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天才走了!霍金去世,享年76歲!

2021-02-07 肇慶資訊網

據外媒14日報導,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家人已經確認這一消息。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他的孩子露西,羅伯特和蒂姆發表了一份聲明:


「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遺產將會持續影響這個世界多年,他堅韌不拔的勇氣、他的幽默感激勵了世界各地的人們, 他說過,'如果它不是你所愛的人的家,那它就不是宇宙』。 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霍金到底厲害在哪?


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是英國最崇高的教授職位。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比起霍金的科學造詣,更令大家熟知的,應該就是他的病症了


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唯一能動的只有兩隻眼睛和三根手指。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



2017年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


2017年11月,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作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霍金的這些經典語錄你聽過嗎?


「我注意過,即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之前都會左右看。」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整個明白(路人甲:『霍金是東北的?』)--它為何如此,它為何存在。」


「在我 21 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了零。自那以後,一切都變成了額外津貼。」


「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


「永恆是很長的時間,特別是對盡頭而言。」

在2017騰訊 WE 大會中霍金進行了獨家視頻演講,展示了他為太空探索帶來的傑出貢獻與最新成果。這也是霍金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演講。以下為霍金的演講原文,略經鈦媒體(ID:taimeiti)編輯後發布:



(霍金: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 2017騰訊WE大會)


你好,北京!我是史蒂芬•霍金。歡迎來到騰訊WE大會。


我今天的演講,是關於在宇宙這一背景下,地球和人類所扮演的角色。為了最好地闡述,我需要從兩個維度出發,一是思考人類的未來,二是研究我們探索太空、尋求其他潛在宜居星球的選擇。我今天的目的,是問大家兩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做什麼才能夠確保,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人類的未來達到儘可能完美?其次,我們為什麼要考慮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一個原因是,對我們來說,地球變得太小了。在過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長率是指數級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長。目前這一數值約為1.9%。 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著,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會翻一番。 2022年,我將慶祝自己80歲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這段歷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時膨脹了四倍。


這樣的指數增長不能持續到下個千年。 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 「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這樣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充分嗎?難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 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情況就如同1492年前的歐洲。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堅信,哥倫布的探險註定是徒勞無功。 然而,新世界的發現,對舊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於那些被剝奪權利地位、走投無路的人來說,新世界成為了他們的烏託邦。


人類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將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還有未來。它不會解決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問題,但它將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全新視角,讓我們著眼於更廣的空間,而不是拘泥眼下。希望這能夠讓我們團結起來,面對共同的挑戰。


當我們進入太空時,會有怎樣的發現呢?會找到外星生命,還是發現我們終將在宇宙中踽踽獨行?我們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長的進化後,實現了與地球資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這種可能性極小,但宇宙是無限的,我們還是可以假設,生命會在某處出現。不過,如果概率很低,那麼出現生命的兩個星球間的距離,可能將異常遙遠。


在太陽系中,月球和火星是太空移民地最顯而易見的選擇。水星和金星太熱,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氣體星球,沒有堅實的表面。火星的衛星非常小,並不比火星本身更優。木星和土星的一些衛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衛星之一歐羅巴,它的表面是冰層,但其下可能會有液態水,也就可能會孕育生命。那麼我們如何確定這種可能?是否必須登陸歐羅巴,然後鑽一個洞?


星際航行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我所說的長期,是指未來二百到五百年。


但是,還有另一種選擇。去年,我與企業家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一起,推出了長期研發計劃——「突破攝星」,目標是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內,我們將向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發送一個探測器。


「突破攝星」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這是一項概念驗證的使命,其中涉及三個概念:迷你太空飛行器、 光動力推進和鎖相雷射器。「星晶片」是尺寸被縮小到僅幾釐米、但功能完備的太空探測器,它將附著於「光帆」上。


「光帆」由超材料製成,重量僅有幾克。我們設想,一千個由 「星晶片」和 「光帆」組成的納米飛行器將被送入軌道。 在地面上,雷射器陣列將共同形成一道超強光束,光束穿過大氣,以數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這項創新背後的想法,是以光束來驅動納米飛行器的前進。這樣產生的速度雖然不及光速,但也能達到其五分之一,約合每小時1億英裡。這樣的系統可以在一小時內抵達火星,幾天內到達冥王星,一周內就可以追上並超過旅行者號探測器,並在僅二十年後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


重要的是,「星晶片」的軌跡可能包括「比鄰星b」,這顆位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宜居帶的行星,與地球的大小類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攝星」與歐洲南方天文臺攜手合作,進一步探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宜居行星。


目前看來,這些都可能成為現實。但我們也看到重大的挑戰。1吉瓦功率的雷射器僅能提供幾牛頓的推力,不過因為納米飛行器因為只有幾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但是工程方面的挑戰是巨大的。納米飛行器必須經受極限加速、極寒、真空和質子,以及與太空粉塵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於大氣湍流,將一套總量100吉瓦功率的雷射組瞄準太陽帆,也是很困難的事情。


