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之約——金基德作品觀影手記
文/碎歲
金基德是我最喜歡的導演。貼在他作品上的標籤,或許沒有比「暴力」「色情」這兩個詞更突出的了,這是誰也繞不過的第一印象,對他而言,藝術仿佛就是暴力與色情的拼貼。但他之所以是國際上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還是因為作品的藝術成就。
就電影藝術來講,他是最會用鏡頭語言講故事的導演,「有聲電影以來臺詞最少的導演」這一說法便可說明,層出不窮的場景創意、無與倫比的畫面張力、出其不意的講述方式,讓他的電影有足夠的嚼頭,到他這裡,電影才真正成為一種世界語言。非科班的出身,也讓他的電影沒有教條汙染的毒氣,看起來清爽至極。
就精神探索而言,他始終把鏡頭對準邊緣、另類、底層,用一次次的毆打、強暴、鬥殺、逃離與自虐,去揭示人性的貪婪與殘忍,呈現被遮蔽與遺忘的真相,當然,還有易碎的美麗與飄浮的救贖。涉足之遠,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無論是震驚、感動,還是思慮,他的電影都是一部品不盡的啟示錄。
他野生野長,拒絕任何束縛與妥協。過於灰暗的人生前30年,決定了他頑固的獨立特行,也讓他身上充滿了常人難備的異質,這些也都浸染在他的電影畫面中。他自道,電影於他是一種與世界對抗的方式。此言不虛,父親威嚴的陰影、樸正熙時代的高壓、在工廠做機械工的青春、流浪巴黎的困窘、韓國電影界與觀眾對他長期非議……反而讓他越來越堅定自己的思想與美學。
他赤誠,也因為過於純粹而孤獨,他的電影也仿佛他喃喃的夢囈。他沒有中年,在離群索居兩年後,他由一位青年直接變成了一位老人,這種離奇的衰老方式,或許是他躲不過的宿命。對以後來說,金基德是才盡還是更加老辣,已經不再重要,他帶來的驚喜已經足夠。
另外,我想最適合於他的稱呼,還是奇才、怪才、天才,最好不要稱呼他為大師,電影大師已經多得數不過來了,這個俗套的稱呼,顯然與他的「格格不入」太不匹配。
以下是金基德作品觀感,記得隨意,也請隨意些看。
鱷魚藏屍日記 (1996)
水、船、刀、槍、騙局、暴力、被汙辱的女人、最終輸掉的底層,在第一部電影中,金基德作品的主要元素基本都亮相了。前半部正常,後半部的故事有些生硬,好在結尾漂亮。那副掙不開的手銬,或許是鱷魚的流浪者身份,或許是整個世界。
野獸之都 (1997)
慘烈瘋狂、血脈賁張,對於漂泊的金基德,藝術之都巴黎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體雕塑模特考林、脫衣舞娘蘿拉、韓國逃兵洪山、流浪畫家青海,恩恩怨怨,交織並行,因為生存和欲望,報復仇殺層層升級,把這裡變成了野獸之都。在洪山和青海想要回頭之時,蘿拉一句話沒說扣動了扳機,對他們來說,那一刻是多麼沒有來由,然而又是命中注定。如果不是最後情節過於奇巧,這部電影幾乎可以打滿分。
雛妓 (1998)
性的啟蒙、買賣、霸佔與失控。片子一般,不推薦。
漂流欲室 (2000)
金基德最好的電影之一。殘酷而不動聲色,絕望又溫情脈脈。絕佳的風景,和人性的醜陋形成強烈對比。一部不願看下去的悲劇,卻因為絲絲入扣的情節,讓人想要逃離卻逃不開。
