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伸手不見五指,這部女權主義恐怖佳作給足了驚喜!

2020-09-03 鵬鵬說

曾經寫出經典科幻《時間機器》的英國著名作家赫伯特,善於描寫未來科技過度發展引發的犯罪或是災難,並融入對進化論、階級對立、人性善惡等的思考,這點在《時間旅行》中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那部小說中,作者向我們表達了他對兩極分化的人類社會文明高度發達後,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就會越大的擔憂。

無獨有偶,在其1897年發表的另一部科幻小說隱身人中,又刻畫了一個沉迷於科技的無恥博士在發明了隱身藥水後,從肆無忌憚的作惡到最終迷失自我的故事

同側重高科技的負面影響,凸顯人性的陰暗面,強烈批判主義的風格,引發了對社會文明的深刻思考。

2020年上映的電影版《隱身人》,更是由面到點,在小說長篇的線性敘事中摘取隱身科技被發明這一設定,再通過一位被隱身人欺辱的女性視角,探討了弱勢女性群體該如何抵抗情感勒索、家庭暴力、霸權欺凌的話題。

在科幻外衣的包裹下,改編後的電影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恐怖、驚悚大戲,又上升到女權主義中反對暴力、壓迫、追求性別平等的思想層面,多種元素近乎完美的融合,不可謂不是一部2020的開篇驚喜大作。

沒有鬼怪的恐怖片什麼會嚇人

拋開科幻之類的外衣,《隱身人》其實並非傳統意義的驚悚作品,而是沒有鬼怪邪祟,依舊讓人驚出一身冷汗的類型。

自小聽慣了各種民間鬼故事的我們,總是思維定式的將恐怖與鬼怪畫上等號。但實際很多恐怖片並未有靈異因素出現,恐怖效果卻絲毫不亞於真實的靈異故事。

箇中原因主要還是無落差的恐怖感的營造。

這種恐怖感是指在面對因我們知之甚少,一時無法解釋的現象時,存在於我們潛意識中或無意識中的強烈而壓抑的驚慌失措的表現,諸如腿軟、走不動路甚至胸悶、噁心的第一反應。

丟掉的安定藥,突然出現在了衛生間;睡的正香的時候,被子忽然被扯走;更別提在耳朵旁呼氣的小動作了。

這其中最驚悚的恐怕當屬塞西莉亞在餐廳向姐姐求助時,艾米莉突然被懸浮在空中的匕首一劍封喉的情景...

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生物監視並操控著自己的一切,任誰都會聯想到超自然,但《隱身人》偏偏就不走尋常路,從始至終觀眾導演都清晰的告訴大家,這個超越人類經驗與知識的東西,它所帶來的恐怖感,並非是《咒怨》中躲在家裡飄來飄去的冤魂。

可觀眾的小心臟就是被拿捏的死死的,這又是為何呢?

導演雷·沃納爾的過人之處便在此處,先前同恐怖大師溫子仁合作過《潛伏》《電鋸驚魂》眾多驚悚大作,讓人毛骨悚然的背後,是二人趨同一致,駕輕就熟的恐怖手法。

對比歐美恐怖片動不動就出現人體器官的血腥暴力,讓人感覺噁心、乏味的陳詞濫調,沃納爾更願意將恐怖轉向精神上的折磨,通過伸手不見五指的微妙感覺,將觀眾從一開始的迷惑,到不安,甚至崩潰,最終徹底被徵服

歸根結底,這類恐怖片的本性主要是通過懸念迭起的衝突,營造觀眾的恐懼、害怕、惶恐等原始的負面情緒,並通過對這些情緒的宣洩引發觀眾的爽感。

電影中的隱身人的真身未出現之前,我們也許會先好奇男友阿德裡安到底死沒死,其次才是通過塞西莉亞歇斯底裡之後的崩潰激活我們內心的恐懼因子。隨著忽高忽低的線索鋪開,少有觀眾不被帶入到導演精心布置的一個又一個局中。

也許你會有個疑問,既然作案手法一開始就昭然若揭,會不會降低觀眾對結局的期待值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平淡無奇的恐怖片註定是無人問津的。

在《荒木飛呂彥的漫畫術》一書中提到過,能不能做到起承轉合是任何故事精彩不精彩的前提。事實在任何藝術創造中,開端、承接、變化、結尾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對比恐怖片,同樣是適用的。

