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連任那就幹點「大事」。
11月23日,美國總務署通知拜登團隊,開始啟動權力交接。這意味著川普總統一職即將到期。最近從川普的各種操作中不難發現,他還想利用即將到期的總統權力,幹點「大事」。
想不到:川普「狂野大計劃」曝光!據環球網消息,不僅可能不會參加當選總統拜登的就職日宣誓典禮,川普還要舉行一場「瘋狂」的反對集會?當地時間6日,美媒曝出川普正考慮這一「計劃」。美國福克斯新聞6日晚報導稱,據美國Axios新聞網消息,川普正考慮「戲劇性地」離開白宮,包括乘坐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最後一次飛抵佛羅裡達州,於拜登就職典禮當天(明年1月20日)主持一場反對集會。福克斯:據報導,川普計劃在(新總統)就職日舉行反對集會「搶戲」拜登「川普的講話可能會製造出『分屏』一幕:即將離任的總統在機場的機庫向喧鬧的人群發表講話,與此同時,在國會大廈外,新任總統在保持了社交距離的觀眾面前宣誓就職。」Axios新聞網說。Axios新聞網:(新總統)就職典禮上,川普瘋狂的離職計劃福克斯新聞也表示,有知情人士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川普計劃不參加繼任者的就職儀式,並且已提出要在佛州舉行集會的想法。不過,對於上述內容,Axios新聞網稱,川普競選團隊拒絕對選舉日當天川普的計劃發表評論。白宮發言人賈德•迪爾說:「聲稱總統有沒有考慮(有關計劃)的匿名消息來源就不知道(川普的想法)。當川普總統宣布他1月20日的計劃時,他會讓你們知道的。」據環球網消息,美國《國會山報》11月28日援引《野獸日報》消息爆料稱,川普考慮在當選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期間開啟自己2024年的競選活動。《國會山報》:據報導,川普考慮在拜登就職(美國總統)期間開啟2024年競選活動報導稱,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一直在與親信顧問和密友討論啟動競選的細節。兩名消息人士還表示,川普已經提出,如果他在法律上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的努力失敗,那麼將可能在拜登就職美國總統當周舉行與參選2024年大選相關的活動,且有可能就是就職日當天。目前,《國會山報》已聯繫白宮和川普的連任競選團隊置評。「川普參選2024年大選」的消息似乎不止一次出現。據《野獸日報》報導,美國彭博社上周四報導稱,川普表示,如果自己的律師不能推翻2020年選舉結果,他就計劃參加2024年的競選。這一想法已獲得部分共和黨選民的支持。路透社也曾引述一位消息人士稱,川普對自己的黨內盟友表示,計劃參與2024年大選,或許會在年底宣布。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局長埃米莉•墨菲通知拜登及其團隊,川普政府已做好準備正式開始政權過渡進程。川普當天傍晚在社交媒體上證實這一消息,但他同時表示將繼續為挑戰選舉結果而戰。川普為家人和親信尋求特赦?拜登表態隨著川普任期即將結束,特赦權也成為了最近美國輿論關注的焦點。因為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時「大赦天下」,已經成為美國政治的慣例。但談論這件事更主要的原因不在於美國總統的這項特權有多吸引人,而在於目前手握這項權力的人,是川普。在《川普特赦川普》一文中也提到:關於總統的特赦權,美國憲法第二條第一款裡是這樣寫的:「他(總統)有權對危害合眾國的犯罪行為準予緩刑令和赦免令,但彈劾案除外。」後來,美國最高法把總統的特赦權,具體解釋為特赦、減刑、有條件減刑、大赦、緩刑、免除罰金等七項。
憲法的表述與最高法的解釋,看似措詞嚴謹、邏輯清晰,但卻留下了一片灰色地帶——總統有權自我赦免嗎?因為憲法文本裡確實沒有明確規定,「準予緩刑令和赦免令」的對象,是否包括總統自己。
關於赦免一事,實際上並不是空穴來風,在今年11月25日,川普已經赦免了他的首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可·弗林。弗林曾在「通俄」調查中認罪。美國媒體2017年2月爆出弗林在川普就職前多次與時任俄羅斯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通話,暗示可能將取消對俄制裁。報導促使弗林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僅22天就辭職。在之後的調查中,弗林等6名川普助手被起訴。弗林於2017年12月與檢方達成認罪協議,但今年1月試圖撤回認罪協議。而針對川普即將在卸任之際可能做出的一系列赦免行動,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2月3日在接受CNN採訪時回應。拜登說,「這可能會讓我感到擔憂,因為它開創了某種先例,讓世界其他國家如何看待我們作為一個法治和正義的國家」。