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來自英國沙宣學院的 SACO Hair 創辦人 Richard Ashforth 舉辦的全球最大的地下髮型秀「Noise (喧囂)」來到了上海「摩登天空」,在這裡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創意美發團隊和愛好者們,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充滿感官衝擊力和別開生面的創意髮型秀表演。
其中,代表臺灣地區參與演出的 Eros 團隊,以表達地球環境汙染為靈感,呈現了系列作品「50/50」,結合現場炫目的燈光和烘託出作品主題的服裝,不僅給觀眾帶來了精彩的髮型秀,亦引起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反思,別具意義。
MODELNOMY 有幸在演出後臺採訪了 Eros Hair-styling 的創意總監、被譽為「臺灣髮型教父」的 Andy(黃國鎮),邀請他與我們分享他們團隊在 Noise 中的作品和他在美發行業多年職業生涯的感想。
Eros 為上海的觀眾們呈現的作品,再次顛覆了大家對創意美發作品的想像。作為一個不斷追尋創新的美髮沙龍品牌,Eros 希望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具有高度欣賞價值、精湛技術、前衛大膽的髮型,還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背後的理念,讓更多人關注一些跟社會、環境有關的話題。
「這次的主題叫 50/50,意思是地球的一半是陸地、一半是海洋。首先陸地我們選擇了螢火蟲作為代表元素,因為過去我們常常能看到螢火蟲或其它的昆蟲,但是現在因為人類科技和城市化的發展,適合昆蟲生存的環境也遭到破壞,導致現在已經很少見了;而海洋的部分我們則選擇了能作為海域水質指標的珊瑚礁。我們想用這兩種生物,來表達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和更多的關注。」
眾所周知,要將一個概念轉化成實際的作品並不容易,這要求創作者具有高度專業的水平、美感和積累足夠多的經驗,才能在髮型上作出最恰當的表達。
「為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怎麼將這些具象的元素轉化一個有趣的髮型。參加 Noise Show 最大的困難,就是要面對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最頂尖的創意髮型師,作為亞洲人我們的資源沒他們好,因此壓力很大。做好看的髮型誰都會,但是要做到在技術和表達上有創新和突破,就不容易了。」Andy在採訪中說道。
一個專業出色的髮型秀演出,不光要給觀眾帶來精彩的髮型作品,髮型師的臨場發揮、模特的演繹、符合主題的服裝和妝容、現場舞檯燈光的效果、音樂等等都是考量因素。為此,Eros 團隊邀請了服裝造型師 Victor Goh 為他們的作品專門打造了表演服裝。「Victor 跟我非常有默契,他很懂得我們要表達的是什麼,為此他專門去定製了面料和印花。其中海洋主題的那一套靈感來自於水母,而另一套的印花則是樹皮的紋路,都非常特別。」
Eros Hairstyling 設計總監 Andy
對於 Andy 來說,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突破,讓他和自己的團隊一次又一次地成長。除了要培養藝術性的美感,還要保持技術的與時俱進。這些年來,從最開始在香港為其它髮廊打工,到在臺灣開創自己的沙龍,並與王力宏、張曼玉、鞏俐、湯唯、梁詠琪和鍾麗緹等著名藝人合作,Andy 一直在保持不間斷的學習,希望有一天能帶領自己的品牌走出臺灣、走出亞洲,成為在國際上擁有良好口碑的美髮沙龍品牌。
或許大多數的藝術創作者都有一個特質,比較寡言少語,Andy 也不例外,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他在髮型設計上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技能,在他沉默不語的背後,是常常給人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創作。而私下 Andy 的穿衣風格,也跟他的作品一樣,既獨特又前衛有型,並且隱藏著巨大的能量。
Andy 為鍾麗緹、梁詠琪設計的髮型。Andy 深受許多女明星的信任,總能剪出獨一無二、充滿個人風格的髮型,他笑說尤其是想從長發剪成一頭短髮的藝人都會來找他。
在 Andy 和 Eros 團隊的努力下,Eros 早已為臺灣高端美發行業開啟了先河,成為了行業中的翹楚並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為創意美發增添了更多的色彩。通過參加 Noise 髮型大秀,Andy 希望吸引更多的人關注臺灣創意美發,傳播對發藝的熱愛及美感的堅持,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Q&A
對話髮型設計師:Andy (黃國鎮)
當初為什麼選擇進入美發行業?