還有一些嚴峻的問題。如何讓數百道雷射穿過大氣波動時聚合,如何推動納米飛行器又不燒毀它們,如何讓它們瞄準正確的方向?此外,我們還需要讓納米飛行器在冰冷的真空環境中工作二十年,這樣它們才能將信號傳回到四光年外的地球。


然而這些都是工程設計要解決的問題,而工程挑戰往往最終都會被解決。隨著技術進步日趨成熟,我們可以展望更多令人興奮的使命。如果「突破攝星」計劃能傳回毗鄰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圖像,這對人類的未來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希望我已經解答了我演講一開始所提出的問題。人類作為獨立的物種,已經存在了大約二百萬年。我們的文明始於約一萬年前,其發展一直在穩步加速。如果人類想要延續下一個一百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


感謝大家的聆聽。


有網友在知乎這樣評論

來源:中國新聞網(ID:cns2012)央視新聞 鈦媒體 知乎

相關焦點

  • 傳奇走了!霍金去世,享年76歲 他預言:2600年地球或變成「火球
    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傳奇走了!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據外媒14日報導,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1942年1月8日,正好是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霍金就在這一天呱呱墜地了。霍金的爸爸和媽媽都是牛津大學畢業的,一個主修醫學,一個主修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
  • 霍金去世了,享年76歲,人類為什麼這麼崇敬他?
    就在剛剛,傳來了一個噩耗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享年76歲目前,他的家人已經確認了這一沉痛的消息那個曾在21歲就被醫生宣告「死亡」的男子努力活到了76歲卻在今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從此世界上再也沒人跟我們這些凡人
  • 霍金逝世 享年76歲!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外媒14日報導,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網友:他屬於星辰宇宙
    據中國新聞網14日轉引外媒報導,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家人已經確認這一消息。
  • 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小時候媽媽是這麼跟我說的,那時我還讀不懂他的理論,不知道黑洞是什麼以為黑洞就是宇宙中一個黑色巨大的未知的洞而已更不知道三維空間今天,是全人類都感到惋惜的一天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這個天才這個其貌不揚但卻帶領著科學、物理、宇宙往前走的人離開了(默哀)
  • 霍金去世,享年76歲!一起回顧他的勵志人生!
    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3月14日消息,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 霍金去世,享年76歲!最後一條微博回復了王俊凱
    今天,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走了。
  • 愛因斯坦誕辰日,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出生之日是伽利略誕辰300年!向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致敬!
    就在剛剛,霍金的家人發表聲明: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再見霍金,你的學術成就將流傳千年;你的勇敢堅強將激勵全世界人民!突發!就在剛剛,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7news:《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霍金逝世,享年76歲,他回他的宇宙了!
    就在剛剛一則新聞刷爆了各大媒體平臺著名天文學、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
  • 霍金因病去世 享年76歲 網友:世間再無霍金 時間永留簡史!
    就在剛剛,《衛報》、BBC、天空新聞等多家外媒均發布消息,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終年76歲。
  • 深信人類要離開地球的霍金,先離開了——享年76歲
    根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的報導,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到底厲害在哪?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是英國最崇高的教授職位。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作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霍金的這些經典語錄你聽過嗎?「愛因斯坦錯了,他說『上帝不玩色子』。
  • 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他最後一次專門給中國人做的演講是這樣的……
    這是一條來自英國媒體的一則不幸消息:享譽世界的現代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有些巧合,用最深奧的物理學無法解釋:76年前的1月8日(1942年),霍金誕生——而在這一天,正是文藝復興時期物理學家伽利略去世300年的紀念日(1642年);而在139年前的今天,正是20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誕辰
  • 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
    今天中午,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了,享年76歲。
  • 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在1976年的一次英國皇家宴會中,英國王子查爾斯就不幸中招,霍金軋過他的腳趾之後,還高興地開著輪椅在地上轉了一圈……在自己的自傳裡,霍金也曾寫過: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沒有軋過柴契爾夫人的腳趾。
  •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網友:他屬於宇宙星辰……
    據外媒14日報導,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傳奇走了!史蒂芬·霍金在愛因斯坦生日這天去世!曾預言人類2600年滅亡!
    今天,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走了。
  • 霍金在愛因斯坦生日這天去世:預言人類2600年滅亡
    今天,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走了。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史蒂芬·霍金,科學蒼穹中最亮的明星,他的洞察力塑造了現代宇宙學,並激勵了數百萬全球觀眾,去世時享年76歲。他的家人在周三凌晨發表了一份聲明,證實他在劍橋的家中死亡。
  •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
    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他的主要貢獻有兩個:奇點定律(1970)與霍金輻射(1974)。奇點定理:Roger Penrose(彭羅斯,似乎更牛) 一起開創性地運用拓撲學的方法,證明廣義相對論方程導致奇點解,間接地證明了大爆炸奇點的存在。
  • 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霍金,這位科學界最璀璨的明星,他的洞察力塑造了現代宇宙學,他以病殘之軀取得的卓越成就讓全世界肅然起敬。周三凌晨,他的家人發表聲明,證實他在劍橋的家中死亡,享年76歲。霍金的孩子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聲明中說:「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感到萬分悲痛。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精神遺產將在很多年內繼續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