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文摘作品
編譯:VVN、笪潔瓊、蔣寶尚
區塊鏈的誕生,推動了一場旨在顛覆整個科技行業的運動,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粉絲們稱之為Web 3.0。它將顛覆整個傳統商業模式,因為這項技術將促進全球資訊網(WWW)的去中心化,從而將控制權和所有權從唯利是圖的公司手中奪回來。
Web 3.0的生態系統中已經包含3000多種不同的加密貨幣和900多個分散式應用程式。儘管這個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它的市值已超過8000億美元。
從阿帕網(最早的網絡原型)誕生到Web 3.0時代的時間線
上文的數字有力地證明了這場運動的的確確是一場革命。與18世紀的法國革命一樣,這場革命的爆發源於數百萬人和少數執政者之間的不平等。事實上,Web 2.0時代的確為企業霸佔利潤和控制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除了鞏固自己的控制權外,這些巨頭公司們別無他法。以internet.org(由Facebook推出的免費上網計劃)為例,馬克·扎克伯格倡議免費為貧困國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這項項目的意圖理所當然地受到了質疑,質疑者認為Facebook顯然想通過該計劃對上網服務進行控制和區分。
扎克伯格不是唯一一個為鞏固自己利益而斥巨資的公司CEO。亞馬遜的CEO傑夫·貝佐斯就曾收購了華盛頓郵報,這實際上是亞馬遜可以買到的最便宜、最精明的政治保險。
這筆收購雖然花了亞馬遜2.5億美元,但比起可能在反壟斷案中面臨7000億美元的賠償,這筆錢還是花的很值得的。
這一切都證明,一個更自由、更平等、更博愛的網際網路將會成為一些巨頭公司及其管理者的心頭大石。
由現有制度過渡到互不信任、反腐敗和反審查的制度不僅是必要的,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這些變化將會是顛覆性的。下面我們將會舉一些行業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2014年,加密貨幣交易平臺Mt. Gox遭遇黑客襲擊,黑客盜取了超過4.6億美元的比特幣,這再次說明了集中存放數據的壞處。
去掉中央管理機制後,就不再有人可以調整和左右市場匯率和交換價值,不再有人需要為利益衝突而買單,也不再有誰能比其他人獲得更多的用戶數據。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Web 3.0,那可能就是「脫媒現象」(disintermediation)了。
我們可以看到,Bitfinex、EOSfinex等分散化交易平臺,可以通過去掉任何人都可以操縱的「中心故障點」來填補信任方面的空白。
區塊鏈的不可更改性,使消費者能直接進行交易,智能合約則使原本成本高昂的財務流程實現了自動化。從長遠來看,憑著大小額度的支付能力及快速結算、降低成本的出色表現,加密貨幣技術及應用將會是將來不可缺少的力量。
Web 2.0和Web 3.0的文件存儲
如今,Storj,Filecoin和Maidsafe等走在去中心化存儲前列的DApp,都在努力為當下的存儲供應商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人們拿臺式機、伺服器和存儲設備上閒置的存儲空間換取平臺上的代幣(token)。
存儲數據的節點會獲得代幣獎勵,並維持網絡的運行。這樣,平臺的成本只是集中式存儲平臺成本中的一小部分。成本低廉,還能提高網絡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這些平臺無疑能在未來贏得消費者們和企業們的青睞。
Web 2.0和Web 3.0的即時通信和社交網絡
並不是只有土耳其等國家會對網絡內容實行嚴格的審查和限制,西方國家也同樣如此。例如,Google去年就發布了一個代碼,這個代碼會掃描所有私人的Google文檔,確定用戶是否存在違規行為,並在必要時限制用戶訪問。
大家都渴望言論自由,但按網際網路目前的情況來看,權力的不平衡意味著公司和機構可以控制網際網路。
我們可以慢慢看到,Steemit、Akasha、Status等去中心化的社交平臺正在著手保護人們的隱私,以填補隱私方面的空白。沒有了中央機制,意味著沒有人有權訪問或限制帳戶,內容便能留在用戶手中。
Web 2.0和Web 3.0的保險業
腐敗、內幕交易、貪婪等詞眼,已成為保險和銀行業的代名詞。除了相信金融體系之外,我們別無他法。決策不公開不透明,消費者們也無法指責什麼。不難明白,為什麼這些行業會屢屢爆出企業倒閉和醜聞問題。