在起承轉合的4個基本元素中,《隱身人》實際上做到了起承轉轉轉合的高級變化,通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緒調動,讓觀眾欲罷不能。

是女主塞西莉亞小心翼翼逃離男友阿德裡安的身邊,尋求平靜舒適的生活,拋出懸念。

是看似平平淡淡的普通生活的來臨,塞西莉亞繼承了遺產,成了百萬富豪,一切都是那麼的順風順水。

是事情自然不會那麼簡單,隱身人出現,可怕的噩夢降臨。

這其中:

第一轉是小小的不可思議出現的端倪,塞西莉亞不被理解,直至被迫害到精神病院。

第二轉是通過努力,終於擊敗隱身人,揭開面具卻是阿德裡安的弟弟,有些始料未及。

第三轉可謂整部劇的最大高潮,女主的反殺,面對道貌岸然的阿德裡安,女主穿上了隱身衣殺死了他。

便是結尾女主走出了別墅,即將開始自己的嶄新生活。

這其中第三轉的反殺,頗為精彩。塞西莉亞深知阿德裡安的為人,他明白男友拋棋救己,故而狠心演了一出反殺大戲。

之前藏在衣櫃中的另一套隱身衣的伏筆作用也完全凸顯。

試問這樣的反轉,又有何理由不讓人大呼過癮呢?

2010年開始風靡的AMSR,通過視、聽、觸、嗅等感知上的刺激,產生令人愉悅的獨特刺激感。而中式恐怖片的特點也是如此講究大腦的深度虐骨,而非傳統歐式血腥的辣眼睛。雷·沃納爾同溫子仁一樣,在深度習得中式恐怖片精髓的基礎之上,又完美結合了西式恐怖片的暗黑色彩。

於是我們見到了一個全新版本的《隱身人》,不見其人,只聞其聲,卻早已是汗毛戰慄。

當然,這種恐怖還並非《世界奇妙物語》那般的細思極恐,顫慄感足夠繞梁三日的心有餘悸,但在觀影過程中,《隱身人》這種不斷施壓,讓觀眾喘不過氣來的緊迫感,至少在普通票友這裡,是足夠滲人的。

遭受壓迫的女性與自我覺醒

恐怖之餘,影片的第二大亮點,便是上升到女權主義高度,關乎女性自我拯救與覺醒話題的探討

毋庸置疑,作為性別平權歷史上的一大創舉,女權主義的誕生是具備時代性與先進性的。它將性別平等從理論落地到一個個的「女人」,它將身處「鳥籠」的女性推向舞臺中央,盡情展示於社會民眾面前。

《隱身人》這樣一部恐怖題材的女權影片,大膽揭露了現實中遭受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女性的現狀,不可不謂之高明。

可憐的塞西莉亞長期遭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壓迫,隱身人無處不在的對她的生活指手畫腳,切斷她與所有親戚、朋友的聯繫、讓她孤立無援,欲哭無淚。

苦難、挫敗與限制造成得巨大傷害之下,導演給我們做了一個勇敢抵抗男權的典範。想保護摯友女兒的急迫心情,姐姐被殺害後的憤怒與愧疚感,當然最重要還是對自由的渴望,導致女主的覺醒與奮力反抗。

從塞西莉亞在被關進精神病院,頑強如《終結者2》中莎拉一樣,撿起手槍奮力的想與阿德裡安一戰時,便是她性格蛻變與自我拯救之路的開始。

熱播美劇《行屍走肉》中也有一個類似的角色卡羅爾,從一個被丈夫扯頭髮毆打的懦弱女性,到丈夫與唯一的女兒相繼被行屍殺死後,最終成為隊伍中不可或缺的戰神卡媽。

無論是影片中被桎梏的塞西莉亞一角,還是17年為美國著名的「me too」運動發聲的被迫害女星,亦或是近期韓國聳人聽聞的「N號房事件」中可憐的未成年女性,所有這些承受各種摧殘以及性剝削的群體,她們一直都被各種力量與阻礙所擠壓,這些系統性地關聯的力量與阻礙鑄成銅牆鐵壁,導致她們人格的固定、縮減甚至變形

因此將她們的慘痛經歷進行坦露,不僅是為了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還是對渴望力量與平等對待的宣洩,更是為了要將那些做出荒唐至極行動的罪犯繩之以法

