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批評 | 李洱點評2019年虛構類作品

2021-02-15 文藝批評

2020年春天,這無限循環中的又一個庚子年的春天,將永載史冊。當我應邀評點入選的50部虛構作品的時候,北京郊外正是大雪彌天。徹骨的寒冷沒能阻止疫情的傳播,無數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座九省通衢之地,那麼多可悲可嘆又可泣可歌的事件正在人間上演。顯然,閱讀文學作品所需要的那份寧靜,此時此刻很難光顧書桌。

這是一種特殊的「境況性現實」。正如薩義德所說,作家、詩人的創作實踐以及文學批評,都已經無數次證明:虛構作品都自有其特殊的「境況性現實」,它由言說者和聽眾在內的話語情境所支持。按照薩義德的說法,文學是在一個特殊場合的激勵中寫成的,寫作、出版和傳播作為一個事件,又將導致另外事件的發生,比如文學批評和來自媒體的評價。

眼前這50本虛構作品,既然是從浩如煙海的作品中精心選出,我相信它們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2019年的中文出版水平。其中有些作品剛出版時我已一睹為快,個別作品卻至今未能詳讀,其文本內部到底蘊藏著怎樣的寶藏,自然令人興趣不減。有些作家大多數讀者早己耳熟能詳,而有些作家我則是首次聽說。不過,所謂的新人既然能夠脫穎而出,想必已在文學之海中泅渡多年。

在日益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持續寫作的人,顯然值得充分尊重。在2019年,我注意到阿來、鄧一光、麥家、劉慶邦、張檸、池莉等作家,繼續保持足夠的活力。他們鮮明的創作風格,使他們能夠被一眼認出。加繆說,藝術家對取之於現實的因素重新分配,並且通過言語手段做出了修正,這種修正就叫風格,它使再創造的世界具有了統一性和一定限度。通過這些成名作家的寫作,你可以看到文學對天災人禍保留著足夠的記憶,並有可能從神話思維那裡得到啟示;當硝煙散去,雖然創痛仍將繼續在人類心底發酵,但仁慈已經漫上心頭;在世俗的現代社會講述傳奇,似乎意味著古老的講故事的方法仍未遠去;而在一個被充分注意到的道德化的日常生活中,一代人的成長必將籠罩著驅散不盡的倫理煙雲;從上世紀90年代延續至今的對日常生活的描述,在新世紀的今天依然可能煥發出詩性。

稍加留意,或許就可以發現,這些作品幾乎代表著當代作家是在不同方向上持續發力。但我想多說一句的是,臺灣的童偉格和大陸的黃孝陽,雖然都是漢語寫作,但作品卻呈現出微妙的差異。我之所以做出這種比較,是因為他們的寫作思路似乎有某種相同之處,但因為語境的不同,他們的風格又各呈異態。我只說一點,輕與重的關係,在他們的作品中幾乎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處理。這似乎提醒我們,任何一位作家的寫作,都有要放在更多的維度上考察。

坦率地說,我的目光常常會被那些文學新人所吸引,因為我總是想看到一種新的語言方式,新的講述故事的方式。借用布魯姆的話說,我想看到一種「建立在內在聽覺和活力充沛的心靈之上的」文學。對於熱愛漢語寫作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甘甜。我想,在2019年,林培源、蔡東、王蘇辛、胡遷等人的寫作,讓我感受了某種新的可能性。任何時代,文學新人總是在兩難中成長起來的:既要對已有的文學實踐保持尊重,這不僅是文學史得以延續的標誌,更大的意義上是對已有文明成果的繼承,同時又要破繭化蝶,以反叛的姿態完成自己,然後呢?然後當然才是最重要的一步,即突破自己,有如鳳凰涅槃。林培源和蔡東的寫作,都帶著顯見的知性色彩。對二十世紀重要的短篇小說譜系的認識,以及相對較長的文學訓練,使他們的敘述敢於在黝暗和光明的中間地帶徐徐展開,如同深潭對瀑布的反照。他們無疑都有令人欽羨的寫作前景。胡遷的寫作,不妨理解為影像現實在小說文本中的折射,或許是作家電影以某種方式的延續。而王蘇辛的寫作,相對於筆下人物生存的艱辛和逼仄,其文本卻有力地顯示了年輕作家少有的疏朗和廣闊,並因此獲得了文學的力量。

值得多說一句的是,新一代女性寫作者不再糾纏於男性與女性的性別之戰。需要承認那是個重要的寫作領域,但又必須承認至少在這個時代它已不是最重要的寫作領域。或許應該記住喬叟的諷喻性名言:上帝,假如女人寫下了許多故事,如同僧侶們寫下了大量的聖喻,她們定會記下男人們的更多罪狀,要讓所有亞當的子孫都彌補不完。

儘管知道對外國作家的出版和關注,已經成了我們經久不息的傳統,但看到入選作品中有一半是外國作家的作品,我還是略感吃驚。但值得欣喜的是,入選作品中有幾部短篇小說集。這似乎說明了我們的讀者對短篇小說具有濃鬱的閱讀興趣。無論中外,短篇小說總是保持著對人類生活中某些關鍵時刻的凝視。它轉瞬即逝,但因為濃縮著深沉的情感而意味深長,它充滿著反轉和弔詭,仿佛曆史和現實的一個註腳。