要知道,1820億美元的稅金救助可不是小數目(2008年,美國曾向AIG集團提供總額1820億美元的稅金救助),這個問題會影響到每個納稅人。
Web 2.0和Web 3.0時代的銀行業
P2P(Peer to Peer,對等網絡)行業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非營利組織是如何長期持續發展的。例如,Mozilla和維基百科就證明了一個機構並不是非得走集中式、以盈利為目的的管理路線。
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走得更遠。區塊鏈就提供了這麼一種替代方案,它通過不可更改的智能合約和密碼數學,提供去中心化的管理和信任,它的遊戲規則從一開始就很清楚。
Web 2.0和Web 3.0的視頻流
2005年,YouTube的出現(現已被Google收購)使用戶生成內容流行起來,代表著我們與網際網路的互動出現了歷史性的變化。但隨著時間推移,公司也需要盈利,我們可以感受到它正在發生緩慢而巨大的變化。
我們以為它是一個免費的網站,卻幾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向它提供了自己的個人信息(如瀏覽記錄、購物習慣等),內容生成者始終只能看到它廣告利潤的一小部分。
由於他們對廣告和審查政策含糊不清,許多內容生成者認為視頻的去收益化(demonetized)並不統一公正。對於每分鐘400小時時長的上傳內容,Google承認他們也「並不總是對的」。
所以,如果連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都處理不了這些事情,那麼集中式的控制對消費者而言,效果似乎並不是很好。
Web 2.0和Web 3.0時代的音樂流
下面我們來聊聊依賴流媒體為生的藝人。對於那些剛處於起步階段的藝人而言,要向中介繳納30%的費用將會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不小的影響。
去中心化網絡則為流媒體服務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用戶將成為內容的所有者和受益者。Web 3.0可以去掉中介環節,使廣告商、觀眾和內容創作者能夠直接進行交流互動。
可以看到,去中心化目前發展迅速,但大部分主流網際網路用戶仍然不知道它的應用前景和對一些特定行業的好處。
「區塊鏈網際網路」基金會(IBF:Internet of Blockchain』 foundation)便旨在解決這個問題,它的目標是推廣區塊鏈的應用,並推進現階段向Web 3.0階段的轉變——這將是一個更加以用戶為中心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數據、身份信息、數據資產都將完全為我們所擁有。
IBF(Internet of Blockchain』 foundation)意識到,人們無法輕鬆訪問區塊鏈,這使區塊鏈顯得「觸手不可及」,從而阻礙區塊鏈的發展和傳播。去中心化框架應用Essentia.one便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它將首次把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集中在一起,並使不同區塊鏈之間互通有無。
Essentia已經在本地集成了Akasha,Aragon和Storj等去中心化應用,並為用戶提供頂級的、用戶友好的界面,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在Web 3.0上訪問和管理自己的數字生活。
那麼,為什麼這些巨頭公司們會如此擔心呢?因為一旦Web 3.0真的到來,權力的掌控就要成為歷史了。
正如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曾經揮霍無度,而法國大革命讓這一切無處遁形一樣。不同的是,這次不是巴黎人呼喊著「自由、平等、博愛」了,而是科技界的人們聯手合作起來,共同促進時代的轉變,向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相關報導:
https://medium.com/@matteozago/why-the-net-giants-are-worried-about-the-web-3-0-44b2d3620da5
【今日機器學習概念】
Have a Great Defi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