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2021-01-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文/連國輝)

新冠疫情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造成了何種影響?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

12月29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簡稱「現代院」)在北京舉辦年度學術盛會——「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回顧與前瞻2020/2021」,並正式對外發布該院第20本年度戰略黃皮書《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0/2021》,為上述世界難題提供中國答案。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

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報告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不僅造成「百年一遇」的全球公共衛生災難,還引發各國經濟、社會、政治等多重危機。與此同時,其他全球性挑戰繼續發酵,世界面臨嚴峻考驗。新冠疫情蔓延呈現常態化、長期化、反覆性態勢。以新冠疫情全球大暴發為首,跨國非傳統安全挑戰日益凸顯全局性和戰略性影響。

報告認為,疫情使國際戰略格局的重構明顯加快。世界地緣格局「東升西降」勢不可當,國際權力重心自西向東加速轉移。東亞抗疫整體成效大幅領先歐美,中國高效抗疫舉世矚目。

中國率先走出疫情陰影,經濟復甦領跑各主要大國,同時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面向未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面對中國加速崛起,美國不斷強化「大國競爭」,著力打壓中國,全方位升級對華戰略遏制。中美競爭成為牽引當今大國關係走向的一條主線,中美歐和中美俄兩個大三角博弈據此展開。

資料圖片:現代院院長袁鵬講話。

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報告認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深陷衰退,全球貿易斷鏈收縮、投資巨幅下挫、金融市場虛火上衝、石油市場復甦乏力。衰退加劇格局演變,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升高,國際經濟關係加速重組,世界經濟「東升西降」的發展勢頭進一步加強。與受創嚴重的美歐相比,東亞經濟體在逆境中顯示出更強活力,中國成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報告說,低迷的國際貿易遭遇疫情「大考」,進入寒冬。同時,供應鏈多元化、區域化、本土化調整提速,東亞、北美、歐洲三大區域貿易板塊鼎足之勢將成,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國際貿易格局正加速演變。

報告指出,2020年國際金融市場出現2008年以來最大幅度震蕩,甚至一度爆發流動性危機。在各國史無前例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下,市場迅速回溫,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脫節進一步加劇,國際金融體系脆弱性上升、調整迫近。國際社會對「去美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美國肆無忌憚地濫用經濟金融制裁大棒的行為正使「去美元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響應。

全球治理經受大考

報告說,2020年是自二戰結束以來全球治理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百年罕見疫情全球大暴發,世界經濟經歷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局部戰爭與邊境衝突並發,軍備競賽與糧食危機同進,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風險共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層出不窮,全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百年大疫情和百年大變局相互激蕩,原本支離破碎的全球治理體系似乎正在進入一個無序與動蕩交織的「至暗時刻」。百年大疫情加劇百年大變局。各國紛紛自顧,全球治理共識減少、動力缺失,全球治理赤字全面擴大。2020年全球治理聚焦合作抗疫和疫後經濟復甦,但相關經濟、社會、政治、安全、地緣博弈、意識形態等問題相互交織,治理焦點更加糾結難解。國內治理短板等因素進一步增加了解決全球治理焦點的複雜性。

報告指出,全球治理當前正處於新舊體系轉換過渡的關鍵「十字路口」。中國通過合力應對疫情、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資料圖片:現場專家研討。

展望十大趨勢風險

報告說,新冠疫情之下全球步入動蕩變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相互激蕩,2021年國際戰略與安全環境更趨複雜,以下十大趨勢及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一是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全球戰疫未有窮期。疫情擴散呈常態化、長期化。病毒加速變異影響疫苗有效性。疫情延宕引發多重危機。

二是選後美國分化內耗,外溢效應深刻複雜。2020年大選折射美國極其嚴重的政治對立和社會分裂,美國分化內耗使其政治弊端暴露無遺,綜合國力受損,新政府將利用國際事務轉移國內矛盾。

三是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5G、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量子通信、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新應用多點突破,深刻重塑人類社會。

四是全球化變軌轉型,區域化蓄勢待發。在美國單邊主義、新冠疫情輪番衝擊下,全球化既有模式難以為繼,全球化將在政府與市場、經濟民族主義與經濟自由化、發展與安全、自由與公平之間進行艱難平衡。

五是世界經濟帶疫重啟,危機陰影揮之不去。2021年全球經濟將探底復甦,但遠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且面臨諸多風險。

六是國際秩序失序乏力,全球治理逆水行舟。冷戰後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難以為繼。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既有多邊機制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

