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1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國內上映了,豆瓣8.1分!

2021-01-18 今晚看啥

對於獲得提名,還有最後獲獎的影片,尤其是在奧斯卡上面,都是很難得的,看完以後,你會引起深思,或者說這部影片確實是很不錯的。

今天給大家說的這部影片獲獎也是很多的,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這些獎項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這樣好的電影,終於在我們國內也是上映的。

雖然光環有很多,但是好多人可能還沒有聽過這個名字,這部影片就是《羅馬》,熟悉的人比較少,再加上題材的因素,我們看到上映以後到現在票房比較一般!

但是如果我們看口碑的話,這部電影的口碑是很不錯的,在豆瓣上取得了8.1的高分!

這部電影也是講述了在墨西哥城的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羅馬」,講述年輕女傭克裡奧在僱主索菲亞家中工作,該家中索菲亞的丈夫長期在外,由女傭克裡奧照顧索菲的四個孩子。突如其來的兩個意外,同時砸中了女傭克裡奧和僱主索菲亞,兩人究竟該如何面對苦澀茫然的生活?四位孩子似乎是希望所在。

而且這是以導演阿方索·卡隆的兒時記憶鑄成的影片,而卡隆其實就是片中某一位小孩。

我們也來看一下看過的小夥伴都是如何評價的:

很平很平,時不時插入幾個很驚豔的段落,高潮出現後又拍得特別好,後面有好幾段作為結尾都不算差,但一個場景過後又是另一個,直到最後一個靜止畫面,完全融入了這個平穩的抒情世界。

多個平移長鏡頭的銜接也壓低了整體的節奏,極少出現特寫,多是中景遠景的畫面,刻意讓人帶著用一種旁觀的視角去看待一個發生在導演記憶裡的故事。 對阿方索的電影印象,是各種極佳的鏡頭及構圖,故事性總差了一些,這一部好了很多,不過從導演記憶裡抽取出來的人物,多少都是會夾雜著個人的情感傾向,而作為觀者,或許感受會更為單一了…

卡隆把一個70年代墨西哥中產家庭的平淡日常拍了一種比海還深的力量感。女主和女傭所表現出的細膩和堅韌,讓這片子堪稱女性主義的散文詩。電影絕妙的視聽語言和清冷的內容做到了高度統一,是我在院線看過最舒服的黑白片。

對墨西哥70年代的社會動蕩茫無所知,並不影響觀影。 用原住民女傭cleo的視覺講述白人家庭和她的生活,天使般可愛的孩子,房間裡的大書櫃,被車庫空間桎梏的車,歡聚時突發山火,欺騙帶來的悲痛,劫後的相擁而泣。對於穿著太空衣、常常天馬行空的pepe ,這段記憶是灰色的,也是愛意溫情的ROMA=AMOR。

