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影》,是張藝謀的歸來

2021-02-21 知著網

在華語電影界,說到張藝謀,可以直接稱之為「導演」,而不必贅述成張導演,這可能是對一個導演的至高評價。

《影》上映不到一天,今年的金馬獎就公布了入圍名單。張藝謀執導的這部新片,獲得了多達12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重量級獎項提名。在《影》中,張藝謀重新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血液與情感,既有對於東方美學的貫穿,又有對於實現平民英雄夢想的堅持。

▲《影》獲得金馬獎多項重要獎項提名

《影》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張藝謀在形式上做出的勇敢嘗試。形式感在這部電影被放大。張藝謀說,每個中國人除了有一個武俠夢,還有一個水墨夢。水墨灰白的色調被陰雨氤氳的氛圍籠罩,每一幀畫面都可以成為電影的海報

《影》中所蘊含著的,是中國古代的二元對立的意象。太極八卦的練武場就是最明顯的象徵。沛傘與楊家刀,沛國代表的水與炎國代表的火,小艾的陰柔與境州的陽剛,這些意象背後都透著陰陽對立的哲學想像。

▲電影海報

太極本身並非邊界分明,水墨也並非是明朗的線條勾勒,這體現著中庸式的模糊與交互。俠士被朦朧染得溫柔,境州用女人舞步破楊家刀法,而女人則在單一而混沌的色彩中顯得透露著剛強,青萍不忍屈辱以身抗敵。電影當中滲透著的這些形式化的隱喻,比畫面的意境更讓人三味。

內容情節的血肉難以填充形式的宏大框架,讓這部電影充滿了爭議。在晝為影,在夜為燭,把陶淵明的這句話用來引申為替身的命運十分合適:在光明的白天影子替代著真身,而在黑暗的角落裡卻像蠟燭一樣燃燒殆盡。

張藝謀不甘於影子是這樣的命運,但讓影活下去,本身就是歷史的悖論。為了刻意實現平民境州的英雄化,《影》的情節設置落入類型化的俗套,故事合理性經不起推敲。最後高潮階段子虞入殿,體現的是形式暴力的極致宣洩,而在內容上卻沒有足夠的鋪墊。

▲平民英雄的表達讓情節內容讓位

刻意要讓平民境州活下去的執念讓這部電影的內容付出了犧牲。活著的「影」,讓他對之前信奉忠孝的信念產生懷疑,但在內心依然堅持著對生命的追求。他活了下來,是用血寫出的人生悲劇。這也滿足了張藝謀電影一以貫之的藝術信念。

張藝謀總是力圖在2個小時的有限電影生命之內,去濃縮整個角色一生中最精彩的生活,《活著》中的福貴嘗盡人生悲苦卻依然相信著明天會變好;《歸來》中馮婉瑜好不容易從時代苦難中逃脫,卻又陷入一生的遺忘;《金陵十三衩》中曾經燦爛的風塵女子在國難前捨生取義……他要描繪生命最高點的絢爛與吶喊,這讓角色從表情到話語都透著生命感。這些精彩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難以體驗到,卻仿佛都能被張藝謀擲入時代的洪流之中,感受當局者的悲喜。

▲張藝謀在《曉說》中

從形式和內容上的堅持來看,活著的「影」,完成了張藝謀的歸來。在好萊塢拍攝《長城》時的張藝謀曾經深切懷念在中國做導演的日子。《長城》對於商業利益的過度追逐一度讓觀眾認為張藝謀已經迷失,但這部《影》卻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英雄》,再到如今的《影》,張藝謀對於東方意象的形式美學不斷挖掘,什麼樣的意象、概念能代表中國,是張藝謀一直在跟自己對話的問題。在2008年宏大的奧運開幕式中,捲軸、吟誦、漢字印刷……張藝謀一直試圖給出答案,也讓人感受到張藝謀切膚的民族情懷。

從《活著》、《歸來》,到《紅高粱》,再到如今的《影》,主角或置身於社會動蕩的文革浩劫,或在經歷民族危亡的抗日戰爭,或陷於戰亂紛飛的三國,個人的悲劇背後承載的是時代的悲劇,時代的悲劇要讓一個人的生命去承擔,個人呼喚著集體動情,觀眾與導演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想像起來的共同體容易讓人切膚感受到導演的錐心表達,更讓電影顯得濃烈悲壯。

