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這部黑白電影憑什麼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外語片?

2021-01-17 娛評天下

今年奧斯卡兩大熱門,《羅馬》和《綠皮書》,藍雨星城都看了。

《綠皮書》力壓眾多牛片,獲封最佳影片,值得褒獎。

其實兩部電影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處(包括另外一部拿下四項大獎的最大贏家《波西米亞狂想曲》),比如都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都涉及到膚色種族問題,都以個體來反映整體,都在關注弱勢群體,《羅馬》展現的是母愛、女性的偉大,而《綠皮書》則反映的是黑人權益問題。

這說明奧斯卡還是更加偏愛政治正確,尤其喜歡真實故事。

那麼《羅馬》與《綠皮書》相比,究竟差在哪呢?

其實也不能說差,只能說兩者的風格和受眾不同罷了。

《綠皮書》更加有趣、親民、接地氣,而且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是各個階層、各種文化層次的人都能欣賞的「大眾電影」。

而《羅馬》,相比之下則更加的藝術化、風格化,事更偏向於導演阿方索·卡隆私人化表達的「作者電影」,雖然導演藉由女傭可莉奧的個人命運,展現了那個時代某一類人的特殊境遇,並且反映了女性的偉大,母愛的可貴。但是由於在黑白影像、攝影手法、電影節奏等方面的藝術訴求過於鮮明,故事本身趣味性也不佔優勢,所以最終在最佳影片的衡量上,確實略遜於《綠皮書》一籌。

但最佳導演頒給了《羅馬》,也是對於導演藝術價值的肯定。

就藍雨星城個人而言,兩部電影我都喜歡。

當然如果單純考慮娛樂性,肯定首推《綠皮書》。

而《羅馬》是那種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的品、慢慢欣賞的電影。

我很喜歡導演的黑白影像,質樸無華,自然而然將觀眾代入回憶的童年。還記得中國也有一部類似的電影《八月》,也是用黑白影像講述童年往事以及那個年代,像一首寫給過去的散文詩。

而空鏡頭的運用也十分别致:開場就是衝刷地面的水,帶著泡沫,緩緩的流淌,一遍又一遍的衝洗著之前的痕跡;這和最後結尾可莉奧住的小樓屋頂上的天空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地,一個天,時光靜好,慢慢流淌,經過歲月的洗禮,任世事變幻,依舊還是藍天白雲,陽光燦爛。

你仔細品讀這兩處鏡頭,一開場是一個俯視的視角,仿佛還是孩子的導演在觀察擦地水的流轉;而結尾卻是一個仰視的視角,也如同一個孩子在仰望藍天。它象徵著可莉奧的人生正面且積極的變化,同時也是導演兒時生活的真實寫照——爸爸離開了他們,媽媽帶著四個兄弟姐妹開啟全新的「冒險」,這樣的冒險充滿著未知,但也讓他們把低下的頭,倔強的抬起來,望向遠方,心向陽光。

這不就是生活的本質嗎?

還有在海邊,可莉奧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下水救孩子的段落,也是全片的高潮,任憑海浪一層層的撲向這個矮小的女人,她的意志卻如此堅定;而當兩個孩子被救上岸,女主人帶著另外兩個孩子跑過來,孩子們紛紛的貼在、靠在、圍在可莉奧和女主人的身邊,女主人捧著可莉奧的臉不住的親吻,可莉奧說:我本來就不想要她(死去的嬰兒),終於從喪女的陰霾中解脫;女主人說:我們非常非常的愛你,可莉奧……那一幕,簡直了,年度催淚「屏保」——四個孩子,兩個媽媽,一家人緊緊的圍在一起,有媽媽在,就還有家!多麼感人,多麼溫馨!母愛的力量、女性遭遇的認同感,讓這一對主僕之間也跨越了身份、階級的鴻溝。

所以《羅馬》能拿到最佳攝影,也是實至名歸。

那些鏡頭下的人和物,都是那麼的細膩、精緻,不急不緩,娓娓道來,卻一點不會令人厭煩,比如鏡頭從一件件溼漉漉的衣服經過,男主人倒車進門時後視鏡碰到牆壁,包括一堆堆的狗屎;還有在小旅館裡,可莉奧男友赤裸著耍棍的長鏡頭;電影院裡銀幕上的《虎口脫險》;以及可莉奧在生產之後面對死胎的無助悲傷;在媽媽告訴孩子們爸爸已經離開之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冰激凌……這些鏡頭看似是閒散的,無用的,但其實內藏玄機,別有味道,其中蘊含著的是生活的真實以及飽滿的情緒。