看了網友的一些評價,都說拍的很不錯的,因此如果你還沒看的話,可以去看一下這部電影哦。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何以為家》近期上映
    這部獲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和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高口碑電影備受國內觀眾的喜愛和期待,豆瓣評分高達8.7分並連續三周獲得「一周口碑榜」冠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何以為家》近期上映我的父母沒有給我一個家所以我要打官司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黎巴嫩底層社會中12歲男孩贊恩的艱難人生,他的父母極其貧窮卻不停地生下了一個又一個孩子
  • 《羅馬》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阿方索·卡隆再獲最佳導演獎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結果出爐了!電影《羅馬》榮獲最佳外語片獎與最佳攝影獎。雖無緣最佳影片,但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阿方索·卡隆也憑藉《羅馬》第二次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此前,導演阿方索還同時提名了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劇本。
  • 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佩德羅·阿...
    中國內地自1979年《阿凡提》,到去年《邪不壓正》,一共選送過32部電影(內地並沒有年年都送電影「申奧」),當中有兩部電影最終成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而且都是張藝謀導演的,分別是1991年的《菊豆》和2003年的《英雄》。《哪吒》「申奧」的對手可不少每年那麼多部來自全球各地的佳作,奧斯卡外語片獎也就只有5個提名名額,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 《大唐玄奘》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大唐玄奘》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玲     2016-10-06 09:02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佩德羅·阿莫多瓦|阿凡提|翻譯家|日本_娛樂|...
    中國內地自1979年《阿凡提》,到去年《邪不壓正》,一共選送過32部電影(內地並沒有年年都送電影「申奧」),當中有兩部電影最終成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而且都是張藝謀導演的,分別是1991年的《菊豆》和2003年的《英雄》。《哪吒》「申奧」的對手可不少每年那麼多部來自全球各地的佳作,奧斯卡外語片獎也就只有5個提名名額,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 七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鞏俐出演的佔了其中三部
    話說,在僅有的七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中,鞏俐一個人獨佔三部,一起來看看吧!鞏俐三部:1991年《菊豆》、1992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4年《霸王別姬》30年前,1990年上映的《菊豆》是中國第一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張藝謀導演,鞏俐和李保田主演。
  • 盤點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好電影!
    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裡,在我眼前,汨汨而過,溫暖如同 泉水一樣湧出來,我沒有奢望,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盤點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一起來來看看吧!《推銷員》(伊朗)。2017年獲得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是一部只能出現在伊朗的電影。
  • 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名單出爐,內地選送了《邪不壓正》
    在剛剛頒布的金馬獎提名中,《邪不壓正》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六項提名。自 1979 年首次選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內地共有兩部作品最終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它們都是由張藝謀執導的,分別是《菊豆》和《英雄》。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還代表香港獲得過該獎項的提名。此前一度網傳張藝謀的《影》將代表內地競逐第 91 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過它並不符合角逐的條件。
  • 2019年各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名單出爐!
    這部電影講述了1936年的北平,青年俠士李天然,為尋找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元兇,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隨著他調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馬的鬥智鬥狠浮出水面.這是中國內地出徵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第32部影片。1991年張藝謀的《菊豆》和2003年張藝謀的《英雄》曾獲得過提名。
  • 這部豆瓣8.1分的奧斯卡佳作真相了
    高分奧斯卡佳作《小婦人》自七夕上映以來,便以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主題引發全網熱議。片中有關青春成長、女性選擇、婚姻與金錢、愛與自由等都是永不過時的主題,而且結合當下社會環境催生出新的內涵和意義,是近期電影市場上最值得反覆品味的良心之作,並被網友譽為「千萬女性成長必修課」、「男性也應該去看的女性佳片」,甚至還有一眾國內業界名人為影片自願打call。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是對全世界的施捨
    連結如下:今天我們來聊聊奧斯卡上被很多人認為是藝術性最高的一個項目——最佳外語片。外語片在奧斯卡上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板塊,它和其他獎項的主流好萊塢味道有點格格不入,有人說這是藝術電影的保留地,有人說外語片候選者體現了美國人的文化口味和政治傾向,是對全世界的施捨。下面範範這篇文章,會深入分析外語片競賽的本質。
  • 解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報名名單 《夜鶯》難突圍
    之前盛傳讓·呂克·阿諾執導的《狼圖騰》將會代表中國「衝奧」,但片方回應因為趕不及在規定時間內上映而無法報名,姜文的新片《一步之遙》同樣是因為這個理由出局。    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選送條件是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國內商業院線公映至少一周的影片。由電影局專門成立的專家小組投票選出。
  • 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有多強?華語片應當心服口服
    日本電影已經有有9年沒有進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名單了,2009年提名的《入殮師》最終斬獲大獎。同樣是豆瓣8.8分的《小偷家族》也有一定希望,不過今年的競爭對手要比2009年的強太多,要是能順利提名,擊敗《羅馬》獲獎,這個獎的含金量絕對非同小可。
  • 這部中國唯一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終於重回銀幕啦!
    十五年前,《臥虎藏龍》在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外語片,這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電影。
  • 豆瓣8.9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把生死講的透徹
    一位失業的大提琴師,一份與演奏毫不相關的職業,一場以死亡貫穿全片的故事情節,一個有關人生的終極命題,隨影片的緩慢鋪陳,道出生活的真諦:人生必有其儀式,但從來平淡無奇。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電影是由瀧田洋二郎導演執導的日本影片《入殮師》。
  • 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臥虎藏龍》
    截至目前,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非英語片)的華語電影,就是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除了演員陣容的強大,影片的主創人員更是不可小覷
  • 《紅海行動》將角逐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近日有消息稱,國內叫座大片《紅海行動》將代表中國香港,參加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   24日,國內大片《紅海行動》官方微博宣布,該片將代表中國香港,角逐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紅海行動》講述的是2015年葉門內戰期間( the civil war in Yemen),中國海軍幫助中國公民和外國民眾撤離(evacuation of Chinese citizens and foreign nationals)的故事。
  • 那些曾經角逐過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的華語片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為奧斯卡獎中頒發給年度最佳非英語電影的獎項,提名電影應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9月間於所在地區公映。該獎僅頒給電影的導演,但被認為是對出品電影的國家的獎勵。外語片獎項的設立起始於1947年,前幾年以奧斯卡榮譽獎的形式頒發給一些優異的外國電影,藉以提高世界各地觀眾對奧斯卡的注意。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正式更名「最佳國際影片」
    時光網訊電影《帕皮卡》確定代表阿爾及利亞參賽明年的奧斯卡,角逐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獎),影片曾經入圍今年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帕皮卡》率先出徵,也代表著2019年的奧斯卡頒獎季開始了,之後會有陸續的國家報名參賽最佳國際影片獎的角逐,美國本土的各類藝術電影和現實題材影片也會紛紛上映,當然,這都要等到暑期檔之後,秋冬檔期才是中小成本集中發力的階段。奧斯卡學院獎理事會在今年4月作出決定,針對第92屆奧斯卡學院獎的評獎規則作出了一系列投票更改。
  • 奧斯卡 2015年最佳外語片最全觀影指南
    2013年學院進行重大改革後,最佳外語片終於開始向最佳影片看齊、變得有懸念起來了:觀摩DVD(Screener)取代電影院成為觀看標準;所有評委都默認擁有投票權;學院在提名公布後向所有評委寄出觀摩DVD,收到即可投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投票基數,一下從六百擴展到了六千。與此同時,最佳外語片保留了自己的最大特色:從2007年開始實行的兩輪甄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