七是疫情加劇社會矛盾,多國多地動蕩不定。歐亞地區國家經濟社會治理短板凸顯,2020年冒頭的動蕩可能擴大蔓延。拉美淪為疫情「重災區」,2021年有爆發新一輪動蕩的風險。疫情導致非洲生存和發展面臨更大威脅。

八是軍事安全因素上升,地緣之爭捲土重來。美日澳印「印太四國」防務合作網絡化加快。此外,地區國家間矛盾將在三大地區催生軍事衝突風險:中東爆發熱戰的風險猶存;印巴存在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歐亞地區一些「被凍結的衝突」可能再度解凍。

九是暴恐勢力不甘寂寞,恐怖主義死灰復燃。暴恐勢力進入新一輪擴張期。伊斯蘭極端主義與西方民粹主義兩極對立,歐洲恐怖主義禍患反彈。

十是「後真相時代」真偽難辨,話語爭奪輿情多變。信息社會輿論傳播生態受到技術與政治因素的雙重影響,信息真偽愈加難辨,話語權爭奪更趨激烈。大國競爭日益抬頭,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更趨激烈,輿論戰愈演愈烈。

資料圖片:現場專家研討。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文/連國輝)

新冠疫情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造成了何種影響?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

12月29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簡稱「現代院」)在北京舉辦年度學術盛會——「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回顧與前瞻2020/2021」,並正式對外發布該院第20本年度戰略黃皮書《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0/2021》,為上述世界難題提供中國答案。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

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報告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不僅造成「百年一遇」的全球公共衛生災難,還引發各國經濟、社會、政治等多重危機。與此同時,其他全球性挑戰繼續發酵,世界面臨嚴峻考驗。新冠疫情蔓延呈現常態化、長期化、反覆性態勢。以新冠疫情全球大暴發為首,跨國非傳統安全挑戰日益凸顯全局性和戰略性影響。

報告認為,疫情使國際戰略格局的重構明顯加快。世界地緣格局「東升西降」勢不可當,國際權力重心自西向東加速轉移。東亞抗疫整體成效大幅領先歐美,中國高效抗疫舉世矚目。

中國率先走出疫情陰影,經濟復甦領跑各主要大國,同時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面向未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面對中國加速崛起,美國不斷強化「大國競爭」,著力打壓中國,全方位升級對華戰略遏制。中美競爭成為牽引當今大國關係走向的一條主線,中美歐和中美俄兩個大三角博弈據此展開。

資料圖片:現代院院長袁鵬講話。

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報告認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深陷衰退,全球貿易斷鏈收縮、投資巨幅下挫、金融市場虛火上衝、石油市場復甦乏力。衰退加劇格局演變,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升高,國際經濟關係加速重組,世界經濟「東升西降」的發展勢頭進一步加強。與受創嚴重的美歐相比,東亞經濟體在逆境中顯示出更強活力,中國成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報告說,低迷的國際貿易遭遇疫情「大考」,進入寒冬。同時,供應鏈多元化、區域化、本土化調整提速,東亞、北美、歐洲三大區域貿易板塊鼎足之勢將成,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國際貿易格局正加速演變。

報告指出,2020年國際金融市場出現2008年以來最大幅度震蕩,甚至一度爆發流動性危機。在各國史無前例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下,市場迅速回溫,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脫節進一步加劇,國際金融體系脆弱性上升、調整迫近。國際社會對「去美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美國肆無忌憚地濫用經濟金融制裁大棒的行為正使「去美元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響應。

全球治理經受大考

報告說,2020年是自二戰結束以來全球治理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百年罕見疫情全球大暴發,世界經濟經歷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局部戰爭與邊境衝突並發,軍備競賽與糧食危機同進,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風險共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層出不窮,全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百年大疫情和百年大變局相互激蕩,原本支離破碎的全球治理體系似乎正在進入一個無序與動蕩交織的「至暗時刻」。百年大疫情加劇百年大變局。各國紛紛自顧,全球治理共識減少、動力缺失,全球治理赤字全面擴大。2020年全球治理聚焦合作抗疫和疫後經濟復甦,但相關經濟、社會、政治、安全、地緣博弈、意識形態等問題相互交織,治理焦點更加糾結難解。國內治理短板等因素進一步增加了解決全球治理焦點的複雜性。

