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黃石最好吃的包子店

2021-02-14 東楚晚報

黃石人吃早點講究

尤為看重食物的色香味

絕不是對付一下就能了事的。

陶然樓豆皮

老劉紅油麵館的紅油麵

銅山口的牛肉粉

……

這些早點美食,

地地道道的黃石人往往如數家珍。

「挹江湯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黃石文化名人呂永超,在他出版的作品《舌尖上的美味》(原名《遊食筆譚》)中這樣寫到:「挹江湯包是好吃的。籠屜上桌,熱氣騰騰,輕吸鼻子,香就蓬蓬地在鼻端瀰漫。湯包蘸醋就薑絲,一口咬上,雖燙嘴,也不顧及。」足以用文字體現其味美。

5日凌晨,60歲的葉世榮和往常一樣起了床。
  天還沒有亮,公路上車流稀少。走了一段路後,老葉在賽瑪特賓館附近、頤陽路路口處一家門面前停下了腳步。門面上方,「挹江湯包」四個字寫得不算顯眼,然而對於喜歡「過早」的黃石人而言,這幾個字足以打開他們的味蕾。

  「滋啦」店門口的捲縮鐵門被葉世榮一下拉開。按開牆壁上的電燈開關,屋內瞬間亮堂起來。這是一間黃石典型的早餐小店,約50平米,格局成長方形。小店一邊擺放著六、七張餐桌,一邊是早餐師傅們工作的操作間。葉世榮則是這家店的老闆。

  準備完製作早點所需的工具與食材後,葉世榮在店裡的長凳上坐下休息。此時,一位與其年紀相仿的男子走入了店內。男子名叫楊齊田,是「挹江湯包」店的白案師傅。

  「老楊,材料準備好了,湯包可以開始做了。」在葉世榮說話時,楊齊田已經換上白色的工作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老楊製作湯包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而他最開始製作的湯包名叫挹江亭湯包。

  挹江亭湯包是挹江湯包的前身。在老黃石人的記憶裡,位於黃石電信大樓對面的挹江亭酒樓,每天早上都會浸潤在蒸湯包的霧氣之中。

  1978年,黃石挹江亭酒樓開始售賣挹江亭湯包,前來品嘗的食客絡繹不絕。「那時候一籠湯包2毛多錢,每天至少有30人在櫃檯前排隊購買。」喝上一口剛泡好的濃茶,葉世榮的記憶隨著茶水上飄起的蒸汽一下回到了過去。他也是挹江亭湯包的擁躉者。當湯包入口的那一刻,這種美味在他的舌尖停留,至今仍然不曾忘記。

  2003年,挹江亭酒樓關門歇業。隨著酒樓的消失,挹江亭湯包從此在黃石人的生活中消失。然而,對於挹江亭湯包的喜愛,一些忠實的老主顧們無法忘懷。這其中就有葉世榮的身影。

  「時間一久,我就想念這種美味。」也許是機緣巧合,在朋友的介紹下,葉世榮與幾位賦閒在家的挹江亭湯包創始人碰了面。楊齊田就是創始人之一。交談中,一群人一拍即合,決定讓挹江亭湯包重現「江湖」。

  2005年,挹江湯包店開業,顧客依然絡繹不絕。許多老顧客帶著孩子來店裡總不忘嘮叨一句:「這是黃石最有名的湯包。」

  麵粉兌水,楊齊田將其反覆揉捏成麵團,然後擱置在灶臺的一旁。這是「醒」面。

  「醒」面,也叫熟化。目的是將高速攪拌的麵團鬆弛下來,麵粉蛋白質充分吸水溶漲,使麵團的網絡形成更完美。只有這樣,麵團才能擀出跟紙一樣薄的包子皮,且韌勁十足。

  湯包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北宋之後,湯包在開封流傳下來。雖然湯包源於北方,但是黃石挹江湯包是武漢四季美湯包的創新品種,屬於蘇式湯包。

  湯包皮擀好後,楊齊田將事先調好的肉餡裹入其中,上爐蒸製。約摸10分鐘,挹江湯包即可出爐食用。

  籠屜裡,湯包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輕咬包皮,鮮湯便從缺口處溢了出來。整合的魅力往往不容忽視,湯包則將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了。

