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鞏俐給張藝謀的一封信裡寫著:「你賴在我懷裡的樣子可愛極了」。
這個「賴」字用的絕了,能寫出這樣的文字,應該和她的書香門第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
1965年,鞏俐出生在遼寧,父親是大學的教授。不到一歲的時候,因為父親工作調動,全家搬到了山東濟南生活。
生在這樣的家庭,鞏俐自然是吃穿不愁,家裡也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持她的文藝愛好。
女孩子不是喜歡唱歌就是喜歡跳舞,鞏俐也一樣,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唱家。
她最擅長的也是唱歌,小學二年級就登上了濟南人民廣播電臺的舞臺,中學時代也是學校文藝隊的骨幹成員,活躍在各個中學生文藝匯演的舞臺上。
1979年,14歲的鞏俐和一群孩子被借到一個校園電影裡做群演,當時的攝影師是還在電影社工作的孫周,他給了這個酷酷的小女孩一個鏡頭,算是鞏俐的螢屏初試。
看到電影裡的自己,鞏俐滿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心裡暗想:當演員也挺好的嘛。
於是,這次群演的經歷之後,她的夢想改成了「演員」。
這一年,張藝謀成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受益者,破格被錄取到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
北上求學之前,張藝謀和插隊時相愛的肖華結了婚,把這段土地上的愛情修成了正果。
這時候的鞏俐還體會不到張藝謀和肖華的快樂,正埋頭為了自己的演員夢想而努力。
但是,夢想的小船才剛起航,就被藝考的浪潮給掀翻了。
1983年,18歲的鞏俐第一次參加了高考,結果名落孫山。不甘心失敗的她次年再戰,卻還是榜上無名。
經歷了兩次失敗之後,父母不再支持鞏俐的藝術夢想,但是鞏俐上來了擰脾氣,不到黃河不死心,寧願邊工邊學,也要再考一次。
她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到了第三次高考上,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為了保險起見,她想找個老師帶帶自己。
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鞏俐認識了她藝術道路上至關重要的一個人,濟南軍區話劇團的尹大為。
尹大為比鞏俐大5歲,當時剛從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父母都是演藝圈的老前輩,看著神似山口百惠的鞏俐,他收下了這個女徒弟。
尹大為是位嚴師,對鞏俐的要求極其嚴格,罵是家常便飯,打也絕不手軟,教鞭抽下去,一條紅色的印記赫然於鞏俐白白的長腿上。
1985年,在老師高強度的調教下,鞏俐有了長足的進步,信心滿滿的參加了第三次高考。
在中戲藝考的舞臺上,鞏俐把尹大為給她量身定製的作品表現的淋漓盡致,得到了評委老師的好評,一致認為她是一個難得的好苗子。
鑑於鞏俐兩次失敗的高考經歷和她不是太好的文化課成績,惜才的中戲老師們還特意把鞏俐的專業課排到了第一名,因為當時中戲有個規定,專業課前三名,文化課是可以讓分的。
果不其然,鞏俐的文化課成績掉鏈子了,與錄取分數線差了11分。
但是在老師們的提前鋪墊和力保之下,鞏俐靠著優異的專業課成績,被破格錄取進了中央戲劇學院。
邁進中戲的校園,放眼望去,儘是帥哥和美女,鞏俐對美女沒有興趣,對帥哥倒是喜出望外,很快就和一個叫楊建勳的同學出雙入對,談起了校園戀愛。
當然,鞏俐也不差,雖然貌相併不算出色,但憑藉身上特有的韻味,有幸入選了「中戲五朵金花」。
戀愛之餘,鞏俐也沒讓力保她入學的老師們失望,很快就讓他們證明了自己的眼光。
鞏俐拼命高考的這幾年,早已畢業的張藝謀已經在電影界混的風生水起。
1986年,張藝謀讀了莫言寫的小說《紅高粱》,被其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決定把它拍成一部電影。
那時的莫言雖然小有名氣,但是知名度有限,作品被改編成電影更是史無前例,聽著張藝謀描繪的美好前景,兩人一拍即合,象徵性的收了八百塊錢,就把《紅高粱》的版權賣給了張藝謀。