與中國作家相比,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外國作家對歷史故事的興趣似乎從未減弱,因為那是他們相象力和思辯力馳騁的彊域。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們並不是要藉故諷今,對他們來說壓根就沒有這個必要,也沒有這個麻煩。或許還存在著另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們更加強烈地感受到歷史就是現實。我也注意到,入選作家中有的來自東歐,包括去年獲得諾獎的託卡爾丘克。我無法免俗地讀了託爾卡丘克的兩部小說,我得承認至少在敘事層面,她的小說在逃脫小說固有敘述邏輯之時,又小心而機智地建立起了另一套邏輯:在那裡,神話、歷史與現實,小品、虛構與非虛構,藉由視角、人物與情緒,進行了巧妙的勾連。我同時也樂於承認,閱讀東歐作家的作品,總會產生一種奇妙地貼己感。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

我在這篇貌似評點文章的開頭引用了薩義德的一句話。這個猶太人,這個馬克思主義者,這個白血病患者,這個已逝的亡靈,曾對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推崇備至。他說,屹立在路易·波拿巴背後的,不是他的父親,而是他那身為偉大皇帝的伯父,這就像1848年之前不是1847年,而只有1789年,以及在笑劇之前是悲劇。按馬克思的話說,借用歷史研究、批評、諷刺和詼諧等武器,給拿破崙的奇談以打擊。文學作為一種歷史的特殊參與者,不僅以自己的方式介入現實,而且成為一個時代的見證。至於它們當中有哪部作品可以成為經典,那就沒有人能說得清了。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經典意味著取消知識和意見的界線,並且已成為永恆的傳承工具。但在奔向永恆的途中,你得隨手寫下我們這個時代的知識和意見,首先讓它成為見證,並讓讀者耳聞目睹這些見證。

《他們是怎樣玩

的:傑伊·麥金納尼

短篇小說精選集》

(美)傑伊·麥金納尼 著

梁永安 譯

作家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書是美國著名作家傑伊·麥金納尼的短篇小說精選集,共收錄他近三十年創作生涯中創作的26部短篇小說。受到他的文學導師雷蒙德·卡佛和託拜厄斯·沃爾夫的影響,他的小說有著典型的骯髒現實主義風格。

範遷以細緻有活力、畫面表現力超強的中文,展現了一段小人物的錦瑟年華,以及在時代沉浮中身不由己的隨遇而安。一個隱秘已久的「知識人」而非「小市民」的上海真相,轟然而出。家道中落、長相清俊的「他」是家族裡學業有望的聰慧子弟,有幸得到伯父資助來到大上海,在富家子云集的聖約翰大學就讀。但不久,伯父的鹽局被查封,失去經濟來源的他陷入困頓。女同學艾茉莉青睞於他,邀其住進堂兄湯姆家的花園洋房,他卻因一幀素白小像對湯姆的妻子珏兒情有獨鍾……小說以李商隱的七律《錦瑟》為軸,敘述了大時代裡一個文弱書生的心路歷程,展現了主人公在世事中隨波逐流、沉浮一生的命運,並以此切入知識分子複雜的精神世界。

兩個人的結合,兩個家族的聯姻,延展出三代人近百年的跌宕命運。歷史畫卷徐徐展開,宛如一條曲折又動人的長河。

《人,或所有的士兵》講述了一個關於戰俘的故事。1941年12月8日,即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第二天,日軍突襲香港。香港守軍經過18天的抵抗宣布投降。中華民國第7戰區兵站總監部中尉軍需官鬱漱石在這場戰爭中不幸被日軍俘虜,在位於燊島叢林中的D戰俘營度過三年零八個月非人的生活。作者以細膩的文筆和悲愴的情感書寫出這個故事,揭露了戰俘內心鮮為人知的隱秘世界。

(美)裘帕·拉希莉 著

吳冰青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9年8月

在印度的加爾各答,每到雨季,低地蓄滿雨水,就會覆蓋上一層密密匝匝的水葫蘆。一對年紀相仿、性格迥異的印度兄弟就在這片低地旁玩耍、成長。大學畢業後,哥哥蘇巴什前往美國深造,弟弟烏達安熱忱投入革命,卻因殺害一名警察,在低地旁被捕並遭槍決。

本書是青年作者林培源的短篇小說集,精選9篇短篇力作集結成冊,包括《白鴉》《秘密》《燒夢》《金蟬》等。神秘的白鴉、死後留戀人世的郵差、借「燒夢」焚毀記憶的老人……故鄉、親情以及人在處境中的掙扎,這些根本性的主題在字裡行間靜靜流淌。他以短篇小說作為觀察世界和文學的顯微鏡,以個人命運為切入點,用靈動弔詭的筆觸書寫人生,常常在結尾處突然逆轉,呈現出魔幻色彩。

(德)本哈德·施林克 著

沈錫良 譯

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在那個繁雜沉重的時代,一位女性曾經與生活鬥爭,最終找尋到自我;一個男人始終在追尋夢想,卻最終失去了自己。本書從一場愛情的側面切入,展現了一個時代的側影。

一個家族的命運難測不可解,四代人逃離流散,死亡卻始終存在。這部長篇小說被傾訴出口,卻只見童偉格使用詩意輕盈的語言與多重變換的人稱,讓所有人回憶、想像、造夢、書寫。在種種近似囈語的碎片化敘事中,亡靈復活行走,地景流轉於山村、孤島,靜謐的時光迂迴周折,字裡行間瀰漫著恍惚停滯的氣息。全書仿佛一幅捲軸,或是一個莫比烏斯環,故事永不止息;所有的記憶、傷害,甚至連命運與死亡都在小說中無盡循環。