  吃挹江湯包,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葉世榮說,湯包中的「湯」實際上是事先要「包」入餡裡的。白案師傅要用本地豬身上最嫩的前胛肉和肉皮,配上十種調料熬製3個多小時,最後做成肉凍包進湯包中。湯包包好以後經籠屜上火一蒸,肉凍化開而不漏。

  和北方湯包相比,挹江湯包中的湯汁既沒有一絲多餘的鹹味,也沒有蘇式湯包那種過分的甜膩,但是鮮味十足。

早晨七點,進店過早的人多了起來。「老闆,來一籠湯包!」只要朝店內操作間喊上一聲,不到5秒鐘,一籠熱氣騰騰的湯包就會遞到顧客面前。

  一時間,食客們購買湯包聲此起彼伏,葉世榮和楊齊田開始迎接著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

黃石口碑極好的包子店,有的在街角旮旯,有的甚至藏身居民區內,雖然如此,老闆們卻一點也不擔心吃貨們找不到自己的店,因為,循著香味就能找著!

牧羊湖劉昌家包子店

聞著香就能找到

  吃什麼:鮮肉大包

  怎麼找:市福利院站下車,牧羊湖菜場一直朝裡,小巷盡頭。

知道這家包子店是在幾年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遠遠地就看見這條小巷裡人流攢動,往回走的人幾乎人手一提鮮肉大包,那香味就連從旁經過的人聞了都忍不住咽口水。經過一家賣炕餃的,再經過一家賣餛飩的,就到了這家沒有招牌的包子店了。

當然這家包子店是絕對有正規的營業執照的,店名就是取自老闆「劉昌加」。22年前,來自大冶市劉仁八鎮的劉昌加從部隊退伍後決定自己創業,憑藉在部隊炊事班學會的一點面點手藝,劉昌加與妻子一起做起了這家包子店。退伍軍人的身份令劉昌加在做生意上也格外嚴格要求自己,見過他們家做包子的人都知道,他們家的餡料跟「不要錢」似的,那分量可真叫足。

早6點開門到中午11點半歇業,劉昌家包子店每天要消耗3大包麵粉,一包麵粉就是400個包子。一籠25個包子,不到幾分鐘就被一搶而空。「他們家的包子是老面發酵的,一咬就是一口湯,而且還一點都不膩人。」常客劉先生一邊等候包子出爐,一邊和旁邊的客人分享著美食經。「他每個星期最少要來兩趟,專門從市內開車過來的,一次就買十幾二十個回去,家裡老人喜歡吃老面的。」老闆娘介紹道。

除了老面發酵,劉昌家包子店的餡料就是用最普通的蔥、姜、醬油、味精和鮮肉攪拌而成,沒有任何添加劑。更妙的是雖然他家的包子餡兒裡有生薑,可卻能讓你吃不出一點生薑味。因此儘管今年春節後包子由之前的一塊錢漲到了一塊五,仍擋不住街坊鄰居們對其的鐘愛。

不過他們家只做包子,所以大家可以就在隔壁買上一碗餛飩或豆漿搭配著吃哦!

滿福美食店

合黃石人口味的江浙湯包

吃什麼:湯包  小籠包

怎麼找:團城山電廠小區旁邊的路口,看不見招牌

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麵皮裡,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五個一籠,佐以薑絲和醋,異常鮮美。

有經驗的食客,先輕輕咬破湯包的表皮,慢慢吸盡裡面的湯汁,然後再吃湯包的麵皮和肉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到小籠湯包特有的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特色。這家的湯包多年來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湯汁始終一如既往的鮮,裡面的湯水分量足,喝完湯汁嘴巴都是黏黏的,很多膠原蛋白的感覺。

黃記包子店

慕名而來的粉絲可不少

吃什麼:肉包子   菜包子  糖包子

怎麼找:紡織五路


從外型上來看,每一個大包個頭均勻飽滿,顏色白中略帶微黃,一看就像是老面做的;拿在手上,手感柔軟,麵皮富有彈性;輕輕咬一口,老面十分有嚼勁,還透著一股鮮肉的香味,再咬一口,滿嘴則被肉的鮮香包圍著。