▲導演張藝謀(圖源《商業人物》)

在所有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當中,張藝謀從來都不會出現在電影畫面中。但觀眾總能把電影名字和張藝謀一一對應,好像他時刻參與在電影中。這是因為張藝謀有力量讓電影中充溢著導演的聲音、思想和態度,張藝謀成為了他執導電影的話語中心

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堅持在電影中對形式感的至高強調,難以避免地造成情節內容的犧牲、敘事手法的單一。為什麼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導演,卻講不好一個故事

改革開放前,張藝謀是一名棉紗廠的工人。1978年開放高考後,他破格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畢業後成為了一名攝影師。從張藝謀的前半生履歷來看,沒有人相信他會講好一個故事,而這也成為了現在對他最嚴厲的批評聲音。的確,張藝謀故事講得不怎麼好,《英雄》就是典型。

▲《英雄》劇照

但會不會講動人的故事給觀眾聽,或許本身就不應該成為衡量導演的標準。在戲劇誕生之後的千餘年,都沒有獨立的導演出現,導演的職能可以由演員,由劇作家,甚至由詩人來擔任。導演不是小說家,更不是矯揉情節的寫手,電影也不是只有劇情片,跌宕起伏和完整無缺的情節內容從來都不是一部電影的必需品。要求一個導演要把故事講好的奇怪要求,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作家電影是一種強調表達人的內心與意識的電影類型,常常使用低成本的製作手段,大量運用長鏡頭。這種電影往往顯得沉悶,觀眾難以接受,但《廣島之戀》、《四百下》等作家電影成為了電影歷史上公認的佳作,對電影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此見得,能不能講一個動人的故事,並不是電影或者導演的衡量標尺

▲《廣島之戀》劇照

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從文革等特殊的歷史時期走來,在時代的碰撞中,社會被分解。目睹了歷史進程的他們想要表達與內心掙扎與滄桑變化,可以藉助故事內容,也可以藉助獨到的藝術形式。侯孝賢說,背對觀眾,才開始真正的創作。或許不應該讓一種聲音拘泥了電影的表達。

好導演的電影作品,可以是對故事的挖掘,可以是對技術的探索,可以是對心靈的追問。從王家衛到賈樟柯,從黑澤明到是枝裕和,好導演可以讓觀眾模糊對劇情的記憶,親手把自己的名字烙在觀眾腦海裡。一個三國的故事,為什麼可以被不同的導演用無數個作品呈現,因為故事是肌理,而導演的思想表達和人生態度才是電影的靈魂

參考資料:

[1]李慧玲.張藝謀影片中的「紅」與「黃」[J].電影文學,2018(14):61-63.

[2]衛夢靜.淺談電影藝術的美學特徵——以張藝謀的電影作品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2):138-139.

[3]李強. 錦衣紅顏 家國夢影—張藝謀電影身體文化研究[D].上海大學博士論文,2015.

[4]殷姝雙雙. 導演—演員—身體[D].上海戲劇學院博士論文,2014.

