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經濟衰退 世界更需中美合作 - 河北日報-08版:關注-2020年...

2020-12-22 河北日報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多國專家學者和官員表示,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事關全世界的共同福祉,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望。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國立東方學院副教授肖阿茲姆·索扎馬諾夫說,確實有必要為中美關係樹立清晰框架,這也是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現階段中美關係中的問題及時而務實的步驟。人為製造所謂「新冷戰」,完全違背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背離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共謀和平、共促發展,才是當前世界各國的普遍願望。

辛巴威新津通社社長蘭加裡拉伊·肖克表示,中國近年來在通信、交通、基建等領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是中國企業和人民通過科技創新和勤奮努力得來的。美國一些人並不樂見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希望通過製造所謂「新冷戰」遏制中國,減緩中國經濟發展的腳步。

巴勒斯坦總統國際關係顧問納比勒·沙阿斯說,為保住其全球霸權地位,美國不希望看到一個多極世界。

埃及埃中商會秘書長迪亞·赫爾米表示,美方的冷戰思維對整個世界和中美關係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將破壞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美國還試圖借新冠疫情抹黑中國,其根本目的是歪曲中國的國際形象,損害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大國應承擔大國的責任和義務,美國在這方面明顯做得不夠。

菲律賓智庫人民參政權研究中心政策研究負責人博比·圖阿松說,中國給世界各國交往樹立了典範,即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採取有原則、不對抗的方式,這與美國一些政客充滿敵意、污衊誹謗、本末倒置的做派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當前世界遭遇新冠疫情衝擊、許多國家經濟出現嚴重衰退的情況下,世界更需要中美合作。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國際軍事政治與軍事經濟問題研究部主任瓦西裡·卡申說,美國一直有部分勢力希望把中國完全納入西方軌道。這種企圖破滅後,美方逐步實施遏制中國政策,如今這一遏制趨勢加重加快了。

智利學者、政治分析師吉列爾莫·霍爾茨曼表示,中國是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參與者,但並未試圖輸出意識形態、治理模式。

烏克蘭國際問題專家安德烈·布扎羅夫認為,中美兩國關係不應被某些政客的個人立場所綁架。美國與中國應尋求和平共處與合作的新途徑,中美合作是全世界的共同福祉。

泰國前副總理、泰中文化促進委員會主席披尼·扎祿頌巴說,當今世界面臨疫情肆虐和經濟危機,中美兩國應相互借力、相互成就,減少矛盾,通過直接坦誠的談判促成合作,共同致力於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表示,亞洲各國希望中美能夠解決戰略分歧,就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展開合作。(參與記者:蔡國棟、熊思浩、吳丹妮、張玉亮、楊柯、袁夢晨、王麗麗、欒海、尹南、李東旭、陳家寶)

