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勇 通訊員 劉姍姍 阮喆)
半杯啤酒下肚,號稱「千杯不倒」的李先生居然被撂倒了,送到醫院時已休克,經及時搶救才轉危為安。詢問得知,他因為闌尾炎發作,注射了幾天頭孢類藥物,前天酒癮犯了,心存僥倖喝了一點啤酒,差點因此丟了性命。
家住後湖的李先生今年57歲,平時特別愛喝酒,號稱「千杯不醉」。這幾天,他因為闌尾炎發作,在醫院打了幾天消炎針,醫生和護士都告誡過他打了頭孢不能飲酒。前天吃晚飯時,他酒癮犯了,渾身不舒服,心想喝一點啤酒應該沒問題吧。平常他有一斤白酒的酒量,可是剛喝完半杯啤酒,他就覺得不太對勁,頓時感覺頭暈、胸悶、呼吸急促,一屁股癱倒在地上,家人急忙打120救護車將他送到醫院急診科。
到達醫院時,李先生已經出現休克症狀,意識喪失,渾身冰冷,血壓低至60/40 mmHg,心率高達130次/分,情況十分危急。根據相關檢查和臨床症狀,接診的急診科醫生診斷其為雙硫侖反應,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大量快速補液、醒酒、激素等對症治療。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患者的血壓恢復穩定,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再晚來兩三個小時,患者可能就沒命了。」急診科醫生彭歡告訴記者。 甦醒後的李先生後悔不已,自己明知道打頭孢後不能喝酒,但當時就抱有僥倖心理,認為喝一點不要緊,沒想到差點丟了性命。
急診科主任介紹,服用頭孢類等藥物後,一旦攝入含有酒精飲品,酒精代謝所需的酶會因服用頭孢而被抑制,從而導致乙醛在體內大量蓄積,發生中毒反應。在喝酒後8-10分鐘就會出現反應,主要症狀是面色潮紅、頭暈頭痛、胸悶、噁心嘔吐、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煩躁不安等。如果不及時搶救,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猝死。
專家提醒,除了頭孢菌素類藥物外,在使用硝基咪唑類(甲硝唑、奧硝唑等)、磺脲類口服降糖藥以及抗抑鬱、止痛藥、治療關節炎藥物類後,也不宜飲酒,或者食用含有酒精的食物如酒心巧克力、啤酒鴨等,以免引發雙硫侖反應。建議在使用頭孢類等藥物7天之內都不要飲酒,如果不清楚哪種藥物會引發雙硫侖反應,應謹記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服藥後喝酒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