小時候學校附近有一家香港最高級的髮廊叫 Le Salon,每次經過都看到裡面的人很酷、很時尚,還能在雜誌上看到他們的作品。在80年代的香港,高級髮型師是一個備受尊敬的職業;加上我從小愛美,也喜歡創造和自由,因此逐漸萌生了進入美發行業的念頭。
對您的事業影響最深的人是誰?為什麼?
紐西蘭的髮型師 Barrie,他也是著名髮廊 Headquarters 的創辦人之一。我剛入行的時候在「麗花」和 Kim Robinson的 Le Salon 工作, 他們都是比較傳統優雅、女性化的法式風格;之後我才知道還有 Headquarters 這樣英式前衛風格的沙龍。因為有 Barrie,我才找到了自己,知道要追求的是什麼。
Andy 與 Eros 團隊合影
可以介紹一下創辦 Eros 背後的故事嗎?
1987年,我跟著 Barrie 從香港來到了臺灣發展,創辦了 Eros,但是因為當時臺灣比香港落後很多,只有很傳統的連鎖髮廊,而我們的收費和定位都是高端級別,所以當時大家接受不了我們這種高級沙龍的定位,幾個月後就倒閉了。
於是 Barrie 讓我們先到別的髮廊工作,等時機成熟再開。很不幸的是,過了一年多後他因意外去世了,於是我只好自己繼續在不同的沙龍工作了兩三年,積攢了一些經驗和客人,漸漸地也有雜誌和名人來找我合作。
合作過無數中港臺巨星的 Andy,也曾為周迅及張國榮量身設計髮型。
後來臺灣有一家最高端的商場要開業,他們來問我要不要在那邊開店,我很快就答應了,並且很幸運地有一位臺灣明星朋友參與投資,在天時地利人和中,我就擁有了自己的高端美髮沙龍。為了紀念 Barrie,我繼續沿用我們剛來臺灣時取的名字——Eros。
因為定位很明確,開業不久就獲得了知名度,也逐漸改變了臺灣對髮型師的態度,慢慢地使臺灣髮型師的地位提升起來。
有合作過比較難忘的藝人嗎?
鞏俐。當時鞏俐在北京有一個廣告,是由葉錦添擔任美術總監,他便叫我去負責髮型。通常我們為藝人做的髮型,都比較保守,但是那次我們為鞏俐做了一個非常前衛的大膽髮型。
Andy、葉錦添與鞏俐
完成之後鞏俐也很滿意,在我心目中她是一個很有氣場的超級巨星,但沒想到她私下她也很友好,很好相處,因此是非常難忘的一次合作經歷。
職業生涯中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我覺得比起開店經營,當髮型師、做好看的造型一點都不難,最難的是人員管理、發展戰略和投資的部分,即使到現在我仍然在摸索中,對我來說還是不容易的。
入行以來,作為在臺灣發展的香港人,您覺得臺灣和香港的美發行業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現在臺灣美發行業至少超越香港十年。在國際上,臺灣髮型師的曝光率很高,也拿了很多世界級大獎,但香港幾乎沒有。作為香港人我挺失望的。香港租金很貴,運營成本高,所有東西都很商業化,不會有人靜下心來創作和設計,更不要提做高質的 Hair show 了。
這幾年受到臺灣的影響,香港也開始舉辦一些 Hair Show,但水平還差很多。
Andy 與兒子 Desmond 參加由臺北《WE PEOPLE 東西名人》雜誌舉辦的東西名人成年禮,聽到兒子說:「要成為比爸爸還厲害的髮型師!」展露私下慈父的那一面。
如何判斷一個髮型作品的好壞?
我覺得這個判斷要基於每個人的美感,當你處在不同的階段,你對事物的感受也不一樣。所以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對於想成為您這樣的年輕人,您有什麼建議嗎?
不要被外在環境影響,堅持你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採訪:Weihan Chang & Linzy Lam
撰文:Linzy Lam
圖片提供:施華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