真相 (2000)
實驗電影,創意佳但餘味不足。啟爆被壓抑的復仇能量。據說這部電影在200分鐘內拍攝完畢,可信。
收件人不詳 (2001)
滿分電影。戰爭的殺傷力,幾十年後依然在釋放。三個無辜的年輕人尚武、恩洛、昌華,無疑是電影的主角。一隻刻著美國大兵名字的乳房最終被割掉了,它的主人是一位絕望的母親,她對兒子的愛和愧疚,只能通過他的暴打來消解,而他的所承受的羞辱,也只能通過殺人與自殺來終止,這是尚武的短暫人生。一隻失明的眼睛,靠著美國大兵的恩惠治好了,代價是獻出自己的身體和青春,這樁貌似平等的交易,顯然危機四伏,對軍隊產生懷疑的美國大兵,變得暴虐而可憎,而他幫忙治好眼睛的女孩,最終又刺瞎了自己的眼睛,這是恩洛痛苦的選擇。還有一隻小狗,被搶走後又被搶回來,一束箭,被文弱而膽怯的青年射向了自己的仇人,這是昌華的愛情與反抗。片子講述了一群韓國人因為戰爭陰影而變得支離破碎的生活,也影射了韓國的歷史與命運。金基德對強權的態度,也隱含在情節之中。
壞小子 (2001)
恐怖的佔有欲。片子有失水準,不推薦。
海岸線 (2002)
一顆子彈射了出去,噩夢開始連鎖反應。軍隊生活對人性的扭曲與壓抑,通過外在的傷害與內部的崩潰體現得淋漓盡致。
春夏秋冬又一春 (2003)
萬物有靈,業障叢生,水落石出,周而復始,禪意深長的東方美學。最四兩拔千斤的電影之一,後勁稍有不足,儘管如此,依然經典。
薩瑪利亞女孩 (2004)
一部重心在後的電影。前十分鐘稍有生硬,然後越來越好,漸入佳境,到片子結尾時,簡單是好得不能再好了。片子最後,在女孩的潛意識中,還夢到了父親會不會嫌她髒掐死她。但他父親只是教她學車,在河邊弄了個曲折的車道,然後離開,自首,再不回頭。女孩開著車,歪歪斜斜,有點危險,陷在泥沼之中,這顯然是青春的隱喻。成熟都是在加速度中完成的,因為向上飛得太快,所以有眩暈感,覺得少年一下蒼老。但當它退成遠景,會看到那只是一段過程,必經的痛楚,然後你會重新年輕,安定。
空房間 (2004)
滿分電影。儘管還是絕望,但已經是金基德最溫暖的一部片子了。愛著卻不言不語,只讓心去沉醉。隱身人的處理和高爾夫球的運用,令人叫絕。
弓 (2005)
金基德完全失去狀態的一部,沒有找到「影感」,不推薦。
時間 (2006)
佔有欲過於膨脹,安全感過於缺乏,必讓愛情和整容的臉一樣面目全非。讓我們寄希望於時間,來撫平創傷,來教會我們相愛。
呼吸 (2007)
給死囚犯的一首四季歌。片子一般,不推薦。
悲夢 (2008)
詩一樣的電影,邏輯自洽的超現實。一則關於人類無法超越的局限性與悲劇宿命的寓言,如夢似幻的蝴蝶化身,寄託著最後的希望。
阿里郎 (2011)
金基德的自供狀。片子一般,卻讓喜歡他的觀眾倍感親切。
阿門 (2011)
短小精悍,純樸自然,仿佛一首輕啼的流浪之歌。你是如此堅強,以致於我忘了愛你。好吧,讓我們接受命運。
聖殤 (2012)
隱居之後,王者歸來。經過幾部相對溫情的片子後,金基德再次祭出了他的「殘酷美學」,在母子之間展開了一段最曲折最殘忍也最出其不意的故事。毀滅的路和救贖的路是同一條,這條路上最不缺的就是血痕。
莫比烏斯 (2013)
在電影手法上,金基德終於貫徹到底,決絕到底了。但片子卻讓人大失所望,試驗明顯失敗。