他補充說,他的司法部將「在這些問題上獨立運作」,其政府對待赦免這件事也會與川普不同,「這將是我們對待司法系統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我不會告訴他們(司法部)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拜登稱,「我不會說,『去起訴A、B或C吧。』我不會這麼對他們說,這不是我的職責。這不是我的司法部,而是人民的司法部。所以我選擇的領導美國司法部的人選,將能夠獨立決定起訴誰,不起訴誰。」美國當選副總統哈裡斯對拜登上述觀點表示贊成。哈裡斯稱,「我們不會告訴司法部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她表示,「司法部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應該以事實為基礎,以法律為基礎,不應受到政治的影響。」報導還稱,拜登尚未選出司法部長,他正在考慮一系列人選,包括美國前司法部副部長薩莉·耶茨等人。CNN此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川普與其助手討論了赦免他的顧問——女兒伊萬卡和女婿賈裡德·庫什納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可能性。報導稱,川普的一些顧問認為,他可以提前赦免自己。據稱,川普擔心他和他的親信在拜登執政期間可能會遭起訴。美國財政部於當地時間7日一早宣布對14位中國全國人大官員實施制裁,理由是他們「涉及取消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一事」。在此之前,路透社提前報導了相關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中方一直堅決反對、強烈譴責美方借香港問題幹涉中國內政、對中方人員進行所謂制裁。另據美媒報導,美眾議院7日將就所謂「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進行表決。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7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這些法案和制裁沒有實際意義,更多是美國對香港狀況不滿的「政治表態」。香港特區政府11月11日宣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4名立法會議員楊嶽橋、郭榮鏗、郭家麒、梁繼昌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這4人不僅長期幹擾香港立法會正常運作,還熱衷於「告洋狀」。華春瑩7日表示,公職人員宣誓效忠國家制度是國際慣例。據統計,在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有177個國家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國家公職人員宣誓制度。在美國,國會議員必須效忠美國憲法;在英國,任何人拒絕效忠女王,將無法就任議員。「據我了解,美國國會和英國下議院歷史上分別有20多名和50多名議員,因為違反議會規則、持雙重國籍或者叛國而被取消資格。美國等個別國家在這一問題上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充分暴露了他們的雙重標準。」劉兆佳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香港局勢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美國已經失去了利用香港這個「基地」顛覆中國的能力。他們本來希望在香港搞政權變更,不但沒有成功,反而美國官方和非官方機構、反華勢力在香港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劉兆佳認為,美國會繼續執行遏制中國崛起的政策,同時也希望削弱香港對中國的戰略價值,特別是經濟和金融價值。可以想像,美國打擊香港的招數還會繼續。美國國會未來還可能推出一些法案,但這些法案重重疊疊,推法案的議員就是藉此表達其反華的政治立場而已。現在美國政府搞的一些制裁,基本上都是以不損害美國在香港利益為前提,主要是針對一些個體。據美媒報導,美眾議院周一將表決的「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要求為目前已在美國、返回香港可能面臨「政治迫害」的香港人提供「臨時保護身份」,還要求加速處理「逃離政治迫害」香港居民的赴美難民申請程序。劉兆佳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般來說,被美國利用搞「顏色革命」的人,跑到美國後很快就會失去價值。首先他失去了在原屬地的影響力;另外,隨著時間推移,民心民意發生變化,跑到美國的人就漸漸脫離了本國的社情民意。川普是否真的會戲劇性離任?2024年美國大選會否等到他的身影?世界也在等待答案的揭曉。文章綜合自環球網、環球時報等,不代表《財經》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