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書被認定為禁書,通常是因為它說了真話,一部電影被廣電總局判為禁片,大抵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說,中國禁片,它們不但好看,而且是了解中國社會的極佳窗口。什麼社會犯罪、流浪、生活、貧富差距、城鄉結合、同性戀……種種社會問題都能在不同的禁片中得到展現,似乎還能找到答案。
今天,「影音新生活」為大家帶來中國內地10大禁片,而且這10部電影都是很不錯的佳作,都曾在很多電影節中獲得過大獎。
導演:田壯壯
《藍風箏》的敘述方式非常內斂,是一種惜墨如金般的平靜訴說,橫跨「整風」、「大躍進」、「文革」19年悲劇歷史的陳述者竟是一個孩童。以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幾十年的故土舊事,透視埋在歷史灰燼下的人的命運。
曾獲日本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但因未通過審查就去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退出東京電影節。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詆毀之政黨形象,該片迄今不能獲準上映。
導演:何建軍
這部電影是導演何建軍得到鹿特丹電影節的一個基金的資助拍攝,並在歐洲完成後期製作的。這就決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國內獲得放映的機會。
從國外電影節或電影基金獲取資金支持是不少青年電影導演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是他們完成的電影無法與觀眾見面的重要原因。因涉嫌詆毀中國官員形象而禁止在國內上映。
導演:張藝謀
獲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和男演員獎。這部作品透露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的縮影,反映了不同時代思想的愚昧和人性的醜惡。表現人在極端艱難的生存環境下可悲的頑強和堅韌。
是罕見的黑色喜劇佳作,但因詆毀社會主義法制,詆毀政黨執政能力,在大陸遭禁映。
電影《活著》片段:
導演:張元
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編劇、攝影大獎。根據王小波的小說改編,講述一對同性戀者複雜的心路歷程。
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涉嫌宣傳腐化思維,迄今未被準許上映。
導演:賈樟柯
導演賈樟柯憑藉《小武》在國際影壇一舉成名,成為青年導演中後來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與其他一些人並無二致,都是走國際融資與發行的道路,基本與本土電影市場不發生任何關係。
在國內,《小武》及其他類似的電影作品,因詆毀政黨形象、涉嫌煽動等,都是通過盜版VCD的形式與觀眾見面的。
導演:姜文
獲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兇殘本性,圈內口碑不錯。
卻因沒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別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電影《鬼子來了》預告片:
導演:呂樂
作為國產禁片,本片的精彩之處足見其禁片本色,不得不讓人叫絕。作為片名也是影片的主人公「趙先生」,是個老師。然而這位趙老師卻在外面尋花問柳,問的「柳」更加直接,是自己的學生。
本片獲第51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不過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在國內被禁映。
導演:張元
獲1999年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一個關於寬容和愛的故事,主人公過年回家,傾訴了17年的難言人生。一個女孩因為被家長冤枉而失手殺死了另一個女孩,如此,一場由五元錢換來了十七年的囚禁。
然而關於女子監獄的描寫,即便導演著墨不多,那段卻是整個影片的核心所在,這也正是該片遭禁的原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
導演:婁樺
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對影片內容具體、細緻地分析闡釋了它的愛情主題,揭示出影片中的浪漫與反浪漫,以及對所失的尋找。
獲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銀座影展大獎。因首先在臺灣上映遭禁映。
導演:王小帥
該片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的最新作品。電影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
王小帥在沒有拿到審片結論之前便攜片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雖贏得一尊銀熊,卻被禁止在國內公映。
電影《十七歲的單車》片段:
結語:在中國,片子被禁有很多方面原因,除去一般正常禁止原因之外,很多都是由於牽扯到政治方面的因素。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禁的這些片子,往往由於其所反映出的真實、人性和獨特視角而在國外屢屢獲獎。作為商業電影,沒有得到公映的允可是遺憾的,但是作為藝術,在國際上頻頻得到好評是值得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