男人、女人生來平等,被擠壓的女性必須得到拯救與自我拯救。

延續以往「以小博大」的企圖心

小成本撬動高票房,在娛樂圈並不少見,尤在恐怖片領域見多不怪。相比較動輒幾億美元投資的視效大片,投資1000萬美元以下的恐怖驚悚片往往更能達到意想不到的低投入高產出效果

不依靠流量明星,轉而在演員、場面、服裝、效果等方面有更精準的開銷。在資金僅僅只能滿足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創作者往往更容易劍走偏鋒,去開闢出更新鮮多樣的電影風格。

只要能夠滿足特定人群的需要,片子夠優質,就足夠在這一小戳人群中爆發。諸如一個人一部手機的電影《活埋》,一群人一個房間的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同樣做到了鶴立雞群。如果是在恐怖片領域,雷·沃納爾早已將成本效應控制的遊刃有餘。

憑藉先前與溫子仁合作的恐怖大作《潛伏》,僅僅投入150萬美元成本狂賺9700萬美元的珠玉在前,這一次單獨執導《隱身人》,雷·沃納爾完全延續了之前的「以小博大」的風格,700萬美元的投入,截至目前已經在全球狂攬1億多美元的總票房成績。要知道這還是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關鍵時期,上映場次本就不多的情況下。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如此「以小博大」並非毫無目的試險,而是有的放矢的抓住了特定人群的獵奇心理。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說過「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攻擊本能和死亡本能,有毀滅一切、獲得真正安詳的衝動,比如有人站在高處會有跳下去的衝動。」

言下之意,人總是會控制不住的去按下明明被告知不能觸碰的按鈕。而看恐怖片也正是滿足那種明明懼怕,卻又忍不住想體驗,意圖宣洩情感的心理。

就這一版《隱身人》而言,雷·沃納爾的企圖心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常人印象中的恐怖元素影片全都有,迫害、壓迫、毆打等等關於對立雙方心理與行動上的戲劇衝突表現,但它就不是我們理解中的恐怖片類型。

除此之外,《隱身人》獨樹一幟的是,不單是為了恐怖而恐怖,而是在科幻、復仇、女權等諸多新設定之下,展現出來的關於人性的閃光點,更顯得難得可貴。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還顛覆原版小說以及之前兩個電影版本的主配角設定,這次在雷·沃納爾筆下,隱身人徹底成了在躲在暗處的配角,而一個備受欺凌的女人被置成了主角

即便新瓶裝舊酒,雷·沃納爾還是包裝出了花來!