作者:藍雨星城

相關焦點

  • 《羅馬》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阿方索·卡隆再獲最佳導演獎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結果出爐了!電影《羅馬》榮獲最佳外語片獎與最佳攝影獎。雖無緣最佳影片,但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阿方索·卡隆也憑藉《羅馬》第二次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此前,導演阿方索還同時提名了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劇本。
  • 92屆奧斯卡揭曉《寄生蟲》拿下最佳影片導演外語片等四項大獎
    最終,韓國大紅片《寄生蟲》爆冷拿下最佳影片、導演、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成最大贏家。對於韓國電影而言,《寄生蟲》承載了非同一般的歷史性意義。該片入選最佳國際影片,是韓國持續選送19年後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首次提名即首次獲獎!不僅如此,還同時入圍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如此強勁的勢頭,與上屆奧斯卡頭號種子《羅馬》如出一轍。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羅馬》電影史上的又一次浪潮
    由奧斯卡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自編自導,並親自擔任攝影與剪輯的電影《羅馬》收穫120項獲獎及提名,並獲得全球影評人的交口稱讚,在獎項與口碑的加持下
  • 這是偉大的電影,《羅馬(2018)》將成為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
    不錯,就是《羅馬(2018)》,將要角逐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其實,這部電影已於 2018年9月8日獲得義大利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於2018年11月30日獲得第84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於2018年12月先後榮獲2018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第二名)、波士頓影評協會獎(最佳攝影)、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
  • 《綠簿旅友》拿下最佳影片 《羅馬》艾方索柯朗奪最佳導演
    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頒發最後兩大獎項,改編自真人實事電影《綠簿旅友》拿下卡最佳影片;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則憑《羅馬》奪最佳導演。《綠簿旅友》共獲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著劇本共3獎;《羅馬》則首次以外語片抱走最佳影片,並囊括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共
  • 盤點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好電影!
    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裡,在我眼前,汨汨而過,溫暖如同 泉水一樣湧出來,我沒有奢望,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盤點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一起來來看看吧!《推銷員》(伊朗)。2017年獲得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是一部只能出現在伊朗的電影。
  • 《羅馬》定檔5月10日 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中新網北京4月29日電 近日,以120項獲獎及提名橫掃頒獎季的「多金」電影《羅馬》正式宣布定檔5月10日,由全國藝聯專線發行。《羅馬》海報這部斬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的影片由阿方索·卡隆執導並拍攝,由於奧斯卡金像獎在明年將最佳外語片改為最佳國際電影獎,該片也是奧斯卡影史最後一部最佳外語影片。
  • 奧斯卡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的「一封家書」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憑藉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外語片等十項提名強勢領跑的熱門大片《羅馬》,最終拿下了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3項大獎。而在《羅馬》中身兼導演和攝影的阿方索·卡隆也在本屆奧斯卡上一口氣拿下了三尊小金人,這也是他繼《地心引力》之後第二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 《邪不壓正》憑什麼代表中國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而令人遺憾的是,繼2003年《英雄》入圍第75屆奧斯卡之後,華語電影已經有15年無緣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終極名單了。波蘭電影的製作水準一向頗受業界認可,導演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四年前曾憑藉《修女艾達》為波蘭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阿方索·卡隆奪奧斯卡最佳導演 《羅馬》摘三獎
    阿方索·卡隆北京時間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阿方索·卡隆憑藉《羅馬》 榮膺最佳導演獎。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憑藉《羅馬》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獎。阿方索·卡隆曾10度入圍奧斯卡,他的《地心引力》曾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羅馬》使他一部影片入圍四個獎項。卡隆是第一個因同一部作品被同時提名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的人。《羅馬》因為他的御用攝影師沒檔期,於是就自己親身上陣做攝影。同時,《羅馬》是第一個墨西哥電影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獲獎感言阿方索·卡隆說,「謝謝你,墨西哥。」
