯年的他卻對電影藝術有了遠遠領先同時代電影人的思考和探索,這也有了《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等一系列藝術精品問世。以張藝謀為代表的第五代自進入影壇時便有意革除影戲的觀念,強調電影的獨特性,而在電影色彩、構圖、聲音等多方面的革新與大膽探索也讓這代電影人走出了一條不同於以往的電影人的路。
  • 張藝謀在電影界的有哪些藝術成就?他為什麼成功?
    攝影藝術是電影最直觀、最有特色的一個部分,認識其中規律,對于欣賞電影的內行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當我們用欣賞美術的眼光去稱讚一部影片的影如何美的時候,不要忘了它不再是靜止、凝固的單幅畫面,而是一種不斷變化著的動態造型。欣賞電影攝影需要一種新的造型感受能力。
  • 影評:張藝謀《影》權謀下的極致美與極致人性
    張藝謀導演作品《影》 自上映直到現在都有很大的關注度,這部質量與口碑齊飛的影片更是囊括了多項大獎:入圍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單元及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主展映單元,分別舉辦國際首映和北美首映,獲得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獎。
  • 【影】張藝謀新作,劇本三年,攝製一年,後制一年
    《影》正式宣布定檔9月30號,這是繼16年《長城》之後,國師的首部作品,劇本三年,攝製一年,後制一年,影片自立項以來便備受關注,不僅榮獲微博最受矚目年度電影,還曾被美國《綜藝》雜誌評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20部影片之一。
  • 被資本裹挾16年,攜《影》歸來,張藝謀還是那個色彩運用大師
    16年過去後,觀眾本以為張藝謀會有所長進,而張藝謀在採訪的時候說,他理想中的《影》這部電影,是一出帶有明顯莎士比亞式的悲劇,在這場悲劇之中,能夠看到人性的掙扎。但最後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是《影》落入了厚黑權謀的窠臼:一次劇情的反轉,權欲與嫉妒交織等等,並沒有更為恢弘的主題。
  • 《影》評丨張藝謀,才是真正的男主境州
    只要張藝謀出新片,就摩拳擦掌。《長城》是這個習慣的頂峰,Sir還記得,就是前年,自己也捲入口碑戰局。Sir不後悔。但等到張藝謀拍《影》。題材、視覺美學、意識形態,每一項都覺得張藝謀有備而來。萬一厚積薄發,厲害了呢?
  • 沉迷形式主義不可自拔的張藝謀,淺析為何能讓《影》引起如此爭議
    看張藝謀導演的《影》,我第一感覺是水墨煙雲,茫茫不盡的山水畫卷,視覺意象上,不可謂不美。《影》絕對不是我心中張藝謀最好的作品,但是它自上映以來備受爭議,我完全可以理解並接受。把抱負變成藝術,這是張藝謀跨時代的妥協。從《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到《幸福時光》,再到武俠商業大片《英雄》及中美合資的《長城》,由老謀子搖身一變成為豆瓣網友口中的「國師」。
  • 人文 ¦ 從《影-SHADOW》開頭,全世界再次對張藝謀表示致敬!溫哥華正在上映!
    電影《影-SHADOW》是由 WELL GO USA (北美)院線發行的武俠動作片,張藝謀執導,鄧超、孫儷、鄭愷、王千源、胡軍、王景春、關曉彤、吳磊等主演。 張藝謀《影》:最悲的一場戲!張藝謀         談起這位國寶級導演,他在影視圈的地位舉足輕重,從早起的作品開始,個人名望就直線增長,未曾減退過。他的作品與其他國內一線導演較為不同,從徐克或是姜文,兩位導演的執導細膩度不容小覷,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