相關焦點

  • IMF警告:疫情衝擊遠超08年金融海嘯 全球經濟陷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將超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而目前已陷入衰退。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商店關門,民眾儘量留在家中,經濟活動幾乎停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這(疫情衝擊)是空前的危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史上從未有過,我們見證著全球經濟陷入停擺,我們現已陷入衰退,情況遠差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稱,已預留一萬億美元資金用來抵禦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目前已有90個國家、即近一半成員向組織申請緊急援助。
  • 回眸2020·世界經濟走過這「疫」年|世界經濟「疫變」下艱難求生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閆磊 秦天弘 王婧)2020年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逃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儘管還沒有經濟學家把這場經濟重創稱之為「經濟危機」,但是主要經濟體卻以比經濟危機時期更猛烈的「火力」才保住了金融市場的穩定。
  •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主辦「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與中國」視頻...
    趙可金指出,疫情已經對整個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疫情爆發所引發的次生災害超出預期,表現為「疫情衝擊」:經濟衰退、社會停擺、治理赤字等眾多問題,對整個世界經濟、社會甚至安全和戰略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響。疫情爆發之後,世界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是值得研究討論的問題。趙可金指出,此次論壇的目的是集思廣益,收集經驗,提出未來的中國方案。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中美選擇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樂玉成表示,新的一年已經開啟,美國新政府也剛剛就職,此時探討中美關係走向可謂適逢其時,也十分有意義。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中美關係也經歷了建交40多年來最嚴峻的局面。走進2021年,由衷希望世界「萬象更新」,中美關係也要「辭舊迎新」。
  • 專訪社科院楊盼盼:世界經濟將往何處去?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楊盼盼接受央視網記者專訪,深度解讀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央視網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全球經濟暫時「停擺」,全球產業鏈會發生哪些變化?是否會斷裂或重組?楊盼盼:新冠肺炎疫情本身會對全球產業鏈產生衝擊,主要包括內向和外向兩個渠道。
  • 海合會助理秘書長:重振全球經濟需緩和中美對抗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助理秘書長阿卜杜勒·阿齊茲·阿盧韋謝杰6月2日在沙特《阿拉伯新聞》網站發表題為《重振全球經濟需緩和中美對抗》的文章指出,為重振全球經濟需緩和中美對抗。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幾年來,中美關係持續緊張。
  • 沈建光:從08年全球金融危機 反思當前疫情影響
    受這樣一場不期而至的外部衝擊影響,全球經濟一個季度內便從增長轉為深度衰退,金融市場也一度被恐慌情緒籠罩,見證了無數個歷史之最,即首個美股10天四次熔斷,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最低觸及0.4%,創150年新低,甚至通常具有避險屬性的黃金也一度因為流動性緊缺而遭到拋售。
  • 【智庫思享】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產業經濟的衝擊與應對
    文|劉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側對世界經濟特別是產業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本文通過疫情對經濟衝擊的歷史比較、產業比較和國際比較,分析疫情對經濟與不同產業帶來的不同衝擊與影響,進而為促進經濟恢復和增長,針對不同產業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 中美競合|歡迎來到後疫情世界 _澎湃研究所_澎湃新聞-The Paper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疫情對國際經濟、政治和安全的中長期影響受到各方關注。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此次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顯然,這是一場複合型危機,公共衛生挑戰、經濟大衰退和社會動蕩等因素或會相互交織,其對世界的影響將是多重的、深遠的。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國家及地區為防控疫情,紛紛採取封城、封閉邊境、限制人員活動等嚴格管制措施,致使全球需求近乎停擺,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重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中國臺灣地區亦未能例外。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
  • 中美貿易、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機電外貿。
    中美貿易、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機電外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到3.3%,儘管較2019年2.9%的過去10年最低有所回升,但仍較此前預測值下調0.1個百分點。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正在逐步顯現,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國別/地區政策等不確定性因素,2020年我國機電外貿增長仍面臨明顯壓力。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海外嘉賓熱議 世界經濟復甦依賴合作...
    世界經濟面臨持續衝擊   在11月11日開始的為期三天的論壇上,多家國際機構和跨國企業的嘉賓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困難做出了分析。嘉賓們認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世界經濟仍面臨不確定性,在部分地區尤為嚴重。在經濟受到衝擊的同時,全球價值鏈、全球化等也遭到了疫情和人為帶來的威脅。
  • 滄海橫流顯本色——2020年中國經濟亮眼答卷的啟示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滄海橫流顯本色——2020年中國經濟亮眼答卷的啟示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劉紅霞、鄒多為、杜靜  2020,極不平凡,一個「極」字道出艱難險阻之不易,也飽含非凡成就之難得——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2020經濟數字與數字經濟
    川普政府不顧當前疫情大流行是人類最大公敵的現實,消極抗疫的惡果正加速顯現。  疫情大流行對世界經濟已造成重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20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實際增長率為-4.4%,比它在2019年10月發布的沒有疫情大流行因素影響的預計值大幅下降了7.8個百分點。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報告認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深陷衰退,全球貿易斷鏈收縮、投資巨幅下挫、金融市場虛火上衝、石油市場復甦乏力。衰退加劇格局演變,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升高,國際經濟關係加速重組,世界經濟「東升西降」的發展勢頭進一步加強。與受創嚴重的美歐相比,東亞經濟體在逆境中顯示出更強活力,中國成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受疫情影響,2020年西班牙經濟大衰退!
    西班牙銀行也在今年6月,預測2020年西班牙的經濟可能會萎縮9%-11.6%,因新冠疫情對依靠旅遊業的西班牙所造成的衝擊更甚於其他歐洲國家。近日西班牙央行發表了2020年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對比2019年下降了9,8%。
  • 專家熱議: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共同主辦,雙威大學傑弗裡·薩克斯可持續發展中心、第一財經研究院和普華永道中國協辦的「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主題是「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教授主持了論壇開幕式。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同時兩岸經貿關係發展陷入低潮,臺灣對大陸出口與投資雙雙衰退。2020年,國際政治格局與兩岸關係發展變數依然頗大,臺灣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增大,預計持續呈現低速平穩增長,但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大。特別是在中美經貿衝擊與臺當局大鼓勵臺商返臺投資政策鼓勵引導下,民間投資顯著回升。依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統計,到2019年底,共審核「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的企業有302家,獲批投資金額達8242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絕大多數是所謂的「臺商返臺投資」,約佔90%。
  • 衝擊,難題,啟示——寫在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
    新華社日內瓦5月7日電 特稿:衝擊,難題,啟示——寫在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宣布百日之際新華社記者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宣布,新冠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出該組織最高級別警報
  • 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杜靜 傅雲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貿易投資大幅萎縮,全球供應鏈循環受阻,破產潮和失業潮交互惡化u2026u2026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影響超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疫情造成的創傷如何修復?疫後世界經濟將呈現何種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