(美)特德·姜 著

耿輝 張博然 李克勤 王榮生 譯

譯林出版社

2019年11月

特德·姜是當代最優秀的科幻小說家之一,自1990年創作《巴比倫塔》至今,只出版了十七個短篇小說,卻四獲星雲獎,四獲雨果獎,三獲軌跡獎,三獲日本科幻大獎。他遊走在科幻邊緣,用全新的邏輯和符號,創建出一個個異世界,以一己之力闢出科幻新領域。他的作品融科幻的詩意與哲學的浪漫於一體,充滿對人性的反思和對價值觀的拷問。

《人間值得》講述了小人物在大時代洪流中的奮鬥史,時代感很強,勾勒出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的風雲變遷,血肉豐滿,飽滿多汁。小說從平凡處透視出深沉恆遠的人性光芒,彰顯智者的博大胸襟和悲憫情懷。作品對於人性的挖掘與思考深入、綿密,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富於創新,體現了作者不斷突破自我和尋找更高坐標系的雄心,同時在內涵與主旨上又圓融先鋒與傳統,無論鄉情瑣事或家長裡短,作家皆能以智慧及冷靜的目光打量,令人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親切敘事中,漸悟或頓悟世界的真相與人情的萬千滋味。作品時代感很強,主題積極。

(德)迪爾克·胡澤曼 著

李怡嵐 譯

低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1月

本書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歷史小說,講述了拜佔庭人破解絲綢生產秘密的故事。故事包含了戰爭的殘酷,和逃亡路上的生死之困。歸根結底,這一切都要與時間賽跑……

(美)傑克·吉爾伯特 著

柳向陽 譯

上河卓遠·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9年2月

本書涵蓋了吉爾伯特一生的五本詩集,是他一生詩作的最好的總結。像所有垮掉派詩人一樣,吉爾伯特在經典場景和舞臺布置方面是一個大師——全景式的鄉村場景,怡人的廣場,石泉——這些都為他的靈與心的漫遊賦予了某種寓言式的光環。

(英)西蒙·范·布伊 著

王雨佳 譯

九久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9年4月

《偶然天才故事集》是2010年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得主、英國作家西蒙•範•布伊繼《愛,始於冬季》之後推出的最新短篇小說集,其中除六個兼具詩意與溫情的異國故事外,還特別收錄有一則以詩體劇本形式呈現的當代中國寓言。在這些故事中,範•布伊將鏡頭對準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偶然做出「天才」舉動的普通人,以展現他們的生活智慧和在日常生活中靈光一閃的時刻。

(美)奧森·斯科特·卡德 著

仇春卉 譯

新星出版社

2019年4月

書中故事開始於人類逃離地球之後,在和諧星球生活了4000萬年,此時卻再次面臨危機——和諧星球的主機日漸虛弱,無力守護這個星球上的人類。為了不重蹈星球毀滅的覆轍,一臺被稱為上靈的計算機重新成為星球的守護者。但是,上靈不可能獨立完成遠徵,整個計劃需要人類的協助,佛意漫一家由此開始驚心動魄的故事。

講述了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三個張力十足的故事,都在寫大時代背景下那些小人物的命運,毫無遮掩地展現出人性的善與惡,試圖從人的精神到身體中挖掘到疼與痛的地方。

本書是一部幻想奇特的著作,故事發生在大海中的一艘船上,這艘船承載著各種各樣的奇特之人,如自以為能與鳥對話的人、一直在幻想中不斷地分娩的婦人、讓人鋸掉雙腿與船融為一體的瘸子、週遊世界不知年歲的耍蛇人……書裡稱之為愚人,或者稱之為瘋子,這些愚人正是這本書的核心,他們代表著無知。

斯洛維尼亞)阿萊士·施蒂格 著

梁儷真 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5月

阿萊士·施蒂格是最富原創力的歐洲當代詩人之一。本書收錄他於1997年至今創作的詩歌及詩-散文作品近百首,分別選自詩集《喀什米爾》等。

本書為著名先鋒詩人餘怒潛心三年寫就的全新詩集,分為兩輯。這本詩集也是作者關於漢語字詞及其意義內涵的全方位的重組和探索,以期藉助詩歌達到一個效果:每一詞都是舊的,每一句話都新的。

(英)阿莉·史密斯 著

王曉英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9年6月

小說從一樁真實的政治醜聞出發,探討了女性藝術家在時代背景下的天花板問題,將伊莉莎白等一眾英國人民在脫歐時期的精神狀況投射其中,全書由丹尼爾瀕死的夢境和伊莉莎白少女時期的回憶交叉組成,共同交織出一幅當下英國社會生活圖景。

(羅)諾曼·馬內阿 著

王中豪 高博睿 譯

新星出版社

2019年6月

本書包含四篇中篇小說,展現了羅馬尼亞特殊年代的知識分子、官員、工人階級等形形色色不同人群的生活和心理狀態,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希望與恐懼、掙扎與迷茫。四篇平凡人的故事,呈現一個時代的傷疤與記憶。