=END=

相關焦點

  • 《影》:張藝謀最後的進擊?
    電影《影》《影》除了展現鮮血的部分,其他的視覺效果幾乎全部用黑白光影呈現,這讓電影的很多場景擁有了水墨畫的質感。而在關鍵的幾場大戰中,導演還設置了太極圖的意象,中國道家的太極八卦被用在電影裡的陰謀殺伐中,表達的是張藝謀電影人物草根逆襲的主題。
  • 淺談張藝謀導演電影《歸來》
    小說《陸犯焉識》用了近 30 萬的文字講述陸焉識的一生,電影《歸來》只選取了小說的最後七章。小說和電影有一部分相同的敘事時間範圍,但其中所講述情節卻有很多改變。《歸來》與《陸犯焉識》如此大的差距,不僅受導演張藝謀一貫的改編風格的影響,還受電影與小說不同審美方式等方面的影響。
  • 豆瓣評分7.9║張藝謀電影《歸來》:你已歸來,時光已不在!
    《歸來》是我一直很喜歡的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張藝謀的作品,還因為它是少有的涉及到文*革*題材的作品。這也是張藝謀在《活著》之後,第二次觸及這個題材。但是《歸來》不是《活著》,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好像該有的都有了,但卻總是差一口氣。
  • 張藝謀曾經活著
    編者按:張藝謀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導演,既有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的《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7屆坎城電影節評委會獎的《活著》,也有獲得第一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最令人失望男演員的《三槍拍案驚奇》。來看看電影學者張獻民先生對電影《活著》的解析。
  • 《影》張藝謀的替身故事,有點意思!
    今年國慶檔競爭異常激烈,《無雙》和張藝謀的《影》,估計要分別霸佔整個國慶檔,隨著《李茶的姑媽》的口碑逐步崩盤,張藝謀的《影》將會獨步天下! 張藝謀拍了十幾個電影,口碑最好的是《活著》,口碑最差的是《三槍拍案驚奇》,他的電影生涯,有一半是文藝片,另外一半是商業大片
  • 張藝謀《一秒鐘》將映,口碑比肩《活著》,張譯要拿影帝了
    在11月份的電影市場,有一部電影備受觀眾的關注,它就是張藝謀導演的新片《一秒鐘》,這也是繼《影》之後,張藝謀導演的又一部力作。據提前參與看片的一些內部人士透露,《一秒鐘》的質量非常好,甚至在裡面能夠看到張藝謀的影子,算得上是最近十多年來張藝謀最好的一部作品,甚至還有人表示這部電影的質量可以比肩張藝謀的巔峰之作《活著》。
  • 《影》評丨張藝謀,才是真正的男主境州
    重歸《活著》巔峰?誰這麼說誰是騙子。但回歸一個國師的正身?稱得上。在國慶檔裡,它一覽眾山小。在本世紀裡,《影》能在張藝謀作品的山頭上,插一桿旗,試著問鼎。是的,《影》裡的男女,靠血接連。張藝謀才是中國最嗜血的導演。
  • 張藝謀邀萬人看《歸來》 曠世之戀感動全年齡層
    《歸來》被譽為「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5月4日,這一年度重磅電影終於與首批觀眾見面。《歸來》片方在全國19個城市22家4K影廳同時舉行了「藝謀有約」點映活動,近萬名以80、90後為主體的「超級樂影客」成為了全球首批觀看超高清晰度4K版《歸來》的觀眾。
  • 《活著》PK《霸王別姬》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巔峰對決
    日月爭輝,風雲際會,張藝謀對陳凱歌,終於迎來巔峰對決。而後,陳凱歌,步入神壇;張藝謀,飲恨人間。一生瑜亮情結,張大師處處棋高一著,唯一的一次潰敗,就是巔峰對決。《霸王別姬》,是中國影史名副其實的「雙子星」,兩顆最奪目的星。
  • 《活著》之後,張藝謀最好的電影
    2018年初《一秒鐘》開始籌備,而這也是張藝謀最忙的一段時間,同時有九個項目開工:平昌冬季帕運會北京8分鐘、2018青島上合峰會文藝演出、電影《影》的後期……長城》花費1.5億美金的大陣仗、《影》在形式感上的極致野心,這部作品在列表裡顯得有點質樸和笨拙。
  • 深度解析《活著》,一部被稱為「張藝謀最好的電影」
    提起張藝謀,可以說「家喻戶曉」一點也不為過,是中國大陸「第五代導演」 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張藝謀似乎是電影界的一個神話,他從來不拍電視劇,只拍電影;而他的電影、不論是城市題材還是農村題材,不論是現代還是當代,總是令人刮目相看。