如果不去太深究整部電影邏輯上的縝密性,僅從恐怖氛圍的營造,以及女性視角自我救贖的揭露與探討而言,毋庸置疑,是值得8分左右的評價的。

如果你不能利用有限的預算達到嚇唬觀眾的目的,那麼你就很難在恐怖片上取得成功。」溫子仁這樣說,也做到了,雷·沃納爾更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巫師3伸手不見五指燕子符號
    巫師3伸手不見五指任務的燕子符號,主要是靠玩家的獵魔人視角在黃圈範圍內發現,難點在第一個沼澤那,有大量的怪物和毒物,燕子符號在圈的邊緣,找到之後繼續深入地下,後面的燕子符號很好找,法師的投影也是線索之一。
  • 女權主義的藝術宣言:自信與美無可取代
    我們不禁想問,為何這樣恐怖的事情總是發生在女性身上?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對女性有種發自內心的蔑視,對於當今社會而言,性別的歧視愈加減少,但總有些例外,對於男孩便百般寵愛,女孩則置之不理,種種家庭環境因素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釀成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創傷。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在各種矛盾的激化下,誕生了女權主義。女權主義是指為結束各種性別歧視而創立和發起的有規模、有組織的宣言運動。
  • 女權主義作家?女權主義的背叛者?
    她仿佛長久地站在一面凹凸不平的變形鏡前,凝視的不僅是自己的輪廓、面龐、內心,還有背景中後殖民時代波多黎各的政治圖景、自己所屬的社會階級以及那座島嶼上的風土與人民。另一人的模樣、聲音、氣味、表情、欲望、痛苦、思想……仿佛盤繞在男人身體上的蛇,吐著信子,咬住自己不放。她們看不到對方,卻又時時看著對方,終於——以他人的視角——「逐漸融為一體,漸漸相互抹除,仿佛把一張破舊照片溫柔地放置在其底片之下」,「每人都在身體裡藏著另一張憂鬱的面孔」。最後在兩人踉蹌走到故事的盡頭時,「不知誰會從牆上摘下一面鏡子,我們走到它面前,那另一張面孔便會突然穿過肌膚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 色情製品與女權主義
    但此次爭論的雙方有許多恰恰都是女權主義人士,使此次事件變為一次真正的「女權主義論爭」。在這個事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女權主義對色情製品的看法。色情製品和女權主義的關係是怎麼樣的?色情製品是促進了女性的性解放,是她們直面自己的欲望?還是父權制的一環,使女性屈從於從屬的地位?
  • 記者體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餐廳」:「閉上眼睛,打開心靈」
    掀開粗布簾,在盲人服務生的引導下,隨後的客人扶著前面客人的雙肩,像排隊似的小心翼翼地走進用餐區,穿過門廊,上一個臺階,便徹底告別光明,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沒有一點光亮,使空間沒了距離感,總感覺眼前有一根立柱或是一堵牆,情不自禁地伸過手去摸,而腳底幾乎在蹭著地面前行。
  • 《末路狂花》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
    《末路狂花》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末路狂花》家庭主婦塞爾瑪生活很不如意天她和同樣孤獨的女友餐廳女招待路易斯商量去別墅度周末散心。平常被丈夫管束不得自由的塞爾瑪給丈夫留了字條臨行,塞爾瑪帶上了一把槍,這個冰冷的鐵傢伙似乎給這次快樂出遊帶來了一絲隱隱的不安。
  • 爸爸》中的女權主義
    爸爸》這部電影是否是真正的女權主義電影,在行業以及學術界存在不同的聲音。有的學者認為,這部電影在闡述過程中,於無形之中灌輸了女權主義,強調男女平等的自由理念,體現了女性對於男性權力的挑戰和反抗,具有極其強烈的女權主義色彩;而有的學者亦認為,這部電影的情節更傾向於勵志色彩,即使將女主人公換成男性,其也會是一部較為成功的電影作品,因為其中存在的勵志向上的精神意旨是值得廣泛推崇的。
  •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Papi醬在最新的一個視頻裡,吐露孩子隨父姓,瞬即招致激進女權主義不理性的指責與謾罵。在全球母親節期間,中國網際網路發生了這一不愉快的事件。竟然因為孩子的姓什麼,跟誰姓的問題。而展開了網絡攻防。
  • 伸手不見五指的臥室,往上橫著鑿一排窗戶,借光採光,鄰居也羨慕
    而且整天黑乎乎的,伸手不見五指多壓抑啊,換成是我,可不敢在這待……
  • 女權主義的流行標籤,已更像一場身份營銷?
    《向前一步》作者:  [美] 謝麗爾·桑德伯格 譯者: 顏箏 版本: 中信出版社  2013年6月 正如傑莎·克裡斯賓(Jessa Crispin)所說,女權主義仿佛成為了強有力女性的擋箭牌。她們藏在女權主義者標籤之後,大家就忘記她們的成功與性別平等有什麼關係,她們的強大背後是否正義。