報告指出,全球治理當前正處於新舊體系轉換過渡的關鍵「十字路口」。中國通過合力應對疫情、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資料圖片:現場專家研討。

展望十大趨勢風險

報告說,新冠疫情之下全球步入動蕩變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相互激蕩,2021年國際戰略與安全環境更趨複雜,以下十大趨勢及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一是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全球戰疫未有窮期。疫情擴散呈常態化、長期化。病毒加速變異影響疫苗有效性。疫情延宕引發多重危機。

二是選後美國分化內耗,外溢效應深刻複雜。2020年大選折射美國極其嚴重的政治對立和社會分裂,美國分化內耗使其政治弊端暴露無遺,綜合國力受損,新政府將利用國際事務轉移國內矛盾。

三是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5G、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量子通信、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新應用多點突破,深刻重塑人類社會。

四是全球化變軌轉型,區域化蓄勢待發。在美國單邊主義、新冠疫情輪番衝擊下,全球化既有模式難以為繼,全球化將在政府與市場、經濟民族主義與經濟自由化、發展與安全、自由與公平之間進行艱難平衡。

五是世界經濟帶疫重啟,危機陰影揮之不去。2021年全球經濟將探底復甦,但遠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且面臨諸多風險。

六是國際秩序失序乏力,全球治理逆水行舟。冷戰後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難以為繼。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既有多邊機制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

七是疫情加劇社會矛盾,多國多地動蕩不定。歐亞地區國家經濟社會治理短板凸顯,2020年冒頭的動蕩可能擴大蔓延。拉美淪為疫情「重災區」,2021年有爆發新一輪動蕩的風險。疫情導致非洲生存和發展面臨更大威脅。

八是軍事安全因素上升,地緣之爭捲土重來。美日澳印「印太四國」防務合作網絡化加快。此外,地區國家間矛盾將在三大地區催生軍事衝突風險:中東爆發熱戰的風險猶存;印巴存在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歐亞地區一些「被凍結的衝突」可能再度解凍。

九是暴恐勢力不甘寂寞,恐怖主義死灰復燃。暴恐勢力進入新一輪擴張期。伊斯蘭極端主義與西方民粹主義兩極對立,歐洲恐怖主義禍患反彈。

十是「後真相時代」真偽難辨,話語爭奪輿情多變。信息社會輿論傳播生態受到技術與政治因素的雙重影響,信息真偽愈加難辨,話語權爭奪更趨激烈。大國競爭日益抬頭,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更趨激烈,輿論戰愈演愈烈。