(阿根廷)塞薩爾•艾拉 著

孔亞雷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9年6月

這是阿根廷作家塞薩爾•艾拉的短篇小說集,其中包括了:《音樂大腦》《畢卡索》《磚牆》《購物車》《雅典娜雜誌》《狗》《兩個男人》,以及譯者孔亞雷本人撰寫導讀。該短篇集中的故事均充滿奇妙的幻想,情節走向突破了讀者的預期,也並不刻意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常常缺乏明確的結局。也就是說,小說《音樂大腦》實際上是為讀者提供了極大的想像空間,也從另一個方面把每個故事構架都編織得更為充盈飽滿。

(加)麥可·翁達傑 著

吳剛 譯

讀客·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9年6月

生活就是『schwer』(困厄)。」1945年,14歲少年納撒尼爾的父母走了,把他和姐姐留給兩個可能是罪犯的人照看。外號「蛾子」的人終日行蹤不定,「鏢手」的身份似乎也並不簡單。他們還帶來了一群陌生人,每個人似乎都身懷秘密,似乎都與少年的母親有著某種關係。十多年後,31歲的納撒尼爾還對母親當年的突然離棄耿耿於懷。他決心挖掘無法理解的往事,試圖拼湊出當年完整的故事……《戰時燈火》是2018年布克獎入圍作品,是一部關於秘密和失去的小說,是翁達傑最好的作品。

《有一種旋律叫梁祝》以《梁祝的繼承者們》完整劇本為主體,該劇是「生活三部曲」的第一部,即「藝術家」,也是非常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

該劇拆解了古老的傳奇故事,讓梁與祝在靜物畫中發現時間,在放大中發現愛與恐懼,在明暗中發現陰與陽,在油畫原理中發現暗戀,在日常風景中發現平凡與不凡,在藝術史中發現價錢與價值,在馬文才身上發現造勢與消費,在與消費的抗衡中發現勇氣或沒有勇氣,進而啟發觀眾在當下重新探討自我、藝術與人生的諸多重大問題。

(美)柳原漢雅 著

尤傳莉 譯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6月

英俊、善良的威廉在餐廳打工,夢想成為演員;自信、幽默的傑比試圖在藝術圈闖出名聲;家底殷實的馬爾科姆在一家著名的建築事務所工作,卻丟失了對建築最初的熱愛;還有內向、謎一樣的裘德,一個才華橫溢的助理檢察官。結識於麻薩諸塞州一所著名學府,他們初來紐約闖蕩,意氣風發卻不名一文,漂泊不定。直到年歲漸長,事業有成,橫跨三十餘年的友誼卻迎來了最大的挑戰——難以捉摸的裘德本人。他不願與人提及過往的陰影,選擇在孤獨中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傷害。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裘德內心的防線逐漸消解……「我知道我的人生有意義,因為我是個好朋友。」《渺小一生》是一首兄弟情誼的讚美詩,也是一場探尋生命意義的奧德賽。在友誼中,被毀損的我們將重新完整。

(意)羅塞拉·波斯託裡諾 著

雪川 譯

聯合讀創·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6月

1943年,羅莎跟隨丈夫來到他生活的小村莊,恰逢希特勒需要食物試毒者,以防止被謀害。在村長的推薦下,她成為了十多個食物試毒者中的一名。在封閉的環境和獄卒的監視下,十名年輕女子形成了聯盟,秘密契約和友誼交織在一起。作者由希特勒的最後一位試毒員瑪格特·沃爾克的真實故事得到啟發,講述了一個女人一生的故事。她用有力的筆觸探尋了人類靈魂的複雜性,一段暴力又脆弱的歷史,以及人在強壓下強烈的求生欲望。

(愛爾蘭)薩莉·魯尼 著

鍾娜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9年7月

本書是一個由年輕詩人講述的故事。小說語言清澈直白,處理的卻是現代社會的個體面對的一系列道德難題。主人公弗朗西絲,或者說作者薩莉·魯尼,像一個小小的哲人,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惑,真誠地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薩莉·魯尼是千禧一代的代言人,英國圖書獎、科斯塔圖書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波斯)賈拉勒丁·魯米 著

黃燦然 譯

雅眾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7月

賈拉勒丁·魯米是偉大的波斯詩人、精神導師,被聯合國評價為「屬於整個人類的偉大的人文主義者、哲學家和詩人」。他是當代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詩人,其代表作的英譯本暢銷50萬多冊。魯米的詩歌擊穿事物的表象,直達靈魂深處。

(德)薩沙·斯坦尼西奇 著

韓瑞祥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7月

位於德國東北部的村莊菲斯滕費爾德歷史悠久,見證了三十年戰爭、普魯士王國、「二戰」、東西德分裂與統一的滄桑歷史。如今,村中老一輩人日漸凋零。在秋天到來時,村民燃起篝火、焚燒女巫形象的假人並載歌載舞慶祝傳統節日「安娜節」。節日前夜的24小時內,故事仍在繼續:開渡船的艄公剛剛死去;90歲高齡的女畫家再次出門嘗試描摹村莊的夜色;一個名叫安娜的女孩繞著村子夜跑,巧遇兩名神秘男子,又撞上了試圖自殺的前東德中尉;前東德秘密警察而今將全部熱情用於養殖矮腿雞,而一隻母狐狸打算出洞為幼崽偷雞蛋……瑰麗怪誕的傳說故事與歷史記憶穿插其間,召喚我們走入村莊的史詩之中。