  • 「女權主義」-你真了解嗎?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熱,各種聲音摻雜一起,你來我往,百家爭鳴,本來是一件好事。但隨著討論的深入,各種新穎詞彙也不甘寂寞的冒了出來:「中華田園女權」,「女權癌」,「女權婊」。。。隨著進一步討論,雙方直接鬧到了網絡對罵的地步。我們先不站隊,回來原地,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女權主義」和她的發展史。什麼是女權主義?
  • 女拳還是女權?網際網路時代下,女權主義危矣?
    其實這和女權主義這一概念不無關係。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康康數字時代的女性主義吧什麼是女權女權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泛指女性有關爭取男性同等的社會權力的主張,後傳到英美逐漸流行起來,經日本傳到中國後定名為女權主義,也稱為女性主義。
  • 以暴制暴,矯枉過正的女權主義電影《內戰前》
    最近的一部黑人電影《內戰前》仿佛又撕開了美國人記憶中的這個瘡疤。結果發現這不過是白人種族主義者布下的一個圈套,操控和玩弄黑人的恐怖遊戲。作為黑人女性的榜樣,女權主義戰士,生活中的維羅尼卡仿佛是一隻靈敏的獵犬,敏感的嗅出周圍的種族主義腐臭味。
  • 訪談|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女權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澎湃新聞:您在上世紀80年代赴美留學時接觸到了美國的女權主義思想,當時美國的女權主義運動是怎樣的情況?您是怎樣走上婦女史研究的道路的?三十年來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美國婦女史也是美國女權主義在學界開拓比較早的領域,首先是社會上開始了運動,然後高校青年學生就不滿意她們在學校接受的知識,因為原有的知識領域不管是歷史、文學講的都是男人的事,女人根本看不見。所以,一些倡導女權主義的歷史學者比較早地就開始了美國婦女史的教學,開始的時候教材都沒有的,因為幾乎沒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她們就動員學生一塊去做研究來搜尋資料。
  • 《哈莉·奎茵 第二季》小丑女與美國女權主義泛濫的功與過
    除了收視率和經濟效益的原因之外,我覺得很大的程度大概歸功於女權主義。這個就可以參考為什麼漫威和DC都有女性英雄。男性英雄那麼多了,為什麼都沒有女性英雄?難道女性就不能頂起半邊天,於是出現了不少的女性英雄角色。比如漫威的黑寡婦、緋紅女巫、驚奇隊長。DC方面也有神奇女俠,還有貓女這個亦正亦邪的角色。小丑女也算是驚喜和意外。
  • 《昆池巖》是韓國拍攝的恐怖片,這部片有多恐怖?
    我感覺還是很恐怖的。韓國電影《昆池巖》被稱為韓國電影史上最恐怖的影片之一,當然,恐怖的程度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絕對不失為一部成功、優秀的驚悚電影。《昆池巖》恐怖影史最高單日票房紀錄;近十年最快突破百萬觀影人次本土恐怖片。片名《昆池巖》,來自韓國恐怖地標——昆池巖精神病院。2012年,CNN評選世界七大毛骨悚然場所,它佔榜首(輸家包括車諾比遊樂園,日本端島等)。此地先是監獄,後建成精神院。
  • 中國女權主義,正走向「反家庭主義」|西方女權和中國女權的區別
    No.1中國女權主義已經走向另一個極端女權運動是國外提出來的概念,主張男女平等,但是傳到中國,卻成了另一個版本。中國式女權主義,處處透露著不勞而獲的思想,根本思想還是停留在封建時代。結婚前要求彩禮、房子、車子,男人還要能賺錢,甚至要求男人父母有退休金。
  • 楊笠,女權主義?胡說
    楊笠是「女權主義」?胡說!於是,很多人說楊笠是「女流氓」,是「女權主義」,產生兩個極端,喜歡她的人無限痴迷,不喜歡她的人無限攻擊,口水戰也是一波接著一波。而她卻將這些攻擊記錄下來,成為下一次演出的素材。
  • 女權主義愛情動作片要怎麼拍?
    恰巧不久後有一位女權主義學者採訪我,最後的一個問題是 「你最想拍攝的影片是什麼?」 我憤憤然說:「我要拍女權酷兒 A 片!」 「真的嗎?」 她說,「我有兩個朋友你應該認識一下,也許你們可以合作呢!」女權主義 A 片何以為女權?我當時的理解是:1,呈現更多元化的身體,打破傳統 A 片刻板化的性別形象,特別是直男情慾投射作為主體的建構,以及對於女性的物化;2,我希望可以在劇情之外跟參演女演員做一個訪談,令她們成為有主體性跟話語權的人物,這也將成為我影片的一部分。
  • 蔡依林的遊戲:(後)女權主義與女性氣質
    」傾向;另一方面,蔡依林(以及她的團隊)又是通過一種頗為奇特的方式來強調和實踐他們眼中的女權主義的。在後女權主義語境下,女權主義一方面成為了常識和已經達到(因此無需再為其奮鬥的)常態,另一方面,又因為顯得不真實、不時髦而遭到拒絕和厭惡(Gill 2007: 161; McRobbie 2004: 256, 259)。儘管後女權主義的非政治性與排他性招致了很多批評,但是一些學者認為,在當下模糊多樣充滿矛盾的社會當中,一種後女權主義的微觀政治以及性別相關的能動性,仍然是有存在的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