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是電影最直觀、最有特色的一個部分,認識其中規律,對于欣賞電影的內行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當我們用欣賞美術的眼光去稱讚一部影片的影如何美的時候,不要忘了它不再是靜止、凝固的單幅畫面,而是一種不斷變化著的動態造型。欣賞電影攝影需要一種新的造型感受能力。
從選擇劇本開始,到確定全片藝術構思、造型音響總譜和蒙太奇結構,再到組織指揮全體攝製人員完成全部創作,導演始終是把握全局、責任最重的一個。導演決定著電影的藝術風格,負責制定各職能部門的藝術準則,並對演員的表演提出總體設計。欣賞電影歸根到底是在欣賞導演藝術。
導演在集體創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權威性,意味著他必須具備高度全面的思想藝術修養,必須付出比別人艱巨得多的勞動。只有當他明晰地提出某種深刻而獨特的創作意念,並且能準確地將其化為整體造型音響形式和具體形象要求時,他才有可能指揮全體合作者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鑑賞導演藝術一般可以從兩個方面做出判斷:完整與個性。完整即高度的藝術和諧感,它來自縝密的構思、精心的設計和完美的體現,是導演綜合調動造型、聲音、表演、蒙太奇諸手段,創造出影片藝術形態統一規範的結果。個性即鮮明的藝術獨創性,有個性的導演可以提供給觀眾一個既蘊涵著獨特視野和內涵,又能夠豐富人們審美頭腦的電影美感。
1987年張藝謀執導了影片《紅高粱》。該片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禮讚了昂奮的民族精神。《紅高粱》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體,充分發揮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並藉此在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徵服評委,喜獲最佳影片「金熊獎」。中國影片揚名國際並真正走向世界,張藝謀和他的創作組功不可沒。
張藝謀對中國電影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他的影片在國際上屢屢獲獎,使沉寂多時的中國影片開始受到世人矚目,並在強手如林的世界影壇獨佔一席之地。在他的直接幫助和扶植下,我國有了如鞏俐和葛優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巨星。張藝謀是中國「第五代」電影人的頂尖人物,他以直覺把握的形式天才地表達社會心理願望,傳送、顯現大眾心中的密碼,而這種內在的心理密碼的傳遞和內在的強制與類型化的商業電影在深層次正好相通。
張藝謀的本領在於他能強烈而不失準確,適時而又超前地撥動中國百姓的心弦,展示中華大眾心態。這就是張藝謀影片之所以馳名中國和世界的最重要原因。以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電影藝術家的不懈探索,為中國電影進軍世界踏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