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將於9月11日定檔上映,影片主要講述在中國古代有一位神奇的女子,為了救已經失去一隻腿的父親,維護整個家族的尊嚴,身披戎裝代父從軍。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穿越,從軍隊緊張的訓練中和與侵略者的戰鬥中,不斷的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內心的戰士。並最終從侵略者手中救回皇上,從而拯救了整個國家。
這部影片是一位美國女性導演尼琪卡羅執導,從導演經歷來看,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導演,無論是《回憶與欲望》,還是短片《確信升起》都有很好的口碑。再看電影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主演劉亦菲飾演花木蘭、李連杰飾演皇帝、鞏俐飾演反派女巫、甄子丹飾演董將軍,無論是動作還是演員的演技,可以說他們都代表著一個演員的水平。
《花木蘭》發預告片時,許多人都很期待這個家喻戶曉的女英雄,所以引起了極大的討論,可是當電影以線上付費上映之後,這部電影徹底打破了觀眾對它的高期待,因此豆瓣評分開始之後,僅兩三天已經低至4.8分,可能之後還會再次下降。
小影和許多電影愛好者同樣,沒有等到電影院上映,已經從資源庫中艱難的看完了這部電影。怎麼說艱難呢?當然是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爽了,其次深深體會到了一個民族文化底蘊的重要性。正如《花木蘭》一個屬於中國文化的典型英雄人物,當被一個美國導演去詮釋她的精神時,一時略感不足,失去了中國文化的那種敬仰精神。這就是為什麼《花木蘭》上映之後,得不到中國觀眾的青睞的原因,花木蘭形象失去了中國文化,影片中也在充斥著美國當代的主流價值觀。
雖然《花木蘭》已經被打下了4.8分的印記,可是不可否認的是影片中有些東西還是值得一說,只不過遺憾還是比驚喜要大很多。
一、高評價的動作和美術設計
對於這兩樣東西,也是讓我關注頗多的地方,劉亦菲從全球1000名主角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可見劉亦菲非同一般,除了擁有了出色的演技和英語表達能力,至關重要的是她有著很強的武打功底,無論是騎馬還是武術劍術,劉亦菲都可以近乎完美的完成。
主演的演技水平和素養決定了一部電影的成功的下限,那麼主創團隊的用心更能表現出一部電影到底可以走多遠。
影片逼真的畫面和寫實的動作戲,更有特技騎手為觀眾送上了一部恢宏的古代戰爭戲,影片最後的皇宮更是實景搭建,從拍攝、實練,《花木蘭》的成本高達2.9億,可見導演對於畫面呈現的效果更加注重。
可是一部電影的故事更重要,表達的價值觀和感情更加重要,也就是電影的主題,而《花木蘭》的主題就是偏離了花木蘭本該傳達的文化。
二、比起做自己,花木蘭的忠與孝才是真實
也許這就是中西方文化和價值觀上的差距,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講究忠與孝的國家,而西方更加注重自己,重視個性,強調平等。
花木蘭代父從軍,抵抗外敵,拯救了國家,維護了自己家族的榮譽,雖然立下了戰功,但是花木蘭依舊選擇回家盡孝,這就是中國特有的先國後家,先忠後孝,中國獨有的兩種精神。
而這兩種精神對於做自己的西方國家來說,似乎沒有什麼概念,也不可能引起多大共鳴,從主題曲上來看也證實了這一點,做自己才是失敗的根本。
影片中花木蘭代父從軍,或許並不是為了父親,而是為了證明自己,而花木蘭的「氣」更是說明了這一點,只有放下自己的偽裝,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戰士。
在小影看來,影片希望突出的地方就是讓花木蘭主動接受自己,展現自己真實的強大力量,這很是符合當代西方女性浪潮下的做自己。
《花木蘭》不乏是一個具有故事意義的人物,雖然每個人都在嘗試,花木蘭精神也是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忠與孝」是中國傳統的優良品德,而做自己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方向,但是大方向下應該堅持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