(德)路德維希·雷恩 著

王之光 譯

低音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7月

作品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主人公路德維希 • 雷恩——一名五等兵,跟隨大部隊進軍比利時和法國的經歷。在此期間,他親眼目睹了一個個年輕人在身邊倒下。但他一開始並沒有對戰爭產生質疑,他也沒有時間為倒下的戰友難過。作者用樸素、冷靜的語言描寫了雷恩受傷後的恐懼、晉升後的驕傲、被授予二等兵鐵十字勳章後的喜悅和陣地戰時的無聊。之後,雷恩被提拔為中士,並再次受傷,在野戰醫院獲得了一等兵鐵十字勳章,但他內心深處開始牴觸戰爭。1918年10月,雷恩回到前線,他發現所有人都對戰爭憎恨不已。不久後,一戰結束了。

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故事,以瑰麗而深藏力量的講述,盡燃成耀目星辰,照亮成長的漫漫路途,照亮生命中的幽暗與艱難,山重水複,忽見遼闊繁華。

(美)戴維·拉特 著

胡曉進 譯

譯林出版社

2019年8月

在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助理的職位像獨角獸一樣珍貴。每年,數百名頂尖法學院的高材生們披荊斬棘,只為爭奪那僅有的四十個名額。出生於貧寒移民家庭的奧德麗·科因一心想成為那四十分之一。她畢業於耶魯法學院,成績優異,但身為亞裔女性,尋夢之旅格外艱難。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克裡斯蒂娜·黃·斯廷森同為亞裔移民,雄心勃勃,在法律界地位舉足輕重,擁有向最高法院輸送法官助理的權力。科因一直將她視為偶像,並幸運地獲得了在她手下工作的機會。科因本以為離終極夢想近了一步,殊不知令人豔羨的際遇之下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挪)羅伊·雅各布森 著

趙奕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9年8月

那是1961年,柏林圍牆把德國一分為二,尤裡•加加林首度進入太空。那時挪威還沒有發現石油,那時人們都沒有錢。芬恩和母親居住在奧斯陸郊區的一間公寓裡,生活得簡樸但滿足。為了改善生活,母親決定把公寓的一個房間出租出去。然而,與租客克裡斯蒂安同時搬進公寓的還有芬恩同父異母的妹妹琳達。這個與眾不同的小女孩的到來徹底顛覆了他們的生活……這是一部充滿力量和溫暖的作品,透過孩童的雙眼,追尋著一段逝去的時光,溫情中不乏冷酷,又散發著微弱卻恆久的光芒,見證了挪威文化變革的獨特年代,一個獨屬於這些孩子們的年代。

(美)約翰·歐文 著

李同洲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8月

四歲時,他是母親的小演員;十四歲時,他是學校舞臺上的「郵購新娘」;成年後,他是光芒四射的好萊塢明星傑克·伯恩斯。然而,就在他名利雙收時,卻被告知幼年的人生故事另有截然不同的版本,他的記憶被虛構,經歷被欺瞞了……為找到父親、找到自己,找回童年和人生的真相,他再次踏上北歐大陸,開啟延宕多年的追尋之旅。帶著你的過往活下去,不要忘卻,只需原諒。

(美)伊莉莎白·斯特勞特 著

張芸 賈曉光 譯

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8月

普立茲獎得主、《奧麗芙·基特裡奇》作者新作,收錄了《我叫露西·巴頓》與《一切皆有可能》。這是一本帶著寬宏大量與諷刺書寫日常生活的書,一部完全配得上這個書名的小說。斯特勞特深入筆下人物靈魂最幽深的角落,仿佛我們就是那些人。

(德)馬丁·瓦爾澤 著

黃燎宇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可以文化

2019年9月

本書是德國文壇泰鬥馬丁•瓦爾澤創作的一部充滿哲人智慧、具有高度自傳性的小說,回顧了作家一生與政治、愛情、文學批評的鬥爭總結。儘管向他發起猛烈攻擊的文學批評、政治鬥爭以及愛情中的苦悶似乎都來自外部及他人,但瓦爾澤以他耄耋之年的智慧道出:真正的逃之夭夭,仍是自身的精神超越。要實現這種超越,瓦爾澤選擇了卡夫卡式的反諷之路、荒誕之路。在瓦爾澤充滿變形、誇張和大膽想像的情節中,閃爍著寶貴的幽默品質。

此作分為「哀歌」和「哀傷書」兩部分,作品緣起於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1986年一位少女孤身到美國舊金山讀書,認識一對打魚夥伴,三人成為好友。在愛情與友情之間發展著,因為海洋因為年紀因為籤證,少女匆忙離開美國,一段感情也就此失落。2014年,少女和以海為夢的男子們經歷種種人生起伏、生活的錯失和親友的亡故。時光過去,邁入中年的他們輾轉浮世,三個人的命運再次交錯,書寫一出「哀傷書」。這本書也是最新出版的「鍾曉陽小說三部曲」之一,另兩本分別是《停車暫借問》和《遺恨》。

(美)理察·耶茨 著

齊彥婧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9年9月

十八歲的普倫蒂斯被徵召入伍。他孤獨而敏感,迫切想融入周圍環境又屢次受挫。軍隊裡那些瑣細的小事,被他的敏感無限放大,撐擴到足以撼動生命。離異的母親罔顧窘迫的生活,頑固地想成為一名雕塑家,於是轉而將現實與情感的重託全部壓在普倫蒂斯身上。戰爭很快結束,普倫蒂斯的英雄夢終未實現,面對密不透風、令人窒息的親情與現實,他的選擇算是逃離,還是「出走」?

