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久遠的老街暗巷,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時的時光很慢,那時的茶水很甜,那時的窩窩店包子就在山西麵館的旁邊。
綿陽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而最有老綿陽縮影和人間煙火氣的當屬翠花街。這種煙火氣,存於市井小巷中,存於故事和味道一樣飽滿的傳統美味裡……
翠花街是綿陽氣質最獨特的地方,它的氣息是高級的,文藝的,但它的肉體卻是市井的,入世的。雖然早已看不出它的舊時模樣,但無數的記憶都留在了這裡~
一個尋找舊時記憶的人,漂洋過海踏上故土這條熟悉的街,走進這家兒時的店。堂子裡重新換了模樣,而「窩窩店包子」那幾個金色的大字依舊是當年熟悉的牌匾。
她叫陳曉蓉,原本是市中心醫院一名護理人員,如今是新加坡理工大學資深講師、英國倫敦大學在讀博士。八十年代她被單位派往海外,至此故鄉便成了「一枚小小的郵票,一灣淺淺的海峽」。
陳曉蓉博士留言:祝願窩窩店包子走向全世界!
多年的海外拼搏,讓綿陽這個養育她長大的地方變成了記憶中的一種味道。這種味道是窩窩店包子的熱乎鬆軟、肉鮮蔥香。咬上一口兒時的美味,記憶的閘門緩緩開啟。陳曉蓉感動在商業利益最大化的今天,這一傳統手藝被保護、傳承得如此之好。
窩窩店包子成了遠去的遊子在這座城市溫暖的存在。
很多人都知道綿陽有窩窩店包子,卻不知它是何時就有了,好像打從記事開始它就在那裡,而且一直在那裡,「要吃包子窩窩店,要看美女西山觀」也被我們從小說到大。
其實,窩窩店包子創立於清朝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如果歷史是藍色的天幕,那窩窩店包子就是閃爍的繁星。從清朝末年到21世紀,一百餘年的光景就這樣印在了包子店的身上。
五代傳承,歷經搬遷,從公私合營到私有化改制,窩窩店包子在歷史的變遷中也經歷著沉浮。
2002年,美樂集團收購綿陽市飲食服務公司,窩窩店包子遂成為旗下產業,集團公司授權原飲食服務公司員工繼續經營窩窩店包子。
2017年,美樂集團收回窩窩店包子的經營管理權,面對有些瘡痍的百年老字號,集團公司派遣專業人員進行管理,並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軟硬體的打造、技術研發和人才儲備。並繼續聘請窩窩店包子第四代傳人羅師傅擔任主廚。
初見羅師傅,很靦腆樸實,在與我們談話時略顯緊張,但當他揉起麵粉做包子時無比的自信,動作敏捷,一眨眼功夫一籠包子就完成了。不愧是19歲就在窩窩店包子學藝,將18年青春歲月都奉獻給窩窩店包子食客的大師傅!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浮躁,但內心深處都有自己想要珍惜的東西。前兩天抖音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小視頻:
很多人都以為是窩窩店包子找人拍的宣傳小片,然而真相是這完全是一名自來水軍自發的對窩窩店包子的宣傳。據說窩窩店包子為了表示感謝,找到了視頻的作者,一位叫張斯琪的90後小姐姐,並請她免費吃包子一個月。也許謝禮不算貴重,但卻是一份心意。就像小姐姐在留言區說的「真正的美味值得宣傳,傳統的手藝值得尊重」!
前段時間,綿陽晚報派了四十名小記者來到窩窩店包子,開啟了組團吃包子的模式。
店裡萌萌噠的小包子自然是得到了小記者們的青睞,而作為綿陽的一大官媒能讓祖國的花朵組團吃窩窩店包子也足見其品質的放心。
三鮮豬肉包只採用河南優質麵粉,廠家直供農業部認證無公害的八品豬肉加上本地水蔥,在原材料方面只選優質,絕不將就,廚房透明,衛生看的見!
傳承下來的完美比例,造就了經久不衰的好味道。一口下去,滿嘴濃鬱的脂香混合松針微微的清香,是兒時的味道!
雞肉包裡的餡料只用雞胸脯肉為基點,加上筍子和水蔥,必須是皮薄肉嫩才算合格。
雞肉汁經過蒸煮慢慢溢出來,全部被包子皮吸收,從小就覺得餡和皮接觸的地方最好吃了!
醬肉包一樣使用的是八品豬肉加上幹香菇,秘制醬調的餡非常細膩,醬味十足,深受歡迎!
醬汁味佔主導,不時還能吃到混在裡面蔥的小清新,為這款包子十分增彩!搭配每天早上精心熬製的大骨湯,超級棒!
灌湯包算是為窩窩店包子注入的新鮮血液了,一直保持傳統但也不忘記學習創新。
皮面輕薄且勁道,先感受到包子中湯汁的濃稠,又有餡肉的嫩滑,多層次的口感給人全新的體驗。
窩窩店包子經由一代代美食匠人,耐住寂寞,守護薪火,在無數次的重複和枯燥中恪守傳承。它要做的不僅是為綿陽人留住寶貴的記憶,還要讓更多的人吃到這已有百年底蘊的綿陽味道!
店鋪信息
▼▼▼
品嘗地址:
翠花街店:綿陽市涪城區翠花街2-21號 ,原老店對面。 0816-2999279
建國門店:綿陽市涪城區涪城路129號-6-7號,綿陽電影院對面。 0816-2919739
營業時間:7: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