  • 平心而論,張藝謀和他的《影》
    不論是從影初期改編文學著作,還是到後來的商業大片,能不能講好一個故事始終是人們對張藝謀最大的質疑。對此他並非置若罔聞,而是一直記刻在心裡,這一次的《影》,單劇作就先後磨了三年。關於替身」影「的最初概念,張藝謀曾坦言最開始是從看了對自己影響頗深的黑澤明的《影子武士》中獲得的啟發。中國古代資料中很少有關於替身的記載,有的寥寥幾句也很模糊。這一特點吸引了張藝謀。
  • 被資本裹挾16年,攜《影》歸來,張藝謀還是那個色彩運用大師
    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性人物,張藝謀的作品一直都有著爭議。不管是90年代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紅高粱》以及獲得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影片的《秋菊打官司》,還是新世紀之後,採取好萊塢製作模式的《英雄》和《長城》等電影。圍繞在張藝謀身上的,始終都有著對中國文化元素的空洞堆砌使用的爭議。這一個爭議,隨著電影《影》的上映,就更加明顯了。
  • 張藝謀影結局解析分析 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張藝謀繼《長城》之後再推新作《影》,這部作品在豆瓣以及購票網站上評分很高,不少人都感慨國師回到了以前的水準上,本片的結尾十分有意思,孫儷扮演的小艾一臉慌張,不知道看到了什麼。[張藝謀《影》劇情]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作為境州的扮演者,被問及影片的結尾,鄧超稱:  「這個結尾我們在現場討論了很多次,包括小艾衝向大門,也是導演有一天突然說應該讓小艾過去。境州到底會是什麼選擇,大家去《影2》或者《影3》中去找吧。」
  • 從彩色到《影》的水墨 張藝謀電影是一本色彩大全
    《山楂樹之戀》《歸來》《影》,老謀子也漸漸放下對鮮豔顏色的過度迷戀,向灰白的淺色調靠攏。《山楂樹之戀》和《歸來》都發生在70年代,那是藍白灰和綠軍裝的時代,電影色調樸素淡雅,彩色不能再喧賓奪主。《山楂樹之戀》的「素」新片《影》,是一出置景於水墨畫裡的舞臺戲劇,偏向黑白的畫風是張藝謀全新的美學選擇。
  • 《影》是境州的隱忍 也是張藝謀的隱忍
    《影》,看完電影後遲遲沒敢寫影評,原因有三:一,說實話,對張藝謀的電影不是很感興趣,其實不僅是張藝謀,包括陳凱歌、馮小剛、田壯壯這些大導演的影片都不是很感冒,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去看這個電影。 二,是看完《影》之後,感覺這部電影不是我印象中的張藝謀拍出來的,說到底還是對張藝謀不熟悉,於是我就花時間把張藝謀之前的電影又刷了一遍。
  • 張藝謀電影:《活著》高清完整版
    《活著》是張藝謀最出彩的一部電影無疑。
  • 回歸中式美學,張藝謀的《影》到底在講一個什麼故事?
    來源|烹小鮮   作者| 洛弟《影》的故事,脫胎於三國。原劇本《三國·荊州》,是高希希執導、朱蘇進編劇的電視劇《三國》的遺產。張藝謀想拍「影武者」,朱蘇進想拍荊襄龍虎鬥,兩下談完,朱老將無限改編的權力,放給了張藝謀。
  • 張藝謀口碑最好10部佳片,一秒鐘闖入前十,周冬雨成名作落選
    2014年,張藝謀執導,鞏俐、陳道明主演文藝片《歸來》,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這是鞏俐和張藝謀時隔7年再度合作。張藝謀最擅長是文藝片,所以《歸來》整體水準依舊很高,依然感人。>1994年,張藝謀執導,鞏俐、葛優主演《活著》,改編自餘華同名小說。
  • 在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著——張藝謀和他的《活著》
    《活著》是我看過的張藝謀的第一部電影,看完《活著》,張藝謀這個名字便在我的心裡活了起來。這些詬病的聲音大都來自於餘華的忠實讀者,這些人早已讀過原著,並被原著深深地觸動,可以說餘華的《活著》在他們心裡紮下了很深的根。而當張藝謀把《活著》搬上熒幕的時候,對原著進行了一些改動。尤其是影片的結尾,跟原著的結尾出入較大。這使得餘華的忠實讀者們難以接受,從而發出了質疑和詬病的聲音。他們認為張藝謀不該對原著動手動腳,他只要老老實實用鏡頭還原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