幹休所包子鋪

老面發酵,要的就是這個味

吃什麼:老面饅頭、老面肉包子、肉絲麵7元

怎麼找:青山路5號,市委老幹部第二休養所門口,可從師院路或齋公山路拐入

雖然同是老面饅頭,但方形的饅頭是刀切的,圓形的饅頭是純手工做出來的,口感更好。楊老闆掀開「棉被」,顏色偏黃的饅頭伴著面香呈現在眼前。

除了饅頭,老面肉包子也是店裡的一大特色。老面包裹著醬香四溢的肉餡,咬上一口,既勁道又很香,再配一碗店裡的肉絲麵,那簡直太滿足了。

老闆還透露了一個「秘密」,那就是老面饅頭買回家放在冰箱一晚,第二天再拿出來蒸,不會壞,反而口感會更鬆軟,更好吃。

六福早餐的包子

喧賓奪主的配角

吃什麼:熱乾麵 素粉 3.5元,三鮮粉 7元,

怎麼找:老下陸紡機門口

包子好吃,取決於餡兒和皮,六福包子的餡兒的重點就是新鮮。每天上午生意結束之後,員工們就開始剁餡兒,肉是新鮮買的,再拌上鮮嫩的大白菜和小蔥。麵皮一定要勁道,每天早晨4點左右就要開始和面發酵,5點開始包包子。一天可以賣出去100籠左右。

本期編輯丨仵佩

本期校對丨佘衝博

值班主任丨李磊

本期監製丨朱松如

商務合作:

QQ:2936282073(婉婉)

QQ:316154955(lala)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鈎,一贊一分錢,求打賞!