王蘇辛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99讀書人

2019年9月

這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包括《喀爾敦大道》《所有動畫片的結局》《在平原》等六個中短篇小說。主要呈現一批精神上早熟,也對世界有一定敏感知覺的當代青年們的精神流變史。他們的精神記憶始於上世紀末,是在資訊時代,在改變中的世界格局和城市化浪潮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渴望開闢出屬於自己的精神領地。但二十五歲之後,他們紛紛意識到自己成長和人生的各種問題,以及貫穿其中難以迴避的情感陰影。

本書由「羅鎮軼事」「幻想故事集」和「曠野集」三部分組成。作者的筆觸穿梭於城市和鄉村,一面探索隱藏在人物內心最深處的病與欲,一面尋找自我認同與自我實現的精神家園。張檸在小說中重構了一個生機勃勃但又暗潮湧動的民間生活——一座具有原鄉意義的小鎮「羅鎮」,那裡有難以言說的愛與無常;同時又創造出一個現代性人物「安達」,以他的都市漫遊和奇異經歷,探討了當代青年在城市化進程中所經歷的自我懷疑和重塑。此外,張檸堅持書寫不同地域、不同經歷的女性故事,他的小說體現了作者對當代女性命運的關照,同時也呼應了當下全球女性平權運動的熱潮。

(阿根廷)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 著

汪天艾 譯

作家出版社·S碼書房

2019年10月

本詩集翻譯自西班牙語原版《皮扎尼克詩全集》,收錄了皮扎尼克生前以「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署名結集出版的全部詩作,以其六本詩歌單行本為分輯之界:《最後的天真》(1956年)、《失敗的冒險》(1958年)、《黛安娜之樹》(1962年)、《工作與夜晚》(1965年)、《取出瘋石》(1968年)和《音樂地獄》(1971年);另有輯七從原書附錄所列生前未結集出版的詩作中挑選了詩人生命最後三年的部分作品。這是漢語語境裡首次完整譯介這位西語世界最富傳奇魅力的女性詩人之一。

七月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八光分文化

 2019年11月

五年前,FAST 收到神秘信號,揭開宇宙真相的一角。五年後,德國格拉蘇蒂鎮全鎮蒸發,一點輻射都沒留下。如 今,十九國峰會即將在成都召開,但天府之國卻面臨一場滅頂之災。為保護一千多萬市民,國安局兩名幹探臨危受命,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二十四小時反恐行動!然而,他們的對手行蹤詭異,舉止另類,所作所為完全不像恐怖分子。就在兩人接近真相之時,人類文明來到了命運的岔路口……

這是青年寫作者黎么的短篇小說首度結集,包括《柒拾貳》《猛獁》《機械動物志》等八篇小說。作者展示了如何以架構一個個離奇異境的形式來重新定義日常事物。書籍、榨汁機乃至抽象的概念也能如生命形體般活動嗎?一個人怎樣如一條蛻皮的蛇般從他的身份中出離並最終散去無蹤?在靈臺方寸山上學習七十二變的猴孫與當代上班族有何聯繫?世界末日之後,一臺寫作機器竟然以「逆向符號化」的方式吞併了現實?超現實的異境、綿密飽滿的語言、精細鍛造的文體,這些因素使得作品詩意旋轉,由此產生獨特的閱讀快感。

(波蘭)揚·波託茨基 著

方頌華 譯

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9年11月

這部關於偽裝、魔法、幻想,關於榮譽與怯懦、著魔與誘惑的書,生動刻畫了各色人物。小說使用了怪談、魔幻、愛情、喜劇、哥特等文風,故事中套著故事,被譽為堪比《十日談》與《一千零一夜》的傑作。

生活的偶然和無序裡,總有些微不足道卻又不容忽視的東西。本書中的5個故事表示了5種都市日常,3個不同人生階段,抖出人生這條華麗被單裡的跳蚤。作者遼京擅長從生活中揪出故事的線頭,發現我們普通日子裡的重大時刻。在講述女性隱含悲劇的平常生活時,緊湊地展現女孩和女人們暗湧的內心、自我意識的覺醒。覺醒後的生活則充分留白,任讀者想像。遼京具有卡佛的儉省敘事,麥克尤恩的刁鑽視角,索爾·貝婁的以小見大。

(敘利亞)阿多尼斯 著

薛慶國 譯

譯林出版社

2019年11月

著名詩人阿多尼斯中國題材長詩,記述了詩人2018年9月至10月間的中國之行,尤其是皖南和黃山之行的印象、感受和思考。整部長詩由50首相對獨立的詩作構成,字裡行間隨處流露出他對中國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熱愛,以及他對中國人民的情誼。

拍電影時,他叫胡波;寫小說時,他叫胡遷。這兩個身份如同兩條平行線,一直貫穿其創作生涯,構置了兩條獨具魅力的創作軌跡,直到在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中交疊重合。本書完整收錄了這部非凡遺作的三萬字電影拍攝劇本,從中可以看到胡遷對文學語言和影像語言敏銳的感知力和表現力。