  • 值得深思,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羅馬》只是今年疫情原因,好萊塢仍舊處於半癱瘓的狀態,,但奧斯卡多偏愛人物傳記片、歷史片、戰爭片、勵志劇情片,所以很多個性化的導演都未獲獎過,如影迷抱不平的芬奇、諾蘭、林奇、安德森等。但如果你仔細查閱會發現奧斯卡含金量最高的不是最佳電影,而是「最佳外語片」
  • 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有多強?華語片應當心服口服
    臨近2018年年末,奧斯卡官方如約放出最佳外語片9強名單。可能由於這次的熱門都太過強勁,沒有太多意外的事情發生。《羅馬》攜手《小偷家族》、《燃燒》順利入圍,《邪不壓正》等三部華語電影遺憾落選。不過,仍然有4部亞洲電影強勢霸佔近半席位。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出爐 華語片這次又沒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奧斯卡一直都是華語影人心中的痛。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17日公布眾多獎項初選名單,其中入圍「最佳外語片獎」的9部影片分別是丹麥的《罪人》、德國的《無主之作》、波蘭的《冷戰》、墨西哥的《羅馬》、哥倫比亞的《候鳥》、黎巴嫩的《迦百農》、哈薩克斯坦的《小傢伙》、韓國的《燃燒》,以及日本的《小偷家族》。中國兩岸三地的3部華語片《邪不壓正》《紅海行動》《大佛普拉斯》均與奧斯卡無緣。這次落選並不意外。
  • 剛剛它爆冷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就因為Netflix,《羅馬》不配創造歷史?
    整個《綠皮書》上臺領取最佳影片。圖:Mashable這也代表著《羅馬》原本有機會創造的兩項奧斯卡紀錄,這下都落空了。今年奧斯卡提名名單公布的時候,它成為了首部由Netflix發行並提名奧斯卡的影片。原本《羅馬》有機會成為首部Netflix發行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以及史上第一部獲得該獎的外語電影的,現在說多了都是淚啊!
  • 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五強解析,《小偷家族》《羅馬》實至名歸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爭異常強烈,在公布的最佳外語片五強,無一不是拿獎拿到手軟的成功之作。其中包括在國內上映的《小偷家族》。《小偷家族》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講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該片在71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現在入圍最佳外語片獎的五強,也算實至名歸。在最佳外語片上的競爭上,《小偷家族》最強勁的對手應該是在威尼斯電影節拿下金獅獎的《羅馬》。《羅馬》也是本屆奧斯卡最熱門的奪獎影片之一,同時提名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外語片獎,雖然奧斯卡很少有一部影片同時獲得兩個獎項的先例,但是《羅馬》綜合評分的好成績,令人側目。
  • 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賭就是這部片了!
    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公布~日本的《小偷家族》、韓國的《燃燒》、丹麥的《罪人》不出意料的位列其中,明年1月22日會公布最終五強提名。當然不出意料的還有代表內地的《邪不壓正》、香港的《紅海行動》、臺灣的《大佛普拉斯》均全部落選。然而,競爭雖然激烈,但是這一部絕對是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頭號種子」。
  • 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佩德羅·阿...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今年開始就不叫外語片了,改名為「國際影片獎」。獎項名字改了,但大家的「申奧」熱情不改。今年共有93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代表電影「申奧」,中國臺灣地區「申奧」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中國香港則派出《掃毒2天地對決》,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則是今年中國內地選送的電影。
  • 《邪不壓正》代表中國內地衝奧 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亞洲電影...
    DoNews互娛10月9日消息(記者 邢一依)今日,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送選名單揭曉,共87部電影角逐這一獎項。中國內地選送姜文導演執導的電影《邪不壓正》(Hidden Man),香港地區則是2018年最大的黑馬《紅海行動》,臺灣地區是《大佛普拉斯》。
  • 這部1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國內上映了,豆瓣8.1分!
    對於獲得提名,還有最後獲獎的影片,尤其是在奧斯卡上面,都是很難得的,看完以後,你會引起深思,或者說這部影片確實是很不錯的。今天給大家說的這部影片獲獎也是很多的,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 這裡是電影《羅馬》的取景地,這裡拍出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這行字寫的是 「Aquí se filmó Roma」, 翻譯成中文——電影《羅馬》就是在這裡拍攝的。和Silvia Sanchez一樣,導演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on)也在科洛尼亞羅馬(Colonia Roma)長大,他根據自己的童年時光,在自己兒時的家對面的街道上拍攝了《羅馬》這部影片。電影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墨西哥城的種族和階級問題,以及對家政工人的虐待,除此之外,它講述的是一個社區——羅馬(Rome),一個確實與眾不同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