相關焦點

  • 黃石人氣包子鋪 有時間試試!
    本期,記者在黃石眾多資深吃貨的「指引」下,搜尋到了幾家口碑極好的包子店,有的在街角旮旯,有的甚至藏身居民區內,雖然如此,老闆們卻一點也不擔心吃貨們找不到自己的店,因為,循著香味就能找著!  挹江湯包店  享譽黃石30多年的「老字號」
  • 尋味03|在郴州,餃子比包子更好吃的包子店
    一生必吃的小龍蝦——蝦皇聯繫電話:0735-8899766自從上期的節目(尋味01| 藏在郴州南街的無名粉店 | 尋味02|你聽過但沒吃過的正宗白露塘殺豬粉 )發出來後,很多網友在後臺給我們踴躍投稿想要把自己知道的好吃的告訴我們,然後由郴州微視推薦給大家,然後在評論裡,微視君看到一個叫做「大海豚」的粉絲推薦了一家連微視君都沒聽過的店子,叫做「舉古包子」,因為這樣微視君拉著小航子就去了。
  • 包子店老闆說漏嘴,自家包子比別家好吃是加這味料,太好吃了!
    為什麼我們自己在家裡做的包子總是沒有買回來的包子好吃呢?朋友們大家好呀,今天我又來和大家分享小吃美食製作啦,今天我準備和大家說的是包子,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包子!包子日常雖常見,時不時家裡也常常自己做,吃起來呢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卻還是會有疑問,自己做的包子,試過很多方法卻總是沒有外面包子鋪的包子好吃,不管是從皮還是到餡兒,總感覺是少了那麼點味道!
  • 號稱和平區最好吃的包子店,45元1斤有30個,是老天津的水餡兒包
    天津人愛吃包子,尤其是水餡包子,有點像灌湯包,但是沒有灌湯包湯汁多,出了名的油大不膩味道鮮美,如何能做出好吃的水餡包子,一定要半發麵,這樣吃起來比較勁道,而且湯也不會滲透包子皮,在天津和平區就有一家好吃的水餡包子,叫做四平包子鋪,他們家的包子咬一口下去,滋遛滋遛冒油,特別鮮美好吃。
  • 大雪已至,蒸一鍋熱騰騰的包子,皮薄餡大多汁,比包子店買的好吃
    大雪已至,蒸一鍋熱騰騰的包子,皮薄餡大多汁,比包子店買的好吃。大雪是傳統季節,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這個季節溫度較低,比較適合吃溫補的食物,溫度降低,人的身體會變冷,通過吃的食物將體內的嚴寒驅除,可以讓身體更加強壯。
  • 北京最好吃最貴的早餐店,1碗炒肝3兩包子是標配,8塊錢一口一個
    北京人在早餐上面是下了功夫的,在印象裡北京大爺會提著鳥籠,悠遊自在地走到早餐店,喝豆汁兒吃焦圈兒,還有豆腐腦、火燒、小籠包、炒肝等等,而趙記炒肝曾經是早餐界的翹楚,號稱最好吃的包子店,力壓天興居、姚記等等,如今卻不是小時候那個味道了。
  • 你覺得中國十大著名包子有哪些?哪個最好吃?
    你覺得中國十大著名包子有哪些?哪個最好吃?談到中國十大有名的包子,哪一個最好吃?我也很想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除著名的慶豐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等外。還有北京二友居豇豆肉餡包,上海生煎包,南翔鎮小籠包,還有大胡蘿蔔餡包,梅菜肉糜包,粉絲辣醬包,綠柳居包子,馬祥興包,江蘇南京各式湯包,金陵飯店的雞鳴湯包,名聲鵲起,綠柳居包子,馬祥興包,金陵飯店的金陵大肉包。
  • 群力一家包子鋪,除了包子超讚以外,更好吃的是菜的味道
    這家店啊,總店來自於道外區。現在在哈爾濱群力第五大道開設了分店了,這就是張包鋪。道外的店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哈爾濱老道外最有名的小吃鋪之一。張包鋪在哈爾濱一定是赫赫有名的,包子口味豐富,有排骨、三鮮、蝦仁、香菇、豆腐的。
  • 美食探店:帝都好吃不貴的西安包子鋪
    今天小編就再為各位推薦一個坐落在北京西二環外的一家西安名小吃店「賈三包子鋪」,如果單說灌湯包的話,其實每個地方做的方式都大同小異。但是今天介紹的這家包子鋪裡除了可以品嘗到西安風味的灌湯包外,還可以吃到其他別具特色的西安風味美食。並且這裡價格非常親民,絕對的好吃不貴,不多說了,接下來就和小編一同去品嘗一下吧。
  • 周樓包子店 這家人氣旺
    周樓包子店 這家人氣旺李志傑周樓紅綠燈向北二百多米,路東,有家叫「可口美食早點世界」的早餐店,賣乾絲、麵條等,包子尤其好。從前周樓飯店的包子和燒餅皆好,包子不大,香氣濃鬱,燒餅酥脆,美味可口。周樓飯店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退出歷史的舞臺,周樓包子成為永恆的兒時記憶,周樓燒餅尚可從漢林燒餅店延續風味,成為聞名遐邇的地方傳統美食。周樓成為郭村新鎮區後,揚泰之星的包子曾經紅極一時,後來不知何故店鋪轉讓給外地人開牛肉湯店了。
  • 偷偷告訴你,早餐店包子好吃的秘訣!這樣做哪怕是素餡包子也很香