資料圖片:現場專家研討。

凡註明「來源:參考消息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以不變的初心在變局中開新局讀《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有感...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發展大勢、歷史演進趨勢、時代變化和中國自身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百年變局」變的是什麼?在2018年6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也指出:「放眼全球,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提出,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縱橫世界」系列講座 | 第八場:孫海潮:新冠疫情和世界亂象「雙...
    >(孫教授在做演講)其次,孫教授認為新冠疫情不僅加速了國際關係的變化,而且其長期化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有輿論認為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格局的影響將會延續數十年。但是,中國在抗疫取得決定性勝利,復工復產穩步進行,經濟全面復甦,社會活動重顯繁榮。為世界樹立了標杆,川普政府把中國列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宣布世界進入「大國競爭時代」,集中力量阻遏中國發展壯大。
  • 疫情將加速世界多極化進程
    這次疫情還給人們上了另一堂課,這就是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人類的各種身份認同差異都沒有意義。人類命運與共這個事實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彰顯。而要有效應對疫情,世界各國以及一國內部的各個群體都需要攜手合作,共克時艱。通過這次疫情,人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會顯著增強。
  • 研究丨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文本實證分析和預測2000-2050 年世界經濟格局、工業化格局、科學技術格局、貿易格局、城市格局、現代化格局的重大變化,從量變到質變,出現前所未有的南北國家大趨同,疫情時代無疑加快了世界政治格局、全球治理格局大變遷。中國本身就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大變量,既是自變量,又是因變量,兩者之間的互動形成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成為中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最大天時地利。
  • 疫情促世界格局加速演進
    這一年,一場突如其來、尚未完結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受損,一些欠發達地區陷入人道主義危機。疫情期間,整個世界經歷了被迫暫停又強制重啟的艱辛歷程。一停一啟之間,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經歷了震蕩,面臨著重置。
  • 人民日報:百年變局,中國擔當引領潮流
    戰疫情、鬥洪峰,應變局、開新局……回顧極不平凡的2020年,風雨無阻向前進的中國跨越艱難險阻,在人類的偉大時間歷史中創造屬於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觀察中國發展,要看中國取得了什麼成就,更要看中國為世界作出了什麼貢獻。2020年,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中國無懼回頭浪、勇開頂風船,以自身的發展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確定性。
  • 國際觀察:百年大變局中的中國新擔當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衝擊下,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作為成功抗擊疫情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經濟穩步復甦,社會秩序漸入常態,並在大變局中不斷開新局、育新機,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中逐步塑造新的角色、展現新的擔當。
  • 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原創 金燦榮 觀察者網9月26日,金燦榮教授在觀學院做了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在他看來,近些年世界亂象叢生,而在經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
  • 2020企業家精神圓桌會議:探尋百年變局下的企業發展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強曉玲、陳碧琪)12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危機·挑戰·變革:探尋百年變局下的企業發展——「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共話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報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構築起抗疫最堅固的『長城』,這裡面有企業家們的功勞,有我們實體經濟作為堅實的基礎。」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 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作者 黃鈺欽當百年變局遭遇世紀疫情,2020年註定成為人類歷史進程中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人們甚至開始討論新的紀元分法,重新定義BC(Before Corona)和AC(After Corona)。
  • 不畏浮雲遮望眼 ——從百年變局維度看2020年的世界風雲
    年終歲尾回首世界風雲,有感同身受的艱困,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一年的總體形勢,可以大體概括為三個「三」。  1.百年未見與百年徵程  第一個「三」,是三件足以影響國際格局的大事。  一是百年未遇之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誰也未曾料到的「黑天鵝」。其破壞力、殺傷力、影響力之大,堪比一場世界大戰。
  • 不畏浮雲遮望眼——從百年變局維度看2020年的世界風雲
    年終歲尾回首世界風雲,有感同身受的艱困,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一年的總體形勢,可以大體概括為三個「三」。1.百年未見與百年徵程第一個「三」,是三件足以影響國際格局的大事。一是百年未遇之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誰也未曾料到的「黑天鵝」。其破壞力、殺傷力、影響力之大,堪比一場世界大戰。
  • 訪中南大學毛俊響: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辦好自己的事情,走向...
    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概括了當前國際格局的根本特徵,有助於我們更加清楚地認清中國當前所處的國際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
  •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關於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述評
    另外,還有學者從本質的角度來研究「大變局」,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國家間加速權力再分配的國際權力結構的「大變局」;是世界戰略格局正在出現重大調整進程中全球秩序的「大變局」;是過去幾十年來經濟全球化、國際力量多元化所持續發展而引發的全球治理結構「大變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和國家間競爭形態的「大變局」,等等。
  • 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在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上的演講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 王毅(2020年12月11日,北京)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好!值此歲末年終之際,很高興與大家再次相聚,縱論國際風雲,共話中國外交。
  • 「縱橫世界」系列講座第一場:於洪君——百年未有大變局下的中國與...
    「縱橫世界」系列講座第一場:於洪君——百年未有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2020-08-27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杜靜 傅雲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貿易投資大幅萎縮,全球供應鏈循環受阻,破產潮和失業潮交互惡化u2026u2026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影響超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疫情造成的創傷如何修復?疫後世界經濟將呈現何種走勢?
  • 特稿: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特稿: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新華社記者杜靜 傅雲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貿易投資大幅萎縮,全球供應鏈循環受阻,破產潮和失業潮交互惡化……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影響超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 書香有線丨讀《百年大變局》有感
    《百年大變局》一書是《參考消息》上發表過的60餘篇專題文章的集合,梳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圍繞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深入剖析「百年大變局」歷史變遷、內涵本質及深刻影響;中篇就同樣在《參考消息》上發表過的一系列「世界之問」的「中國答案」進行系統總結和解讀,為思考和把握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提供有益啟示;下篇圍繞應對新版「中國威脅論」、跨越「金德爾伯格陷阱」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大主題展開思考與探討。
  • 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戰爭只是餐前甜點
    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戰爭只是餐前甜點!一種觀點認為,世界經濟亂象叢生,必須解決分配問題,利潤向勞動者傾斜,對食利者苛以重稅和刑罰……大戰在即(可能非傳統形態),因戰爭驅動,食利者將主動或被動放棄部分利潤轉入科技和實體,內捲化被迫剎車,科技進步將大大加速,新科技革命就會到來,太空武器研發重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