兩人一起拉著村民們種高粱,一起為電影選演員,情到濃時,兩人還拜把子成了好兄弟。
莫言筆下的女主角「九兒」是一個外形豐乳肥臀,內心純樸潑辣的形象,劇組一行人看好了當時貴為中戲五朵金花之首的史可,外形頗為符合。
正要敲定下來的時候,老導演李文化的女兒李妮介紹鞏俐來試戲,一來張藝謀得給老前輩面子,二來帶妝試鏡的鞏俐所展現出來的那股子純樸潑辣勁兒,確實打動了張藝謀,那是外在形象無論如何都彌補不了的。
最終,張藝謀力排眾議,放棄史可,選擇了鞏俐。
1987年,高粱長好了,演員選定了,《紅高粱》正式開拍。
拍攝現場,一群粗獷的男人光著膀子,圍著鞏俐這位清純小姑娘,這個場面讓鞏俐的男友心裡甚是不悅。
在要求鞏俐放棄拍攝遭拒後,楊建勳趕到片場,一怒之下對鞏俐動了手。
張藝謀一看,在自己的片場,女主角被欺負,哪能由他胡來,一通英雄救美,打散了這對鴛鴦,也打動了鞏俐的心。
1988年,《紅高粱》上映,不僅獲得金雞獎、百花獎等國內最佳影片獎,還從柏林電影節上捧回來一個「大金熊」,在海內外名噪一時。
張藝謀「賭」贏了,在捧紅了鞏俐的同時,也成就了他自己。
就在這皆大歡喜的日子裡,鞏俐寫給張藝謀的一封信,讓肖華無意中發現了。
信中有段內容是這樣寫的:「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帶走了......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你賴在我懷裡的樣子可愛極了......我們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幹不完的事......」
1989年,肖華實在受不了鞏俐的行徑和心愛男人的背叛,和張藝離婚了。
張藝謀離婚後,鞏俐向他表達了想要結婚生子的願望,但張藝謀每次都有一套說辭。
兩人多次過招,每次都是張藝謀技高一籌,最終,戀愛一談就是8年,結婚卻一直都是沒有影的事。
談戀愛的這幾年裡,兩人又相繼合作了《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影片,鞏俐拿獎拿到手軟,並且成為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華人明星,張藝謀也是名聲大噪,功成名就。
1995年,張藝謀和鞏俐在合作拍攝影片《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鞏俐決定最後一博,在片場向張藝謀逼婚。
面對咄咄逼人的鞏俐,張藝謀避重就輕地說:「結婚不就是一張紙嗎?你為什麼非得看重這張紙呢?」
鞏俐聽後,對張藝謀失去了信心,拍完最後一個鏡頭之後,鞏俐宣布了兩人分手的消息,8年的愛情長跑畫上了句號。
1996年,鞏俐和新加坡菸草大王黃和祥舉行了婚禮。
這段婚事曝得讓人猝不及防,很多人都認為鞏俐的這次閃婚是對張藝謀的「報復」。
但不可否認的是,31歲的鞏俐正渴望婚姻,而46歲的黃和祥恰好能滿足她的願望。
1999年,不看重婚姻這張紙的張藝謀,迎娶了比自己小31歲的女大學生陳婷,譜寫了一段忘年戀,而且生孩子生到了被罰款。
感情上有更年輕的女孩可以替代鞏俐,但是事業卻沒找到更合適的搭檔。
鞏俐之後,張藝謀再也沒有只用同一個女主角演電影,再也沒有花費精力來全力打造一個女明星,都是落花流水,合作完了就散。
有人說,如果沒有張藝謀,鞏俐不可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功,這句話毋庸置疑。
但同時,如果沒有鞏俐,張藝謀也未必能成就如此高的事業。
正如莫言所說:「鞏俐和張藝謀的關係,恐怕不能簡單以緋聞總括。這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走過了一段艱難的人生和藝術的探索道路,並且共同體驗了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沮喪。」
這就是他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END-
本文由米瑞君原創,關注「青青米瑞君」,帶你一起成長。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版權聲明: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