    總感覺外面的包子比家裡的好吃!但是不知道到底為什麼?秘訣就是,粉絲!平常我們在家就是直接溫水泡,然後切碎拌在餡裡,這樣處理的粉絲其實沒什麼味道的!今天分享一個早餐店粉絲的浸泡方式!步驟:1. 粉絲清水衝洗乾淨後,2. 放入鍋裡,鍋裡加入一點清水,粉絲的一半量,不要超過粉絲!加入老抽適量3.
  • 探店|豬肉大蔥,玉米起司...這家店立志做出全山雞口味最全的包子!
    今天老司機趁著空腹之時,去這家店看了看~ 在餵飽肚子的同時,順便帶你萌看看新店都有什麼好吃的哈~小王爺位於洛杉磯東邊的羅蘭崗,店面很小,整個房間就夠擺幾張桌椅。也許因為牆壁選擇了木質感的暖色調,走進屋後整體感覺非常溫馨。
  • 中國最好吃的10種包子,蟹黃湯包榜上有名
    以下是全國最好吃的10種包子, 看看有沒有你的最愛! 成都鮮肉包 鮮肉包是成都名小吃韓包子店中最受歡迎的包子。
  • 老綿陽人的記憶,就在翠花街這家百年包子店裡!
    陳曉蓉博士留言:祝願窩窩店包子走向全世界!多年的海外拼搏,讓綿陽這個養育她長大的地方變成了記憶中的一種味道。這種味道是窩窩店包子的熱乎鬆軟、肉鮮蔥香。其實,窩窩店包子創立於清朝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如果歷史是藍色的天幕,那窩窩店包子就是閃爍的繁星。從清朝末年到21世紀,一百餘年的光景就這樣印在了包子店的身上。
  • 上海有名的包子鋪,都為你找齊了,你認為哪家的包子好吃?
    在上海這個繁華都市中,從來不缺好吃的包子,老牌的、網紅的、排隊2小時的,但俗話說得好,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好吃的包子萬裡挑一。上海包子界的江湖中,也同樣是藏龍臥虎、高手輩出。當然包子好吃,光靠皮子是完全不夠的,雞肉包用的是都新鮮的拆骨整雞製作而成,咬開微甜的皮,裡面的雞肉餡鮮嫩可口,溢出的肉汁滲入包子皮,非常好吃。
  • 在國外,最有名的包子非「狗不理」,而是開出160間店的這個包子
    新加坡是「鼎泰豐」走向世界的據點,因為這個國家的國際化和多元文化,助力它開拓了全世界華人的口味市場,直至今日,「鼎泰豐」已經在全球開了160多家店,其中小小的新加坡就有20幾家,比臺灣本土還多。他雖然畢業於工科,但是自小就在「鼎泰豐」幫廚,從揉面、擀麵皮做起,練就了一手做小籠包的好手藝,熟悉包子出籠的每一個細節,而且這個年代,他已經不像父輩那樣只局限於一間小店養全家的小商人思維了,中餐要做大做強,最難的就是標準化,也曾經有餐飲界大師說過中餐無法標準化。而這個看似不可能做到的難題,被楊紀華攻破了。
  • 老綿陽人的記憶,就在翠花街這家包子店裡!
    陳曉蓉博士留言:祝願窩窩店包子走向全世界!多年的海外拼搏,讓綿陽這個養育她長大的地方變成了記憶中的一種味道。這種味道是窩窩店包子的熱乎鬆軟、肉鮮蔥香。其實,窩窩店包子創立於清朝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如果歷史是藍色的天幕,那窩窩店包子就是閃爍的繁星。從清朝末年到21世紀,一百餘年的光景就這樣印在了包子店的身上。
  • 又白又香的包子怎麼做?不能只加酵母粉,多加3樣,比買的都好吃
    導語:又白又香的包子怎麼做?不能只加酵母粉,多加3樣,比買的都好吃作為一名北方人,我很喜歡吃包子,特別是剛出籠的包子,那個口感,那個香味,簡直太好吃了,一次吃五六個大包子才解饞。以前在北方的時候,街上有很多家好吃的包子鋪,不用自己做,也能吃得香,可現在住的城市,很難找到一家好吃的包子鋪,要麼皮好吃餡難吃,要麼餡好吃皮難吃,總有缺點,不合心意,所以想吃包子,還是得自己做,味道好、口感好。說到蒸包子,不少人都覺得很難,尤其包子的外皮最不好做,明明發麵很成功,但做出來的包子不盡人意,口感極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興平包子店遍地開花的秘密,原來是...
    小籠包子,從南方流行過來,多包肉泥碎蔥,蘸些醋水,一口一個,棗一樣囫圇就下去了,一般人正好吃一籠十個,不然離飽還有二三裡地。興平包子,從農家走來,因地制宜,看菜做餡,葷素搭配,葷者肉似眾星捧月,素者青白相依瓜菜結合。簡單羅列如大肉韭菜、大肉蓮菜、羊肉蔥花、豆腐粉條、茄子辣子、西葫蘆胡蘿蔔等品種,剁餡時,不能太碎,大小如豌豆正好。興平包子,用發麵,面軟流一案,蒸熟鼓松白。
  • 光華路上的包子江湖,成都網紅店直接開到袁大頭對面
    袁大頭包子被武漢人稱為「國民包子」,在這座被熱乾麵、豆皮、面窩、牛肉粉紛爭的江湖裡佔據著一席之地。但就在半個月前,它在包子江湖中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脅。從成都來的外地網紅包子店九龍王直接把首家店開在了袁大頭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