(菲律賓)卡洛斯·布洛桑 著

陳夏民 譯

拜德雅·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書共分二十四章,以第一人稱視角切入,圍繞敘事者的父親和相關人物展開整個連綴而成的故事,生動而真實地勾勒了菲律賓農民階層的生活樣貌,展示出菲律賓農村文化的豐富內涵。這些故事寫及菲律賓農民的生活點滴,小到家長裡短,大到法庭抗爭。在這些故事背後,是未曾間斷的歡聲笑語。而這些笑聲之後,又隱隱透露出一絲憂傷。同時,在書中,布洛桑以黑色幽默的筆法,揭示了帝國霸權宰制的世界裡,弱小民族的邊緣化處境,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著

於是 譯

後浪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年12月

《雲遊》是託卡爾丘克奠定世界聲譽之作,圍繞兩個不斷交織的主題——旅行和人體保存。書中人物乘坐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有的遊歷四方,有的不斷往返於各地,託卡爾丘克藉助他們的故事,不斷跨越界限,去思索生與死、靜止與移動、和形而上等問題。由116個速寫、隨想、當代故事、歷史傳說組成,跨越了文體、內容和風格的傳統界限!被《芝加哥書評》稱為「116段旅途組成的翱翔之書。」

本書以一個普通家庭為核心,映射了長期以來整個社會面對教育問題時普遍存在的「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女主人公王國慧小時候因家裡貧窮而半路輟學,便把自己的理想與希望全部加諸兒子何新成身上。如同中國大多數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她對兒子在學習方面的關心無微不至,嘔心瀝血,而對兒子在心理,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後生理、情感上的波動卻採取了錯誤的圍追堵截的方法,最終導致兒子精神的崩潰。

相關焦點

  • 李洱《應物兄》 | 直面當代小說的內在性困難
    [3]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為例證:程德培:《洋蔥的禍福史——從<花腔>到<應物兄>》,《收穫》雜誌長篇專號秋卷和冬卷;項靜:《聲音、沉默與霧中風景——<應物兄>》,《南方文壇》2019第3期;孟繁華:《應物象形與偉大的文學傳統——評李洱的長篇小說<應物兄>》,《當代作家評論》2019年第6期;叢治辰:《偶然、反諷與「團結」——論李洱的
  •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30強名單(文藝類+新聞類)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30強名單出爐:  文藝類:龔凡、李莎旻子、尹頌、劉熙燁、蔡紫、劉洋、李七月、張舒越、孟語凡、依利米努爾·艾麥爾江、俞熙雯、王帆、李爽、苗霖以及劉慧凝  新聞類:姚軼濱、鄒韻、果欣禹、白影、田靖華、周瑜、劉妙然、崔爽、董星辰、馮碩、劉仲萌、楊光、王嘉寧、高凡和郭嘉寧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播出時間安排:2019年10月26日起每周六晚8點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播出頻道:
  • 上海文藝社年內將出版孫甘露小說《千裡江山圖》等原創作品
    孫甘露2017年,上海文藝社出版了韓少功、李洱兩套作品系列,提出「以知識分子寫作立場,捕捉時代的特殊印記」的出版理念,2018年,上海文藝社還將繼續出版李洱、紅柯、孫甘露等名家新作。作家盧一萍的長篇小說《白山》也因其對軍旅文學寫作的突破入選成為2017年亞洲周刊十大小說之一。在眾多文藝新推的作品中,也有系列叢書:一套是「小文藝·口袋文庫」系列,第一期「中篇小說」系列匯聚了韓少功、餘華、蘇童、孫甘露、格非、東西、李洱、徐則臣、納蘭妙珠等20位小說家的代表作。
  • 2019主持人大賽第九期晉級名單(文藝類+新聞類)
    2019主持人大賽第九期晉級名單:依利米努爾·艾麥爾江、李七月、尹頌、李莎旻子、蔡紫和張舒越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九期直播時間:2020年1月4日20:06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九期完整版視頻觀看入口:
  • 對「文藝批評」的批評 學者:缺乏出清淘汰機制
    論壇以「文藝批評的現狀與對策」為主題,圍繞「文藝批評的現狀與問題」「如何促進文藝批評的繁榮」「文藝批評的『才』『膽』『識』『力』」「文藝批評如何助力藝術院團的創作」「文藝批評的媒體責任」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旨在通過理論研究、專家評論與媒體推進的有效結合,促進文藝批評的發展,繁榮文藝創作。
  • 瓦當:我的2019年閱讀推薦 虛構類
    《月落荒寺》,格非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9月 《月落荒寺》再次證明格非是一位在探索小說技術與心靈的幽微之地兩個方面同時走得最遠的中國作家。或者說,他使小說重新成為一片未知之地,又使人深切感受到觸手可及又無限遙遠的疼痛的真實。
  • 2019年度優秀文藝作品結果出爐!有你的作品嗎?
    為進一步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根據《關於印發珠海市香洲區優秀文藝作品獎勵和重點文藝創作扶持辦法(試行)的通知》(珠香辦發〔2006〕30號)精神, 香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香洲區文聯組織了2019年度香洲區優秀文藝作品評選。
  • 李洱《應物兄》與晚近三十年的文學、思想和文化問題
    曾獲第十六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成果獎、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年度優秀論文獎、第五屆柳青文學獎、陝西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多種學術獎項。 【3】 李洱:《問答錄》,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244頁。
  • 李誠儒批評郭敬明;張藝謀《一秒鐘》定檔|文藝周報
    文藝周報 Volume 20鳳凰網讀書文藝周報,盤點一周國內外文化新聞,在碎片化信息洪流裡,留下值得被記錄的部分。過去的一周文藝關鍵詞有 :老戲骨李誠儒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批評導演郭敬明;山西長治將學生 視力和體重考核結果納入中考成績;張藝謀新片《一秒鐘》定檔;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天》/亦舒小說同名電影《喜寶》上映;遲子建作品《候鳥的勇敢》獲第六屆鬱達夫文學獎;法蘭克福書展/上海藝術書展開幕 ……
  • 咪蒙的文章是非虛構寫作作品嗎?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非虛構寫作」的相關內容,非虛構寫作是近幾年新傳考研的熱門話題,自從2019年咪蒙旗下的公眾號發了一篇《一個出生寒門的狀元之死》,一經發布,就達到了十萬加,同時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有網友發現文章的時間、人物和事件無法對應起來,隨後,咪蒙為自己開脫稱該文是非虛構寫作,而非新聞作品。
  • 「文化漫談」談談小說等虛構類文藝作品中的「西化」現象
    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草坪上和CNN記者阿科斯塔的互懟,被一些人稱為「美國文化」,但是正是這種被一部分美國人和一部分親美人士標榜的「美國文化」,對於我們擁有5000年文明的中國文化來說,恰恰是一種「沒文化」的體現。
  • 精彩回顧:2019年原版世界12個獎項39本獲獎著作
    其中6個為文學獎項,包括:小說獎、戲劇獎、歷史獎、傳記獎、詩歌獎、非虛構獎。普利茲文學獎項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不向大眾口味屈服,暢銷的文學作品從不受它的垂青。 2019年10月布克獎公布,有兩位獲獎者,按規定自1993年起獎項只能頒發給一人,今年是該規定實行以來首次破例。
  • 2019年微信現代詩點評128首
    詩歌的來源基本是好友們發出或轉載在朋友圈、詩歌群等的作品。如果在選擇的作品中,作者本人有異議,敬請提出來,謝謝!!今年之所以推遲,原因:1、詩人朋友比較多,朋友圈更新很快,閱讀有些滯後;2、加上2019年自己老屋翻修,花費了不少時間;3、2020年上半年瘟疫流行,沒心情收整,詩人們也在集體沉默,故耽誤了。
  • 文學:從空白文檔開始虛構歷史
    這些可謂「歷史」在虛構文本中的直接現身。虛構文本中的「歷史」想像由於跟正史分享了相同的人物、時間框架,跟野史分享了奇幻曲折、跌宕起伏的情節,滿足了人們對歷史的戲劇性想像而大受歡迎。從《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到《大秦王朝》等歷史劇的熱播不難窺見中國人藉助虛構想像歷史的熱情。
  • 李洱、李怡、賈夢瑋、季亞婭等名家授課,2020年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1月9日,2020年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在成都開班。經過層層遴選,50餘位來自全省各市州的中青年作家受邀參加高研班。四川省作家協會特別邀請李洱、李怡、賈夢瑋、季亞婭、劉陽、吳佳駿、彭學明等茅盾文學獎得主、高校文學院院長、文學名刊編輯參與授課。據悉,近年來,為加強文學人才培養、優化人才隊伍建設、催生文學精品,省作協已經對全省各市州產業作協的中青年作家進行了分片區、分體裁的普訓。同時,也通過高研班、少數民族作家班和網絡作家培訓班等,對文學創作骨幹進行重點培訓。
  • 關於平涼市2018年度優秀文藝作品及優秀社會文藝團體擬獲獎名單的...
    關於平涼市2018年度優秀文藝作品及優秀社會文藝團體擬獲獎名單的公示按照《平涼市優秀文藝作品獎勵辦法》《平涼市優秀社會文藝團體獎勵扶助辦法》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平涼市2018年度優秀文藝作品及優秀社會文藝團體評選獎勵、扶助申報工作於2019
  • 文藝批評 | 劉復生:"帝王小說"的真實意圖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i]本文所謂的歷史小說是指有著相對較為嚴格的歷史依據的歷史文學創作,不包括各種戲說和架空類作品。文本中的歷史時段必須是近代以前。[ii]電視劇《末代皇帝》,28集,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周寰、張建民執導,陳道明、蔡遠航等主演,於1981年5月開始劇本創作,1984年4月,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廣播電視部批准後,同年11月24日投入拍攝,1988年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
  • 德州表彰高層次文藝作品及「長河文藝獎」作品
    11月12日,全市高層次文藝作品獎勵暨第三屆德州市「長河文藝獎」表彰大會召開。會上對全市高層次文藝作品獎和第三屆德州市「長河文藝獎」獲獎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德州市「長河文藝獎」是全市文藝界的綜合性文藝大獎。
  • 蔡紫勇奪央視主持人大賽文藝類冠軍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文藝類總決賽上,來自四川自貢的選手蔡紫力破強敵,以97.892的傲人成績奪得了文藝類選手金獎。 2019年11月9日,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二場正在直播,四川自貢女孩蔡紫以《紫曰》自我介紹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